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98917发布日期:2023-12-16 00:4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属于光学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复合增亮膜是利用复合工艺实现多种不同光学膜(扩散-棱镜复合膜、微透镜-棱镜复合膜、棱镜-棱镜复合膜、核心层-棱镜复合膜等)通过贴合形成单张多功能复合薄膜。利用这种多功能薄膜,能够在保证其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液晶模组整体薄型化与成本降低,并简化了模组组装的难度,为后续发展超薄型机种提供优良的背光模组产品。

2、然而,复合增亮膜中的棱镜层为有序排列的棱镜阵列,阵列间的沟槽会在相邻光学膜间形成细管,这些细管会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产生毛细现象,使环境中的水分沿着沟槽向内蔓延,从而使得膜片出现白线等缺陷,进而组装成背光模组后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白斑、黑影、牛顿环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复合增亮膜中棱镜层易被水汽入侵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该复合增亮膜的棱镜阵列结构能有效减少毛细作用力,并且解决了现有复合增亮膜在高湿环境中因棱镜阵列沟槽的毛细现象而易被水汽入侵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增亮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用于快速实现工业化生产及大规模应用。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光学层、棱镜层及pet基材层,

4、所述光学层是扩散膜片、微透镜膜片或者核心层膜片;

5、所述棱镜层由若干棱镜条组成;

6、该复合增亮膜棱镜层的各棱镜条具有向内的凹槽结构空隙,将各棱镜条间的沟槽连通;所述凹槽结构为三棱柱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膜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光学层、棱镜层及pet基材层。

8、所述复合增亮膜中,光学层可以是扩散膜片、微透镜膜片和核心层膜片,也可以无该光学层。

9、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亮膜中,光学层的扩散膜片材质为pet,在表面涂布粒子,增加雾度,雾度通常为80%-95%,或者为87%-93%,或者为89%、91%。

10、进一步的,所述扩散膜片表面涂布的粒子材料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s(聚苯乙烯)、有机硅、pa(聚酰胺)和/或pu(聚酯)。

11、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亮膜中,光学层的微透镜膜片为光固化型丙烯酸树脂,使用不同的结构辊制备棱镜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核心层膜片的材质为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及其共聚物的多层薄膜层层叠制,让光在几百层的介质中全反射,使其通过膜时不被吸收,进而提高光能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亮膜中,棱镜层可以是单层棱镜层或是互相垂直于棱镜方向的上下两层棱镜层;上下两层棱镜层通过pet薄膜和贴合胶贴合。

12、进一步的,棱镜层由若干棱镜条组成;所述棱镜条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棱镜宽度(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为40微米-100微米,或者54微米-70微米,或者60微米-68微米,或者62微米、64微米、66微米。

13、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亮膜中的棱镜层的材质为光固化型丙烯酸树脂,使用不同的结构辊制备棱镜结构。

14、进一步的,该复合增亮膜棱镜层的各棱镜条通过涂布机结构辊制备向内的凹槽结构空隙,将各棱镜条间的沟槽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为三棱柱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直径为20微米-30微米,或者24微米、26微米,深度为10微米-20微米,或者12微米、14微米、16微米。

16、进一步的,该复合增亮膜上下棱镜层两层的各棱镜条通过涂布机结构辊制备向内的凹槽结构空隙,将各棱镜条间的沟槽连通;

17、所述凹槽结构为三棱柱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直径为20微米-30微米,或者24微米、26微米,深度为10微米-20微米,或者12微米、14微米、16微米。

18、进一步的,该复合增亮膜棱镜层各棱镜条上的凹槽结构间距固定,为3-15cm,或者5cm、7cm、9cm、11cm、13cm。

19、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膜棱镜沟槽通过棱镜条上的凹槽连通,能够减少毛细作用,避免水汽入侵。

20、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亮膜中,各层之间通过pet薄膜和贴合胶贴合。

21、进一步的,pet薄膜与pet基材层统称为基材层,厚度为50微米-188微米,或者60微米-170微米,或者70微米、80微米、90微米、100微米、110微米、120微米、130微米、140微米、150微米、160微米。

22、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复合增亮膜中,所述的贴合胶为光固化型丙烯酸树脂,固含15%-20%,或者16%、18%;该贴合胶的涂布厚度小于2微米,或者1.5微米、1.0微米、0.8微米。

23、所述复合增亮膜通过涂布机逐层涂布贴合的方式成型,厚度为300微米-600微米,或者350微米-550微米,或者400微米、450微米、480微米、520微米。

24、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的制备工艺:先在pet基材层上使用结构辊制备棱镜结构,其次再使用贴合胶粘结pet薄膜,最后通过贴合胶粘结光学层,制成复合增亮膜。

25、本发明同时提供棱镜条凹槽在改善复合增亮膜防水汽入侵中的应用。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具有下述优点或功能:通过合理设计棱镜层条形棱镜结构,在各棱镜条结构中留出一道或多道凹槽部分,将各棱镜条间的沟槽连通,降低了毛细作用力,使水汽更难侵入到复合增亮膜内,保持该复合增亮膜在高湿环境中的光学性能稳定性。

27、与现有增亮膜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增亮膜中的棱镜结构对亮度的影响较低,保证膜片的增亮性能。

28、与现有背光模组相比,本发明无需额外的密封层或阻隔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实现高效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光学层、棱镜层及pet基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亮膜中,光学层的扩散膜片材质为pet,在表面涂布粒子,增加雾度,雾度通常为80%-95%,或者为87%-93%,或者为89%、9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片表面涂布的粒子材料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s(聚苯乙烯)、有机硅、pa(聚酰胺)和/或pu(聚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亮膜中,光学层的微透镜膜片为光固化型丙烯酸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亮膜中,所述核心层膜片的材质为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及其共聚物的多层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亮膜中,棱镜层可以是单层棱镜层或是互相垂直于棱镜方向的上下两层棱镜层;上下两层棱镜层通过pet薄膜和贴合胶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棱镜层由若干棱镜条组成;所述棱镜条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为直角,棱镜宽度为40微米-100微米,或者54微米-70微米,或者60微米-68微米,或者62微米、64微米、66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复合增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亮膜中的棱镜层的材质为光固化型丙烯酸树脂。

9.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的制备工艺,先在pet基材层上使用结构辊制备棱镜结构,其次再使用贴合胶粘结pet薄膜,最后通过贴合胶粘结光学层,制成复合增亮膜。

10.棱镜条凹槽在改善复合增亮膜防水汽入侵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光学层、棱镜层及pet基材层,该复合增亮膜棱镜层的各棱镜条具有向内的凹槽结构空隙,将各棱镜条间的沟槽连通;所述棱镜条凹槽结构为三棱柱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防水汽入侵的复合增亮膜,所述复合增亮膜包括光学层、棱镜层及PET基材层,所述棱镜层由若干棱镜条组成;该复合增亮膜棱镜层的各棱镜条具有向内的凹槽结构空隙,将各棱镜条间的沟槽连通;所述凹槽结构为三棱柱结构。其解决了现有复合增亮膜在应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因棱镜阵列沟槽的毛细现象而易被水汽入侵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江,李兵军,贾剑明,徐良霞,张彦,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