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防抖装置及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6607发布日期:2023-12-14 07: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光学防抖装置及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1、摄像装置被普遍应用在照相机以及手机、平板、笔记本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摄像装置的镜头模组一般具有自动对焦功能(auto focusing,af)和光学防抖功能(opticalimage stabilization,ois)。镜头模组在实现光学防抖功能时,需要利用防抖装置驱动镜头沿垂直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2、现有的防抖装置通常具有底座、对焦结构以及驱动结构,一般需要设置四个弹片,且四个弹片分别将对焦结构的四角连接在底座上,驱动结构能够提供安培力以驱动对焦结构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但是现有技术中,仅仅通过四个弹片将对焦结构和底座连接,当施加安培力驱动对焦结构时,对焦结构很容易发生倾斜,导致不能准确防抖。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相关技术中在对焦结构和底座之间设置有防抖组件,防抖组件具有支撑对焦结构的作用,使得对焦结构在运动时不易发生倾斜。但是,相关技术中的防抖结构的结构比较复杂,增加防抖结构后,虽然能够防止对焦结构倾斜,但是相对增加了防抖装置的体积,导致防抖装置占用的空间增大,且还会增加防抖装置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光学防抖装置及光学设备。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防抖装置,能够安装具有光轴的镜头,包括:

3、外壳,具有安装空间;

4、对焦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5、弹性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外壳之间且所述弹性连接结构被构造成在自由状态下能够使所述对焦结构沿所述光轴的方向朝向所述外壳的第一侧产生运动趋势的结构;

6、多个防抖滚珠,设置在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侧之间,所述防抖滚珠因所述运动趋势而被夹设在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侧之间,所述防抖滚珠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与所述光轴垂直的平面内滚动;

7、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外壳上,用于在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外壳之间产生驱动力,以驱使所述对焦结构移动并同时使所述防抖滚珠滚动,使所述对焦结构在所述防抖滚珠的引导下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围设有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对焦结构通过弹片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底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防抖滚珠位于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底座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结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滚槽,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对焦结构的一端且对应所述第一承台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承台,所述第二承台对应所述第一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滚槽,以在所述第一承台和所述第二承台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防抖滚珠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对焦结构内的多个共享磁钢,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上对应所述共享磁钢的位置连接有防抖线圈。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结构包括支架和镜筒,所述支架具有穿孔,所述镜筒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弹片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分别位于对焦结构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侧,所述上弹片的部分结构能够分别连接在所述底座、所述支架以及所述镜筒上,所述下弹片能够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镜筒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弹片包括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以及第三上连接部,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三上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钉,所述镜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钉,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三上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钉和所述第二连接钉上,所述第一上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弹片包括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镜筒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包括四个所述上弹片和四个所述下弹片,四个所述上弹片两两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所述上弹片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阻尼材料,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镜筒之间。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享磁钢环绕所述镜筒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正对所述共享磁钢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驱动线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主板,所述上弹片能够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板和所述驱动线圈上。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内部埋设有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金属件,所述上弹片与所述金属件焊接。

1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

19、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光学防抖装置及光学设备,通过在设置弹性连接结构能够将对焦结构和外壳连接,对焦结构和外壳的第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抖滚珠,利用弹性连接结构使对焦结构产生沿光轴朝向外壳的第一侧的运动趋势,这个运动趋势能够将防抖滚珠被夹设在对焦结构和外壳之间,使得对焦结构抵接在防抖滚珠上。当利用驱动结构能够驱动对焦结构相对外壳移动时,由于防抖滚珠在外力下能够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内滚动,因此对焦结构能够在防抖滚珠的引导下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通过弹性连接结构和防抖滚珠的配合,能够限制对焦结构的移动方向,使得对焦结构在移动时不易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外的路径移动,保证对焦结构移动时不易倾斜,进而保证防抖的效果。另外,仅通过在对焦结构和外壳之间设置防抖滚珠,配合弹性连接结构就能避免对焦结构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结构简单,使整个防抖装置的结构比较紧凑,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防抖装置,能够安装具有光轴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围设有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对焦结构通过弹片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底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防抖滚珠位于所述对焦结构和所述底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结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承台,所述第一承台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滚槽,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对焦结构的一端且对应所述第一承台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承台,所述第二承台对应所述第一滚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滚槽,以在所述第一承台和所述第二承台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防抖滚珠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对焦结构内的多个共享磁钢,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主板,所述主板上对应所述共享磁钢的位置连接有防抖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结构包括支架和镜筒,所述支架具有穿孔,所述镜筒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弹片包括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分别位于对焦结构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的两侧,所述上弹片的部分结构能够分别连接在所述底座、所述支架以及所述镜筒上,所述下弹片能够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镜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包括第一上连接部、第二上连接部以及第三上连接部,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三上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钉,所述镜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钉,所述第二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三上连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钉和所述第二连接钉上,所述第一上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片包括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镜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四个所述上弹片和四个所述下弹片,四个所述上弹片两两一组,且同一组的两个所述上弹片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阻尼材料,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镜筒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磁钢环绕所述镜筒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正对所述共享磁钢设置在所述镜筒上的驱动线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主板,所述上弹片能够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板和所述驱动线圈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部埋设有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金属件,所述上弹片与所述金属件焊接。

12.一种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防抖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防抖装置及光学设备,光学防抖装置包括外壳、对焦结构、弹性连接结构、驱动结构以及多个防抖滚珠。对焦结构设置在外壳内,弹性连接结构连接在对焦结构和外壳之间且弹性连接结构能够使对焦结构朝向外壳的第一侧产生运动趋势。防抖滚珠设置在对焦结构和第一侧之间,防抖滚珠因运动趋势而被夹设在对焦结构和外壳的第一侧之间。驱动结构设置在对焦结构和外壳上,以驱使对焦结构移动并同时使防抖滚珠滚动,使对焦结构在防抖滚珠的引导下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通过上述设置,仅在对焦结构和底座之间设置一层防抖滚珠,不仅能够使对焦结构不易发生倾斜,还使光学防抖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同明,韦锁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