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层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2859发布日期:2024-02-02 21:4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防眩层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层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显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强光反射及图像映现等会造成可适性降低,通常会在显示装置的显示侧设置防眩光涂层以实现防眩光功能,防眩光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然而表面凹凸结构难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易受刮擦破坏而失效,导致显示装置的表面的力学性能难以提升且防眩光性能难以保持。

2、因此,亟需一种防眩层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可以缓解目前显示装置表面的防眩光涂层的力学性能差且防眩光性能难以保持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层,包括:

3、衬底;

4、防眩子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5、硬化子层,位于所述防眩子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6、其中,所述防眩子层包括复合微粒及第一树脂基体,所述复合微粒分散于所述第一树脂基体,所述复合微粒包括金属氧化物微粒及连接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微粒表面的钛酸酯类化合物;

7、所述复合微粒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25。

8、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微米,所述复合微粒的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

9、优选的,所述钛酸酯类化合物由钛酸酯类偶联剂形成,所述钛酸酯类偶联剂选自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二异丙氧二(乙氧乙酰乙酰)合钛、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二(三乙醇胺)钛酸二异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10、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粒的折射率大于1.75,所述复合微粒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之差小于1。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树脂基体包括第一活性稀释剂、第一光引发剂;

12、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选自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13、所述第一光引发剂选自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三氯苯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1-酮、1-(4-十二烷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醚、苄基二甲基缩酮、酰基氧化膦、二茂钛化合物、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苯甲酰基苯甲酸甲基醚、4-苯基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中的至少一种。

14、优选的,所述防眩子层还包括第一树脂;

15、其中,所述防眩子层中,以所述第一树脂的重量份数为100份,所述复合微粒的重量份数为1份至10份,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的重量份数为5份至20份,所述第一光引发剂的重量份数为1份至10份。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树脂由以下结构的第一化合物交联形成:

17、

18、优选的,所述硬化子层包括第二树脂基体,所述第二树脂基体包括第二树脂,所述第二树脂由以下结构的第二化合物交联形成:

19、

20、优选的,所述防眩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5%,所述防眩层的雾度小于或等于65%;

21、所述防眩层的铅笔硬度大于或等于4h。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防眩层。

23、本发明通过在防眩子层的一侧设置硬化子层,提升了防眩层的力学性能并保护了用作防眩功能的防眩子层,并在防眩子层使用复合微粒,使复合微粒与防眩子层的第一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25,获得了良好的防眩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眩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粒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微米,所述复合微粒的粒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酯类化合物由钛酸酯类偶联剂形成,所述钛酸酯类偶联剂选自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二异丙氧二(乙氧乙酰乙酰)合钛、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二(三乙醇胺)钛酸二异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粒的折射率大于1.75,所述复合微粒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一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之差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基体包括第一活性稀释剂、第一光引发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子层还包括第一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由以下结构的第一化合物交联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子层包括第二树脂基体,所述第二树脂基体包括第二树脂,所述第二树脂由以下结构的第二化合物交联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5%,所述防眩层的雾度小于或等于65%;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眩层及显示装置;该防眩层包括衬底,位于衬底的一侧的防眩子层,位于防眩子层远离衬底的一侧的硬化子层,防眩子层包括复合微粒及第一树脂基体,复合微粒分散于第一树脂基体,复合微粒包括金属氧化物微粒及连接于金属氧化物微粒表面的钛酸酯类化合物,复合微粒的折射率与第一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25,本发明通过在防眩子层的一侧设置硬化子层,提升了防眩层的力学性能并保护了用作防眩功能的防眩子层,并在防眩子层使用复合微粒,使复合微粒与防眩子层的第一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之差大于0.25,获得了良好的防眩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鲍爱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