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1236发布日期:2023-12-19 00:2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镜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尤其是一种反射镜架。


背景技术:

1、反射镜架是一种重要的光机调节部件,其常规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部分,另一部分是可调结构,螺杆,支点安装在固定部分上,活动部分通过拉簧跟固定部分连接。如申请号为202210526202.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反射镜架,包括镜片安装座、连接于所述镜片安装座的固定支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支座的支撑杆安装结构,反射镜架还包括设置在镜片安装座和所述固定支座之间多个弹性件,多个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镜片安装座和所述固定支座。

2、现有的这种结构的反射镜架,也可以参见图21和22,固定支座100和活动支座200(镜片安装座)之间采用调节螺杆300的端部上球体301(固定结构上设置)和v槽400(活动结构上设置)的组合,靠拉簧500实现两部分的组合,在大负载的时候,会让球体301脱离v槽400配合面,从而影响使用效果;活动支座200的重量会影响镜架整体的稳定性,且调节过程中调节螺杆300的晃动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活动支座200,影响整个镜架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射镜架,提高稳定性。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射镜架,包括固定结构、活动结构以及将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连接的拉簧;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基座和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棒体;所述活动结构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一棒体支撑在第二基座上;其特征在于:

3、所述第二基座上具有两个互成角度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自与第一棒体之间均为弧形表面配合;或者,所述第一基座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棒体平行的承重棒,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一棒体之间为弧形表面配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承重棒之间为弧形表面配合。

4、通过使得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的两个接触点均为弧形表面配合,因此当调节活动结构时,可以保证两个结构顺滑的摆动。当负载较大的时候,活动结构的重力大部分加到了第一棒体或承重棒上,而且一定程度上,负载越大,稳定性应该越高。

5、进一步地,为便于形成弧面配合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棒体为球头棒,所述第一棒体端部的球头贴紧在第一表面;

6、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一棒体方向凸起的第二棒体,所述第二棒体为圆柱体或半圆柱体,所述第二棒体凸起的弧形表面支撑在第一棒体或承重棒上。

7、进一步地,为便于形成弧面配合结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棒体的端部设置有凸球结构,所述凸球结构贴紧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

8、为便于活动结构对第一棒体的支撑定位和相对第一棒体的摆动,所述第二基座上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由第一表面的部分向远离第一基座的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一棒体的端部支撑在定位槽内。

9、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定位槽远离第二表面的底面为斜面,所述底面由靠近第一基座一侧向远离第一基座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表面地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棒体的端部支撑在底面上,由此在调节活动结构使其摆动时,拉簧的拉力也会通过底面形成推力,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10、进一步地,为使得结构更加稳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定位槽为三角锥形,所述定位槽朝向第一基座的一侧为三角锥的底面。

11、优选的,以下述方式建立xyz坐标系,x轴方向为第一棒体的轴向并且为水平,z轴方向为上下竖直方向,y轴分别与x轴和z轴垂直,所述第一棒体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记为第一棒、第二棒和第三棒,所述第一棒和第二棒在y轴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棒和第三棒在z轴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棒位于第三棒的下方,由此可满足二维的摆动调节和一维的直线位移调节。

12、为使得水平和竖直方向对称,减少操作或安装时对方向性的要求,所述第二基座上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由第一表面的部分向远离第一基座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13、与所述第一棒配合的定位槽在y轴方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三棒配合的定位槽在z轴方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二棒配合的定位槽与y轴方向、z轴方向均呈45°倾斜。

14、为使得水平和竖直方向对称,减少操作或安装时对方向性的要求,与第一棒配合的第二表面与y轴方向、z轴方向均呈45°倾斜。

15、为提高调节精度,所述反射镜架还包括调节螺杆和杠杆,所述第一棒体和调节螺杆分别设置在杠杆相对的两端,并且第一棒体位于杠杆朝向活动结构的一侧,而调节螺杆则位于杠杆远离活动结构的一侧,所述杠杆在靠近第一棒体的位置与第一基座转动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的两个接触点均为弧形表面配合,因此当调节活动结构时,可以保证两个结构顺滑的摆动。当负载较大的时候,活动结构的重力大部分加到了第一棒体或承重棒上,而且一定程度上,负载越大,稳定性应该越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射镜架,包括固定结构(1)、活动结构(2)以及将固定结构(1)和活动结构(2)连接的拉簧(4);所述固定结构(1)包括第一基座(11)和设置在第一基座(11)上的第一棒体(12);所述活动结构(2)包括第二基座(21),所述第一棒体(12)支撑在第二基座(21)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12)为球头棒,所述第一棒体(12)端部的球头(121)贴紧在第一表面(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棒体(12)的端部设置有凸球结构(122),所述凸球结构(122)贴紧在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上还开设有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由第一表面(211)的部分向远离第一基座(11)的方向凹陷而形成,所述第一棒体(12)的端部支撑在定位槽(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3)远离第二表面(212)的底面(231)为斜面,所述底面(231)由靠近第一基座(11)一侧向远离第一基座(11)的方向逐渐靠近第二表面(212)地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棒体(12)的端部支撑在底面(2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23)为三角锥形,所述定位槽(23)朝向第一基座(11)的一侧为三角锥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方式建立xyz坐标系,x轴方向为第一棒体(12)的轴向并且为水平,z轴方向为上下竖直方向,y轴分别与x轴和z轴垂直,所述第一棒体(12)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记为第一棒(123)、第二棒(124)和第三棒(125),所述第一棒(123)和第二棒(124)在y轴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棒(124)和第三棒(125)在z轴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棒(124)位于第三棒(125)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上还开设有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由第一表面(211)的部分向远离第一基座(11)的方向凹陷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与第一棒(123)配合的第二表面(212)与y轴方向、z轴方向均呈45°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架还包括调节螺杆(3)和杠杆(5),所述第一棒体(12)和调节螺杆(3)分别设置在杠杆(5)相对的两端,并且第一棒体(12)位于杠杆(5)朝向活动结构(2)的一侧,而调节螺杆(3)则位于杠杆(5)远离活动结构(2)的一侧,所述杠杆(5)在靠近第一棒体(12)的位置与第一基座(11)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镜架,包括固定结构、活动结构以及将固定结构和活动结构连接的拉簧;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基座和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棒体;所述活动结构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一棒体支撑在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基座上具有两个互成角度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自与第一棒体之间均为弧形表面配合;或者,所述第一基座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棒体平行的承重棒,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一棒体之间为弧形表面配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承重棒之间为弧形表面配合。

技术研发人员:金新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旭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