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4626发布日期:2024-02-02 22:0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1、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指通过光学成像系统将数字化的内容投射到人眼,其本质就是呈现一个以用户视角为主体,可以实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物体,给用户沉浸感体验。在vr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是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最核心的部件包含成像透镜(或透镜组)和显示屏。显示屏发出的光经过成像透镜折射后入射到人眼瞳孔,进入人眼瞳孔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在远处形成虚像,即人眼观看到的图像。

2、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装置多佩戴于用户前方,利用显示装置的透镜组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后投射至用户的眼睛。由于用户的眼睛与透镜组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透镜组件因为光学变焦需要设计一定的厚度,从而易导致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重心位于用户的前方。

3、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时,其会对用户的颈部产生力矩,使得用户在长时间佩戴后颈椎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对用户的颈椎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壳体、显示模组、第一反射透镜以及第二反射透镜,显示壳体包括装配空间以及两个装配孔,两所述装配孔连通至所述装配空间,并对应至用户眼睛;显示模组设于所述装配空间的顶端,并连接至所述显示壳体;第一反射透镜设于所述装配空间的上端,并连接至所述显示壳体,所述第一反射透镜包括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并与所述显示模组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透镜设于所述装配空间的下端,并连接至所述显示壳体,所述第二反射透镜包括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并与所述第一反射面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显示模组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反射透镜,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所述第二反射透镜,并由所述第二反射面出射至用户眼睛。

3、可选的,所述显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并能够贴合至用户额前;第二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三端部以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夹角,并能够贴合至用户面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端部相衔接,且衔接处形成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反射透镜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装配孔开设于所述第四端部的侧壁,且所述第四端部远离装配孔的侧壁处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反射透镜设于所述第二斜面。

4、可选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固定头带以及调节头带,固定头带两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显示壳体的两侧;调节头带两端分别铰接至所述固定头带,使得所述调节头带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头带转动。

5、可选的,所述调节头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安装座、转动座、棘轮、调节旋钮、对接件以及调节绳,第一带体的一端铰接至所述固定头带,其另一端开设一安装孔;第二带体的一端铰接至所述固定头带,其另一端可移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带体;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带体;转动座设于所述安装座内,并可转动式连接至所述安装座;棘轮连接至所述安装座的端部,所述棘轮包括至少一个棘爪;调节旋钮可移动式连接至所述安装座,且朝向所述安装座的端部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设有两个以上棘齿,且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棘齿啮合;对接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对接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调节旋钮的中部,其另一端能够卡接至所述转动座;调节绳连接至所述第二带体的端部,并绕设至所述转动座上;其中,当所述调节旋钮卡接至所述安装座的中部时,所述棘爪啮合至所述棘齿,且所述对接件的端部卡接至所述转动座,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所述对接件驱动所述转动座旋转,使得所述调节绳被绕设至所述转动座上,用以带动所述第二带体靠近所述第一带体;当所述调节旋钮卡接至所述安装座的端部时,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且所述对接件与所述转动座分离,使得所述调节绳能够从所述转动座上被拉出,用以带动所述第二带体远离所述第一带体。

6、可选的,所述调节头带还包括联动件,联动件包括联动板以及联动轴,所述联动轴垂直设于所述联动板的中心处;所述联动板连接至所述安装座,所述联动轴可滑动式连接至所述对接件;其中,所述转动座沿其轴向贯穿式开设一插入槽,所述对接件由其端部沿轴向开设一容纳腔;所述联动板卡接至所述安装座的底端,所述联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插入槽并伸入至所述容纳腔内。

7、可选的,所述联动轴包括第一轴体与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轴体的中心轴相平行,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沿径向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且所述第一轴体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轴体的平面相对设置,并留有一间距;所述第一轴体的曲面与所述第二轴体的曲面处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靠近所述联动轴的端部设置,使得所述凸块伸入至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设有一环形凸起,使得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处形成阶梯;当所述对接件卡接至所述转动座时,所述联动轴的端部抵接至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且所述凸块与所述环形凸起的端面之间留有一间隙;当所述对接件脱离所述转动座时,所述联动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内,使得所述第一轴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部抵接,且所述凸块抵接至所述环形凸起的侧壁。

8、可选的,所述转动座沿其轴向贯穿式开设一插入槽,所述转动座位于所述插入槽内设有一环形限位板,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侧壁连接至所述插入槽的内侧壁;所述转动座位于所述环形限位板的上方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沿所述转动座的周向均匀排布;所述对接件的一端插设至所述转动座内,并能够抵接至所述环形限位板;所述对接件的侧壁设有两个以上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沿所述对接件的周向均匀排布;所述第一卡接块与所述第二卡接块交错卡嵌,使得所述对接件与所述转动座卡接。

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侧壁设有两个挡块组,每一所述挡块组包括相对的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第二挡块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一线槽;所述转动座沿其周向开设有两个绕线孔,所述绕线孔的端部与所述线槽的端部相对齐;所述调节绳的两端部分别穿过两所述线槽,并分别穿设进两所述绕线孔内,使得所述调节绳被绕设至所述转动座上。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带体的端部包括一弧形的辅助板,所述辅助板贯穿式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带体的端部能够插设至所述限位槽内。

11、可选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电池模块,电池模块设于所述装配空间的顶端,并连接至所述显示壳体。

12、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利用第一反射透镜与第二反射透镜的组合反射显示模组的光线,使得头戴式显示设备中的功能部件可以安装至第一壳体内,使得设备整体的中心更加靠近颈部中间,可以减小颈部的扭矩,从而减轻长时间佩戴后颈椎受到的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壳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头带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头带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壳体、显示模组、第一反射透镜以及第二反射透镜,显示壳体包括装配空间以及两个装配孔;显示模组设于装配空间的顶端;第一反射透镜设于装配空间的上端,第一反射透镜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并与显示模组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透镜设于装配空间的下端,第二反射透镜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并与第一反射面相对设置;第一反射面的平面与第二反射面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显示模组的光线入射至第一反射透镜,被第一反射面反射至第二反射透镜,并由第二反射面出射至用户眼睛,以解决现有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对用户的颈椎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李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玩出梦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