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5561发布日期:2023-07-18 17:1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投影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投影仪光机在散热时,是通过压铸所形成的型材本身进行散热,一方面,压铸需要开模等,导致成本高,且由于压铸件内部的空间大小固定、散热效率低,会造成光机本身发光功率与整个投影仪亮度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包括:前菲镜、显示屏、后菲镜、通光组件、风扇、导风管和散热器,所述前菲镜、显示屏、后菲镜、通光组件、风扇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中,所述导风管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的外部,所述前菲镜、显示屏、后菲镜、通光组件依次设置,所述前菲镜与显示屏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显示屏与后菲镜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导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导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风扇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导风管上。

3、优选地,所述导风管为铜管。

4、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为鳍片式散热器。

5、优选地,所述风扇为涡轮风扇。

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使得外部环境中的尘埃不能进到工作区中,工作时投影画面不会造成画面黑点。此外,导风管和散热器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外部,因此可根据不同的散热需求,方便地调节导风管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散热器的大小及散热能力,而不受限于工作区的大小,并能提高散热效率、减小工作区的体积;此外,导风管和散热器的散热方式也避免了压铸时的开模,从而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可缩短研发周期、便于技术升级,有利于保证发光功率和整个投影仪的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菲镜(1)、显示屏(2)、后菲镜(3)、通光组件(4)、风扇(5)、导风管(6)和散热器(7),所述前菲镜(1)、显示屏(2)、后菲镜(3)、通光组件(4)、风扇(5)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中,所述导风管(6)和散热器(7)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的外部,所述前菲镜(1)、显示屏(2)、后菲镜(3)、通光组件(4)依次设置,所述前菲镜(1)与显示屏(2)之间形成第一风道(8),所述显示屏(2)与后菲镜(3)之间形成第二风道(9),所述导风管(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8)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导风管(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风道(9)的第一端连通,所述风扇(5)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风道(8)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风扇(5)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9)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散热器(7)设置在所述导风管(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6)为铜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7)为鳍片式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5)为涡轮风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光机散热结构,包括:前菲镜、显示屏、后菲镜、通光组件、风扇、导风管和散热器,前菲镜、显示屏、后菲镜、通光组件、风扇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中,导风管和散热器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外部,前菲镜、显示屏、后菲镜、通光组件依次设置,前菲镜与显示屏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显示屏与后菲镜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本技术使得外部环境中的尘埃不能进到工作区中,可根据不同的散热需求,方便地调节导风管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散热器的大小及散热能力,而不受限于工作区的大小,并能提高散热效率、减小工作区的体积,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可缩短研发周期、便于技术升级,有利于保证发光功率和整个投影仪的亮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翠娥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