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背光显示,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液晶显示屏的光源来自于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目前背光模组通常设置有导光板对各led灯珠进行导光,但是,现有的背光模组容易存在发光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款发光效果好且稳定的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3、底壳,所述底壳开设有一容纳槽;
4、灯板,所述灯板的第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
5、导光罩,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导光罩开设有多个导光槽,各所述导光槽分别贯穿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设置,各所述导光槽均匀设置于所述导光罩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且呈矩阵状分布;
6、多个灯珠,各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每一所述灯珠设置于一所述导光槽内;
7、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及
8、压框,所述压框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压框与所述光学膜片的第二面活动抵接。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罩为金属导光罩。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光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反光层。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层为二氧化钛反光层。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槽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灯珠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灯珠的一端逐渐增大。
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连接。
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导热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一面连接。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增光板、散光膜、增光膜及防窥膜,所述增光板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增光板、所述散光膜、所述增光膜及所述防窥膜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框与所述防窥膜连接。
1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分别与所述防窥膜及所述压框活动粘接。
1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铁框内依次设置有灯板、导光罩和光学膜片,在导光罩开设有导光槽,各导光槽以导光罩中心轴线呈矩阵状分布,如此,可以保证各导光槽均匀分布,灯板的第二面设置有多个灯珠,各灯珠也呈矩阵状分布,各灯珠的位置与各导光槽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将导光罩盖合于灯板上,且使得每一灯珠容置于一导光槽内,能够使得每一灯珠在一导光槽内发光,且导光罩的材质为不透明且反光的材料制备得到,通过各导光槽对各灯珠进行分别导光,能够使得每一灯珠在导光槽内发光的光不会穿透至相邻的导光槽,从而避免影响相邻导光槽内的灯珠的发光效果,能够避免各导光槽内的灯珠在发光时相互串光,从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及发光稳定性。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罩为金属导光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光槽的内侧壁设置有一反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二氧化钛反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槽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灯珠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灯珠的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胶层,所述固定胶层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固定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一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胶层,所述导热胶层的一面与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导热胶层的另一面与所述灯板的第一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增光板、散光膜、增光膜及防窥膜,所述增光板与所述导光罩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增光板、所述散光膜、所述增光膜及所述防窥膜依次叠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压框与所述防窥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型膜,所述离型膜分别与所述防窥膜及所述压框活动粘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