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显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荧光膜背光产品凭借其护眼、色域高、画质好、立体感和对比度强等特点,在中高端lcd领域及miniled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荧光膜背光产品是把普通的lcd产品的背光模组中的下扩散片换为荧光膜,将背光源中的白光led更换为蓝光led,可以提升lcd显示的色纯度和色饱和度,具有色域高、画质好、立体感和对比度强等优点。然而,基于量子点等自身特殊的性质,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会产生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应。其中,量子点尺寸效应在显示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量子点的不同尺寸进行精确控制,当其收到外来能量激发时,可发出对应波长的光,因此量子点材料可以实现高纯度的rgb原色,三原色光谱分布很均匀。荧光膜正是这种量子点材料的产物。
2、但是由于荧光膜的边缘阻隔性较差,经过长时间放置或经过模组信赖性测试后,在水、热、光、氧等条件下,荧光膜边缘处的量子点容易出现光氧化、热分解等现象,造成局部失效,形成失效边,使得蓝光从荧光膜边缘处泄漏,显示区域边缘会出现发红的现象,非常影响整体的画面品质。但由于膜内胶层的阻隔作用,水分子和氧分子的渗透速度逐渐减弱,因此失效边从边缘向里延伸,到一定尺寸后会基本停止。失效边最终尺寸与量子点胶层对水氧的阻隔性有关,失效边发红程度取决于老化条件和老化时间对量子点的影响。
3、针对此类问题,目前一般采用遮光胶带内侧加宽、遮光胶带下表面和反射片涂布渐变黄色荧光粉、黄色胶框等方式进行改善,但是这些方案都是通过吸收蓝光的方式来降低失效边的影响,会影响模组边缘的亮度,且仍有不少的蓝光泄漏。图1为目前常用的背光模组设计方案,图2为目前通用的背光模组的蓝光泄漏原理示意图。其中遮光胶带的下表面和反射片的上表面均涂有渐变黄色荧光粉,胶框则采用黄色胶框,当蓝光从导光板上左右三侧边射出时,到达胶框表面,蓝光经胶框表面反射后,会从荧光膜与胶框之间的间隙向上传播,形成背光边缘泄漏。黄色胶框和遮光胶带下表面及反射片上表面的荧光粉可以吸收蓝光,虽有一定效果,但仍有不少蓝光泄漏,且不能保证边缘亮度。因此,如何在保证边缘亮度的同时避免背光边缘产生蓝光泄漏,呈现更佳的显示画面,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背光模组边缘异常显示问题且能够保证显示区域边缘亮度的背光模组。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5、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容纳腔,
6、背光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背光源被配置为提供光;
7、导光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射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的入光面、出射所述光的出光面和相对所述出光面的第一反射面,以及多个连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出光面的第二反射面,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面对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多个所述第二反射面均覆盖第二防泄漏层;
8、反射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覆盖所述第一反射面;
9、荧光膜,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荧光膜覆盖所述出光面,所述荧光膜的四周边缘覆盖有第一防泄漏层,所述第一防泄漏层被配置为吸收所述荧光膜边缘处的光。
10、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一防泄漏层为黑色油墨,所述黑色油墨涂覆于所述荧光膜的四周边缘。
11、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防泄漏层为复合胶带,所述复合胶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结层、荧光层和pet基材层;
12、所述荧光层位于所述粘结层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粘结层被配置为将所述荧光层和pet基材层粘接固定于所述导光板上。
13、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荧光层和pet基材层之间包括白反层,所述白反层被配置为将光反射回所述导光板以实现光的重复利用。
14、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防泄漏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包围部。
15、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防泄漏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反射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包围部。
16、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第二防泄漏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本体部,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延伸形成的第三包围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反射面延伸形成的第四包围部。
17、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荧光膜的边缘设置,以为所述第一包围部或第三包围部提供贴合所需的空间。
18、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以为所述第二包围部或第四包围部提供贴合所需的空间。
19、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通过固定胶带结合固定,所述固定胶带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包括荧光层。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泄漏层为黑色油墨,所述黑色油墨涂覆于所述荧光膜的四周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泄漏层为复合胶带,所述复合胶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结层、荧光层和pet基材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层和pet基材层之间包括白反层,所述白反层被配置为将光反射回所述导光板以实现光的重复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泄漏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包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泄漏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反射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包围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泄漏层包括贴合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本体部,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延伸形成的第三包围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反射面延伸形成的第四包围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荧光膜的边缘设置,以为所述第一包围部提供贴合所需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以为所述第二包围部提供贴合所需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荧光膜的边缘设置,以为所述第三包围部提供贴合所需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突出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以为所述第四包围部提供贴合所需的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通过固定胶带结合固定,所述固定胶带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包括荧光层。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