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1995发布日期:2023-08-03 21:3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焦筒,具体是涉及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


背景技术:

1、调焦筒是摄影领域中常用的控光器件。调焦筒的基本结构是通过螺纹调节,使设有透镜的前壳体相对于后壳体能够远离或接近,从而调节控光的效果。

2、公告号cn209624958u,名称为一种补光调焦头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的单级调节的调焦头,主要结构包括有内壳、外壳和透镜,透镜设置在外壳上的固定组件上,外壳套设在内壳的外侧,外壳与内壳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外壳,可调整外壳和内壳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控光效果。在一些场合中,调焦头的前端还要加设控光附件,如挡光板,这时一般要求外壳不要旋转,但该补光调焦头在调焦过程中,外壳会相对内壳除了伸缩外,还有旋转动作,因此并不适合这种场合。另外,这种调焦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摄影灯灯光的持续照射,内部温度升高,壳体温度也跟着升高,导致调焦时手掌容易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焦过程中前端只作伸缩动作、具有隔热结构的单级调节的调焦筒。

2、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包括透镜、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透镜设置在前壳体内,还包括调节框、连接组件和隔热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可沿后壳体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所述连接组件的前端与前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框可转动套在后壳体上,所述调节框与连接组件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使连接组件在调节框转动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隔热组件设置于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内部,用于对这两者在不同的相对位置均形成隔热。

4、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n个连接板,n不少于2,n个所述连接板绕后壳体的外表面均匀布置并且可沿后壳体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所述连接板的前端与前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框与各个连接板之间均通过所述的螺纹结构连接,使各个连接板在调节框转动时同步向前或向后移动。

5、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框内圆面上的单线内螺纹和设置在各个连接板外圆面上的部分单线外螺纹,各个所述连接板上的部分单线外螺纹可连成与调节框单线内螺纹配合的连贯的单线外螺纹。

6、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框内圆面上的n线内螺纹和设置在各个连接板外圆面上的部分n线外螺纹,各个所述连接板上的部分n线外螺纹均可与调节框的n线内螺纹配合。

7、进一步改进,还包括n个限位板,n个所述限位板绕后壳体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并且与n个连接板交替排布,n个所述限位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n道第一限位槽间隔排列构成一道连贯的限位槽,所述调节框可转动套设在限位槽上。

8、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n道绕后壳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并且与n个限位板交替排布的第二限位槽,n个所述的连接板分别可前后移动地配合连接在n道第二限位槽上,所述连接板与第二限位槽之间还设置有防止连接板从径向脱出的限位结构。

9、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为分别设置在连接板和第二限位槽上的燕尾滑块和燕尾槽或者是t型滑块和t型槽。

10、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后壳体内底面和前壳体内侧面上的后隔热板和前隔热板,所述后壳体与后隔热板之间留有可容置前壳体的侧壁和前隔热板的空间。

11、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隔热板为圆柱体型,所述后隔热板为圆锥筒型,所述后隔热板小直径的一端与后壳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12、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框包括内框、外框和多个肋板,所述外框与内框同轴且位于内框外,多个所述的肋板均匀设置在外框和内框之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可沿后壳体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将连接组件的前端与前壳体固定连接,再套设调节框,令调节框与连接组件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转动调节框时,螺纹结构会使连接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推动前壳体向前或向后移动,调整透镜与后壳体之间的距离,实现调焦。在调焦过程中,前壳体只随连接板作前后伸缩移动,让加设在前壳体前部的控光附件也只是前后移动,不会出现旋转。另外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内部加设有隔热组件,使前壳体和后壳体移动到不同的相对位置均形成隔热,保证使用者手动调焦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包括透镜(1)、前壳体(2)和后壳体(3),所述透镜(1)设置在前壳体(2)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框(4)、连接组件和隔热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可沿后壳体(3)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所述连接组件的前端与前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框(4)可转动套在后壳体(3)上,所述调节框(4)与连接组件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使连接组件在调节框(4)转动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隔热组件设置于前壳体(2)和后壳体(3)的内部,用于对这两者在不同的相对位置均形成隔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n个连接板(5),n不少于2,n个所述连接板(5)绕后壳体(3)的外表面均匀布置并且可沿后壳体(3)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所述连接板(5)的前端与前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框(4)与各个连接板(5)之间均通过所述的螺纹结构连接,使各个连接板(5)在调节框(4)转动时同步向前或向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框(4)内圆面上的单线内螺纹和设置在各个连接板(5)外圆面上的部分单线外螺纹,各个所述连接板(5)上的部分单线外螺纹可连成与调节框(4)单线内螺纹配合的连贯的单线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框(4)内圆面上的n线内螺纹和设置在各个连接板(5)外圆面上的部分n线外螺纹,各个所述连接板(5)上的部分n线外螺纹均可与调节框(4)的n线内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个限位板(6),n个所述限位板(6)绕后壳体(3)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并且与n个连接板(5)交替排布,n个所述限位板(6)上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1),n道第一限位槽(61)间隔排列构成一道连贯的限位槽,所述调节框(4)可转动套设在限位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n道绕后壳体(3)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并且与n个限位板(6)交替排布的第二限位槽(31),n个所述的连接板(5)分别可前后移动地配合连接在n道第二限位槽(31)上,所述连接板(5)与第二限位槽(31)之间还设置有防止连接板(5)从径向脱出的限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分别设置在连接板(5)和第二限位槽(31)上的燕尾滑块和燕尾槽或者是t型滑块和t型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后壳体(3)内底面和前壳体(2)内侧面上的后隔热板(7)和前隔热板(8),所述后壳体(3)与后隔热板(7)之间留有可容置前壳体(2)的侧壁和前隔热板(8)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隔热板(8)为圆柱体型,所述后隔热板(7)为圆锥筒型,所述后隔热板(7)小直径的一端与后壳体(3)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框(4)包括内框(41)、外框(42)和多个肋板(43),所述外框(42)与内框(41)同轴且位于内框(41)外,多个所述的肋板(43)均匀设置在外框(42)和内框(41)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级调节的调焦筒,包括透镜、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透镜设置在前壳体内,还包括调节框、连接组件和隔热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可沿后壳体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所述连接组件的前端与前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框可转动套在后壳体上,所述调节框与连接组件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使连接组件在调节框转动时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隔热组件设置于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内部,用于对这两者在不同的相对位置均形成隔热。本技术在调焦过程中,前壳体只随连接板作前后伸缩移动,让加设在前壳体前部的控光附件也只是前后移动,不会出现旋转。另外调焦筒内加设有隔热组件,使前壳体和后壳体移动到不同的相对位置均形成隔热。

技术研发人员:王键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南光影视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