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8994发布日期:2023-09-17 00:2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


背景技术:

1、智能门铃,应用被动红外探测技术,随人体的移动,自动进行影像捕捉。其使用的被动红外探测技术需要两个关键元件,一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二是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能将红外信号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能对自然界中的白光信号具有抑制作用,当无人体移动时,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只是背景温度,当人体进人探测区时,通过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的是人体温度与背景温度的差异信号;菲涅尔透镜作用有两个:一是聚焦作用,即将热释的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pir上,二是将警戒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警戒区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这样pir就能产生变化的电信号;

2、其中,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智能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专利号为<cn216248373u>包括圆形的镜体,圆形镜体由左边角视区、左侧视区、中心一视区、中心二视区、右侧视区、右边角视区、下侧视区组成;左边角视区、左侧视区、中心一视区、中心二视区、右侧视区、右边角视区并列排布,下侧视区位于圆形镜体的底部,并与左侧视区、中心一视区、中心二视区、右侧视区相连;左边角视区、左侧视区、中心一视区、中心二视区、右侧视区、右边角视区、下侧视区都为设置有菲涅尔纹路的透镜片,且都聚焦于智能门铃的热释电传感器的感应位置。本实用新型透镜结构巧妙的利用菲涅尔原理,针对智能门铃的应用需求,在侧视区域和俯视区域的探测角度和视区范围;以及中国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智能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专利号为<cn 218181137u>包括长圆形镜体,长圆形镜体分为左上层视区、中上层视区、右上层视区、左下层视区、中下层视区、右下层视区,中上层视区、中下层视区各自包括若干个小区块,左上层视区、右上层视区、左下层视区、右下层视区、小区块均为设置有菲涅尔纹路的透镜片。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利用菲涅尔原理,增大了探测角度和视区范围,为智能门铃对周边环境探测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撑。

3、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红外传感器以及电红外传感器的使用在夜间时,会借助到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但是上述专利对探测角度和视区范围提升的同时,并没有为补光灯以及透镜结构的设计进行改善,导致边缘的视野范围在夜间进行运作时,效果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电红外传感器以及电红外传感器的使用在夜间时,会借助到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但是上述专利对探测角度和视区范围提升的同时,并没有为补光灯以及透镜结构的设计进行改善,导致边缘的视野范围在夜间进行运作时,效果较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包括圆形镜座和门铃感应组件,所述门铃感应组件设置在圆形镜座的内侧,圆形镜座的外侧设置有倾斜面区,所述倾斜面区之间设置有透视部,所述透视部的外侧设置有中心视区,所述倾斜面区的外围设置有散光罩,所述圆形镜座内圆周壁和门铃感应组件之间设置有集光罩,所述倾斜面区、中心视区都为设置有菲涅尔纹路的透镜片。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门铃感应组件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外围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颗红外补光灯。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倾斜面区为八组且环绕中心视区设置,所述倾斜面区与中心视区形成的倾斜面角度为190°。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中心视区的探测距离为5米,所述倾斜面区的探测距离为2.5米。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散光罩的边缘为圆弧结构且与倾斜面区菲涅尔纹路中心处相对应,所述集光罩为导光板制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圆形镜座和门铃感应组件均安装在智能门铃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对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其优势如下:有如下优势:同样的巧妙的使用到菲涅尔原理,针对智能门铃的应用需求,对于平行的正常照射角度通过中心视区进行精准探测,配合与倾斜面区的形成的倾斜面角度为190°,可以对门外的可视区范围内进行感应,大大提升了使用范围,且在满足智能门铃对周边环境探测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的同时,通过集光罩对红外补光灯的灯光汇集后,照射开,并配合圆弧部的散光罩进行散光,使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边缘的视野范围在夜间进行投入使用时,红外感应效果增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包括圆形镜座(1)和门铃感应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铃感应组件(2)设置在圆形镜座(1)的内侧,圆形镜座(1)的外侧设置有倾斜面区(3),所述倾斜面区(3)之间之间设置有透视部(4),所述透视部(4)的外侧设置有中心视区(5),所述倾斜面区(3)的外围设置有散光罩(6),所述圆形镜座(1)内圆周壁和门铃感应组件(2)之间设置有集光罩(7),所述倾斜面区(3)、中心视区(5)都为设置有菲涅尔纹路的透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铃感应组件(2)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201),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201)的外围设置有电路板(202),所述电路板(202)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颗红外补光灯(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区(3)为八组且环绕中心视区(5)设置,所述倾斜面区(3)与中心视区(5)形成的倾斜面角度为1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视区(5)的探测距离为5米,所述倾斜面区(3)的探测距离为2.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罩(6)的边缘为圆弧结构且与倾斜面区(3)菲涅尔纹路中心处相对应,所述集光罩(7)为导光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镜座(1)和门铃感应组件(2)均安装在智能门铃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涉及光学配件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包括圆形镜座和门铃感应组件,所述门铃感应组件设置在圆形镜座的内侧,圆形镜座的外侧设置有倾斜面区,所述倾斜面区之间之间设置有透视部,所述透视部的外侧设置有中心视区,所述倾斜面区的外围设置有散光罩,所述圆形镜座内圆周壁和门铃感应组件之间设置有集光罩,所述倾斜面区、中心视区都为设置有菲涅尔纹路的透镜片与现有的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提升了用于门铃感应的透镜结构整体的的周边环境探测探测效果,且透镜结构简单有效。

技术研发人员:郭子松,刘四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爱能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