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6964发布日期:2023-11-18 00:2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具有防炫目功能的汽车后视镜中通常会使用银胶来促进导电。譬如在公开号为cn207579744u的中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该汽车后视镜的上边部和下边部分别涂覆有一条银胶,银胶能够使电极片的连接更加牢固,能够促进导电以使电源供给更稳定,进而能够更好的实现汽车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

2、为了促进导电以使电源供给更稳定,汽车后视镜上涂覆的银胶需要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宽度,这会导致银胶的用量较多,由于银胶的价格高昂,银胶的材料成本要占到汽车后视镜总成本的3成以上,这将导致汽车后视镜的整体成本高昂,推广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它能够减少银胶的用量,能够节约材料成本,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它包括本体组件;

3、所述本体组件的一侧边部设有第一银胶线;

4、所述本体组件的另一侧边部设有第二银胶线;

5、所述第一银胶线和所述第二银胶线分别具有多个依次交替布置并依次连接的导电加强部和导电连接部;

6、所述导电连接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导电加强部的横截面尺寸。

7、进一步,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宽度b小于所述导电加强部的宽度b;

8、所述导电连接部的高度h小于所述导电加强部的高度h。

9、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本体组件的具体结构,所述本体组件包括第一层镜片和第二层镜片;

10、所述第一层镜片位于所述第二层镜片的前方;

11、所述第一银胶线设于所述第一层镜片的上边部和所述第二层镜片的上边部上;

12、所述第二银胶线设于所述第一层镜片的下边部和所述第二层镜片的下边部上。

13、进一步提供一种所述第一层镜片和所述第二层镜片的具体结构,所述第一层镜片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后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膜层;

14、所述第二层镜片包括第二玻璃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前表面上的反射导电膜层;

15、所述透明导电膜层的外周部和所述反射导电膜层的外周部之间设有边框胶;

16、所述边框胶的内侧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位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层和所述反射导电膜层之间。

17、进一步,所述第一银胶线分别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层的上端部和所述反射导电膜层的上端部电性连接;

18、所述透明导电膜层的上端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银胶线和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之间的第一导电隔离带。

19、进一步,所述第二银胶线分别与所述透明导电膜层的下端部和所述反射导电膜层的下端部电性连接;

20、所述反射导电膜层的下端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银胶线和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之间的第二导电隔离带。

21、进一步,所述边框胶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隔离带和所述第二导电隔离带对齐。

22、进一步为了使外形更加美观,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后表面和所述透明导电膜层之间设有用于遮挡住所述边框胶、所述第一银胶线和所述第二银胶线的遮挡环。

23、进一步,所述遮挡环为镀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后表面上的铬环。

24、进一步,所述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银胶线相连的第一电极片以及与所述第二银胶线相连的第二电极片。

2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所述导电连接部的横截面尺寸小,因此所述导电连接部使用的银胶用量较少,进而能够节约银胶,减少了银胶的用量,进而节约了材料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产品的推广。而设置所述导电加强部能够促进导电,提高导电性能,确保电源供给更稳定;如果没有所述导电加强部则会导致所述第一银胶线和所述第二银胶线的导电性能下降,进而导致电源供给不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本体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包括第一层镜片(100)和第二层镜片(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胶(9)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隔离带(11)和所述第二导电隔离带(12)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5)的后表面和所述透明导电膜层(6)之间设有用于遮挡住所述边框胶(9)、所述第一银胶线(1)和所述第二银胶线(2)的遮挡环(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环(13)为镀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5)的后表面上的铬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银胶线(1)相连的第一电极片(14)以及与所述第二银胶线(2)相连的第二电极片(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银胶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它包括本体组件;所述本体组件的一侧边部设有第一银胶线;所述本体组件的另一侧边部设有第二银胶线;所述第一银胶线和所述第二银胶线分别具有多个依次交替布置并依次连接的导电加强部和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连接部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导电加强部的横截面尺寸。本技术能够减少银胶的用量,能够节约材料成本,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华,李坤,吴旭东,杨金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华瓴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