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08617发布日期:2024-01-06 23: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定焦镜头。


背景技术:

1、近些年,光学镜头技术突飞猛进,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视频镜头被广泛应用在视频会议、线上教学、网络视频拍摄等领域,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对其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然而,现今市场上的视频会议镜头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目前市场上的视频会议镜头透镜配置形式较难对系统像差做良好的补正,成像品质较差;普遍存在镜头总长过长、体积偏大的问题,使得镜头整体成本及重量过高;并且,现有的视频会议镜头往往存在镜头畸变管控不够好的问题,使得拍摄的画面出现明显的变形,影响后期图像的处理。

3、因此,设计一种低畸变、体积小、解像力高且低成本的定焦镜头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定焦镜头,该定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可满足:3.73≤(r31+r32)/r22≤5.16。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03≤f1/f≤-1.95。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满足:-1.49≤r11/f1≤-1.05。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和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9.79≤(r11+r12)/ct1≤11.91。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61≤f2/f≤-48。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2.30≤f12/f≤-2.21。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51≤f3/f≤1.62。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可满足:-3.63≤(r22+r31+r32)/f23≤-2.58。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0≤f4/f≤1.05。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0.017≤(r41+r42)/ct4≤0.160。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13≤f5/f≤-1.11。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45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3.89≤f45/f≤4.80。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可满足:-0.10≤(r21-r22)/(r21+r22)≤-0.09。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距离t34可满足:0.90≤(ct3+ct4)/t34≤0.92。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4≤f345/f≤1.06。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中的最大值ctmax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中的最小值ctmin可满足:2.69≤ctmax/ctmin≤3.33。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2、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d3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3.88mm-1≤(vd2+vd3)/f≤14.02mm-1。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定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3.00≤ttl/f≤3.08。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定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0.37≤bfl/ttl≤0.39。

20、本申请的定焦镜头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至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同时控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满足条件式3.73≤(r31+r32)/r22≤5.16。通过对定焦镜头的这种设置,可以使镜头具有低畸变、小型化、低成本以及高解像等有益效果的至少之一。



技术特征:

1.一种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03≤f1/f≤-1.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49≤r11/f1≤-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和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9.79≤(r11+r12)/ct1≤11.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61≤f2/f≤-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30≤f12/f≤-2.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51≤f3/f≤1.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满足:-3.63≤(r22+r31+r32)/f23≤-2.5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0≤f4/f≤1.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0.017≤(r41+r42)/ct4≤0.16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13≤f5/f≤-1.1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45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3.89≤f45/f≤4.8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满足:-0.10≤(r21-r22)/(r21+r22)≤-0.09。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距离t34满足:0.90≤(ct3+ct4)/t34≤0.92。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4≤f345/f≤1.06。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中的最大值ctmax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各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中的最小值ctmin满足:2.69≤ctmax/ctmin≤3.33。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2、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vd3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3.88mm-1≤(vd2+vd3)/f≤14.02mm-1。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定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定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3.00≤ttl/f≤3.08。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定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37≤bfl/ttl≤0.39。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焦镜头,该定焦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满足:3.73≤(R31+R32)/R22≤5.16。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华,翟林燕,梁伟朝,应永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