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51745发布日期:2024-05-07 19:2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电脑或平板电脑)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然而,当需要将焦距较长的光学元件(例如镜头)设置于前述电子装置中时,会造成电子装置厚度的增加,不利于电子装置的轻薄化及稳定性。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可使电子装置轻薄化及稳定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及光学装置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公知的问题点,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部、一驱动组件以及一电路组件。活动部连接至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至驱动组件。

3、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电路组件包括一第一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驱动组件,并且第一电路元件包括一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一第一电路元件活动部固定端以及一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第一电路元件活动部固定端相对于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具有可挠性。第一电路元件活动部固定端经由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弹性地连接至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

4、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元件具有板状结构。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具有长条形结构。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的一最小宽度大于0.04毫米。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的最大宽度小于0.5毫米。第一电路元件具有导电材质。

5、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随着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而压缩或延伸。

6、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沿着垂直于一光轴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第一电路元件活动部固定端彼此不重叠。

7、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电路组件还包括一第二电路元件。第一电路元件及第二电路元件具有不同材质。第一电路元件具有铜或钛铜材质。第二电路元件具有不锈钢材质。第二电路元件固定地设置于活动部。

8、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元件的杨氏系数大于第一电路元件的杨氏系数。

9、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元件具有板状结构。第二电路元件具有导电材质。沿着第二电路元件的一厚度方向观察时,第一电路元件及第二电路元件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电路元件及第二电路元件之间具有一绝缘元件。第二电路元件经由绝缘元件固定于活动部。绝缘元件不接触第一电路元件。

10、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电路组件还包括一第三电路元件,并且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至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经由第一电路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三电路元件。第三电路元件包括一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并且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具有板状结构。

11、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一底座,并且底座包括一底座第一容纳部。底座第一容纳部对应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底座第一容纳部的一底座第一容纳部表面面朝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与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之间具有一电性连接元件。

12、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对齐,并且电性连接元件设置在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的接触处。

13、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凸出于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并且电性连接元件设置在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的接触处。

14、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具有一凹陷结构,并且电性连接元件设置在凹陷结构中。

15、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保护元件,设置于第三电路元件下方。固定部包括一底座,并且底座包括一底座第二容纳部。底座第二容纳部容纳第三电路元件及保护元件。第三电路元件设置于底座与保护元件之间。保护元件具有金属材质。保护元件具有不导磁材质。在一光轴方向上,底座向下延伸超过保护元件。

16、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包括一位置感测元件。位置感测元件感测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位置感测元件设置于第三电路元件上。保护元件包括一保护元件强化部,并且保护元件强化部对应位置感测元件。保护元件强化部具有突出结构。保护元件具有板状结构。沿着保护元件的一厚度方向观察时,保护元件强化部的一面积大于位置感测元件的一面积。

17、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第二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线圈设置在活动部上。第二驱动线圈设置在活动部上。第一电路元件包括一第一电路元件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第一电路元件第一部分连接至第一驱动线圈。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连接至第二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线圈经由第二电路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线圈。

18、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包括一电子元件。电子元件设置在第三电路元件上。电子元件产生一电流。电流从电子元件依序流动至第三电路元件、第一电路元件第一部分、第一驱动线圈、第二电路元件、第二驱动线圈、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及第三电路元件。

19、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沿着一光轴方向观察时,第二电路元件与第一电路元件第一部分彼此不重叠。

20、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元件设置在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与活动部之间。

21、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沿着一光轴方向观察时,活动部、第二电路元件、绝缘元件、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至少部分重叠。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可以具有小型化、轻量化、提高稳定性、简化制作及降低成本的效果,使得使用者可以顺畅地操作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并且可以得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组件包括一第一电路元件,电性连接该驱动组件,并且该第一电路元件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元件可挠部随着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的运动而压缩或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垂直于一光轴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该第一电路元件活动部固定端彼此不重叠。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组件还包括一第二电路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路元件的杨氏系数大于该第一电路元件的杨氏系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一底座,并且该底座包括一底座第一容纳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该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对齐,并且该电性连接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该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的接触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凸出于该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并且该电性连接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电路元件固定部固定端与该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的接触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路元件电性连接部具有一凹陷结构,并且该电性连接元件设置在该凹陷结构中。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元件,设置于该第三电路元件下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包括一位置感测元件,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包括一电子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一光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二电路元件与该第一电路元件第一部分彼此不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路元件设置在该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与该活动部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一光轴方向观察时,该活动部、该第二电路元件、一绝缘元件、该第一电路元件第二部分至少部分重叠。


技术总结
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包括一活动部、一固定部、一驱动组件以及一电路组件。活动部连接至一光学元件,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运动,驱动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固定部运动,电路组件电性连接至驱动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宏,庄博翔,胡朝彰,陈怡和,刘守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