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10709发布日期:2024-04-18 17:23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1、背光源是位于lcd背后的一种发光器件,通过本身发光为模组提供背景光源。常规的背光源组装中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的层级结构顺序是扩散膜贴在导光板出光面上面起到扩散光源的作用,反射膜贴在导光板的网点面上将透过导光板网点面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循环再利用,从而充分利用光源,提高背光源正面出光面亮度的作用。但在有些lcd液晶显示模组使用中,背光的亮度并不追求越高越好的,过高的亮度会使lcd显示对比度降低,字体发蒙,显示效果变差,这时除了常规的降低电流,减少led颗数等降低亮度方法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逆向反应用思维方法,用其它方式将光源的能量泻出,进而降低背光亮度,达到lcd理想的显示效果。

2、现有技术中,扩散膜是设置在导光板的上表面,有的设置一层扩散膜,也有设置为两层扩散膜(名称也叫做上扩散膜和下扩散膜),但这种上扩散膜和下扩散膜均是在导光板出光面,此时的下扩散膜用于遮蔽导光板印刷网点,这种设置方式与本实用新型中在导光板下表面即反射面设置的扩散膜替代反射膜的方式不同,不能达到本实用新型要达到的降低背光亮度的技术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采用导光板上下表面均设置扩散膜的方式。区别于常规背光源的导光板上表面用扩散膜,下表面用反射膜的背光结构模式,而是将原来反射膜用扩散膜替代,通过导光板的光不像常规背光源通过反射膜材将光源反射回背光里,而是透过扩散膜将光源透过并散出,从而降低了背光出光面的亮度。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所述的背光源包括led灯(1)、导光板(2)、上扩散膜(3)和下扩散膜(4);所述的导光板(2)设置在led灯(1)的光源出光方向,上扩散膜(3)贴在导光板(2)的出光面,下扩散膜(4)贴在导光板(2)的反射面。

4、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扩散膜(3)的全光透过率大于80%。

5、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扩散膜(4)的全光透过率为50-70%。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将传统背光结构中的反射膜用扩散膜替代,区别于传统的导光板上下表面分别是扩散膜和反射膜的结构,将多余光散出透过导光板反射面的下扩散膜泄出,因此降低了背光源的亮度,从而供给模组适合的光源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光源包括led灯(1)、导光板(2)、上扩散膜(3)和下扩散膜(4);所述的导光板(2)设置在led灯(1)的光源出光方向,上扩散膜(3)贴在导光板(2)的出光面,下扩散膜(4)贴在导光板(2)的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扩散膜(3)的全光透过率大于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扩散膜(4)的全光透过率为50-7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扩散膜降低亮度的背光源结构,所述的背光源包括LED灯(1)、导光板(2)、上扩散膜(3)和下扩散膜(4);所述的导光板(2)设置在LED灯(1)的光源出光方向,上扩散膜(3)贴在导光板(2)的出光面,下扩散膜(4)贴在导光板(2)的反射面。采用导光板上下表面均采用扩散膜的方式。区别于常规背光源的导光板上表面用扩散膜,下表面用反射膜的背光结构模式,而是将原来反射膜用扩散膜替代,通过导光板的光不像常规背光源通过反射膜材将光源反射回背光里,而是透过扩散膜将光源透过并散出,从而降低了背光出光面的亮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亚世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