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89644发布日期:2024-04-30 16:59阅读:8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车载显示装置的边框较窄,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由于需要预留膨胀空间,在组装时,无足够的空间对光学膜片进行有效固定。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光学膜片和中框的顶板之间设置固定胶,通过固定胶将光学膜片固定于中框。但是在组装中框之前,光学膜片是没有固定的,容易发生移位,导致与中框组装后,光学膜片没有膨胀空间,光学膜片在受热后会拱起,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实现边框较窄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组装中框之前光学膜片的有效固定,避免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异常。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背光模组,其包括:

4、背板,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之间形成容纳腔;

5、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光学膜片之间;

6、粘接件,设于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入光侧的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所述粘接件的外侧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的侧壁齐平,所述粘接件能固定所述光学膜片。

7、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罩设于所述背板上,且所述中框的顶板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顶板通过所述粘接件与所述光学膜片固定。

8、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光学膜片包括自所述导光板向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膜片、第二膜片和第三膜片。

9、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粘接件包括第一双面胶,所述第一双面胶设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双面胶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的侧壁齐平;所述第一双面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粘接;

10、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第三膜片凸出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第一膜片设置,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粘接于所述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第一膜片均与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抵接。

11、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双面胶和所述凸出部均设于所述第一缺口。

12、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粘接件还包括第二双面胶,所述第二双面胶设于所述第三膜片远离所述第二膜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双面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粘接面和第四粘接面,所述第三粘接面与所述第三膜片粘接,所述第四粘接面与所述顶板粘接。

13、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粘接件包括粘接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粘接面设于所述粘接件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面和所述第二定位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面与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齐平,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第三膜片的一端均设置第二缺口,以使所述粘接面与所述第一膜片粘接,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第三膜片均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抵接。

14、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粘接件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面贯通的定位槽,所述粘接面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五粘接面和第六粘接面,所述第五粘接面为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粘接面粘接,所述第六粘接面与所述第一膜片粘接。

15、作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粘接件还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粘接面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压紧于所述配合面。

16、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模组和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设于背板的容纳腔内,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远离底板的一侧。通过在位于背光模组的入光侧的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粘接件固定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的出光侧预留膨胀空间,且粘接件的外侧与侧板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的侧壁齐平,既实现了在组装中框之前光学膜片的固定,又不占用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适用于边框较窄的背光模组。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上述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通过设于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的粘接件固定光学膜片,不占用边框的宽度空间,实现了窄边框的背光模组在组装中框之前光学膜片的固定,避免组装中框之后光学膜片发生移位,导致光学膜片没有膨胀空间,显示装置长时间工作后光学膜片受热膨胀后在容纳腔内拱起,造成显示模组的显示画面异常。



技术特征:

1.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6),所述中框(6)罩设于所述背板(1)上,且所述中框(6)的顶板(61)位于所述光学膜片(3)远离所述导光板(2)的一侧,所述顶板(61)通过所述粘接件(5)与所述光学膜片(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3)包括自所述导光板(2)向远离所述导光板(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膜片(31)、第二膜片(32)和第三膜片(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5)包括第一双面胶(51),所述第一双面胶(51)设于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双面胶(51)的外侧与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的侧壁齐平;所述第一双面胶(5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与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121),所述第一双面胶(51)和所述凸出部(331)均设于所述第一缺口(1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5)还包括第二双面胶(52),所述第二双面胶(52)设于所述第三膜片(33)远离所述第二膜片(32)的一侧,所述第二双面胶(5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粘接面和第四粘接面,所述第三粘接面与所述第三膜片(33)粘接,所述第四粘接面与所述顶板(61)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5)包括粘接面、第一定位面(53ˊ)和第二定位面(54ˊ),所述粘接面设于所述粘接件(5)靠近所述背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面(53ˊ)和所述第二定位面(54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面(53ˊ)与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齐平,位于所述入光侧的所述第二膜片(32)和所述第三膜片(33)的一端均设置第二缺口,以使所述粘接面与所述第一膜片(31)粘接,所述第二膜片(32)和所述第三膜片(33)均与所述第二定位面(54ˊ)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5)靠近所述背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面(53ˊ)贯通的定位槽,所述粘接面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五粘接面(51ˊ)和第六粘接面(52ˊ),所述第五粘接面(51ˊ)为所述定位槽的槽底,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粘接面(51ˊ)粘接,所述第六粘接面(52ˊ)与所述第一膜片(31)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5)还包括配合面(55ˊ),所述配合面(55ˊ)与所述粘接面相对设置,所述顶板(61)压紧于所述配合面(55ˊ)。

10.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于所述光学膜片(3)远离所述导光板(2)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学膜片和粘接件,背板包括底板和围设于底板四周的侧板,底板和侧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均设于容纳腔内,导光板设于底板和光学膜片之间。粘接件设于背光模组的入光侧的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且粘接件的外侧与侧板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的侧壁齐平,粘接件能固定光学膜片。该背光模组既实现了在组装中框之前光学膜片的固定,又不占用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适用于边框较窄的背光模组。

技术研发人员:孙桂艳,孙元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