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59901发布日期:2024-05-13 12:0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角膜塑形镜,特别涉及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


背景技术:

1、角膜塑形镜因其对于近视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近视防控手段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经过长期的过夜配戴,镜片向角膜的中央区持续施加正向压力,使原本角膜中央区域的上皮细胞向周边迁移,形成中央较为平坦的治疗区,周边相对隆起的离焦环。离焦环的形成会使中周边视网膜处于近视离焦状态,从而减缓眼轴的增长,延缓近视度数的增加。

2、现有的角膜塑形镜一般包括四个弧区,分别为基弧区、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和周边弧区,从镜片的俯视图来看,基弧区是一个圆形区域,其余三个弧区都是等宽的环带区域,这样的镜片在角膜的中心定位且塑形效果良好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会形成以角膜中央为中心的离焦环,这样的离焦环在中周边视网膜上所产生离焦量较为均匀,而在轴位上的最大周边离焦量偏小,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近视防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出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包括基弧区,以及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形成的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和周边弧区,所述基弧区的外边缘结合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构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颞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

3、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基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三者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反转弧区外边缘的中心点以所述基弧区的圆心点为参考点朝鼻侧方向偏移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宽度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宽度。

4、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为圆形或椭圆形。

5、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基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三者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由一半圆弧和一半椭圆弧围合而成,所述半圆弧的圆心点以及所述半椭圆弧的中心点均与所述基弧区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半圆弧围绕所述基弧区朝颞侧方向的一侧,所述半椭圆弧围绕所述基弧区朝鼻侧方向的一侧,其中,所述半椭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基弧区圆心点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半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基弧区圆心点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宽度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宽度。

6、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三者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基弧区的外边缘由一半圆弧和一半椭圆弧围合而成,所述半圆弧的圆心点以及所述半椭圆弧的中心点均与所述反转弧区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半圆弧朝颞侧方向设置,所述半椭圆弧朝鼻侧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半椭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反转弧区圆心点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半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反转弧区圆心点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宽度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宽度。

7、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基弧区的内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反转弧区包括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弯曲形成的第一弧区和第二弧区,所述第一弧区内表面的曲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弧区内表面的曲率。

8、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第一弧区外边缘上的点到所述基弧区的矢高值均相等。

9、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第一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基弧区的距离等于其鼻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基弧区的距离;

10、所述第二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第一弧区的距离小于其鼻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第一弧区的距离。

11、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设所述第二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第一弧区的距离为x1,所述第二弧区鼻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第一弧区的距离为x2,所述x2与所述x1的差值为0.1~0.4mm。

12、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设所述第一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基弧区的距离为x3,所述x3与x1的比值为1/3。

13、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基弧区、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四者的圆心点重合,从而所述第一环形结构构成圆环,其中,所述圆环位于鼻侧的内表面曲率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内表面曲率。

14、进一步的,所述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中,所述基弧区的内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反转弧区包括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弯曲形成的第一弧区和第二弧区,其中,所述第一弧区位于鼻侧的内表面曲率等于其位于颞侧的内表面曲率,所述第二弧区位于鼻侧的内表面曲率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内表面曲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颞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使得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时,反转弧区在鼻、颞两侧与角膜之间填充的泪液量不相等,从而鼻、颞两侧所形成的负压力不平衡,尽可能在角膜上形成偏鼻侧的离焦环,有效提升了塑形镜的近视防控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包括基弧区,以及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形成的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和周边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的外边缘结合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构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颞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三者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反转弧区外边缘的中心点以所述基弧区的圆心点为参考点朝鼻侧方向偏移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宽度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为圆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三者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由一半圆弧和一半椭圆弧围合而成,所述半圆弧的圆心点以及所述半椭圆弧的中心点均与所述基弧区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半圆弧围绕所述基弧区朝颞侧方向的一侧,所述半椭圆弧围绕所述基弧区朝鼻侧方向的一侧,其中,所述半椭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基弧区圆心点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半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基弧区圆心点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宽度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三者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基弧区的外边缘由一半圆弧和一半椭圆弧围合而成,所述半圆弧的圆心点以及所述半椭圆弧的中心点均与所述反转弧区的圆心点重合,所述半圆弧朝颞侧方向设置,所述半椭圆弧朝鼻侧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半椭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反转弧区圆心点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半圆弧上的点到所述反转弧区圆心点的距离,以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宽度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的内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反转弧区包括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弯曲形成的第一弧区和第二弧区,所述第一弧区内表面的曲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弧区内表面的曲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区外边缘上的点到所述基弧区的矢高值均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基弧区的距离等于其鼻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基弧区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二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第一弧区的距离为x1,所述第二弧区鼻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第一弧区的距离为x2,所述x2与所述x1的差值为0.1~0.4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一弧区颞侧方向的外边缘到所述基弧区的距离为x3,所述x3与x1的比值为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及周边弧区的外边缘均为圆形且四者的圆心点重合,从而所述第一环形结构构成圆环,其中,所述圆环位于鼻侧的内表面曲率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内表面曲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的内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反转弧区包括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弯曲形成的第一弧区和第二弧区,其中,所述第一弧区位于鼻侧的内表面曲率等于其位于颞侧的内表面曲率,所述第二弧区位于鼻侧的内表面曲率大于其位于颞侧的内表面曲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对称式角膜塑形镜,包括基弧区,以及自所述基弧区周缘向外连续形成的反转弧区、适配弧区和周边弧区,所述基弧区的外边缘结合所述反转弧区的外边缘构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鼻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颞侧的半环与角膜之间界定的空间。使得在佩戴角膜塑形镜时,反转弧区在鼻、颞两侧与角膜之间填充的泪液量不相等,从而鼻、颞两侧所形成的负压力不平衡,尽可能在角膜上形成偏鼻侧的离焦环,有效提升了塑形镜的近视防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宝光,甲斐元虎,李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