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8075发布日期:2024-04-01 14:1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液晶显示设备具有较大的可视角度,但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而防窥型显示面板可在一定的可视觉区域内,有效地防止观察者对屏幕信息的获取,从而起到保护显示信息安全的作用。在现有的防窥技术中,常有的有外挂防窥膜方案、背光方案,外挂防窥膜方案中其通过在液晶屏外外挂百叶窗微结构来限制大角度出光而实现窄视角显示。在背光方案中,其通过在导光板上设置多层功能膜层从达到将显示视角收窄,并最终实现防窥的目的。

2、但是对于车载显示而言,一方面存在防窥的需求,另一方面容易处于太阳直射状态下,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对此本申请亟需一种改善方案解决上述问题防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本方案通过设置热致变色膜层,以在低温度时实现宽视角显示,在温度高时实现窄视角显示,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光学膜片和热致变色膜层,背光源,用于为所述背光模组提供光源;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光源上,用于准直所述背光源射向所述光学膜片的光线,热致变色膜层包括多个热致变色部,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背光源的出光面一侧;其中,所述热致变色部在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热致变色部处于透明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热致变色部不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热致变色部处于非透明状态,所述背光源发出光线从相邻所述热致变色部之间射出,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视角大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视角。

3、可选的,所述热致变色膜层采用相变共聚物材料和纳米颗粒材料形成,所述热致变色膜层低于预设温度时为透明状态,高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为非透明状态。

4、可选的,所述热致变色部为条状,多个所述热致变色部阵列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热致变色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热致变色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出光面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相邻所述热致变色部的倾斜方向不同或相同。

5、可选的,所述热致变色部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全内反射结构,所述全内反射结构用于将外界进入所述全内反射结构的光线沿出光方向进行反射。

6、可选的,所述热致变色部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圆弧面;所述全内反射结构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采用二氧化钛材料或二氧化锆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层的截面为弧形,且沿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所述反射层用于将射入显示面板内部的环境光线,按入射角度反射出显示面板外部。

7、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出光区和非出光区,所述出光区对应所述开口区设置,所述非出光区对应所述非开口区设置,多个所述热致变色部设置在所述非出光区;所述热致变色部沿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小。

8、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亮度。

9、可选的,所述背光源包括灯条、导光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用于为所述导光板提供线光源,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热致变色膜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上。

10、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热膜层,所述电热膜层设置在所述热致变色膜层下,用于控制传递给所述热致变色膜层的温度;所述电热膜层包括多个升温部和多个降温部,一个所述热致变色部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升温部和一个所述降温部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升温部或所述降温部对所述热致变色部进行升温或降温。

11、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提供背光。

12、本申请通过将热致变色膜层设置在背光源上,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对热致变色膜层的状态进行切换。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热致变色膜层切换为非透明状态,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热致变色膜层切换为透明状态。在非透明状态下,由于热致变色部的遮挡,使得背光源的大角度光线无法出射,形成窄视角显示。而且由于热致变色部在非透明状态下,对部分大角度光线具有一定的反射能力,也可以使得窄视角下正面观看的亮度一定的提升,使得在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能够有所提升,提升观感。而且,通过将热致变色膜层设置在光学膜片上,通过光学膜片的第一次过滤,将部分大角度的光线实现过滤,再利用热致变色膜层处于非透明状态下,对大角度光线进行二次过滤,提升第二显示模式下的防窥能力。另外,由于热致变色膜层具有一定的吸热能力,在显示面板处于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吸收热量,由此来降低显示面板的温度,提升显示面板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膜层采用相变共聚物材料和纳米颗粒材料形成,所述热致变色膜层低于预设温度时为透明状态,高于或等于预设温度为非透明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部为条状,多个所述热致变色部阵列排布,且相邻两个所述热致变色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部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全内反射结构,所述全内反射结构用于将外界进入所述全内反射结构的光线沿出光方向进行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变色部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出光区和非出光区,所述出光区对应所述开口区设置,所述非出光区对应所述非开口区设置,多个所述热致变色部设置在所述非出光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亮度高于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灯条、导光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入光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用于为所述导光板提供线光源,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热致变色膜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热膜层,所述电热膜层设置在所述热致变色膜层下,用于控制传递给所述热致变色膜层的温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提供背光。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光学膜片和热致变色膜层,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背光源上,热致变色膜层包括多个热致变色部,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背光源的出光面一侧;其中,所述热致变色部在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热致变色部处于透明状态,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所述热致变色部不低于预设温度时,所述热致变色部处于非透明状态,所述背光源发出光线从相邻所述热致变色部之间射出,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所述第一显示模式的视角大于所述第二显示模式的视角。本方案通过设置热致变色膜层,以在低温度时实现宽视角显示,在温度高时实现窄视角显示,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秋月,袁海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