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光控制膜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器的发展,正在开发用于不向他人公开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内容的光控制膜。目前的光控膜,因其设计和工艺问题,大多数光控膜的透过率仅仅能达到50-70%的水准,导致装配有该光控膜的背光组件的出光效率较低。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光控制膜及显示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技术方案:一种光控制膜,包括:
3、若干吸光区,沿第一方向按照预设距离间隔阵列设置;
4、透光区,设置于相邻若干所述吸光区之间;及
5、反光结构,设置于靠近若干所述吸光区的入光面一侧;
6、其中,所述反光结构分别与若干所述吸光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反光结构将直射至所述吸光区的光线反射再次利用,以增加光学组件的透过率。
7、作为优选,所述反光结构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吸光区的宽度。
8、作为优选,所述透光区与所述吸光区的宽度比例为3:1至20:1之间。
9、作为优选,所述吸光区的高度与宽度比例为100:20至100:2之间。
10、作为优选,所述吸光区的宽度为2-20μm,所述吸光区的高度为20-200μm。
11、作为优选,所述透光区的光学折射率为n1,所述吸光区的光学折射率为n2;
12、其中,所述光学折射率差值n1和所述光学折射率差值n2的关系为n1-n2≥0.2。
13、作为优选,所述吸光区与所述反光结构之间设置有胶黏层;
14、其中,所述胶黏层为低折射率胶水,所述低折射率胶水的光学折射率为n3,且满足以下关系:n3≤n2。
15、作为优选,所述反光结构的光学折射率为n4,且满足以下关系:n3≤n4≤n1。
16、作为优选,所述吸光区与所述反光结构之间设置有未填充物质的空气区。
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18、根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光控制膜。
19、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预设反光结构的方式,通过所述反光结构分别与若干所述吸光区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反光结构将直射至所述吸光区的光线反射再次利用,以增加光学组件的透过率,达到了提高光线利用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增加光学膜透过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目前的光控膜,因其设计和工艺问题,大多数光控膜的透过率仅仅能达到50-70%的水准,导致装配有该光控膜的背光组件的出光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1.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吸光区(1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20)与所述吸光区(10)的宽度比例为3:1至20: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区(10)的高度与宽度比例为100:20至100: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区(10)的宽度为2-20μm,所述吸光区(10)的高度为20-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20)的光学折射率为n1,所述吸光区(10)的光学折射率为n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区(10)与所述反光结构(30)之间设置有胶黏层(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的光学折射率为n4,且满足以下关系:n3≤n4≤n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区(10)与所述反光结构(30)之间设置有未填充物质的空气区(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控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的顶角角度为30°-120°。
11.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控制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