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投影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1、投影仪,又称投影机,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
2、投影仪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利用风机通过带动空气流通来带走热量,大多数的投影仪只设置有一个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无法带走尽可能多的热量,散热效果不佳,大大降低了投影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光机、散热器以及风道框架,所述光机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出风孔网的前盖以及具有进风孔网的后盖,所述光机的后侧设置有热交换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光机的前侧底部,所述散热器的前侧设置有出风敞口,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风机,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槽,所述风道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出风孔网的内侧,所述风道框架连通所述出风孔网以及出风敞口,空气通过所述风机的带动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孔网、热交换部、光机、进风槽、散热器、风道框架以及出风孔网。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孔网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风道框架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限位槽。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敞口呈方形结构,所述风道框架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出风敞口相匹配的卡槽。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内壳以及多根散热铜管,所述内壳具有容腔,所述出风敞口设置于所述内壳的前侧,所述进风槽设置于所述内壳的一侧,多根所述散热铜管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容腔内,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光机的内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敞口设置有格栅网。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孔网具有多个进风口;所述出风孔网具有多个出风口。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部为铁板块,所述铁板块紧贴所述光机设置,所述铁板块的外侧设置有多道散热凸起。
9、与现有技术对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0、本申请通过在出风孔网与散热器之间设置风道框架,风机带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能使空气集中流通到散热器内,进风孔网与出风孔网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风道,提高散热效率,有效地延长了投影仪的使用寿命。
1.一种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光机、散热器以及风道框架,所述光机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出风孔网的前盖以及具有进风孔网的后盖,所述光机的后侧设置有热交换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光机的前侧底部,所述散热器的前侧设置有出风敞口,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风机,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槽,所述风道框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出风孔网的内侧,所述风道框架连通所述出风孔网以及出风敞口,空气通过所述风机的带动依次经过所述进风孔网、热交换部、光机、进风槽、散热器、风道框架以及出风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网的内侧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风道框架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敞口呈方形结构,所述风道框架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出风敞口相匹配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内壳以及多根散热铜管,所述内壳具有容腔,所述出风敞口设置于所述内壳的前侧,所述进风槽设置于所述内壳的一侧,多根所述散热铜管的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容腔内,另一部分穿设于所述光机的内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敞口设置有格栅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网具有多个进风口;所述出风孔网具有多个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投影仪的改良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部为铁板块,所述铁板块紧贴所述光机设置,所述铁板块的外侧设置有多道散热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