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81378发布日期:2025-04-18 16:21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属于电子信息工程。


背景技术:

1、光纤交换箱,也称为光缆交接箱或光交箱,是光纤通信网络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光缆的连接、分配和保护,光纤交换箱是一种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的交接设备,光缆引入光缆交接箱后,经固定、端接、配纤以后,使用跳纤将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连通。

2、在通过交换箱对光纤进行对接安装时,线路被集中收束,容易产生混乱和缠绕现象,在对线路进行调试或更换时,线路仍处于松散状态,不易于工作人员进行调试更换。

3、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用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能实现对线路进行收束,避免线路发生混乱和缠绕的现象发生,便于工作人员的调试更换问题,同时又能对交换箱及收束的光纤进行降温;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它包括箱体,在箱体上设有盖板和穿线孔,在箱体上设有将多根光纤束缚成捆用的束线装置,在箱体上设有与外界气流交换用的风冷装置,在箱体内设有导热板、对导热板进行降温的第一冷却装置、以及对束线装置内抱团的光纤进行冷却用的第二冷却装置。

4、上述的,束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上的驱动组件,套设于所述驱动组件上的转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上的束线组件;

5、其中,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驱动组件的动力传输至转动组件上,且驱动组件和转动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

6、上述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固定壳体,固定于所述固定壳体上的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固定壳体内部的连接轴,以及转动于所述连接轴顶端的传动锥齿轮。

7、上述的,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锥齿轮一侧的驱动锥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锥齿轮一端的连接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第一齿轮,以及固定于所述驱动锥齿轮另一端的手柄;其中,所述驱动锥齿轮与传动锥齿轮之间相啮合。

8、上述的,转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锥齿轮另一侧的连接锥齿轮,固定于所述连接锥齿轮一端的连接套筒,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套筒端部的第二齿轮;其中,所述传动锥齿轮与连接锥齿轮之间相啮合,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连接杆的外壁。

9、上述的,束线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环内部的束线板,开设于所述束线板外壁的限位槽,以及固定于所述束线板外壁的弧形齿板。

10、上述的,风冷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两侧内壁的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向外一侧的防护网,设置于所述箱体底端内壁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过滤板底端的吸附板,固定于所述箱体底端的镂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镂空架内部的导流板。

11、上述的,第一冷却装置包括:

12、与导热板下表面贴合的盘旋管,设置于所述盘旋管端部的连通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端部的循环泵,箱体外壁的保温套筒,固定于所述保温套筒内部的冷却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温套筒内部的螺旋管;

13、其中,所述冷却件的右端与右侧连通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件的左端与循环泵进水端固定连接。

14、上述的,在箱体底部设有加高板,在加高板上固定有承载板,所述导热板位于承载板上,在导热板上设有散热鳍片。

15、前述的,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由束线装置内穿过的循环管段,所述循环管段的两端分别与盘旋管和连通管连接、与循环泵构成冷却循环。

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通过束线装置能对多根的光纤进行收束,避免其在箱体中散乱放置,不利于维修或护养;同时,通过风冷装置有利于箱体散热,相当于第一次降温,再通过第一冷却装置能对导热板进行降温,相当于二次降温,最后,通过第二冷却装置能对束线装置内收束的光纤进行降温,避免因收束造成收束处温度过高的情况。

18、2、通过转动手柄带动驱动锥齿轮转动,驱动锥齿轮转动通过连接锥齿轮带动连接锥齿轮转动,实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动,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与束线板之间相啮合,因此两个束线板发生转动相互重合,对线路进行收束,避免线路发生缠绕的现象,便于工作人员的调试更换。

19、3、通过设置风机,将风机内部空气向外抽出,使箱体本体的内部空气流通速度加快,从而实现对箱体本体的内部进行降温,另外通过设置冷却件对螺旋管内部的冷却液降温,通过循环泵使冷却液进行流动,流经盘旋管使冷空气传递至箱体本体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箱体本体内部做进一步降温。

20、4、盘旋管设置在承载板的顶部,对承载板进行降温,利用连通管和循环泵的配合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保证降温效果。利用螺旋管将两个连通管和循环泵之间串联起来,从而实现整个冷却液的循环,另外螺旋管设置呈螺旋状,利用冷却件对螺旋管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且由于螺旋管螺旋状的设计,冷却液能够被冷却的时间更长,以保证冷却效果。

21、5、利用第一冷却装置启动循环泵时,束线装置内的光纤进行冷却,使用收束光纤时,循环管段位于束线装置的中部,这样能有利于对周边的光纤进行散热。

22、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它包括箱体(101),在箱体(101)上设有盖板(102)和穿线孔(103),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01)上设有将多根光纤束缚成捆用的束线装置(200),在箱体(101)上设有与外界气流交换用的风冷装置(301),在箱体(101)内设有导热板(302c)、对导热板(302c)进行降温的第一冷却装置、以及对束线装置(200)内抱团的光纤进行冷却用的第二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装置(200)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1)内部的固定组件(201),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201)上的驱动组件(202),套设于所述驱动组件(202)上的转动组件(203),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201)上的束线组件(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01)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1)内部的固定壳体(201a),固定于所述固定壳体(201a)上的固定环(201b),固定于所述固定壳体(201a)内部的连接轴(201c),以及转动于所述连接轴(201c)顶端的传动锥齿轮(201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301)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101)两侧内壁的风机(301a),设置于所述风机(301a)向外一侧的防护网(301b),设置于所述箱体(101)底端内壁的过滤板(301c),设置于所述过滤板(301c)底端的吸附板(301d),固定于所述箱体(101)底端的镂空架(301e),以及设置于所述镂空架(301e)内部的导流板(301f)。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01)底部设有加高板(302a),在加高板(302a)上固定有承载板(302b),所述导热板(302c)位于承载板(302b)上,在导热板(302c)上设有散热鳍片(302d)。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由束线装置(200)内穿过的循环管段(303d),所述循环管段(303d)的两端分别与盘旋管(303a)和连通管(303b)连接、与循环泵(303c)构成冷却循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用可束线的光纤交换箱,它包括箱体,在箱体上设有盖板和穿线孔,在箱体上设有将多根光纤束缚成捆用的束线装置,在箱体上设有与外界气流交换用的风冷装置,在箱体内设有导热板、对导热板进行降温的第一冷却装置、以及对束线装置内抱团的光纤进行冷却用的第二冷却装置;本发明能实现对线路进行收束,避免线路发生混乱和缠绕的现象发生,便于工作人员的调试更换问题,同时又能对交换箱及收束的光纤进行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吴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锐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