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0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应用在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组件)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移动电话终端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中,例如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薄型显示装置。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是具有在1对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板的显示装置。此时,上述1对基板中的1个基板通常被称为TFT基板,例如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元件和像素电极等。另外,上述1对基板中的另1个通常被称为对置基板,例如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滤色片等。上述液晶显示板,在上述液晶材料的驱动方式为纵向电场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对置基板侧形成有与上述像素电极对置的共用电极(也称为对置电极)。另外,在上述液晶材料的驱动方式为横向电场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TFT基板侧形成有上述共用电极。
近年来,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体正在不断薄型化,随之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也正在不断薄型化。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方法例如有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的方法。
上述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的方法,例如有研磨上述TFT基板和对置基板所使用的玻璃基板使其薄型化的方法。
此外,上述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的方法,例如还有在上述TFT基板或对置基板的任意一个基板中使用塑料基板来取代玻璃基板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006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使上述液晶显示板薄型化,研磨上述TFT基板或对置基板所使用的玻璃基板使其变薄时,随之玻璃基板的强度降低,造成液晶显示板的强度降低。由此,在研磨玻璃基板使其薄型化的方法中,存在难以同时实现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的问题。
另外,在使用塑料基板来取代玻璃基板的方法中,塑料基板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耐药品性)比玻璃基板弱,因此,存在例如如下问题在玻璃基板上形成TFT元件等的工序中的处理非常困难。例如,当采用使用玻璃基板的TFT基板和使用塑料基板的对置基板的液晶显示板时,由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变化引起的各基板的变形量不同,因此,存在容易产生显示不均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的技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例如能够实现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薄型化的技术。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和新的特征,将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和附图得以清楚。
如下所述,简要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上偏振片更靠观察者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上偏振片,表面硬度高于上述上偏振片。
(2)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上述树脂膜的表面硬度,为表面铅笔硬度3H以上。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2mm以上。
(4)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2mm以上1mm以下。
(5)在上述技术方案(1)~(4)的任意一项中,上述树脂膜的材质是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6)在上述技术方案(1)~(5)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是0.5mm以下。
(7)在上述技术方案(1)~(6)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是0.5mm以下。
(8)在上述技术方案(1)~(7)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9)在上述技术方案(1)~(7)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10)在上述技术方案(1)~(7)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11)在上述技术方案(1)~(10)的任意一项中,上述液晶显示板的总厚度是2mm以下。
(12)在上述技术方案(1)~(11)的任意一项中,在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具有上相位差板。
(13)在上述技术方案(1)~(12)的任意一项中,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
(14)在上述技术方案(1)~(12)的任意一项中,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的下偏振片;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和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1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在上述下偏振片和上述第1基板之间具有下相位差板。
(16)在上述技术方案(1)~(15)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2mm以上,上述上偏振片的表面硬度,为表面铅笔硬度3H以上。
(18)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1mm以下。
(18)在上述技术方案(17)或(18)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20)在上述技术方案(17)或(18)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21)在上述技术方案(17)或(18)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22)在上述技术方案(17)~(21)的任意一项中,在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具有上相位差板。
(23)在上述技术方案(17)~(22)的任意一项中,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树脂膜的外形。
(24)在上述技术方案(17)~(23)的任意一项中,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的下偏振片;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25)在上述技术方案(24)中,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26)在上述技术方案(24)中,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大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27)在上述技术方案(24)~(26)的任意一项中,在上述下偏振片和上述第1基板之间具有下相位差板。
(28)在上述技术方案(17)~(27)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2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下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下偏振片更靠背面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下偏振片;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是0.5mm以下。
(30)在上述技术方案(29)中,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1mm以上0.3mm以下。
(31)在上述技术方案(29)或(30)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32)在上述技术方案(29)或(30)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33)在上述技术方案(29)或(30)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34)在上述技术方案(29)~(33)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3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下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上述下偏振片和上述第1基板之间;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是0.5mm以下。
(36)在上述技术方案(35)中,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1mm以上0.3mm以下。
(37)在上述技术方案(35)或(36)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38)在上述技术方案(35)或(36)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39)在上述技术方案(35)或(36)中,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40)在上述技术方案(35)~(39)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41)一种具有显示板的显示装置,该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包括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上偏振片更靠观察者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上偏振片,上述树脂膜的表面硬度,为表面铅笔硬度3H以上。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1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板的上偏振片上密合贴附有树脂膜,且该树脂膜的表面硬度高于上偏振片的表面硬度。在具有这样的树脂膜的液晶显示板中,上述树脂膜具有作为增强构件的作用,液晶显示板的强度变高。由此,即便使第1基板或第2基板、或2个基板都薄型化,也能够在液晶显示板确保足够的强度。另外,通过使树脂膜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从而变得难以损伤液晶显示板。由此,例如将具有该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组件)装到移动电话终端时,可以不在移动电话终端的外表面安装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结果,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薄型化。
此时,优选为上述树脂膜例如厚度为0.2mm以上1mm以下。另外,优选为上述树脂膜是光透射率高的材质、特别是无色透明的材质。作为这样的材质,例如可举出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在上述树脂膜使用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的情况下,例如在表面实施硬涂层处理,使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该表面铅笔硬度是指用铅笔在材料表面划线时划伤材料表面的硬度所表示的硬度。即,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是指用3H和比3H软的芯的铅笔在树脂膜上划线时,不会划伤表面。
另外,优选为上述第1基板及第2基板的厚度分别是0.5mm以下。此时,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可以大致相等,也可以不同。特别是贴附有上述树脂膜的第2基板通过树脂膜被增强,因此,即使比第1基板薄也能确保足够的强度。不过,液晶显示板,例如是被称作IPS(In Plane Switching横向电场效应)的横向电场驱动方式的情况下,有时在第2基板的贴附有上偏振片5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带电的导体膜。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不能研磨第2基板而使其薄型化。由此,在第2基板上设置有导体膜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基板的厚度小于第2基板的厚度,从而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此时,优选为树脂膜的厚度、第1基板的厚度以及第2基板的厚度,例如使液晶显示板的厚度为2mm以下。
另外,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中,优选为例如从正面观察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将具有上述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装到例如移动电话终端时,通常能够在移动电话终端的外壳和上述液晶显示板之间有一些间隙。并且,水分通过该间隙从终端外部进入到外壳内部。为此,通过使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偏振片的外形,能够例如在树脂膜的外周和上偏振片的外周之间,用粘着剂等将上偏振片和移动电话终端的外装粘合而填补间隙,从而能够防止水分进入外壳内部。
另外,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中,例如也可以在第1基板的背面侧配置下偏振片。此时,优选为例如从正面观察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和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另外,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中,例如可以在上述上偏振片和第2基板之间配置上相位差板。同样,也可以在上述下偏振片与第1基板之间配置下相位差板。
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中,优选为第1基板和第2基板都是玻璃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使用玻璃基板时,由上述树脂膜确保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使各玻璃基板薄型化。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板的上述第2基板和上偏振片之间配置有上述树脂膜。此时,也是优选为树脂膜的厚度例如是0.2mm以上1mm以下。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中,配置于由观察者观察最近前的是上偏振片,因此,上述树脂膜的表面铅笔硬度可以不是3H以上。取而代之,在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为例如对上偏振片的表面实施硬涂层处理,使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这样,能够得到与第1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板)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可以大致相等,也可以使某一个薄。
另外,在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优选为例如从正面观察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
另外,在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例如可在第1基板的背面侧配置下偏振片。此时,优选为例如从正面观察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和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另外,在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例如可在上述上偏振片和第2基板之间配置上相位差板。同样,也可在上述下偏振片和第1基板之间配置下相位差板。上述上相位差板可以配置在第2基板和树脂膜之间,也可以配置在树脂膜和上偏振片之间。
在第2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优选为第1基板和第2基板都是玻璃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使用玻璃基板时,由上述树脂膜确保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使各玻璃基板薄型化。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3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板的下偏振片的背面侧密合贴附有树脂膜,且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为0.5mm以下。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中,优选为上述树脂膜的厚度例如是0.1mm以上0.3mm以下。这样,例如当从上偏振片侧按压液晶显示板时,能够由贴附于液晶显示板背面侧的树脂膜承受该力。由此,即便使第1基板和第2基板薄型化,也能充分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
另外,在第3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可以大致相等,也可以使某一个薄。
在第3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优选为第1基板和第2基板都是玻璃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使用玻璃基板时,也是由上述树脂膜确保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使各玻璃基板薄型化。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第4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板的上述第1基板和下偏振片之间配置有上述树脂膜,且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为0.5mm以下。此时,也是优选为树脂膜的厚度例如是0.1mm以上0.3mm以下。这样,能够得到与第3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第4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可以大致相等,也可以使某一个薄。
在第4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是优选为第1基板和第2基板都是玻璃基板。在上述第1基板和第2基板使用玻璃基板时,也是由上述树脂膜确保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使各玻璃基板薄型化。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例如将第3发明和第4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装到移动电话终端时,优选为如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在移动电话终端的外壳贴附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不过,在第3发明和第4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第1基板和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为0.5mm以下,且树脂膜的厚度为0.1mm以上0.3mm以下。即,在第3发明和第4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板的厚度比以往的液晶显示板的厚度薄,因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结果,即使贴附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也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比以往的薄。
另外,第1发明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发明。但只要是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液晶显示板相类似的结构的显示板的显示装置,就能够应用与第1发明相同的结构。即,即使是在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没有夹持液晶材料的显示板,例如在比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具有上偏振片时,通过在上偏振片贴附上述树脂膜,能够同时实现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此时,如果树脂膜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则与第1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地,例如将其装到移动电话终端时,可以不贴附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薄型化。与液晶显示板相类似的结构、且不使用液晶材料的显示板,例如有使用有机EL的自发光型显示板。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A、3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5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7是图6的C-C′线剖视图。
图8A、8B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应用例的示意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D-D′线剖视图。
图11A、11B、11C是表示使用了图9和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13A、13B、13C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应用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5A、15B、15C是表示使用了图14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板时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有机EL板时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
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A、3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剖视图。为了说明作用效果,在图3A、3B中例示了3A、3B 2个剖视图。图3A、3B所示的3A、3B 2个剖视图都是相当于在图1的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在实施例1中,举出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应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例,说明在上述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板的结构及作用效果。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具有TFT基板1、对置基板2、夹持于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之间的液晶材料3、以夹住夹持着液晶材料3的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的方式配置的1对偏振片4、5、以及与配置于对置基板2侧的偏振片5密合贴附的树脂膜6。
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由环状的密封材料7粘着,液晶材料3被封装夹持在由TFT基板1、对置基板2及密封材料7所围成的空间内。
在具有这样的液晶显示板的显示装置中,当以TFT基板1为基准由观察者观察时,通常是将对置基板2配置于比TFT基板1更靠观察者侧。即,当观察者观察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时,从近前开始依次配置树脂膜6、偏振片5、对置基板2、液晶材料3、TFT基板1以及偏振片4。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由观察者观察到的配置在对置基板2的近前(前方)的偏振片5称为上偏振片,将配置于TFT基板1的背面(后方)的偏振片4称为下偏振片。
TFT基板1具有玻璃基板101和多层薄膜层102。省略其详细说明,多层薄膜层102层叠有多个绝缘层、导电层以及半导体层等,例如形成有扫描信号线(也称为栅极信号线)、影像信号线(也称为漏极信号线)、TFT元件以及像素电极等。
对置基板2具有玻璃基板201和多层薄膜层202。省略其详细说明,多层薄膜层202层叠有多个绝缘层、导电层等,例如形成有滤色片。
在液晶显示板的驱动方式为纵向电场方式的情况下,在对置基板2的多层薄膜层202也形成有与TFT基板1的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另外,在液晶显示板的驱动方式为横向电场方式的情况下,上述共用电极形成在TFT基板1的多层薄膜层102上。
另外,TFT基板1的多层薄膜层102的结构和对置基板2的多层薄膜层202的结构的组合,可以应用在以往的液晶显示板中应用的各种组合的任意一种。因此,省略各多层薄膜层102、202的具体结构例的详细说明。
下偏振片4例如通过粘着剂等密合贴附于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上。同样,上偏振片5也例如通过粘着剂等密合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上。此时,上偏振片4和下偏振片5以其透射轴(也称为偏振轴)正交或平行的方式贴附。该上偏振片4和下偏振片5,可以使用例如用于以往的液晶显示板的膜状偏振片,因此,省略材料等具体结构例的详细说明。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中,也可以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下偏振片4之间、以及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和上偏振片5之间配置相位差板。
树脂膜6是由观察者观察配置于最近前的膜构件。因此,优选为在树脂膜6上使用光的透射率高的膜、特别是无色透明的膜。在该树脂膜6上能够使用例如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此时,树脂膜6例如通过粘着剂等密合贴附于上偏振片5上。
另外,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为树脂膜6的厚度T6例如是0.2mm以上1.0mm以下。如果树脂膜6的厚度T6是0.2mm以上,则即使将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例如分别减薄至0.5mm以下,也能够充分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因此,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中,即便使板的总厚度TP例如为2mm以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此时,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优选的是板的总厚度TP为2mm以下,且除去树脂膜以外的板的厚度TP-T6为1.3mm以下。
此时,树脂膜6具有作为液晶显示板的增强构件的功能,因此,例如如图3A所示,可使贴附有树脂膜6的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T2小于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厚度T1。由此,能够使板的总厚度TP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液晶显示板为被称作IPS(In Plane Switching横向电场效应)的横向电场驱动型的情况下,例如如图3B所示,有时在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内表面、换言之在贴附有上偏振片5的表面,设有用于防止带电的导体膜203。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2不能通过研磨内表面而薄型化。由此,在对置基板2设置有导体膜203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对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内表面、换言之在贴附有下偏振片4的表面进行研磨,使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厚度T1小于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T2,从而能够使板的总厚度TP薄型化。
进而,优选为树脂膜6的表面硬度高于上偏振片5的表面硬度,更具体地说,优选为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表面铅笔硬度,是指用铅笔在材料表面上划线时在材料表面划伤的硬度所表示的硬度。即,表面铅笔硬度为3H,是指用3H或比3H软的芯的铅笔在树脂膜6上划线时不会在表面造成划伤。
当使树脂膜6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时,可以使用将具有铅笔硬度为3H以上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为膜状的膜,也可以将任意铅笔硬度的材料形成为膜状后,对表面实施硬涂层处理来使表面的铅笔硬度达到3H以上。在使用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作为树脂膜6的材料时,如后者那样,通过在表面实施硬涂层处理来使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
图4~图7是用于说明优选使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一例和作用效果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以往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主视图。图5是图4的B-B′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主视图。图7是图6的C-C′线剖视图。
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例如是优选应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组件)上的显示板。
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液晶显示板之外,还包括对液晶显示板的影像信号线(漏极线)输出影像信号的数据驱动器、对液晶显示板的扫描信号线(栅极线)输出扫描信号的栅极驱动器、控制输出上述影像信号和扫描信号的时序的时序控制器等。当液晶显示装置是透射型或半透射型的显示装置时具有背光源(光源)。并且,这些部件例如通过被称为显示元件铸模(mold)的框构件保持为一体。
如图4和图5所示,以往的用于移动电话终端的液晶显示板,例如由TFT基板1、对置基板2、液晶材料3、下偏振片4、上偏振片5以及密封材料7构成。此时,当观察者观察液晶显示板时,从近前开始依次配置上偏振片5、对置基板2、液晶材料3、TFT基板1以及下偏振片4。此时,如果是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则由观察者观察在下偏振片4的更后方配置有背光源8。并且,液晶显示板和背光源8,由背光源8的背面侧成为底面的凹形显示元件模9保持。
另外,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容纳在为能看到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区域DA而开口的移动电话终端的外壳(壳体)10中。另外,在以往的移动电话终端中,通常由观察者观察在液晶显示板的近前例如配置由丙稀酸树脂板等构成的透明保护罩11。此时,保护罩11嵌入设置于外壳10表面的凹处,多用粘着剂12贴附于外壳10上。该保护罩11例如用于防止液晶显示板的表面(上偏振片5)受到损伤,或用于防止对液晶显示板施加压力而造成裂纹。
这样,在使用了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终端中,需要有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11,显示部相应地变厚了。
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通过在上偏振片5上贴附树脂膜6来提高液晶显示板的强度。另外,通过使树脂膜6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难以在表面上受到损伤。即,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使树脂膜6具有作为以往的保护罩11的作用。由此,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如果将配置有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容纳在移动电话终端的外壳10中,使得由观察者观察时树脂膜6位于最近前,则即使没有保护罩11,也能保护液晶显示板避免损伤或压力导致的裂纹。结果,能够将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做得比以往的薄。
另外,以往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在液晶显示板和保护罩11之间有空气层,但通过使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能够消除该空气层。由此,与以往的显示部相比,还能够改善显示效率。
另外,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能够使用玻璃基本101、201来制造TFT基本1和对置基板2。由此,能够比专利文献1所述的使用了塑料基板的液晶显示板更容易形成多层布线层102、202。另外,通过使用玻璃基板101、201来制造TFT基板和对置基板2,还能够防止发生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显示不均。
图8A、8B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的变型例的示意剖视图。在图8A、8B中例示了8A、8B 2个剖视图作为结构的变型例。图8A、8B所示的8A、8B 2个剖视图都是相当于在图6的C-C′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当将具有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移动电话终端时,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不在外壳10的表面贴附保护罩11。但是,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容纳的情况下,水分等容易从在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与液晶显示板(树脂膜6)之间产生的间隙进入到外壳内部,形成于液晶显示板的TFT基板1的布线和形成于其他电路基板上的布线等容易腐蚀。
因此,在使用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时,例如如图8A所示,优选为使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上偏振片5和树脂膜6的外形小于下偏振片4的外形,用粘着剂13将对置基板2和外壳10粘着固定。此时,如果使粘着剂13的形状为例如包围上偏振片5和树脂膜6的环状,则粘着剂13成为壁,能够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当然也可以使用粘接剂来代替粘着剂13。
此时,例如如图8B所示,如果在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设置突出到对置基板2侧的突起部,则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的效果。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应用例的示意主视图。图10是图9的D-D′线剖视图。
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通过在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上偏振片5上贴附树脂膜6,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强度。另外,通过使用这样的液晶显示板,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部薄型化。
但是,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板那样,在从正面观察时上偏振片5的外周和树脂膜6的外周重合的情况下,例如如图7和图8A、8B所示,上偏振片5的外周端面接触到外部空气。由此,由于外部空气所含有的水分使上偏振片5腐蚀、劣化,有可能上偏振片5从对置基板2脱落或导致显示不均。
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只要减小树脂膜6的外形,使得从正面观察液晶显示板时,树脂膜6的外周位于上偏振片5外周的内侧即可。在减小树脂膜6的外形时,当然需要使树脂膜6的外周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侧。
图11A、11B、11C是表示使用了图9和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在图11A、11B、11C中例示了11A、11B、11C 3个剖视图作为结构例。另外,图11A、11B、11C所示的11A、11B、11C 3个剖视图都是相当于在图6的C-C′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当将具有图9和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移动电话终端时,也例如如图11A所示那样,可以不在外壳10的表面贴附保护罩11。由此,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比以往的显示部薄型化。
另外,液晶显示板的树脂膜6的外周位于上偏振片5的外周的内侧,因此,能够使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位于上偏振片5的外周的内侧。由此,例如与图7所示的情况相比,从外壳10的外侧到达上偏振片5的外周侧面的路径变长,且变得烦杂,水分等难以进入。结果,上偏振片5的外周侧面难以腐蚀、劣化,能够降低上偏振片5从对置基板2脱落、或导致显示不均的可能性。
此时,例如如图11B所示,优选为用粘着剂13将上偏振片5和外壳10粘着固定。此时,如果使粘着剂13的形状例如为包围树脂膜6的环状,则粘着剂13成为壁,能够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结果,上偏振片5的外周侧面更加难以劣化,能够进一步降低上偏振片5从对置基板2脱落、或导致显示不均的可能性。
另外,例如如图11C所示,如果在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上设置突出到上偏振片5侧的突起部,则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通过在上偏振片5上密合贴附树脂膜6,能够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另外,由于能够由树脂膜6确保强度,因此,能够研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使其薄型化。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即,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能够同时实现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由于能够使用玻璃基板形成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因此,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几乎没有差值。由此,也能够防止发生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显示不均。
另外,通过在移动电话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使用具有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组件),能够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部薄型化。
在实施例1中举出了如下例子通过使树脂膜6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从而在例如将其装到移动电话终端时不需要以往的保护罩11,使显示部薄型化。但是,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部不限于此,例如当然也可以装到使用保护罩11的移动电话终端。在使用保护罩11时,树脂膜6的表面铅笔硬度可以是3H以下。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为使包括树脂膜6在内的液晶显示板的总厚度TP为1.3mm以下。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12所示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在图1的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是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实施例2中,仅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例如如图12所示,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具有TFT基板1、对置基板2、夹持在TFT基板1与对置基板2之间的液晶材料3、以夹住夹持着液晶材料3的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的方式配置的1对偏振片(下偏振片4和上偏振片5)、配置于对置基板2侧的树脂膜6。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也可以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与下偏振片4之间、以及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与上偏振片5之间配置相位差板。
此时,与实施例1不同,树脂膜6被配置于对置基板2与上偏振片5之间。此时,树脂膜6例如用粘着剂等密合贴附在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上。并且,上偏振片5也例如用粘着剂等密合贴附在树脂膜6上。
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也是优选为树脂膜6使用光的透射率高的膜,特别是使用无色透明的膜。另外,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在上偏振片5和对置基板2(下偏振片4)之间配置树脂膜6。由此,优选为树脂膜6的光学各向异性较小。更优选为其几乎为0。因此,优选为树脂膜6例如使用环氧树脂。不过,在光学各向异性为能够容许的大小时、或能够补偿时,树脂膜6例如也可以使用丙稀酸树脂。
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由观察者观察时,在树脂膜6的近前(前方)配置有上偏振片5。由此,实施例2不需要像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那样使树脂膜6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取而代之,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使由观察者观察被配置于最近前的上偏振片5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要使上偏振片5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例如只要对以往的通常的偏振片表面实施硬涂层处理即可。
另外,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也是优选为树脂膜6的厚度T6为0.2mm以上1.0mm以下。如果树脂膜6的厚度T6为0.2mm以上,则即使将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例如分别减薄至0.5mm,也能够充分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由此,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即便使板的总厚度TP例如为2mm以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此时,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优选为板的总厚度TP为2mm以下,且除去树脂膜以外的板的厚度TP-T6为1.3mm以下。
此时,树脂膜6发挥作为液晶显示板的增强构件的功能,因此,例如与图3A所示的结构相同,可使贴附有树脂膜6的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T2小于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厚度T1。由此,能够使板的总厚度TP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液晶显示板为称作IPS的横向电场驱动型的情况下,例如与图3B所示的结构相同,有时在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内表面、换言之贴附有上偏振片5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带电的导体膜203。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2不能通过研磨内表面而薄型化。由此,在对置基板2上设置有导体膜203的情况下,例如与图3B所示的结构相同,对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内表面、换言之贴附有下偏振片4的表面进行研磨,使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厚度T1小于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T2,从而能够使板的总厚度TP薄型化。
图13A、13B、13C是表示使用了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在图13A、13B、13C中例示了13A、13B、13C 3个剖视图作为结构例。另外,图13A、13B、13C所示的13A、13B、13C 3个剖视图都是相当于在图6的C-C′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将具有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移动电话终端时,例如如图13A所示,也可以不在外壳10的表面贴附保护罩11。由此,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比以往的显示部薄型化。
但是,在图13A所示的状态下收容的情况下,水分等容易从在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与液晶显示板(上偏振片5)之间产生的间隙进入到外壳内部,形成于液晶显示板的TFT基板1的布线和形成于其他电路基板上的布线等容易腐蚀。
因此,使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时,例如如图13B所示,也是优选为使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上偏振片5和树脂膜6的外形比下偏振片4的外形小,用粘着剂13将对置基板2和外壳粘着固定。此时,如果使粘着剂13的形状例如为包围上偏振片5和树脂膜6的环状,则粘着剂13成为壁,能够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
此时,例如如图13C所示,如果在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设置突出到对置基板2侧的突起部,则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的效果。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应用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4所示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在图9的D-D′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在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中,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上的树脂膜6和上偏振片5,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减小上偏振片5的外形,使得上偏振片5的外周位于树脂膜6的外周的内侧。在减小上偏振片5的外形时,当然需要使其外周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侧。
图15A、15B、15C是表示使用了图14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的结构例的示意剖视图。在图15A、15B、15C中例示了15A、15B、15C 3个剖视图作为结构例。另外,图15A、15B、15C所示的15A、15B、15C 3个剖视图都是相当于在图6的C-C′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将具有图14所示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移动电话终端时,也例如如图15A所示的那样,可以不在外壳10的表面贴附保护罩11。由此,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比以往的显示部薄型化。
另外,液晶显示板的上偏振片5的外周位于树脂膜6的外周的内侧,因此,能够使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位于树脂膜6的外周的内侧。由此,例如与图13A所示的情况相比,从外壳10的外侧到达内部的路径变长,且变得烦杂,水分等难以进入。
此时,例如如图15B所示,优选为用粘着剂13将树脂膜和外壳10粘着固定。此时,如果使粘着剂13的形状例如为包围上偏振片的环状,则粘着剂13成为壁,能够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
另外,例如如图15C所示,如果在外壳10的开口区域的外周10A设置突出到树脂膜6侧的突起部,则可进一步提高防止水分等进入外壳内部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通过在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和上偏振片5之间密合配置树脂膜6,能够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另外,由于能够由树脂膜6确保强度,因此,能够研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使其薄型化。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即,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也能够同时实现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由于能够使用玻璃基板形成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因此,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几乎没有差值。由此,也能够防止发生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显示不均。
另外,通过在移动电话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使用具有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组件),能够使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部薄型化。
在实施例2中举出了如下例子通过使上偏振片5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例如在装到移动电话终端时不需要以往的保护罩11,使显示部薄型化。但是,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部不限于此,例如当然也可以装到使用保护罩11的移动电话终端。在使用保护罩11时,上偏振片5的表面铅笔硬度可以是3H以下。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为使包括树脂膜6在内的液晶显示板的总厚度TP为1.3mm以下。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是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实施例3中,仅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例如如图16所示,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具有TFT基板1、对置基板2、夹持在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之间的液晶材料3、以夹住夹持着液晶材料3的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的方式配置的1对偏振片(下偏振片4和上偏振片5)、与TFT基板1侧的下偏振片4密合贴附的树脂膜6。
即,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实施例1不同,树脂膜6位于TFT基板1的背面侧,由观察者观察配置于最里面。此时,树脂膜6例如用粘着剂等密合贴附于下偏振片4上。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中,也可以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下偏振片4之间、以及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与上偏振片5之间配置相位差板。
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中,也是优选为树脂膜6使用光的透射率高的膜,特别是使用无色透明的膜。该树脂膜6例如能够使用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由观察者观察时,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在树脂膜6的近前(前方)配置有下偏振片4和TFT基板1等。由此,实施例3不需要像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板那样使树脂膜6的表面铅笔硬度为3H以上。
另外,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中,例如优选为使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厚度T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T2之和为0.5mm以下。此时的各玻璃基板101、201的厚度T1、T2可以大致相等,也可以1个厚1个薄。
这样,例如当从上偏振片5侧对液晶显示板按压时,能够由贴附于液晶显示板背面侧的树脂膜6承受该力。由此,即使将各玻璃基板101、201薄型化,也能充分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
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如实施例3那样,在TFT基板1侧配置树脂膜6时,例如如图17所示,其配置位置可以是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与下偏振片4之间。在TFT基板1和下偏振片4之间配置树脂膜6时,优选为树脂膜6的光学各向异性较小。更优选为其几乎为0。因此,树脂膜6例如优选为使用环氧树脂。不过,在光学各向异性为能够容许的大小时、或能够补偿时,树脂膜6例如也可以使用丙稀酸树脂。
另外,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中,也是优选为树脂膜6的厚度T6例如为0.2mm以上1.0mm以下。如果树脂膜6的厚度T6为0.2mm以上,则即使将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例如分别减薄至0.5mm,也能够充分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由此,在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中,即使将板的总厚度TP做成例如1.3mm以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通过在下偏振片4的背面侧或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与下偏振片4之间密合配置树脂膜6,能够确保液晶显示板的强度。另外,由于能够由树脂膜6确保强度,因此,能够研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使其薄型化。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板薄型化。即,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也能够同时实现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另外,由于能够使用玻璃基板形成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因此,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几乎没有差值。由此,也能够防止发生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显示不均。
将具有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装到例如移动电话终端时,优选为如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在移动电话终端的外壳10贴附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11。不过,在具有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时,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厚度之和T1+T2为0.5mm以下,且树脂膜6的厚度为0.1mm以上0.3mm以下。即,在使用了实施例3的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板的厚度比以往的液晶显示板的厚度薄,因此,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结果,即使贴附保护液晶显示板的保护罩,也能够使移动电话终端的显示部比以往的显示部薄型化。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例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了透射型或半透射型的液晶显示板,具有下偏振片4和上偏振片5这2块偏振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透射型或半透射型,也能够适用于反射型的液晶显示板。
图18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反射型的液晶显示板时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例如如图18所示,反射型的液晶显示板,具有TFT基板1、对置基板2、夹持在TFT基板1和对置基板2之间的液晶材料3、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的偏振片5。并且,在应用实施例1的结构的情况下,还具有与配置在对置基板2侧的偏振片5密合贴附的树脂膜6。
在具有这样的液晶显示板的显示装置中,以TFT基板1为基准,由观察者观察时,通常将对置基板2配置在比TFT基板1更靠观察者侧。即,当由观察者观察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板时,从近前依次配置有树脂膜6、偏振片5、对置基板2、液晶材料3以及TFT基板1。
此时,例如在TFT基板1的多层薄膜层102上形成有反射层,从树脂膜6侧入射到液晶显示板的光14在多层薄膜层102的反射层被反射后,出射到观察者侧。
在这样的反射型液晶显示板中,例如也通过将使用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的树脂膜6密合贴附于偏振片5,即使研磨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2和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使其薄型化,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由此,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
在图18中列举了将树脂膜6配置在由观察者观察偏振片5的近前,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树脂膜6密合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玻璃基板201与偏振片5之间、或TFT基板1的玻璃基板101的背面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列举了将本发明用于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但本发明也能用于其他显示板,例如使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有机电激励)的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显示板。
图19是表示将本发明用于有机EL板时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例如如图19所示,有机EL板,具有TFT基板1、对置基板2(玻璃基板201)、贴附于对置基板2的相位差板15及上偏振片5。并且,在应用实施例1的结构的情况下,还具有与配置在对置基板2侧的上偏振片5密合贴附的树脂膜6。
在有机EL板中,通过组合上偏振片5和相位差板15构成圆偏振片,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映入)。此时,相位差板15例如可仅使用λ/4相位差板,也可重叠使用λ/4相位差板和λ/2相位差板。特别是通过组合重叠λ/4相位差板和λ/2相位差板而成的相位差板15和上偏振片5,能够构成宽带圆偏振片。
另外,在采用有机EL板时,例如在TFT基板1的多层薄膜层102上具有使用了有机EL材料的发光层,通过发光层的点亮、熄灯以及点亮时光14的亮度来控制各像素的灰度。由此,由TFT基板1、对置基板2以及密封材料7包围的空间内成为真空状态。另外,与液晶显示板不同,对置基板2上也可以没有多层薄膜层202。
本发明不限于液晶显示板、使用有机EL的显示板,当然可以适用于与之相似的结构的显示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上偏振片更靠观察者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上偏振片,表面硬度高于上述上偏振片。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表面硬度,为表面铅笔硬度3H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2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2mm以上1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材质是丙稀酸树脂或环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是0.5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是0.5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板的总厚度是2m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具有上相位差板。
1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
1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的下偏振片;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和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15.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偏振片和上述第1基板之间具有下相位差板。
1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2mm以上,上述上偏振片的表面硬度,为表面铅笔硬度3H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1mm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20.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21.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22.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偏振片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具有上相位差板。
23.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树脂膜的外形。
24.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板具有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的下偏振片;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上偏振片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25.根据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小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26.根据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观察上述液晶显示板时,上述树脂膜的外形大于上述下偏振片的外形。
27.根据权利要求
2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偏振片和上述第1基板之间具有下相位差板。
28.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2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下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下偏振片更靠背面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下偏振片,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是0.5mm以下。
30.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1mm以上0.3mm以下。
31.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32.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33.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34.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3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下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背面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上述下偏振片和上述第1基板之间;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之和是0.5mm以下。
36.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膜的厚度是0.1mm以上0.3mm以下。
37.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致相等。
38.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小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39.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基板的厚度大于上述第1基板的厚度。
40.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
41.一种具有显示板的显示装置,该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是玻璃基板,包括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上偏振片更靠观察者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上偏振片,上述树脂膜的表面硬度,为表面铅笔硬度3H以上。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液晶显示板的薄型化和确保足够的强度。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该液晶显示板包括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配置于比上述第1基板更靠观察者侧;液晶,夹持于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上偏振片,配置于比上述第2基板更靠观察者侧;以及树脂膜,配置于比上述上偏振片更靠观察者侧,密合贴附于上述上偏振片,表面硬度高于上述上偏振片。
文档编号G09G3/30GK1991494SQ200610169958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5日
发明者福田晃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