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的存储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8793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存储器的存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拆装地安装了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盒式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盒式组件、盒式组件所装载的存储器、存储器控制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电摄影技术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中,提供了将用于图像形成的各种部件单元化,将该单元可拆装地安装在装置主体,每当该单元到达使用期限使进行更换,由此进行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及管理的装置。
该图像形成所使用的单元,如图10所示,是将作为图像载置体的感光鼓、用于使该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带电的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及由用于向感光鼓供给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和显影剂容纳容器所组成的显影装置单元化为一体的盒式组件,可拆装地安装于装置主体上。
近年,正在使用在该盒式组件上装载了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EEPROM,以下称之为存储器)的存储器内置盒式组件。在该存储器内置盒式组件中存储有鼓的旋转时间的累积时间和调色剂余量等与盒式组件的使用期限相关的信息,打印机控制单元通过通信获取该信息,判断调色剂盒的使用期限,进行来自控制器的打印信号的取消等的判断。
可以向该盒式组件的存储器进行数据的写入与读取这两种操作。根据上述打印机控制单元的指示能够执行向存储器的数据的写入与读取。另外,在进行写入后,这之后关于不能够改写的数据,能够进行使之进入数据写入禁止状态的操作(以下称之为锁定)。一旦进行数据的锁定,之后则不能够对这样的区域进行写入,只能够进行读取。数据的锁定,是每1字节、每2字节、每4字节、每40字节等这样,取决于存储器能够进行一起锁定的数据大小是相异的。
另外,关于在存储器中的所有数据区域能够进行锁定的数据大小未必一致,存储器中的区域的一部分是每1字节,相异的部分是每4字节这样,在存储器中也存在能够锁定的数据大小相异的存储器。
向该存储器存储的数据的构造可以考虑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是用于提高数据的可靠性的双缓冲区。它是将数据整体分为主缓冲区与备用缓冲区,在两者中保存表示相同意义的数据,根据两者的一致将相应的数据作为有可靠性的数据加以利用的方法。
另外,作为提高可靠性的手法,也有在做成双缓冲区结构的基础上在各缓冲区设置检查和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在每个缓冲区每次更新数据时也会更新并保存检查。另外,在主体启动时等使用存储器数据的时候会确认检查和,在发现检查和有异常的情况下,使用检查和没有异常的缓冲区数据,并全部修复发现检查和中有异常的缓冲区的数据,之后也能够使用存储器。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例子中,存储器上的数据,在之后判断为不能够进行改写时可以进行数据锁定,即使是只能取得能够以位表示的2个状态的信息,为了进行数据锁定,由于存储器的构造,会以例如以1字节(8位)单位等的预定单位锁定区域。即,因为有必要将数据大小扩展到能够锁定的最小单位,所以存储器的数据区域的使用率会降低,产生数据区域的浪费。
另外,在将存储器所容纳的数据的结构取为双缓冲区的结构,并且在各缓冲区设置了检查和的情况下,数据保存的顺序成为以下这样(1)主缓冲区的数据更新(2)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更新
(3)主缓冲区的数据锁定(4)备用缓冲区的数据更新(5)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更新在上述(2)的阶段发生了错误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现有的方法则使用备用缓冲区的数据来修复主缓冲区的数据。进而,在再次发出改写数据的指示时,会再次改写相应区域的数据。例如,在数据的改写指示的发出间隔非常长的数据的情况下,尽管一旦数据变更时机已经到来,到再次数据变更时机到来为止不能执行数据的改写。

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使存储器的数据区域得以高效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盒式组件、盒式组件所装载的存储器、存储器控制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在发生存储器的数据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以接近最新的状态的形式修复存储器的状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器的存储控制方法,所述存储器被设置在可拆装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盒式组件中,具有存储关于盒式组件的数据的第1存储区域、和用于对存储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进行备份的第2存储区域,上述第2存储区域的存储容量小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存储容量;上述存储控制方法包括将上述关于盒式组件的状态的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步骤;以及在将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后,将数据写入上述第2存储区域内的对应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预定区域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通过以下的附图和后述的详细说明能够弄清楚。
图1是使用电摄影技术的激光打印机的一般性概要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简明地表示数据区域的分配的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本实施形式中的数据修复的情况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形式中的数据修复处理的流程图。
图6A及图6B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形式中的处理的图。
图7A及图7B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形式中的处理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形式中的数据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对主缓冲区及备用缓冲区的数据进行数据修正并锁定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
图10是使用电摄影技术的激光打印机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使用电摄影技术的激光打印机的一例的概要图。在图1中101是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鼓,使该感光鼓1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辊102在该感光鼓101的上方与其表面接触。在较该带电辊102的接触位置更靠感光鼓10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由发光装置向已带电的表面照射光束103。该发光装置由发射光束103的半导体激光104、将光束103扫描到上述的表面上的扫描器105、调整得使该光束103在上述表面上形成光点的光学透镜106构成。根据图像数据由照射光束103在上述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在较光束103的照射位置更靠感光鼓10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由配置成与感光鼓101接触的显影装置107,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影。
该调色剂像,由在感光鼓101下方与感光鼓101相对设置的转印辊108转印到作为转印材料的用纸P上。用纸P被容纳在感光鼓101的前方(在图1中的右侧)的用纸盒109内,也能够手送供纸。在用纸盒109的端部设置有供纸辊110,将该用纸盒109内的用纸P送入输送路径。在上述供纸辊110与转印辊108之间的输送路径中,设置有定位辊111,用于用纸P的斜行校正并使感光鼓101上的图像形成与用纸输送同步,以预定的定时将用纸P送入上述转印位置。此外,上述定位辊111与供纸辊110之间设置有定位辊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2,用来检测用纸P的有无。
采用以上的结构,转印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用纸P进而被输送到感光鼓101后方(在图1中的左侧)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由内部拥有定影加热器(没有进行图示)的定影辊113和设置成与该定影辊113相压接的加压辊114构成,将被转印并被输送来的用纸P在定影辊113和加压辊114的压接部加压的同时加热,使用纸P上的未定影像定影。在压接部的后方,设置有确认从压接部排出了用纸P的排纸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5。进而,在该排纸纸张有无传感器的后方设置排纸辊116,将定影的用纸P排出到排纸托盘117。
接着,根据图2,对拥有这样的结构的电摄影打印机的控制单元进行说明。在图2中,201是设置在本电摄影打印机的外部的主机,通过用户等的操作将形成的图像代码数据作为并行或串行的数据经过通信线路202送出到控制器203。控制器203,展开从主机201送来的图像代码数据,变换为应向打印机送出的图像信息。并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04发出操作指示,或者将从打印机控制单元发出的内部数据作为状态来读取,向打印机控制单元发出开始打印要求或预供纸要求。另外,控制器203也进行图像输出定时与打印机内的用纸输送同步用的同步信号控制,有存在于打印机内部的情况和存在于主机的情况。在打印机控制单元204上,连接有用于用户操作打印机的各种模式设定(例如图像区域的余白设定等)的操作面板205。
与主机201相连接的控制器203,如上述的那样进行与打印机控制单元204的数据发送接收。打印机控制单元204,为了图1的各构成单元的驱动/停止的定时控制及各传感器的输入信息读取,与输送系统驱动单元206、高压系统驱动单元207、光学系统驱动单元208、定影加热器控制单元209、及传感器输入单元210相连接。
首先,输送系统驱动单元206和高压系统驱动单元207,根据打印机控制单元204的指示,分别进行各种电机211及各种辊212的驱动/停止,和进行带电213、显影214、转印215的驱动/停止。另外,光学系统驱动单元208和定影加热器控制单元209,根据打印机控制单元204的指示,分别进行激光104、扫描器105的驱动/停止,以及进行定影加热器216的驱动/停止。传感器输入单元210读取定位辊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2及排纸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5的信息,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04提供信息。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装置中的动作。首先,打印机,成为等待来自控制器203的打印信号的状态。如果是没有收到打印信号的状态则检测有无从控制器203发出的预供纸要求,在收到预供纸要求的情况下驱动电机211以后开始供纸动作。之后,检测用纸P是否到达定位辊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2,如传感器112检测出用纸前端则等待预定时间之后停止供纸动作。这时,停止电机211而进入等待打印信号的状态。收到打印信号后,再次驱动电机211时启动扫描器105、各个高压。当扫描器电机(没有进行图示)达到规定旋转时,由于用纸已经进行了预供纸所以定位辊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2检测纸张的有无。这时,在定位辊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2处不存在用纸P的情况下进行异常处理(卡纸处理等)。另外,传感器112处存在用纸P的情况下对于控制器203输出垂直同步信号。之后,收到垂直同步信号时允许向感光鼓101进行图像写入,驱动定位辊111。进而,在排纸纸张有无检测传感器115检测出用纸后端等待预定时间之后,停止高压及扫描器电机后停止辊驱动系统的电机从而停止印字处理。
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1所示,将作为图像载置体的感光鼓101、用于使感光鼓1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作为带电部件的带电辊102、及作为用于向感光鼓101供给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107做成一个单元,构成可拆装的盒式组件200。
此外,作为用于图像形成的单元,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形式,例如也可以使显影装置107与感光鼓101单元化,或也可以仅将显影装置单元化。
在盒式组件200中,设置有作为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的EEPROM219,该EEPROM 219储存了鼓的旋转时间和累积时间或调色剂余量等与盒式组件200的使用期限相关的信息,通过通信取得该信息的装置主体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04判断盒式组件200的使用期限,进行对来自于控制器203的打印信号的取消等的判断。
此外,单元化的盒式组件200,构成为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可拆装,当盒式组件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时,成为EEPROM219和图2所示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04能够通信的状态。在此没有进行图示,作为数据通信方式可以是利用连接器相连接的通信、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等,只要是对EEPROM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能够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即可。
接着,一边参照附图(图3A~3C、图4A、图4B、图5)一边对高效率地使用在可拆装地安装于使用本实施形式中的电摄影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来使用的处理盒中,记录使用历史、处理条件等与图像形成有关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区域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形式中,具备主缓冲区和备用缓冲区,在主缓冲区中保存的数据,将位信息(数据)扩展为可锁定的数据大小进行保存,在备用缓冲区中保存的数据不进行数据锁定,而是与备用缓冲区所保存的其他原本就是位单位的信息一起以位单位原样压缩(shrink)进行保存。
图3A及图3B,是将图2所示的EEPROM 219的数据区域的分配简单地进行表示的图。首先,考虑主缓冲区和备用缓冲区各自具有1字节的检查和信息的情况。图3A是表示在现有例子中数据的分配的图。如图3A所示,在数据可锁定的最小单位是1字节的情况下,将8种的位信息各自每个扩展1字节进行分配。在这个例子中,关于主缓冲区,确保8字节的数据区域和1字节的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数据的区域。于是,关于备用缓冲区也同样确保8字节的数据区域和1字节的检查和数据的区域。也就是,为保存8位的数据,使用存储器的数据区域的18字节。
另一方面,图3B是表示在本实施形式中的数据的分配的图。如图3B所示,关于主缓冲区与图3A同样地,确保8字节的数据1字节的检查和数据的区域。但是,关于备用缓冲区则将以原样的位单位处理位信息(数据),与其他的位信息一起压缩保存在1字节的区域。由此,即使包含检查和备用缓冲区也能够以2字节的数据大小保存数据。
当比较在上述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各自的数据大小时,图3A是18字节,图3B是1字节,则实现约39%的存储器区域的使用效率的提高。
此外,图3C是表示EEPROM 219中所存储的数据的图。在EEPROM 219中,存储多个例如表示作为处理盒的使用历史的调色剂余量少的状态、调色剂余量无的状态等的信息,或者,在表示状态的信息之外,例如,调色剂使用量的信息(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的余量,例如以g或%等所表示的值)、鼓的使用量的信息(鼓的旋转时间、打印张数值)的信息等,表示调色剂余量少、调色剂余量无等状态(置位/复位状态)的信息的备份是以位单位进行备份,除此之外的调色剂的使用量或鼓的使用量等的信息,则以相同的字节单位备份与主缓冲区相同的信息。即,处理盒的EEPROM 219的存储区域的备用区域,如图3C那样,具有以位单位进行备份的存储区域和以字节单位进行备份的存储区域。
接着,对发生了上述的存储器的数据异常的情况下,将存储器的状态以接近最新的状态的形式进行修复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将位信息扩展到数据可锁定的最小的大小,例如在1字节大小的情况下,所扩展的数据可取的值只有2个表示位信息的置位状态(写入数据的状态)的任意的值,和表示位信息(数据)的复位状态(写入数据前的状态)的任意的值,可以认为除此之外的值都是发生了异常的状态。进而,如果是改写后进行锁定的区域的数据,则相应区域的数据的变更,只是由缺省值向预定值的变更(如果缺省值为置位状态则预定值为复位状态,如果缺省值为复位状态则预定值为置位状态),变更后的值有意义。也就是,在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相应区域的数据成为预定值的概率,在扩展成1字节的情况下为1/256,在扩展成2字节的情况下为1/65536。这就能够判断,即使检查和表示异常,所扩展的数据表示预定值的情况下,关于该数据即使原样使用表示异常的缓冲区的值也处于没有问题的水平。
即,当发生异常时,在明白异常发生的区域的数据成为00h或FFh的机构的情况下,通过使意味着位信息(数据)的变化后的值的预定值避免为00h或FFh(扩展成1字节的情况)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从以上可知,例如在扩展成1字节的情况下,关于主缓冲区的数据即使判断为检查和异常,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是预定值,则关于该区域也不使用备用缓冲区的值进行修复地原样使用主缓冲区的值。
图4A及图4B,是表示本实施状态中的数据修复的情形的图,在此,为了简化说明,设各数据是从复位状态向置位状态变化。
图4A表示在发生了异常的状态下的各缓冲区和检查和的状态。在该例子中,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8,数据区域1、2是表示复位状态的值(以下称为‘复位状态’),数据区域3、4是表示置位状态的值(以下称为‘置位状态’),数据区域5、6是即非‘置位状态’,也非‘复位状态’的异常值,数据区域7、8是在‘置位状态’下进一步被锁定的状态(以下称为‘锁定状态’)。
此外,主缓冲区,当试着计算数据区域1-8的检查和(总和)时,就设在检查和保存区域中所保存的值与计算值不一致。另外,备用缓冲区,与数据区域1-8相当的信息为分别是复位、置位的顺序,设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计算值与所保存的值相一致。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形式中数据修复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的控制由存储在图2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04内的ROM等(没有图示)中的程序来执行。
首先,在步骤S501中,将表示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及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的索引n初期化为1。接着在步骤S502中,判定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是否为锁定状态,如为锁定状态则进入步骤S503,判定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是否为置位状态。其结果,如不是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504,判定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n)是否为置位状态。其结果,如位区域(n)不是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505,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改写成复位状态。接着,在步骤S506中,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
这样,在步骤S502~S505的情况下,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为复位状态或异常值,且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n)的位信息相当于复位状态,在图4的例子中,数据区域1的复位状态与数据区域5的异常值如图4B所示那样被改写成复位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504中,如果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n)为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507,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改写成置位状态。接着,在步骤S508中,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509中设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为锁定状态。
这样,在步骤S504~S507的情况下,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为复位状态或异常值,且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n)的位信息相当于置位状态,在图4A的例子中,数据区域2的复位状态和数据区域6的异常值被改写成置位状态,进而如图4B所示那样,分别改写成锁定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503中,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为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510,设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为锁定状态。接着,在步骤S511中,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512中,将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n)改写成置位状态。接着,在步骤S513中,计算出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
这样,在步骤S503~S510的情况下,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相当于置位状态,在图4A的例子中,数据区域3和数据区域4的置位状态如图4B所示那样,分别改写成锁定状态。然后,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3的位信息被改写成置位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502中,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为锁定状态,则进入步骤S516,判定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是否为置位状态。其结果,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不是置位状态,则判断该存储器为不可恢复。也就是,在本实施形式中,将主缓冲区的数据设为锁定状态,只是上述的步骤S509及S510的处理,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都为置位状态。另外,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为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511,进行上述处理。
这样,在步骤S502~S516的情况下,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相当于锁定状态,在图4A的例子中,是数据区域7和数据区域8的情况,如图4B所示那样,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7的位信息被改写为置位状态。
接着,当上述的处理终止时,在步骤S514中,更新索引n,判断在步骤S515中全部的修复是否已结束,如结束则终止处理,如未结束则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502,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
在主缓冲区的检查和与计算值不一致,但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与计算值一致情况下的,数据修复的规则汇总如下。
(1)基本上使用备用缓冲区的值进行修复。当将主缓冲区的值设为置位状态时,也进入数据的锁定。但是,设以下的情况为例外。
(2)在主缓冲区的值为置位状态时,将备用缓冲区的数据设为置位状态。锁定主缓冲区的值。
(3)在主缓冲区的值为置位状态时,将备用缓冲区的数据设为置位状态。
接着一边参照附图(图6A及图6B、图8、图9)一边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第1实施形式。
图6A及图6B,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形式中的处理的图。在第1实施形式中,在处理盒的内部所设置的存储器的数据区域是以00h~FFh所示的256字节的区域,设每1字节都可进行禁止数据改写的设定。另外,作为在存储器上所保存的位信息(数据),例如有表示处理盒内的显影剂的余量减少的“调色剂余量少”,和表示显影剂的余量耗尽的“调色剂余量无”。
如图6A所示那样,双缓冲区的一方,作为主缓冲区为了对每个位信息(数据)进行禁止数据改写的设定,符合作为可禁止存储器的改写的最小数据大小的1字节,扩展成1字节进行保存,将“调色剂余量少”分配给00h区域,将“调色剂余量无”分配给01h的区域。进而,将表示任意进行设定的位信息(数据)的复位状态的字节信息设为“48h”,将表示置位状态的字节信息设为“CAh”。
双缓冲区的另外一方,作为备用缓冲区将“调色剂余量少”和“调色剂余量无”的2个的位(数据)进行压缩分配给地址10h的1个区域。将该地址10h的区域的最高位设为“调色剂余量少”,将次高位设为“调色剂余量无”。另外位信息(数据)以“1”表示置位状态,以“0”表示复位状态。
在新的处理盒中,由于“调色剂余量少”和“调色剂余量无”都是复位状态,所以存储器上的数据,地址00h为表示复位状态的“48h”,地址01h为表示复位状态的“48h”,作为已压缩的信息的地址10h的最高位是“0”,次高位是“0”。
这里,使用该处理盒显影剂减少,在成为预定量以下时如果判断为“调色剂量少”,则存储器上的数据,地址00h成为表示置位状态的“CAh”,地址01h成为表示复位状态的“48h”,作为已压缩的信息的地址10h的最高位成为“1”,次高位成为“0”。这里地址00h的数据被锁定,禁止改写。
进而,使用该处理盒显影剂持续减少,如图6B所示,在显影剂的余量成为预定量以下时如果判断为“调色剂余量无”,则存储器上的数据,地址00h仍是表示置位状态的“CAh”,地址01h成为表示置位状态的“CAh”,作为已压缩的信息的地址10h的最高位成为“1”,次高位成为“1”。这里,地址01h的数据被锁定,禁止改写。
双缓冲区的各个缓冲区,都具备作为错误检查的办法的检查和数据。设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数据保存于地址0Fh的区域,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数据保存于地址11h的区域。在此,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数据,在主缓冲区中所保存的“调色剂余量少”或“调色剂余量无”发生变化时在改写了主缓冲区的数据之后,改写成由检查和计算装置所计算出的值。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当在分配给备用缓冲区的地址10h的区域中所保存的位信息(数据)“调色剂余量少”和“调色剂余量无”被改写后,则改写成由检查和计算装置所计算出的值。
在此,当检测出电源接通后或已更换处理盒时,图像形成装置读出存储器上的数据区域的全部值,判断在各缓冲区的检查和数据区域中所存储的检查和数据和由打印机控制单元204内的检查和计算装置所计算出的检查和(加上已读出的值的值)是否一致。在此,双缓冲区的一方,在检查和数据与计算出的检查和不一致的情况下,比较双缓冲区的另一方的检查和数据和计算值。其结果,在另一方的缓冲区的检查和也不一致的情况下,则不能修复该存储器的数据。但是,如果另一方的缓冲区的检查和一致,则该存储器的数据能够使用检查和一致的缓冲区的数据进行修复。也就是,在主缓冲区与备用缓冲区的结构成为上述那样,检查和不一致是在主缓冲区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过程进行数据修复。
图8是表示第1实施形式中的数据修复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9是表示对主以及备用缓冲区的数据进行数据修正并锁定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首先,在步骤S801中,将表示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n)及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n)的索引n初始化成“1”。接着,在步骤S802中,判定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是否为锁定状态,如果不是锁定状态则进入步骤S803,判定表示调色剂量少的48h是否置位在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的区域中。其结果,如果不是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804,判定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1)的位是否被置位。其结果,如果不是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805,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的地址00h的区域改写成复位状态。接着,在步骤S806中,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
这样,在步骤S802~S806的情况是,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为复位状态或异常值,且备用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的位信息相当于置位状态的情况下,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的数据改写成复位状态(00h),接着,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804中,如果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1)的位信息为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807,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的数据改写成置位状态(CAh)。接着,在步骤S808中,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809中,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设为锁定状态。
这样,在步骤S804~807的情况是,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为复位状态或异常值,且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1)的位信息相当于置位状态的情况下,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的数据改写成置位状态(CAh),进而地址00h的区域被改写成锁定状态。
图9表示该步骤S804~S807的情况下的主缓冲区及备用缓冲区的状态的一例。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803中,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为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810,将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设为锁定状态。接着,在步骤S811中,计算出主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812中,将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1)的位信息改写成置位状态。接着,在步骤S813中,计算出备用缓冲区的检查和,改写检查和保存区域的数据。
这样,在步骤S803~S810的情况是,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相当于置位状态(CAh)的情况,备用缓冲区的位区域(1)的位信息被改写成置位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802中,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的地址00h为锁定状态则进入步骤S816,判定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的地址00h是否为置位状态。其结果,如果不是置位状态,则判定为该存储器不可恢复。也就是,在第1实施形式中,将主缓冲区的数据设为锁定状态,只是上述的步骤S809及S810的处理,因为在这些的情况下,主缓冲区的数据都为置位状态(CAh)。另外,如果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的00h为置位状态则进入步骤S811,进行上述的处理。
这样,在步骤S802~S816的情况是,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相当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主缓冲区的数据区域(1)地址00H是否为置位状态,其结果,如果不是置位状态则判定为不可恢复(NG)。
接着,当上述的处理结束时,在步骤S814中,更新索引n,更新在步骤S801中所初始化的索引n(=1) (增加后成为n=2)。然后,在步骤S815中判定全部的修复是否已结束,如结束则终止处理,如未结束,则返回上述步骤S802,反复上述的处理。
通过执行以上的过程,就能够进行反映了最新的信息的数据的修复。
这些装置的实现,是以在控制器上的微型计算机所设定的程序的形式来实现的。
接着,一边参照附图(图7A、图7B)一边详细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第2实施形式。
第2实施形式中处理盒中所搭载的存储器上的数据结构,与第1实施形式中所说明的数据结构相同。这里,就与第1实施形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7A及图7B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形式中的处理的图。如图7A所示,在相当于主缓冲区的地址00h、地址01h中保存的“调色剂余量少”和“调色剂余量无”被置位,这时相当于备用缓冲区的保存所压缩的数据的地址10h的数据,也处于作为被压缩的数据的“调色剂余量少”和“调色剂余量无”这两者被置位的状态。在成为该状态时刻,如图7B所示,地址00h、地址01h的数据和分配有备用缓冲区的所压缩的数据的地址10h的数据被锁定,禁止改写。
此外,关于检查和,与第1实施形式相同,省略其说明。
尽管在第1及第2实施形式中,作为在设置于盒式组件的内部的存储器中所存储的数据,以调色剂余量少、调色剂余量无的数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进行存储的数据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表示盒式组件是否为新品的信息或者使用盒式组件进行了打印的打印张数等与盒式组件相关联的数据等。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实施形式,由于能够高效率地使用存储器的数据区域,同时通过存取所压缩的1个的地址能够一并获得多个信息,所以就有减少向存储器的存取次数的效果。另外,就能够实现适当的数据修复。
此外,本发明既适用于由多个设备(例如,主机、接口设备、阅读器、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由1个设备所组成的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另外,无需赘言,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达到,就是通过将记录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者装置,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读出并执行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这种情况下,就成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自身将实现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存储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及该程序代码将组成本发明。
作为提供该程序号码用的存储介质,能够使用例如软(注册商标)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
另外,无需赘言不仅包含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使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也包含根据该程序的指示,利用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程序)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进而,无需赘言,也包含当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充板和/或与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充单元所具备的存储器后,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充板和/或功能扩充单元所具备的CPU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或是全部,通过该处理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实施例,就能够高效率地使用存储器的数据区域,同时在发生了存储器的数据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将存储器的状态以接近最新的状态的形式进行修复。
尽管上面,通过优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
中所记述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存储器的存储控制方法,所述存储器被设置在可拆装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盒式组件中,具有存储关于盒式组件的数据的第1存储区域、和用于对存储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进行备份的第2存储区域,上述第2存储区域的存储容量小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存储容量;上述存储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关于盒式组件的状态的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步骤;以及在将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后,将数据写入上述第2存储区域内的对应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预定区域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存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将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后,使上述第1存储区域为写入禁止的步骤;以及在将数据写入到上述第2存储区域内的所有存储区域后,使上述第2存储区域为写入禁止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存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上述第1存储区域是否为写入禁止状态的步骤;以及在判断为上述第1存储区域为写入禁止状态后,将数据写入上述第2存储区域的上述预定区域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存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是否为异常值的步骤;以及在判断为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为异常值后,根据上述第2存储区域内的上述预定区域的数据,改写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存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器还包括第3存储区域,用于对存储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进行备份;上述存储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写入到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不是预定的数据时,将数据写入上述第3存储区域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存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数据,是表示上述盒式组件是否为新品的数据或关于显影剂余量的数据。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器的存储控制方法,所述存储器被设置在可拆装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盒式组件中,具有存储关于盒式组件的数据的第1存储区域、和用于对存储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数据进行备份的第2存储区域,上述第2存储区域的存储容量小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存储容量;上述存储控制方法包括将上述关于盒式组件的状态的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步骤;以及在将数据写入上述第1存储区域后,将数据写入上述第2存储区域内的对应于上述第1存储区域的预定区域的步骤。
文档编号G03G21/18GK1991634SQ200710001994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千原博司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