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76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主要是在云台的承座下缘设置一可调整方向的调整环,同时在该调整环侧枢接组装一可调整角度的环状握把,因而能够依需要调整握把相对于云台的角度及方向,而可让三角架云台在使用时更为方便,且可达易于控制使用的功效。
一般的摄影用三角架云台,主要是用以提供使用者将摄影设备(诸如相机、摄影机……等)固定组装至三角架上,同时藉由云台上的水平轴及垂直轴设计,可以方便的调整摄影设备在三角架上的方向及角度,一方面可以用以避免手持时的摇晃,而可捕捉较为清晰的影像,或是用以摄取移动中的目标;另一方面则可供使用者长时间架设摄影器材来摄取不断出现的画面,或可适时捕捉瞬间出现的特殊画面,其确具实用性与方便性。
但以现有的云台结构来看,其调整方向及角度时,仅是靠枢设在云台侧边的一弯曲的杆体来控制,虽然在该杆体末端设置有略为膨大状的握把以利握持,但在使用时却相当的不方便,兹将现有云台结构上所存在的缺欠加以叙述如后1.现有云台的握把仅以弯曲的杆体来提供使用者适当的握持角度,倘将三角架架设于高处往低处摄影,或是架设于低处往高处摄影时,则必然会造成其握把俯仰角度不佳,而有碍使用者握持。
2.现有云台的握把均是枢设于云台的右侧,亦即其必须强迫使用者以右手来加以操作,此种设计在实际运用时并不合理,因为大多数摄影设备的控制按钮均是以右手操作,倘使用者欲捕捉的标的为一活动目标,而在摄影当中需要适时调整云台的角度或方向并同时进行摄影时,必然会造成手忙脚乱,甚至于错失猎取最佳镜头的时机,又倘使用者欲以左手控制云台握把,以便腾出右手来进行摄影器材的控制时,则以现有的云台设计均无法将其握把调整至云台左侧,此显为基本设计上的缺欠。
3.现有云台握把在其与云台相枢接处均是以一蝶形螺栓或蝶形螺帽来加以固定,并可依使用者的需要来调整该握把相对于云台的角度,但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由于该握把的杆体是枢设于云台侧的固定位置,即使使用者放松蝶形螺栓或蝶形螺帽来调整握把相对于云台间的角度,亦仅能够旋转该弯曲杆体末端所朝向的角度,来达到调整握把与云台间相对方向或角度的目的,其所能够调整的范围相当的有限,根本无法符合一般使用者的需求,该设计显然有改进的必要。
4.现有的云台握把结构仅是在云台侧边枢设一弯曲的杆体,同时在该杆体末端设置有略为膨大状的握把,此种结构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但该种握把设计在使用时并不易握持控制,尤其是在使用者将该握把握持于掌中而欲进行云台的方位控制时,仅能够靠手臂的力量,而无法适切发挥腕力,因而使得其在控制的灵活度上受到相当限制,而有改进的必要。
又现有的云台组装座扣合结构绝大多数均是采用类似凸轮式的旋转扣合结构,而以该旋转扣合结构来进行组装座的扣合定位,此种设计零件繁多且组装不易,且在使用时亦不尽方便,一般较精简的设计中即必须包括有凸轮、拨杆、扭转弹簧及固定螺帽,倘较复杂的设计甚至于包括枢轴、定位片……等,该种复杂的设计非但在组装时造成组装人员相当多的困扰,同时非常不易确保产品的质量,又在使用时因为其是以螺栓配合固定螺帽来组装结合,倘不慎松脱,则必然会令使用者无法自行组装,显然该设计亦不尽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藉由云台承座下方颈缘处所组装的调整环来组装可调整角度的握把,因而可让使用者依个人的习惯或需要来调整握把与云台间的相对方向,而可达到更佳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在前述调整环一侧设置有一可由制动机构控制的夹合块,当使用者将握把调整至适当方向时,即可由制动机构来将夹合块锁紧,而使调整环夹固于云台的颈缘处,而可方便使用者进行云台的角度、方向控制,让整体云台在运用时更为得心应手。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在前述云台承座下方所组装的调整环侧设有一枢接座,而以一由弹簧推顶的控制钮来与握把的枢接孔相枢接组装,又在该控制钮上设有凸肋,同时在调整环枢接座及握把枢接孔中分别设有与凸肋相配合的凹槽,因而可由控制钮来控制调整或固定握把角度,而可达到更佳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在云台承座侧设置有一钮孔,并在钮孔靠组装槽的一侧设有一缺口,在前述钮孔中组装一由弹簧推顶的扣合钮,在该扣合钮上相对于缺口处设有缺口及扣合槽,因而可在组装座组装入云台组装槽中时,使其侧边的扣合块定位于缺口中,并可由该扣合钮上的扣合槽来加以扣合定位,如此不单使整体扣合结构更为精简而可利于制造组装,同时亦不会如同现有凸轮式的设计,会在使用中有螺栓脱落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在调整环一侧枢设有可调整角度的圈状握把,藉此可由制动机构来控制调整环相对于云台的方向,又可与可调整角度的把把相配合,而可将握把调整至任何适当的角度,以便使用者来加以运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包括组装座、承座、握把,该握把是设置在三角架顶端云台侧,用以控制云台作方向及角度的调整,其特征在于云台的承座下方设有一环颈缘,而在该颈缘处组装有一调整环,在该调整环侧设有组装握把的枢接座,同时在调整环侧设有供固定调整环与云台间位置的制动机构;藉此,可由调整环提供握把与云台间一份调整相对方向的作用,而可依使用者的需要将握把调整至云台的任何方向,并可由制动机构来加以固定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前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中制动机构可为一制动螺栓。
前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中该调整环内侧设有夹合块,而可由该夹合块与制动机构相配合,藉以提供调整环固定于云台颈缘上的功效。
前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中该调整环是由主扣环与副扣环所组合而成,在该主扣环的一侧设有组装握把的枢接座,并在主扣环侧设有一体的夹合块,该夹合块与主扣环间由一调整缝相隔开,并在该夹合块的调整缝侧设有一垫圈槽,而可将一垫圈组装其中,另由该主扣环侧设置一穿孔穿过调整缝、垫圈槽及夹合块,另在主扣环的一端设有一组合槽,而在另端设有一组合孔,并在该组合槽及组合孔底面分别设有固定螺孔,在主扣环的另侧则为一形状相配合的副扣环,在该副扣环一侧设有与主扣环组合槽相配合的组合片,同时在该副扣环另侧设有与主扣环组合孔相配合的组合块,又在该组合片及组合块上分别设有可与主扣环固定螺孔相配合的固定螺孔,另在该副扣环一侧设有一与主扣环穿孔相配合的穿孔,同时在该穿孔末端副扣环底面设有一螺帽槽,而可将一螺帽组装其中,在主扣环及副扣环上所设置的穿孔是供制动螺栓组装,制动螺栓的前端为一螺纹端,并在该制动螺栓的中段设有一环凸缘;将主扣环及副扣环组装至云台的颈缘处时,可将副扣环一端的组合片穿入主扣环一端的组合槽中,同时将副扣环另端的组合块穿入主扣环另端的组合孔中,让主扣环与副扣环间能够精确的配合组装,以构成完整的调整环,另在主扣环与副扣环组装至云台颈缘处定位后,又可将两固定螺钉由主扣环底面穿过固定螺孔,而让调整环稳固的固定在云台承座下方,接着即可将一制动螺栓由主扣环侧穿入穿孔中,该制动螺栓的螺纹端可越过主扣环、调整缝、垫圈槽及组装于垫圈槽中的垫圈、夹合块而进入副扣环的穿孔中,并与组装在该穿孔末端螺帽槽中的螺帽相螺合。
前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中调整环一侧设有枢接座,该枢接座一端为贯穿的结构,而另端则为封闭的结构,在该枢接座贯穿的一侧底面设有一卡合孔,又在该枢接座封闭的一侧内侧设有凹槽,在握把的一端则设有与调整环枢接座相配合的枢接孔,在该枢接孔中设有凹槽,在调整环的枢接座中以一控制钮来枢设组装握把,在该控制钮的内侧组装有一弹簧,又在该控制钮的内侧端设有可与枢接座封闭侧内侧的凹槽及握把枢接孔中的凹槽相配合的轴向凸肋,另在该控制钮的中段底面设有一体的卡合片,同时在该卡合片的末端设有一略为凸出的卡合块,其可以与枢接座贯穿侧底面的卡合孔相配合;藉此,可由控制钮来控制枢接座与握把枢接孔间的角度调整与定位。
前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中承座上方组装槽中的两相对边设有固定扣片,并在一侧设有一缺口,同时在承座一侧设有一组装扣合钮的钮孔,在该钮孔底面设有一卡合孔,组装座的底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可与云台承座组装槽内侧两相对边上的固定扣片相配合的固定扣槽,并在该组装座一侧设有一凸出的扣合块,一扣合钮穿设组装于承座侧的钮孔中,在该扣合钮的中段设有一可与云台承座组装槽侧缺口位置相配合的缺口,又在该扣合钮缺口侧设有一扣合槽,又在扣合钮的内端设有一组装弹簧的弹簧柱,另在扣合钮的底面则设有一体的卡合片,同时在该卡合片的末端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卡合端;藉此,可将扣合钮及弹簧组装入云台承座侧的钮孔中,并藉卡合片的卡合端与钮孔中卡合槽相卡合定位,并可由扣合钮的扣合槽与组装座的扣合块相配合,来达到扣合组装座于组装槽中定位的功效。
前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中调整环侧的枢接座上所组装的握把可为一呈环状的握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通过云台承座下方颈缘处所组装的调整环来组装可调整角度的握把,因而可让使用者依个人的习惯或需要来调整握把与云台间的相对方向,而可达到更佳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其可方便使用者进行云台的角度、方向控制,让整体云台在运用时更为得心应手。
可由控制钮来控制调整或固定握把角度,而可达到更佳的实用效果。
不仅使整体结构更为精简而可利于制造组装,同时亦不会如同现有凸轮式的设计,会在使用中有螺栓脱落的困扰。
可将握把调整至任何适当的角度,以便使用者来加以运用。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环在放松状态下的组合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环在固定状态下的组合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钮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钮组装于枢接座及枢接孔中时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握把与控制钮部份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钮与组装座相搭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请参阅
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云台10的承座11下方组装有一调整环20,该调整环20一侧设有固定用的制动机构,于图式中所示的实施例是以一制动螺栓40为例来作说明,其亦可由各种不同的结构作等效取代,而可达成相同的功效,藉由该制动螺栓40的管制,而可使调整环20固定于云台10承座11下方或是相对于云台10作方向的调整,又在该调整环20一侧的握把50是以枢接座22配合一控制钮70相枢接,因而可由该控制钮70来控制握把50与调整环20间的相对角度,藉由调整环20与控制钮70的配合,即可将握把50方便的调整至最佳的方向及角度来加以运用;另由此图中可以见到在云台10的承座11一侧凸出有一扣合钮80,其即是以按压方式来控制组装座60的组装固定及卸下。
于图2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由此图中可以见到在云台10上方为一承座11,而于该承座11下方设有一环颈缘12(于此图中因角度关系无法见到),又在该云台10一侧设有一水平轴控制旋钮13,并在另侧设有一垂直轴控制旋钮14,并于一侧设有一水平仪15,上述旋钮等结构与一般现有云台无异,故不在此另加赘述,由此图中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环20是由一主扣环21和一副扣环30所组合而成,在该主扣环21的一侧设有组装握把50的枢接座22,并在主扣环21侧设有一体的夹合块23,该夹合块23与主扣环21间由一调整缝24相隔开,并在该夹合块23的调整缝24侧设有一垫圈槽25,而可将一垫圈42组装其中,另由该主扣环21侧设置一穿孔26穿过调整缝24、垫圈槽25及夹合块23,另在主扣环21的一端设有一组合槽27,而在另端设有一组合孔28,并在该组合槽27及组合孔28底面分别设有固定螺孔29。
在主扣环21的另侧则为一形状相配合的副扣环30,在该副扣环30一侧设有与主扣环21组合槽27相配合的组合片31,同时在该副扣环30另侧设有与主扣环21组合孔28相配合的组合块32,又在该组合片31及组合块32上分别设有可与主扣环21的固定螺孔29相配合的固定螺孔33,另在该副扣环30一侧设有一与主扣环21穿孔26相配合的穿孔34,同时在该穿孔34末端副扣环30底面设有一螺帽槽35,而可将一螺帽41组装其中;在主扣环21及副扣环30上所设置的穿孔26、34是供一制动螺栓40组装的。
当将主扣环21及副扣环30组装至云台10的颈缘12处时,可将副扣环30一端的组合片31穿入主扣环21一端的组合槽27中,同时将副扣环30另端的组合块32穿入主扣环21另端的组合孔28中,让主扣环21与副扣环30间能够精确的配合组装,以构成完整的调整环20;另在主扣环21与副扣环30组装至云台10颈缘12处定位后,又可将两固定螺钉43由主扣环21底面穿过固定螺孔29、33,而让调整环20稳固的固定在云台10承座11下方。
又在调整环20组装至云台10定位后,即可将一制动螺栓40由主扣环21侧穿入穿孔26中,于图中可以见到该制动螺栓40的前端为一螺纹端401,并在该制动螺栓40的中段设有一环凸缘402,当将制动螺栓40穿入主扣环21穿孔26后,其螺纹端401可越过主扣环21、调整缝24、垫圈槽25及组装于垫圈槽25中的垫圈42、夹合块23而进入副扣环30的穿孔34中,并与组装在该穿孔34末端螺帽槽35中的螺帽41相螺合。
另在承座11上方设有一组装槽16,其可用以组装组装座60,在该组装槽16中的两相对边设有固定扣片17,并在一侧设有一缺口19,同时在承座11一侧设有一组装扣合钮80的钮孔(于此图中的角度无法见到),另在调整环20的主扣环21一侧设有一体的枢接座22,该枢接座22一端为贯穿的结构,而另端则为封闭的结构,在该枢接座22贯穿的一侧底面设有一卡合孔221,又在该枢接座22封闭的一侧内侧设有凹槽222;在握把50的一端则设有与调整环20枢接座22相配合的枢接孔51,在该枢接孔51中则另设有凹槽。
在调整环20的枢接座22中是以一控制钮70来枢设组装握把50,在该控制钮70的内侧组装有一弹簧74,而可由该弹簧74提供控制钮70一份推顶的力量,又在该控制钮70的内侧端设有轴向的凸肋71,该凸肋71可与枢接座22封闭侧内侧的凹槽222及握把50枢接孔51中的凹槽52相配合,提供握把50一份固定角度的功效;于图3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环20在放松状态下的底视组合结构示意图,由此图中可以清晰看出当本实用新型的主扣环21与副扣环30组装至云台10的颈缘12定位上时,即构成一完整的调整环20,如此即可将调整环20在云台10的颈缘12上任意的转动,而方便的调整握把50与云台10间的相对方向,配合图4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调整环20在固定状态下的底视组合结构示意图来看,即可看出本实用新型调整环20固定于云台10的颈缘12的方式,当使用者将调整环20调整至适当的方向后,即可将制动螺栓40加以旋紧,当制动螺栓40旋紧时会因为其螺纹端401螺合在副扣环30的穿孔34内端的螺帽槽35内所组装的螺帽41中,因而会使得制动螺栓40螺入主扣环21的穿孔26,又在其螺入的同时,会因为制动螺栓40中段的凸缘402推抵在夹合块23的侧垫圈槽25中所组装的垫圈42侧,因而会迫使夹合块23产生位移而贴向副扣环30,当然在该夹合块23移动的同时,亦会使调整缝24扩张,如此即可使夹合块23迫紧在云台10的颈缘12上,让调整环20能够达到固定在云台10上的目的。
又当使用者将制动螺栓40再次放松时,因为夹合块23与主扣环21呈一体的结构,因而在其制动螺栓40被旋松时,即会因为材料本身的弹力而回弹,让夹合块23不再迫紧云台10颈缘12,如此即可再次的调整调整环20与云台10间相对方向,其操作及使用上均相当的方便。
另配合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钮70底面结构示意图来看,可以见到在该控制钮70的中段底面设有一体的卡合片72,同时在该卡合片72的末端设有一略为凸出的卡合块73,其可以与枢接座22的贯穿侧底面的卡合孔221相配合,而可便于控制钮70的组装及定位。
图6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钮70组装于枢接座22及枢接孔51中时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此可以见到控制钮70与枢接座22及握把50枢接孔51相配合的状况,其中握把50的枢接孔51恰可夹设于枢接座22的贯穿侧与封闭侧间,而控制钮70则由枢接座22贯穿侧穿入,在其组装时是先将弹簧74组装于控制钮70中,再将控制钮70穿入枢接座22内,而在控制钮70穿入枢接座22中时,其卡合片72末端的卡合端73可略为内缩,而待对正枢接座22中的卡合孔221时即会向外弹出,而使控制钮70卡合在控制钮70中定位,绝不会轻易脱出,同时让组装于控制钮70中的弹簧74受到枢接座22封闭侧的阻挡而被压缩,藉以提供控制钮70一份适当的向外推顶力量;又由此图中可以看出在控制钮70组装完成时,其末端外侧的凸肋71会卡合在枢接座22凹槽222与枢接孔51的凹槽52间,如此即可提供握把50一份适宜的固定角度作用,又当使用者欲调整握把50相对于调整环20枢接座22角度时,仅需将控制钮70向内压,而使控制钮70的凸肋71完全容置于枢接座22的凹槽222中,使握把50上的枢接孔51的凹槽52脱离控制钮70凸肋71的控制,而可让使用者方便的如同图7中所示的方式来调整握把50相对于枢接座22的角度,又当使用者在将握把50调整至适当角度时,仅需将控制钮70放松,即会使该控制钮70受到弹簧74的推顶而向外弹出,由于卡合端73仍卡合在枢接座22卡合孔221中,故其仅能够弹回如图6中的定位,如此即可使该控制钮70的凸肋71再次卡合入握把50枢接孔51的凹槽52中,达到固定握把50角度的目的。
于图8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合钮80与组装座60相搭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由此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组装座60及扣合钮80的明确结构,在该组装座60的底面两侧分别设有一固定扣槽61,其可与云台10承座11组装槽16内侧两相对边上的固定扣片17相配合,而提供组装座60一份扣合作用,另在该组装座60一侧则设有一凸出的扣合块62,该扣合块62则是供扣合钮80作扣合控制;另在该扣合钮80的中段设有一缺口81,该缺口81的位置可与云台10承座11组装槽16侧的缺口19相配合,又在该缺口81侧设有一扣合槽82,其即是供组装座60扣合块62扣合之用,另在扣合钮80的内端设有一弹簧柱83,其可供弹簧84的组装定位,另在扣合钮80的底面则设有一体的卡合片85,同时在该卡合片85的末端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卡合端86,其可与云台10承座11侧边钮孔中的卡合孔(图中未示)相配合,而提供与控制钮70卡合端73相同的卡合定位功效。
当本实用新型的扣合钮80组装入云台10承座11侧的钮孔中时,是先将弹簧84组装在扣合钮80内端的弹簧柱83上,接着即将该扣合钮80推入钮孔中,在推入时扣合钮80底面的卡合端86会受压而略为内缩,而待其对正钮孔中的卡合孔时,即会向外弹出,而将扣合钮80卡合在钮孔中定位,如此即完成扣合钮80的组装作业,其整体结构相当精简,同时在组装上亦非常方便而迅速,无需如同现有的凸轮式结构,必须配合螺栓及螺帽来组装,更无需配合扭转弹簧来作配合,因而使得整体组装加工流程能够更为顺畅。
又在扣合钮80组装至定位时,会使弹簧84被压缩,而可提供扣合钮80一份向外推顶的力量,当使用者欲将组装座60组装至云台10的承座11的组装槽16中时,仅需将扣合钮80向内压,而使扣合钮80中段的缺口81与组装槽16侧的缺口19相对正,即可将组装座60置入组装槽16中,并使该组装座60侧的扣合块62定位于缺口19、81中,然后使用者可将扣合钮80放松,而使该扣合钮80被弹簧84弹回定位,即会使组装座60的扣合块62被扣合入扣合钮80缺口81侧的扣合槽82中,达到扣合定位的作用,又当使用者欲将组装座60由云台10承座11的组装槽16中取出时,仅需以相反的动作即可达成,操作相当方便。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云台10设计以崭新的结构配合,而可让握把50方便的调整其相对于云台10的方向及角度,让使用者在运用时更为得心应手,又由图9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中可以见到,本实用新型的握把50可采一环状的握把50设计,因而可以提供使用者更为优异的握持方便性,又其握把50角度的调整是藉由枢接座22侧的控制钮70来进行控制,而组装座60的固定与拆卸则是藉由承座11侧的扣合钮80来进行控制,其均采按压式的控制方式,如此即可让使用者在运用时更为方便而迅速。
权利要求1.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包括组装座、承座及握把,其特征在于云台的承座下方设有一环颈缘,而在该颈缘处组装有一调整环,在该调整环侧设有组装握把的枢接座,同时在调整环侧设有供固定调整环与云台间位置的制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机构为一制动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环内侧设有与所述的制动机构相配合,将调整环固定于云台颈缘上的夹合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环是由主扣环与副扣环所组合而成,在该主扣环的一侧设有组装握把的枢接座,并在主扣环侧设有一体的夹合块,该夹合块与主扣环间由一调整缝相隔开,并在该夹合块的调整缝侧设有一垫圈槽,且其中组装一垫圈,另由该主扣环侧设置一穿孔穿过调整缝、垫圈槽及夹合块,另在主扣环的一端设有一组合槽,而在另端设有一组合孔,并在该组合槽及组合孔底面分别设有固定螺孔;在主扣环的另侧则为一形状相配合的副扣环,在该副扣环一侧设有穿入主扣环一端的组合槽的组合片,同时在该副扣环另侧设有穿入主扣环组合孔的组合块,又在该组合片及组合块上分别设有与主扣环固定螺孔相配合的固定螺孔,且在上述固定螺孔中穿设有两固定螺钉,将调整环固定在云台承座下方;另在该副扣环一侧设有一与主扣环穿孔相配合的穿孔,同时在该穿孔末端副扣环底面设有一螺帽槽,而将一螺帽组装其中,所述的制动螺栓装设在主扣环及副扣环上所设置的穿孔中,制动螺栓的前端为一螺纹端,并在该制动螺栓的中段设有一环凸缘,制动螺栓穿设在主扣环侧的穿孔中,该制动螺栓的螺纹端穿过主扣环、调整缝、垫圈槽及组装于垫圈槽中的垫圈、夹合块而进入副扣环的穿孔中,并与组装在该穿孔末端螺帽槽中的螺帽相螺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环一侧设有枢接座,该枢接座一端为贯穿的,而另端则为封闭的结构,在该枢接座贯穿的一侧底面设有一卡合孔,又在该枢接座封闭的一侧内侧设有凹槽,在握把的一端则设有与调整环枢接座相配合的枢接孔,在该枢接孔中设有凹槽,在调整环的枢接座中设有控制枢接座与握把枢接孔间的角度调整与定位的控制钮,通过该控制钮来枢设组装握把,在该控制钮的内侧组装有一弹簧,又在该控制钮的内侧端设有可与枢接座封闭侧内侧的凹槽及握把枢接孔中的凹槽相配合的轴向凸肋,另在该控制钮的中段底面设有一体的卡合片,同时在该卡合片的末端设有一略为凸出的卡合块,其与所述枢接座贯穿侧底面的卡合孔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上方组装槽中的两相对边设有固定扣片,并在一侧设有一缺口,同时在承座一侧设有一组装扣合钮的钮孔,在该钮孔底面设有一卡合孔,所述组装座的底面两侧分别设有一与所述承座组装槽内侧两相对边上的固定扣片相配合的固定扣槽,并在该组装座一侧设有一凸出的扣合块,一扣合钮穿设组装于所述承座侧的钮孔中,在该扣合钮的中段设有一与承座组装槽侧缺口位置相配合的缺口,又在该扣合钮缺口侧设有一扣合槽,又在扣合钮的内端设有一组装弹簧的弹簧柱,另在扣合钮的底面则设有一体的卡合片,同时在该卡合片的末端设有一向外凸出的卡合端;通过所述卡合片的卡合端与钮孔中卡合槽相卡合定位,以及所述扣合钮的扣合槽与组装座的扣合块相配合,将扣合钮及弹簧组装于承座侧的钮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特征在于调整环侧的枢接座上所组装的握把为一呈环状的握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用三角架云台,其主要是在云台承座下缘设置一可调整方向的调整环,该调整环侧设有一枢接座,于该枢接座中枢设组装可调整角度的握把,另在云台承座侧设有一组装扣合钮的钮孔,藉由扣合钮上的扣合槽来与组装座侧的扣合块相配合,而可方便的将组装座组装定位或将其卸下。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依个人的习惯或需要来调整握把与云台间的相对方向,而可达到更佳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文档编号G03B17/56GK2134669SQ9223671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陈建树 申请人:陈建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