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视象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43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体视象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看立体图片用的视镜,属光学器具技术领域。
目前观看立体图片画面的视镜,大多为采用偏振光的固定型式,即两个镜片一旦制成,其角度即予固定,从而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画面时,因立体视象镜的镜片角度不可调整,影响了观察的立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两个视镜角度均可调的立体视象镜的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视象镜,它由两个视镜组成,其基本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视镜由组装成锐角的两个镜框2、嵌镶于镜框上的镜片3、上壁、下壁以及外侧壁4等组成,其中,构成视镜的两个镜框中的一个与另一视镜中相对应的一个位于一个平面内,并分别经轴套10或11连成一体,螺栓5和固定螺帽1将轴套10和11连接在一起,所述上下壁及外侧壁4均固定于镜框上,由镜片3、上壁9、下壁、以及外侧壁4等组成一个封闭的类三棱镜腔室,腔室内装满透明液体。
上述立体视象镜,为了便于向腔室内注入液体,在所述视镜的上壁9上开有一个注水孔7和一个排气孔8。
上述立体视象镜,所述视镜的镜片3可以是玻璃、塑料或其他高透明度的片材制成。
上述立体视象镜,所述视镜类三棱镜腔室内的液体,是纯净的水或其他高透明度的液体。
按照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立体视象镜,在观察电视播放或拍摄印刷出的两幅并列放置的相同画面或图片时可得到真实生动的立体视觉效果。且如果两幅画面间距不同,可通过调整两个视镜类三棱镜腔室的角度,即可得到较好的观察效果。观察完毕,放掉腔室内的水,即可折叠在一起,收藏极为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视镜在轴套部位的局部纵剖图4是镜框与镜片连接部位的剖面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通常,人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这是因为两只眼睛从不同角度对某一景物同时观察,左右眼分别产生的两幅角度不同的图象叠加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叠加在一起的“单一”图象的结果。如果我们通过某种装置将左右眼分别观察的平面图象或画面也叠加在一起,变成一个“单一”的画面,那么这个画面就变成“立体”的了。由于三棱镜具有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性,所以左右眼如分别通过两个对接在一起的三棱镜观察,则可使两个平面图象画面叠加在一起变成“单一”的画面。但是,对于一个三棱镜来说,它的角度一旦制成即于固定,因此,它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角度也就固定不变了,所以要求三棱镜角度最好可调,以适应不同距离、大小及间距的图片观察。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三棱镜”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从而获得最佳的立体视象观察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编号为1.固定螺帽; 2.镜框; 3.镜片; 4.外侧壁; 5.螺栓; 6.液体;7.注水孔; 8.排气孔; 9.上壁; 10.轴套; 11.轴套;本实用新型中的镜框用金属或塑料制成,高透明度的透光镜片3先嵌封在镜框内,再粘接上壁、下壁及外侧壁,构成与三棱镜相似的腔室,其内充满透明的液体,液体中最常用最便宜的是水,且它对光线的折射率与镜片接近。两个视镜的上壁都各开一个注水孔7和一个排气孔8,用于灌注液体。同一平面内并列的两个镜框2是一组,两个镜框的中间由一个可穿过螺栓5的轴套10或11相连接。通过轴套10或11将两组镜框2交叉叠放在一起构成绞接关系,螺栓5穿过轴套10和11后用固定螺帽1紧固。调整两个视镜的角度,可获得最佳观察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视象镜,它由两个视镜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镜由组装成锐角的两个镜框(2)、嵌镶于镜框上的镜片(3)、上壁[9]、下壁以及外侧壁(4)等组成,其中,构成视镜的两个镜框中的一个与另一视镜中相对应的一个位于一个平面内,并分别经轴套(10)或(11)连成一体,螺栓(5)和固定螺帽(1)将轴套(10)和(11)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壁、下壁及外侧壁(4)均固定于镜框上,由镜片(3)、上壁、下壁、以及外侧壁(4)等组成一个封闭的类三棱镜腔室,腔室内装满透明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视象镜,其特征是,在所述视镜的上壁(9)上开有一个注水孔(7)和一个排气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视象镜,其特征是,所述视镜的镜片[3]可以是玻璃、塑料或其他高透明度的片材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视象镜,其特征是,所述视镜中的类三棱镜腔室内的液体,是纯净的水或其他高透明度的液体。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视象镜,它由两个视镜组成,所述视镜由组装成锐角的两个镜框、嵌镶于镜框上的镜片、上下壁以及外侧壁等组成,由这些部件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类三棱镜腔室,腔室内装满透明液体。本实用新型利用三棱镜折射原理将两幅并列放置的平面图片进行观察,即可得到生动的立体图象的视觉效果。
文档编号G02B27/22GK2297740SQ9721490
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5日
发明者周培江 申请人:周培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