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76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元件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形电子元件与电子设备,例如电致发光元件之类,并涉及一种使用它的表。
已经研制出具有诸如电致发光元件之类的板形发光元件(此后简单地将其称作“EL”)的诸如电子表、电子袖珍笔记本之类的电子装置,为了防止使电子装置的整个装置外壳变厚及通过照明诸如字符、符号、图象之类的各种信息而即使在完全黑暗中也能充分地用视觉识别显示在设置在其上方位置上的显示板上的信息,其中装有电子元件来替代灯之类的装置。
作为传统的电子元件的EL是以作为整个EL体的板形形成的,其中,按次序分层构成前方电极、发光层、绝缘层及后方电极。分层构成前方电极及后方电极,以便将发光层放置在它们之间并通过供应电能给发光层而使发光层发光。
为此,将两个电极连接部分与这些电极连接来供应电能。两个电极连接部分中的供应电能给后方电极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设置在板形EL体的后表面上,而供应电能给前方电极的前方电极连接部分则设置在板形EL体的前表面上。暴露电极连接部分中的后方电极表面来执行连接面的功能。
在本例中,由于后方电极连接部分是层叠在后方电极上的,它是放置在平面图中的EL区中的,而前方电极连接部分是层叠在通过向外延伸前方电极所构成的延伸部分上的。这样做的原因是后方电极是用绝缘层覆盖的,而必须在绝缘层外面的位置上将前方电极连接部分与电路板之类连接。结果前方电极连接部分位于平面图中EL区外面,供用来在区外连接。
虽然诸如EL之类的这种传统板形电子元件能够执行预定的操作而不加厚电子装置的外壳,但由于如上所述前方电极连接部分位于电子元件外面而需要大的外形。因此,由于必须在电子装置中为前方电极连接部分留出空间并为包含电子元件而放大装置的外壳,而存在着不能小型化电子装置的问题。
通常,诸如EL、液晶显示板之类的电子元件是通过诸如线圈、联接装置之类与各种电路板连接的。虽然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在它们之间设置连接件来进行的,当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的空间狭窄时,难于在它们之间加入连接件而使连接工作复杂化。因此,由于必须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保留一定程度的空间,存在着难于减薄电子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传统问题而研制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实现小尺寸的外形及实现整个电子装置的小型化和重量减轻的电子元件及诸如电子表之类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实现诸如电子表之类的电子装置的减薄的电子元件及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电子元件包括板形电子元件体;分别形成在电子元件体的第一与第二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配置在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上,并分别与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其中的第二电极连接部分是通过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
按照本发明的电子元件,虽然第二电极连接部分是配置在第一电极表面上的,但它是肯定地与第二电极连接而不与第一电极电接触的,因为第二电极连接部分是用绝缘层与第一电极绝缘的。结果,由于不仅能使与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分还能使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分配置在第一电极上方,从而不将电极连接部分布置在平面上第一电极区外面并使电子元件的外形尺寸能够缩小。因此,由于包含电子元件的装置外壳的尺寸充分地小,电子装置也能充分地小型化。
另一电子设置包括具有内装的电子元件的外壳总成。
按照诸如电子表等电子设备,由于上述电子元件的外形尺寸是小的,便有可能使具有内装的电子元件的外壳总成的整体外形充分地小,从而小型化诸如电子表等电子设备。
电子元件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将第一与第二电极之一或两者分成多个电极部分并为各分开的电极部分设置电极连接部分。
当将电能供给分开的多个电极部分中的各个,并且通过各分开的电极部分独立地执行诸如发光、显示之类的输出操作时,便有可能执行复杂的输出操作而不放大电子元件的尺寸。
电子元件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电子元件体包括选自用于发光的发光元件、用于显示的液晶显示元件及用于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组中的一种。
按照该电子元件,由于该电子元件体包括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或光电转换元件,便有可能执行发光、显示或光电转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电连接部分的电路板;配置成面对该电路板并具有形成在对应于连接部分的位置上的电极的电子元件;以及形成在电子元件的电极及电路板的连接部分中至少一个上的电连接电子元件的电极与电路板的连接部分的导电突出部分。
按照该电子设备,由于该导电突出部分是事先形成在电子元件或电路板上的,该导电突出部分必定存在于它们之间并能进行工作通过将电子元件连接在电路板上而电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因此,由于没有必要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加入诸如线圈、联接装置之类的另一连接部件,连接该连接部件不需要复杂的工作,从而能够容易地组合电子元件与电路板。
因为不需要连接部件,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便不需要安装连接部件的空间。因此,电子元件便能尽可能靠近电路板,便有可能小型化及减薄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可包括上述电子元件及设置在该电子元件上方的显示设备。
按照该电子设备,由于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设备,该电子设备便能显示。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电子设备包括包含板形电子元件体、一对形成在该电子元件体的前面与背面上第一与第二电极、以及配置在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并且分别与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其中该第二电极连接部分是通过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配置成面对该电子元件并且有面对该对电极连接部分形成的一对端接部分的电路板;以及形成在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及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中至少一个上的导电突出部分,用于电连接电极连部分与端接部分。
按照这一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不位于平面图中第一电极区外部,以便电子元件能小型化。由于电子元件是通过导电的突出部分与电路板连接的,便不需要诸如线圈、联接装置之类的其它连接部分,有可能容易地组合电子元件与电路板,并有可能小型化及减薄电子设备。
在这一情况中,诸如电子表之类的电子装置可包括具有内装的上述电子设备的外壳总成。
因为使用了小型化与减薄的电子设备,便有可能得到诸如电子表之类的小型化及减薄的电子装置。
在电子设备中,可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的预定空间中构成导电的突出部分。
按照具有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因为在空间中设置了突出部分,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便不需要诸如垫片之类用于防止直接接触的其它部件,并且有可能容易地组合电子元件与电路板。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中,可从由印刷、滴落、粘结及粘附等构成的方法组中选择一种来构成导电的突出部分。
按照这些方法,有可能容易地制造导电的突出部分,从而能容易地制造电子设备。
在电子设备中,可以在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上或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上通过导电片或各向异性片构成导电的突出部分。
在事先构成了导电的突出部分之后,通过导电片或各向异性片将导电的突出部分附着在电子元件或电路板上。使导电突出部分进入与电极或端接部分电接触,因为导电突出部分是通过具有导电性的导电片或各向异性片加入的。
在电子设备中,电子元件可包括选自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及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组中的一种。
通过选择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及光电转换元件中任何一种作为电子元件,便能给予电子设备各种功能。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由于将全部第一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分配置在一个电极表面上,电极连接部分并不伸出平面图上的电子元件体区,便有可能小型化整体电子元件。因此,也有可能小型化包含电子元件的电子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由于在电子元件的电极及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中至少一种上设置了具有可调节高度的导电突出部分来连接电极与端接部分,便不需要诸如线圈、联接装置之类其它连接部件来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结果,便有可能不仅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容易地连接电子元件与电路板,还能使电子元件与电路板靠近,因为不需要容纳连接部件的空间。因此,有可能减薄整体电子设备。
按照本发明的诸如电子等电子装置,由于在外壳总成中配置了上述电子元件或电子设备,便有可能小型化及减薄电子装置。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实施例的电致发光元件的仰视图;图2为基本上沿图1中所示的线B-B所取的剖视图;图3为示出电致发光元件到电路板的连接的剖视图;图4为按照另一实施例的电致发光元件的仰视图;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图6为作为用在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元件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的仰视图;图8为用在电子设备中的另一电致发光元件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图8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的仰视图;图10为用在电子设备中的又一电致发光元件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的仰视图;图12为图6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的改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3为图8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的改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4为图10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的改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5为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6为用于图15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的剖视图;图17为用于图15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电路板的剖视图;图18为电子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9为采用玻动基板作为电子元件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20为图19中所示的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侧视图;图21为采用薄膜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22为图21中所示的采用薄膜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侧视图;图23为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图24为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图25为电子设备的改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6为电子设备的另一改进实施例的剖视图27为电子设备的又一改进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图28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手表的剖视图。
下面参照图1至28详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电子元件及电子设备的实施例。
图1与2示出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电子元件应用在实施例中的电致发光元件1上。
如图1与2中所示,电致发光元件1是由依次层叠的前方电极2(即第二电极)、发光层3、中间绝缘层4、后方电极5(即第一电极)及后方绝缘层6构成的。
发光层3是以矩形板状构成的,并通过从一对前方电极2及后方电极5提供电能而发光。即,电致发光元件1的电子元件体包括发光层3。前方电极2、中间绝缘层4、后方电极5及后方绝缘层6也如发光层3一样以矩形板状构成。结果,包含这些分层部件的电致发光元件1在整体上为一薄板形电子元件。
具有板状圆形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即第一电极连接部分)通过部分层叠在后方电极5上而与后方电极5相连。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在部分地从层叠在后方电极5上的后方绝缘层6上切割出的图形开口6a中设置在后方电极5上,以便能够电连接到外部部件上。
与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配对的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即第二电极连接部分)与前方电极2相连。通过将导电部分9与设置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对面的前方电极2的端点连接,将导电部分9引出到后方电极5的表面上,将导电部分9的引出端部分定位在平面图上的后方电极5的区中,及构成具有圆板形形状,而构成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结果,将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和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一样定位在后方电极5的表面上,从而将配对的所有电极连接部分7与8定位在后方电极5的表面上。
在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与后方电极5之间插入绝缘层10,使得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即前方电极2)与后方电极5被绝缘层10绝缘。因此,有可能确定地供应电能而在电极2与5之间不存在短路。
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是部分地层叠在后方电极5上的,后者又层叠在发光层3上,从而将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定位在发光层3的区域中,即平面图中的元件体。也将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定位在发光层3的区域中,即平面图中的元件体,因为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是层叠在后方电极5上的。
如上所述,由于一对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与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是定位在平面图中的发光层3的区域中的,所有电极连接部分7与8都定位在平面图中的发光层3的区域中,从而没有伸出计划中的发光层3的区域以外的部分。从而,有可能使发光层3的外形与电致发光元件1的外形的形状重合。
按照这一结构,有可能充分地将整个电致发光元件1包含在电子装置的装置外壳中,该外壳只带有用于包含整个发光层3的空间。因此,由于不需要放大装置外壳,便有可能小型化整个电子装置。
图3示出上述电致发光元件1的结构。电致发光元件1包含在外壳15中以便面对电路板11。在电路板11中,构成未示出的电路模式并在其上连接有半导体芯片12。半导体芯片12用来控制包含电致发光元件1在内的整个电子装置。参考数字13与14表示用于作为电路的一部分的发光元件的端接部分。一个端接部分13面对电致发光元件1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而另一端接部分14则面对其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
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通过插入到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外壳15中而互相面对面。电致发光元件1是以图2中所示的状态面朝下插入外壳15中的。结果,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面对一个发光端接部分13,而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面对另一发光端接部分14。
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与端接部分13之间插入导电金属卷绕的螺旋弹簧16,并在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与端接部分14之间插入螺旋弹簧17。因此,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通过导电螺旋弹簧16与端接部分13互相电连接,而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通过导电螺旋弹簧17与端接部分14互相电连接。为了防止螺旋弹簧16及17的弹性力将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分离,外壳15具有将电致发光元件1向下压在电路板11上的构造(未示出)。
按照这样的组装结构,通过导电螺旋弹簧16及17将电路板11供给的电能输入到整个电致发光元件1而使电致发光元件1的发光层3发光。结果,便有可能通过发光层3的发光而很好地照明配置在发光层3上位置上的诸如液晶显示板EP之类的另一电子部件(未示出)。按照这样的组装结构,由于如上所述能使电致发光元件1的外形及外形尺寸缩小,便有可能充分地小型化整个组装的结构。
图4示出将本发明的电子元件应用在电致发光元件1上的另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的电致发光元件1中,将前方电极2分成两部分而两个前方电极部分2a与2b是互相平行配置的。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a与8b分别与前方电极部分2a号2b连接,如上述实施例中。
连接是这样进行的,将导电部分9a与9b分别与前方电极部分2a与2b的端点相连,将导电部分9a与9b引出到后方电极5的表面上,将引出的导电部分9a与9b的端点定位在平面图中的后方电极5的区域中,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并构成板状圆形以便制成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a与8b。
在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a及8b与后方电极5之间插入绝缘层11a及11b使它们绝缘。
按照本实施例的电致发光元件1,由于包括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a与8b在内的所有电极连接部分都位于平面图中的发光层3的区域中,并且在发光层3的侧面方向上不伸出任何部分,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有可能小型化整个结构。
当从两个分开的前方电极2a及2b输入电能时,由于对应于前方电极2a或2b的发光层3的各部分分别独立发光,便有可能使发光层3的两部分分开独立发光。结果,便能执行各种复杂的光发射形式而无须放大发光层3。
在本例中,虽然前方电极是分成两部分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将前方电极分成不少于3部分并可类似地分开后方电极5。
本发明不限于只应用在电致发光元件1上。本发明可应用在任何电子元件上只要它具有板形设备体,例如,具有用于显示的板形液晶显示部分作为本体的板形液晶显示元件、具有板形光电转换部分作为执行光电转换的本体的板形光电转换元件或其它电子元件。
图5示出组装后的结构的实施例,其中组装了图1与2中所示的电致发光元件1。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电致发光元件1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形成包含导电部件的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并且导电突出部分21与22分别压在电路板11的对应端接部分13与14上。
导电突出部分21与22是在组装电致发光元件1之前事先分别形成在电致发光元件1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的。电致发光元件1通过将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压在电路板11的发光端接部分13与14上而与电路板11电连接。因此,不需要诸如螺旋弹簧、联接装置之类的连接部件来连接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从而不需要插入连接部件的工作,这便减少了必要部件的数目并简化了结构。
因为不需要连接部件,在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之间便不需要插入连接部件的空间。因此,有可能使电致发光元件1尽量靠近电路板11,从而使电子装置减薄。
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形成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并且具有足以使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之间留有间隔的高度,以便它们不致互相接触。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板11上装有半导体芯片12,该芯片具有足以在半导体芯片12的上表面与电致发光元件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间23的高度。
通过设置具有这一高度的导电突出部分21与22,将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组装时,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即半导体芯片12)便不会互相接触。因此,由于没有必要设置用于防止它们接触的垫片或构成具有防止接触的结构的机架,因此,有可能容易地组装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
可以通过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印刷诸如导电硅树脂、导电油墨、银糊之类导电糊或诸如焊料之类导电材料,或者通过将导电材料滴在其上而构成导电突部分21及22。由于这些操作是容易地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便有可能容易地进行处理来构成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
也可通过采用导电金属或导电树脂事先分开制造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然后将制造的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粘附或粘结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完成构成处理。当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是事先分开构成的时,由于构成的自由度较大,便有可能容易地制造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可通过作用超声振动之类来执行粘附,及利用导电胶来执行粘结。
在图5中所示的组装后的结构中,在电致发光元件1的上方位置上设置液晶显示设备24。
电极25及26形成在液晶显示装置24的下表面上并面对形成在电路板11上的显示器端接部分27及28。显示器端接部分27及28通过联接装置29及30与面对它的电极25及26连接。结果,通过从电路板11输入信号使液晶显示设备24执行预定的显示。因为电致发光元件1通过发光照明液晶显示设备24,即使在黑暗中用户也能清楚地识别液晶显示设备24的显示信息。
图6至11示出在电致发光元件1上构成导电突出部分的实施例,它们的各种结构是互相不同的。
在这些图中,电致发光元件1是通过按次序层叠前方电极2、发光层3、中间绝缘层4、后方电极5及后方绝缘层6构成的,和图2中一样。在前方电极2上层叠透明板19。
在图6与7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后方电极5位于平面图中的电致发光元件1的区域中,而前方电极2则由于向外伸出而位于电致发光元件1的区域外面。即,该电致发光元件1基本上具有类似于传统的电致发光元件的结构。
如图6中所示,在电致发光元件1中,通过切割掉一部分后方绝缘层6而暴露一部分后方电极5,从而暴露的部分便成为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上构成导电突出部分32。
由于导电突出部分32是构成为具有高于后方绝缘层6的足够的高度的,它是压接在电路板11的照明端接部分13上的,如图5中所示,因此电致发光元件1是与电路板11电连接的。
在未示出的前方电极2中,和上面描述的情况一样,在前方电极2的前方电极连接部分上构成导电突出部分32。该导电突出部分32构成在与后方电极5的导电突出部分32相同的方向上,从而前方电极2通过导电突出部分32与电路板11电连接。
由于导电突出部分32是事先构成在电致发光元件1上的,便有可能通过包含它们互相连接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并且无须连接部件便能连接。
由于和图5中所示的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一样,导电突出部分32具有足以在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之间形成空间的高度,便有可能防止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接触。
在图8与9中所示的实施例,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与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是并排形成在平面上伸出板外面的部分上的。导电突出部分分别形成在电极连接部分7与8上。
图8示出导电突出部分33形成在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通过也将导电突出部分形成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上,将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连接。
在图10与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与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是形成在平面图中的电致发光元件1的区域中的。
如图10中所示,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形成在与前方电极2连接的扩大的导电体9的延伸的边沿部分中。在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与后方电极5之间插入绝缘层10。
导电突出部分33形成在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从而电致发光元件1通过导电突出部分33与电路板11连接。
图12至14示出导电突出部分的其它实施例。图12对应于图6,图13对应于图8,及图14对应于图10。
在这些实施例中,导电突出部分32与33分别通过片34连接在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或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双面镀覆的导电片或双面镀覆的各向异性片用作片34,并且连接可通过将片34粘结在电极连接部分7与8上,然后将导电突出部分32与33粘结在片34上而完成连接。
按照在其中导电突出部分32与33是通过片34连接的实施例,有可能容易地事先制造导电突出部分32与33。此外,通过改变片34的层数便有可能容易地调节导电突出部分32与33的高度。
图15至17示出连接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是形成在电路板11上的。导电突出部分35形成在电路板11的发光端接部分13上,而导电突出部分36形成在发光端接部分14上,如图16中所示。
当将电致发光元件1与在其上形成有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的电路板11组装时,电路板11通过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与电致发光元件1连接,如图15中所示。
因此,没有必要在电路板11与电致发光元件1之间设置连接部件,从而连接结构变得简单且连接工作容易。通过设定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的高度使电路板11(即半导体芯片12)与电致发光元件1之间形成空间23,便有可能防止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接触。
按照本实施例,通过在电路板的发光端接部分13与14上附加诸如导电片、各向异性片之类的片34,便有可能将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附着在片34上,如图17中所示。因此,有可能容易地调节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的高度。
图18示出连接结构的又一实施例。
在电致发光元件1上形成导电突出部分21与22,而在电路板11上形成导电突出部分35与36。电致发光元件1的导电突出部分21面对电路板11的导电突出部分35,而导电突出部分22则面对导电突出部分36。
当电致发光元件1与电路板11组装时,有可能通过互相面对的导电突出部分21、22、35及36互相挤压而充分地电连接电路板11与电致发光元件1。
图19至24示出作为电子元件的板形液晶显示设备。
图19与20示出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而图21与22显示采用薄膜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50。按照液晶显示设备40与50,电极41及51是形成在其周边上的,从而电极41与51与电路板连接。
按照液晶显示设备40与50,在电极41与51上形成导电突出部分45。导电突出部分45可直接形成在电极41与51上,如图23中所示,或者导电突出部分45可与诸如导电片、各向异性片之类附着在电极41及51上的片46连接,如图24中所示。
即使电极51象采用薄膜作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50那样弯曲,由于可以沿弯曲形成导电突出部分45,便有可能可靠地连接而不导致接触失败。
图25至27示出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作为电子元件与电路板11连接的结构。
按照图25中所示的结构,电路板11通过形成在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的边上的导电突出部分45连接在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上。
按照图26中所示的结构,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通过形成在电路板11的边上的导电突出部分47连接在电路板11上。
按照图27中所示的结构,在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的边上形成导电突出部分45及45,而互相面对面地在电路板11的边上形成导电突出部分47与47。
按照这些结构,有可能容易而充分地通过导电突出部分45、46及47电连接采用玻璃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40与电路板11。
图28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表的剖视图。
电致发光元件1包括前方电极2、发光层3、中间绝缘层4、后方电极5及后方绝缘层6,它们是按这一次序互相层叠的,如图28中所示。
发光层3形成为矩形板状并通过供给来自一对前方电极2与后方电极5的电能而发光。电致发光元件1的本体包括发光层3。前方电极2、中间绝缘层4、后方电极5及后方绝缘层6和发光层3一样也形成为矩形板状。因此,包括层叠的这些部件的电致发光元件1为整体的薄板形电子元件。
包括导电部件的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是分别形成在电致发光元件1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的。各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分别压在电路板11的端接部分13及14上。
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是在组装电致发光元件1之前事先分别构成在电致发光元件1的后方电极连接部分7及前方电极连接部分8上的。通过将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分别压在电路板11的端接部分13及14上,电致发光元件1便与电路板11电连接。
在图28中的组装的结构中,在电致发光元件1的上方表面上设置液晶显示设备24。电极25及26形成在液晶显示设备24的下表面上,它们面对形成在电路板11上的显示器端接部分27与28。显示器端接部分27与28分别通过联接装置29与30与互相面对面的电极25与26连接,从而液晶显示设备24通过输入来自电路板11的信号而执行预定的显示。由于电致发光元件1通过发光为液晶显示设备24照明,即使在黑暗中也有可能识别液晶显示设备24的显示的信息。
如图28中所示,表玻璃321附着在外壳总成320的上表面上,而外壳背323则通过防水环324附着在外壳总成320的下表面上。在外壳总成320内部设置了表模块322。
表模块322包括电路板11、模拟机件331、上述电致发光元件1及安装这些部件的机架326(下方机架)。机架326通过将作为支柱形成的定位突出物326a嵌入外壳总成320的定位孔320a中而将机架326定位在外壳总成320中。当将电路支承器328与机架326的下表面接触时,便通过穿过机架326及电路支承器328的螺丝329并将其上边拧入外壳总成320中而将表模块322安装在外壳总成320中。
电路板11连接在机架326上。通过用从机架326向上延伸的岔口件(parting member)327将周边部分向下压将电致发光元件1安装在机架326中。
模拟机件331包含在机架326中。模拟机件331包括穿过电路板11及电致发光元件1的中心伸出在它们上方的针轴332。包含时针、分针与秒针的针333连接在针轴332上,按照本电子表,液晶显示设备24显示时间、日期、星期之类的信息。
按照本电子手表,由于电致发光元件1的电极连接部分7和8是设置在后方电极5的表面上的,便有可能小型化电致发光元件1的外形尺寸,借此能充分地小型化包含电致发光元件1的整个外壳总成320。
由于电致发光元件1是通过事先形成的导电突出部分21及22与电路板11连接的,不需要其它连接部件。因此,有可能简化连接结构及容易地进行连接工作。
本发明可应用在如板形太阳能电池之类的光电转换设备、板形触摸板、各种板形传感器或其它电子元件等板形电子元件上。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元件包括板形电子元件体(图2中的3与4);分别构成在电子元件体的第一表面及另一第二表面上的第一与第二电极(图2中的5与2);构成在第一电极(图2中的5)上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图2中的7);以及与第二电极(图2中的2)电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图2中的8),它同时通过绝缘层(图2中的10)延伸到形成的第一电极(图2中的5)上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图2中的7)的一侧,如图1与2中所示。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件(图2中的1)及将该电子元件内装在其中的装置外壳(图2中的15),如图3中所示。
如图4中所示,在上述电子元件中,将第一与第二电极之一或两者分成多个电极部分(图4中的2a和2b)并为各分开的电极部分设置电极连接部分(图4中的8a与8b),如图2与5中所示,电子元件体包括选自板形发光光件(图2中的3)、液晶显示元件(图5中的24)及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组中的一种。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电连接部分(图5中的13与14)的电路板(图5中的11);配置成面对电路板并在对应于连接部分的位置上形成有电极(图5中的7与8)的电子元件(图5中的1);以及形成在电极及连接部分中至少一种上的电连接电连接电子元件的电极与电路板的连接部分的导电突出部分(图5中的21及22),如图5中所示。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件(图5中的1)及设置在该电子元件上方的显示设备(图5中的24),如图5中所示。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包含板形电子元件体(图28中的3与4)、构成在电子元件体的两个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图28中的5与2)以及位于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图28中的7与8)的电子元件(图28中的1),其中第二电极连接部分(图28中的8)通过绝缘层(图28中的10)形成在第一电极上;布置成面对该电子元件并具有形成为面对该对电极连接部分的一对端接部分(图28中的13与14)的电路板(图28中的11);以及形成在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与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中至少一种上的并电连接电极连接部分与端接部分的导电突出部分(图28中的21及22),如图28中所示。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该电子设备(图28中的1)及具有内装的电子设备的装置外壳(图28中的320)。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形成预定的空间,而在该空间中形成导电突出部分。用选自印刷、滴落、粘附及粘结构成的方法组中的一种方法构成导电突出部分。导电突出部分是通过导电片或各向异性片(图13与14中的34)构成在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或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上的。电子元件包括选自发光元件、液晶显示部件及光电转换部件构成的组中的一种。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元件,包括板形电子元件体;分别形成在电子元件体的第一与第二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分;以及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同时延伸到第一电极连接部分的一侧中,并且通过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连接部分。
2.包含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子元件的电子设备以及具有内装的电子元件的装置外壳。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电子元件,其中将第一与第二电极之一或两者分成多个电极部分,并为各分开的电极部分设置电极连接部分。
4.如权利要求1中要求的电子元件,其中该电子元件体包括选自板形发光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及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的组中的一种。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电连接部分的电路板;配置成面对电路板并且有形成在对应于该连接部分的位置上的电极的电子元件;以及形成在电极与连接部分中至少一种上的电连接该电子元件的电极与电路板的连接部分的导电突出部分。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电子元件及设置在电子元件上方的显示设备。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包含板形电子元件体、形成在电子元件体的两个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以及布置在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的表面上并且分别与该对第一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连接部分的电子元件,其中该第二电极连接部分通过绝缘层形成在第一电极上;布置成面对该电子元件并具有形成为面对该对电极连接部分的一对端接部分的电路板;以及形成在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及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中至少一种上的电连接电极连接部分与端接部分的导电突出部分。
8.包括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元件以及具有内装的电子设备的装置外壳的电子装置。
9.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形成空间,并在空间中形成导电突出部分。
10.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导电突出部分是用选自印刷、滴落、粘附及粘结构成的方法组中的一种方法构成的。
11.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导电突出部分是通过导电片或各向异性片形成在电子元件的电极连接部分或电路板的端接部分上的。
12.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元件包括选自发光元件、液晶显示部件及光电转换部件构成的组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诸如电致发光元件之类的板形电子元件及电子设备。在本发明的电子元件(1)中,在分别形成在板形电子元件体的两个表面上的一对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极上形成第一电极连接部分,同时通过绝缘层在第一电极上形成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同时延伸到第一电极连接部分的一侧的第二电极连接部分。按照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该电子元件(1)及具有内装的电子元件的装置外壳(15)。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207012SQ98102639
公开日1999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0日
发明者山川英司, 松永光夫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