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46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使用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以往,使用转印部件、例如转印辊进行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
在日本特许第2686267号(1997年)公报中,公开了下列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将驱动力从像载体向转印辊传递的传递装置,使得在转印辊与像载体的接触部转印辊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快,当形成图像时,即使带受到冲击也不会影响转印,能得到无转印偏移的良好图像。
另外,通过使得像载体与转印辊等转印部件之间具有圆周线速度差,对于转印时文字脱落也能有改善。
但是,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通常由金属制轴以及其周围的导电性发泡聚氨酯等弹性体构成。像载体和转印辊之间的接触部影响到转印性能,转印辊外径公差要求很严,一般是在上述金属轴上粘接比所要求的外径大的弹性体,然后用磨具等进行研磨直到符合所要求的外径值,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制作。
按上述方法通过研磨工序等所制得的转印辊表面上如图8所示形成微凹凸状研磨纹101,其相对上述表面的垂直方向朝所定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
可是,如图9所示,当该凹凸状研磨纹101的方向处于与作为记录材的例如转印纸8的前进方向、即图中箭头B方向一致(下面称为顺方向)状态下,若使转印辊10表面沿箭头D方向移动的圆周线速度比作为像载体的例如感光体1的表面沿箭头C方向移动的圆周线速度快的话,则对转印材运送力会逐渐降低,存在转印纸上图像倍率误差变大、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本发明者对上述问题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
通常,转印纸和感光体之间静电引力很强,转印纸与感光体表面一起移动。这时,若使转印辊表面圆周线速度比作为像载体的例如感光体的表面圆周线速度快的话,则与上述感光体表面一起移动的转印纸相对转印辊朝与上述前进方向B的相反方向作相对移动。并且,如图9所示,当上述转印辊表面的研磨纹相对上述转印纸的前进方向为顺方向时,转印纸与转印辊对向部附近的异物、例如感光体上基底污染墨粉、纸粉等容易嵌入上述研磨纹的凹部。
如上所述,这时该研磨纹的方向与转印纸相对转印辊的相对移动方向逆接,转印辊与转印纸的反面相擦,成为易产生纸粉状态,容易嵌入上述研磨纹的凹部。
这样,若异物进入上述凹部,转印辊表面会发生变化,具体地说,转印辊相对转印纸的摩擦力降低,对转印纸的运送力也会逐渐变得低下,容易发生上述问题。
这种问题不仅在转印部件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表面移动速度大的场合发生,而且只要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时都会发生上述问题。
在日本特许第2847927号(1998年)公报中,公开了另一种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转印装置,其中转印辊表面形成有研磨纹。在该图像转印装置中,当转印辊被研磨形成研磨纹时,转印辊对转印材的传送力增加,而随着印刷数量增加,研磨纹的凸起部分逐渐减少,因此,上述转印辊和转印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为了解决因转印材传送速度增加而引起的图像质量问题,在该装置中相对感光体表面配置转印辊,使得转印辊在圆周方向的表面摩擦力大。但是,当大量印刷后,仍会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稳定地防止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使用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印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印装置,设有转印部件和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压件,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其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被送向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以其前端部朝转印部件侧弯曲的状态送向上述接触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图像的像载体;使该像载体表面移动的像载体驱动装置;转印部件,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被送向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配设上述转印部件,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以其前端部朝转印部件侧弯曲的状态送向上述接触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图像的像载体;
使该像载体表面移动的像载体驱动装置;转印部件,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压件,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其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配设上述转印部件,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无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清除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
根据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使用再生纸作为转印材。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图像形成装置,即使经大量印刷后仍能稳定地防止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即使对于弯曲的转印材运送路径仍能稳定地防止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能得到良好的清除转印辊中墨粉纸粉的清洁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对于使用再生纸具有良好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通过传递像载体的驱动力使转印部件表面无端移动,即使转印中转印材受到冲击也不会对转印产生影响,能得到无转印偏移等问题的良好图像。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整体构成的概略图;图2是上述打印机中驱动感光体和转印辊的驱动机构说明图;图3是上述打印机中感光体和转印辊对向部说明图;图4表示本发明打印机的清除装置,其中图4A表示聚酯薄片和转印辊的概略图,图4B表示刷辊、聚酯薄片和转印辊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累计印刷张数与摩擦系数关系变化说明图;图6是表示累计印刷张数与发生图像脱落等级关系变化说明图;图7是表示累计印刷张数与倍率误差关系变化说明图;图8是表示转印辊表面研磨纹的说明图;图9是以往装置中感光体和转印辊的对向部的说明图;图10表示作用于转印辊的压力与发生图像偏移之间关系的试验结果。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整体构成的概略图,该打印机200设有工艺卡盒100,该工艺卡盒100收纳有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图示工艺卡盒100是将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1、作为带电机构的带电辊2、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组件3、作为清洁机构的清洁组件4等紧凑地装于壳体5内构成为一体。
在该工艺卡盒100侧方设有潜像写入组件6,用于在感光体1上写入静电潜像。作为该潜像写入组件6可以使用下述装置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与通过例如扫描器等读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光信号,被驱动回转的多角反射镜使该激光扫描,通过在上述激光的扫描光路中配设集束用透镜、多角反射镜镜面倾斜补正用透镜及使激光偏向反射镜等将与已进行色分解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光信号6a写入到感光体上。
在上述工艺卡盒100下方设有供纸辊9和对位辊11,供纸辊9将收纳在供纸盒7中的作为转印材的转印纸8一张张地分离进行供纸,对位辊11使得通过供纸辊9送来的转印纸8在到达感光体1前暂时待机,接着,与上述感光体1的回转同步在合适时间再运送该转印纸8,以便使得形成在上述感光体1上的图像前端与转印纸8的前端大致同时到达感光体1和转印辊10接触部。
在上述工艺卡盒100上方设有定影装置16,该定影装置20由定影辊14及加压辊15构成,定影辊14内藏加热器13回转自如,上述定影辊14和加压辊15相互压接夹持形成转印纸8的运送路径12。另外,在该定影装置16的沿转印纸运送方向下流侧设有排纸辊18,用于将通过定影辊14和加压辊15之间接触部的转印纸8排出到形成在打印机200的本体外壳200a上的作为排纸盘的叠置部17。
在上述结构的打印机200中,感光体1先以例如线速度80mm/sec回转,带电辊2使其均匀带电。接着,驱动上述潜像写入组件6,根据从外部读入的图像信息在感光体1的带电区域形成静电潜像。通过由显影组件3的显影辊3a供给感光体1的显影剂(墨粉)使上述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像(墨像)。
另一方面,上述感光体1上形成墨像期间,供纸辊9从供纸盒7送出转印纸8,在该转印纸8的前端与对位辊11的接触部相接状态下,上述转印纸暂时待机。接着,与上述感光体1的回转同步在合适时间上述对位辊11开始回转运送该转印纸8,以便使得形成在上述感光体1上的图像前端与转印纸8的前端大致同时到达感光体1和转印辊10之间接触形成的转印位置。这样,在该转印位置感光体1上墨像被转印到转印纸8上,在上述定影装置16的定影辊14和加压辊15运送过程中上述图像被定影,在通过排纸辊18排出到叠置部17上。另外,在该期间,墨像转印到转印纸8上的转印工序中残留在上述感光体1上的残留墨粉由上述清洁组件4的清洁刮板4a从感光体1上除去回收到清洁容器4b内。
在打印机200的本体外壳200a上装有开闭盖201,其绕盖支轴202开闭自如,上述开闭盖形成本体外壳200a的转印纸8运送路径12的侧面。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开闭盖201上还装有可用于手工供给转印纸的手供纸组件,尤其是可以通过其手工供给例如厚纸、明信片用纸、幻灯片材等特殊转印纸,它也能绕上述盖支轴202开闭自如。使用上述手供纸组件23供给的转印纸通过设于打印机本体侧的手供纸辊24的回转被运送到上述对位辊11。另外,当不使用时,该手供纸组件23可以收纳到形成在上述开闭盖201内侧部的手供纸组件收纳部201c内。
图2是上述打印机中驱动感光体1和转印辊10的驱动机构说明图,在感光体1的回转轴方向两端分别设有凸缘1L及1R,这些凸缘1L、1R形成为可传递来自其它部件的驱动力或将感光体的驱动力向其它部件传递的形状,例如形成为齿轮形状。并且,在该打印机中,上述两凸缘之中右侧凸缘1R受到来自作为像载体驱动装置的主马达(没有图示)的驱动力,感光体1被驱动回转。
在上述打印机中,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传递上述感光体1的驱动力驱动上述转印辊10回转。具体地说,上述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由上述两凸缘之中左侧凸缘1L和设于上述转印辊10的轴部10a的左侧一端上的驱动齿轮10b构成,上述凸缘1L与驱动齿轮10b相啮合。上述左凸缘1L将驱动力传递给转印辊部件的齿轮10b,于是转印辊10被驱动回转。上述左凸缘1L和驱动齿轮10b被设定为转印辊10的圆周线速度比感光体1的圆周线速度大,这样,感光体1和转印辊10回转时存在相对滑动。并且,由于上述相对滑动,通过摩擦从转印辊有要使感光体1回转的力作用于感光体1上,同时,与上述回转力对抗的力作用在上述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上,具体地说,上述左凸缘1L受到来自驱动齿轮的与上述回转力对抗方向的回转力。
另外,由于上述转印辊10的圆周线速度比感光体1的圆周线速度大,所以在上述感光体1和转印辊10的接触部,能将墨像从感光体1上擦刮到转印纸P上,这样,能防止发生仅转印图像周边部、不转印中央部的所谓中央脱落现象,得到更良好的图像。
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中,使用感光体1的驱动力驱动上述转印辊10,所以,不需要再另外设置用于驱动转印辊10的由例如马达等构成的驱动源,结构变得简单。
本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中,上述转印辊10是在金属制轴部10a上设置弹性体层,通过研磨该弹性体层达到所设定的径向尺寸,例如直径16mm。该转印辊10的弹性体层的材质为导电性发泡型聚氨酯,平均粒径为50-100μm。之所以采用上述材质是因为通过对转印辊10施加清洁偏压可以得到良好的清洁效果。当粒径为50-100μm时,粒深度浅,当对转印辊10施加清洁偏压时,进入粒内侧的墨粉、纸粉等易回到感光体侧。结果可以得到良好的清洁效果,因而,转印辊10能保持良好的转印性。此外,从打印机本体侧用压簧20使上述转印辊10推压感光体1。并且,在转印辊10的两端设置间隔滚21,在通过压簧20使上述转印辊10推压感光体1的状态下,使得上述转印辊10与感光体1接触保持一定,控制接触。
如上所述,通过研磨在上述转印辊10表面形成微凹凸状研磨纹101,该研磨纹相对上述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若墨粉纸粉等异物进入该研磨纹101的凹部,转印辊10表面的特性会发生变化。具体地说,摩擦力低下引起运送力降低,会导致转印纸上图像倍率误差变大、中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转印辊10及打印机的下列特征,墨粉、纸粉易影响转印辊10。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如图1所示,为了装置小型化及缩短初张印刷时间,缩短了运送路径,并且使其弯曲。无论是通过供纸盒7还是经手供纸组件23进行供纸,转印纸都以前端部向转印辊10侧弯曲的状态到达转印位置,因而,转印纸的前端部较强地推压转印辊10的表面。因此,用于将转印辊10朝感光体1侧推压的压簧20的推压力增加,以便反抗转印纸对转印辊10的压力。结果,转印纸和转印辊10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大,转印纸和转印辊10之间发生摩擦,纸粉易滞留在转印位置。图10表示压簧20作用于转印辊10的压力与发生图像偏移之间关系的试验结果。当压力为16牛顿时,在通过手供纸组件23供给转印纸时发生图像偏移。当压力为24牛顿时,在通过手供纸组件23供给厚转印纸时发生图像偏移。当压力为32牛顿时,在通过手供纸组件23供给的厚转印纸尾缘发生图像偏移。而当压力为40或48牛顿时,对于打印机使用的所有转印纸都没有发生图像偏移。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由于考虑其它机械条件,将压簧20对转印辊10的推压力设定为48牛顿。
其次,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用再生纸进行印刷正在增加,由于再生纸的纸纤维细,所以与普通纸相比,纸粉易滞留于转印位置。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下列结构转印辊10与感光体1对置,上述研磨纹101的凹部方向设定为使得转印纸8相对转印辊10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上述凹部,具体如图3所示,使得上述凹凸状研磨纹101的凹部方向朝着转印纸8相对转印辊10作相对移动方向,下面对此作详细说明。
在图示装置中,感光体1沿箭头C方向回转,转印辊10沿箭头D方向回转,如上所述,设定转印辊10的圆周线速度比感光体1的圆周线速度大。由于感光体1的静电引力,转印纸8与感光体1一起移动,即上述转印纸8随着感光体1的回转朝箭头B方向前进。该转印纸8以与上述感光体1的圆周线速度大致相等的速度或因转印辊10表面移动作用以接近转印辊10的圆周线速度的速度、即比感光体1的圆周线速度快若干的速度移动。因此,上述转印纸8相对转印辊10沿与上述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涉及的装置中,配设转印辊10使得对于上述相对移动能防止异物进入上述凹部。具体地说,转印辊10与感光体1对置,使得上述凹凸状研磨纹101的凹部方向朝着上述相对移动方向。这样,异物难以进入上述凹部,因异物进入上述凹部而引起的转印辊10表面的特性变化、例如因摩擦力低下引起运送力降低等情况就不大会发生,因此,能稳定地防止图像倍率误差变大、中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上述研磨纹101的凸前端朝着上述转印纸8相对转印辊10的相对移动方向,其与该凸前端逆对相对移动方向场合不同,凸部难以擦刮转印纸8,能抑制因擦刮所产生的纸粉。这样,能防止发生纸粉进入上述凹部,进而防止因异物进入上述凹部而引起的上述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最好设置用于除去粘附在上述转印辊10表面上的墨粉、纸粉等异物的清除装置,例如图4A所示,可以使聚酯薄片30等清除部件与上述转印辊10表面相接。这样,能更好地防止粘附在转印辊10表面的异物在上述接触部进入上述研磨纹101的凹部,能更有效地防止发生上述问题。
如果上述清除装置形成能除去上述凹部中异物的结构,则能更好地清除进入上述凹部的异物。例如图4B表示另一种清除部件结构,其通过刷辊31和聚酯薄片30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清除进入研磨纹101凹部的异物。具体地说,使用刷辊等使刷毛尖端插入上述研磨纹的凹部刮除进入该凹部的异物。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试验例。
试验例1在图1装置中,上述转印辊10的凹凸状研磨纹的方向如图3所示朝着转印纸相对转印辊10的相对移动方向,使用A4尺寸纸以横供纸方式进行连续印刷,对于累计印刷张数分别观测摩擦系数、图像中央脱落发生等级以及倍率误差的变化。结果用白圈表示在图5-7中。本装置的摩擦系数标准值为1.0以上。另外,图像中央脱落发生等级的数值越大表示脱落发生越少,等级5表示无图像中央脱落发生。在本试验实例中,将等级4及以上列为允许范围,等级3.5及以下作为异常图像处理。此外,所谓倍率误差表示纸前进方向的图像长度相对理论值的伸缩,若纸上图像长设为L2,图像理论值设为L1,则用下式计算而得倍率误差(%)=[(L2-L1)/L1]×100本装置将倍率误差在1%以内作为保证值。
比较例1使上述试验例1中的转印辊10的凹凸状研磨纹的方向如图9所示逆对转印纸相对转印辊10的相对移动方向,其它条件与试验例1相同,使用A4尺寸纸进行连续印刷,结果用黑圈表示在图5-7中。
从图5-7可以明白,在比较例1中,当印刷到5万张时,图像中央脱落发生等级成为3.5,产生异常图像。当印刷到12.5万张时,图像中央脱落发生等级成为2,中央脱落显著。另外,当印刷到2.5万张时,倍率误差为1%,当印刷到5万张时,倍率误差为1.3%,已超过保证值。为了调查中央脱落产生、倍率误差变大的原因,当印刷到5万张时,分析转印辊10表面成份,在转印辊10表面上检测出属于纸成份的碳酸钙、滑石及墨粉成份。并且,表面摩擦系数初期为1.5,当印刷到5万张时,降低到0.83。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中,印刷到20万张时图像中央脱落发生等级一直保持在4或4以上,图像的倍率误差保持在1%以内。当印刷到5万张时,分析转印辊10表面成份,在转印辊10表面上虽然检测出属于纸成份的碳酸钙、滑石及墨粉成份,但是,碳酸钙及滑石大约为比较例的1/3,墨粉成份大约为此较例的1/2。并且,表面摩擦系数初期为1.5,当印刷到5万张时为1.34,还保持着足够的摩擦系数。
如上所述,当转印辊10的凹凸状研磨纹方向与转印纸P相对转印辊10的相对移动方向逆接时,转印部件的摩擦系数降低,产生异常图像;而在本发明中,通过顺接回转,当印刷到6-8万张达到另件正常寿命时,一直能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表示的数字会因感光体线速度和转印部件材质等不同而变化。
在上面实施例中,对于使用转印辊作为转印部件的装置作了说明,但是,对于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凹凸形状的转印件表面,使该转印件表面与像载体对置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转印材通过该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本发明对于上述转印方法、转印装置、使用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都可适用,例如对于使用转印带作为转印部件场合也可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印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开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无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的步骤。
7.一种转印装置,设有转印部件和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压件,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其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无端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清除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
13.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被送向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以其前端部朝转印部件侧弯曲的状态送向上述接触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的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再生纸作为转印材。
2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转印部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使该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表面移动且载置着图像的像载体与上述转印部件对置,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其特征在于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24.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的步骤。
26.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再生纸作为转印材。
2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图像的像载体;使该像载体表面移动的像载体驱动装置;转印部件,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被送向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配设上述转印部件,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转印材经弯曲的运送通道以其前端部朝转印部件侧弯曲的状态送向上述接触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比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31.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无端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清除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
33.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再生纸作为转印材。
3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载置图像的像载体;使该像载体表面移动的像载体驱动装置;转印部件,其表面在制作工序中形成许多相对表面的垂直方向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具有方向性的凹凸形状,在上述转印部件与像载体之间形成接触部,使转印材通过上述接触部,从上述像载体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上;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作无端移动,在上述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移动速度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压件,与从转印材向转印部件的推压力相反,其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配设上述转印部件,上述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时异物难以进入该凹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倾斜方向朝着上述转印材相对转印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部件包括一弹性层,该弹性层的平均粒径为50-100μm。
37.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的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速度此像载体的表面移动速度大。
38.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传递上述像载体的驱动力使上述转印部件表面无端移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清除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上述转印部件表面的异物。
40.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再生纸作为转印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转印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转印部件表面形成以所定角度倾斜的凹凸形状,像载体与转印部件对置形成接触部,转印材通过接触部进行图像转印,转印部件驱动传递装置使转印部件表面移动,在转印部件和像载体之间产生表面线速度差,设有将转印部件朝像载体侧推压的加压件,凹凸形状的凹部方向取向使得异物难以进入凹部。即使经大量印刷后仍能稳定地防止发生倍率误差、图像脱落、转印偏移等问题。
文档编号G03G15/16GK1238477SQ99106958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8日
发明者吉永洋, 大山邦启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