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续与分散相的光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60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连续与分散相的光薄膜的制作方法相关申请本申请是1998年1月13日提出的美国申请09/006,455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申请结合在此作参考。背景本发明一般涉及光薄膜及其制造工艺,尤其涉及利用薄膜材料的特性在加工中控制材料响应特性的工艺。过去几年已经研究了用聚合物薄膜来制造优质光薄膜,所研究的聚合物光薄膜一般利用多层薄膜中层间不同的折射率。例如,可用交替的高折射率聚合物层与低折射率聚合物层构制多层光薄膜。在邻接的两层形成折射率存在较大不匹配的情况下,特定波长的光就在两层的界面处反射,反射光的波长依赖于邻接层的光学厚度。利用混合物不同相的相对折射率关系,也可用聚合混合物制作光薄膜。多层光薄膜的一种类型使用双折射聚合物使邻接的折射率之间不匹配。在这种薄膜中,多层薄膜或是仅沿薄膜平面内轴的一个方向单轴向拉制,或者沿薄膜平面内两正交轴的方向双轴向拉制,结果两邻接层之一内的分子以拉制方向定向,而分子定向改变了在拉制方向受影响的层的折射率。在薄膜层之一为双折射的情况下,拉制多层薄膜可在拉制方向使两邻接层的折射率不匹配。若两层在非拉制平面内的方向的折射率匹配,就能用多层薄膜反射一种偏振的光并透射另一种偏振的光。这种薄膜例如可以用作反射偏振片。如果多层薄膜拉制成受影响的层在两个平面内正交轴的方向定向,则在两个方向都不匹配。这种薄膜可用来反射两种偏振的光(如光的各波长的反射镜)。如上所述,在聚合光薄膜中使用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其光学特性随着材料的拉制而变化,这类特性呈现的定向依赖于材料拉制方向。这类光薄膜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轴(即两个平面内轴X与Y,一个厚度轴Z)描述。这类光薄膜的光学特性一般依赖于每种材料分别在X、Y与Z轴方向的折射率nx、ny、nz。因此,希望以某种方式加工光薄膜,以便精密地控制使用材料的光学特性。发明概述本发明一般涉及光薄膜及其制造工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包括至少第一与第二材料的光薄膜是在如下加工条件下通过相对于薄膜的第一与第二平面内轴加工该薄膜而制作的,其加工条件为沿薄膜的第一平面内轴至少在第一材料中引起光学定向,同时沿薄膜的第二平面内轴在第一材料中引起定向,且该定向远远小于沿第一轴引起的定向。第二材料的折射率基本上与第一轴引起的定向。沿该薄膜的第一与第二平面内轴之一,第二材料的折射率与第一材料的折射率基本上相匹配。该工艺可用来制作光学和/或机械性能改善的薄膜,也可制作一些不同的薄膜。在多层光薄膜中,两种或多种薄膜材料可形成交替层。两种材料还可形成在混合薄膜中,如材料的连续相和分散相。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过控制材料对拉制加工条件的响应,可以获得两种材料的定向状态的各种组合。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续/分散相偏振薄膜,其中将连续/分散材料形成在该薄膜的至少一个而最好两个外表面上。由连续/分散相材料做出的粗糙表面,发现不要求附加的表面处理(如压印),或在两偏振片间存在分散垫片薄膜,就可消除沾湿(如在偏振片与LCD中分色偏振片组合使用时)。在本发明该方面的有些实施例中,偏振片有三层结构,包括核心层和第一、第二外层,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外层具有连续/分散相。上述的本发明概述并不打算描述本发明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案,下面的附图与详细描述将更具体地举例说明这些实施例。附图的简要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图1A与1B示出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光薄膜;图2A-2J示出本发明各种工艺图;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另一光薄膜;图4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混合聚合物光薄膜;和图5A-5C示出按本发明一实施例制作的薄膜的透射特性。详细描述本发明一般适用于若干不同的光薄膜、材料与工艺,坚信特别适于制造聚合物光薄膜,在加工拉制薄膜时,可利用薄膜中使用的材料的粘弹特性,控制材料中引起的分子定向量。如上所述,可以利用制作光薄膜的材料的各种特性来改进光薄膜,改进包括一个或多个改进的光学特性,增强抗破裂或撕裂能力,提高尺寸稳定性,更好的可加工性等等。虽然本发明未作这样的限制,但是通过下述各种例子的讨论,可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现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特定实施例中制造光薄膜的工艺。图1示出光薄膜101的一部分,可参照三个互为正交的轴X、Y、Z描述。在图示实施例中,两个正交轴X与Y处于薄膜101平面内(平面内轴),第三轴以薄膜厚度方向延伸。光薄膜101包括至少两种不同材料,它们光学交界(如两种材料相组合可引起反射、散射、透射等作用)。可以利用这两种材料的特性以沿薄膜101的至少一个轴的方向造成所需的折射率不匹配。两种材料一般在特性上是粘弹性的。至少一种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属于双折射。本发明尤其适合于由可共挤压材料构成的薄膜。例如,共挤压的多层与聚合混合薄膜十分适于制造这种薄膜。当用共挤压材料组成薄膜101时,材料必须具有足以相似的流变学(如粘弹性)以满足共挤压加工的要求。然而如下所述,薄膜的粘弹特性又可以不同得足以使这两种不同的材料对选定的加工条件有不同的响应。加工期间,薄膜101至少以两个方向拉制。在以下描述中,术语拉制用于作伸展或延伸的例子。在压缩时显然还会造成应力。拉制工艺一般可以是任一种类型。拉制工艺可用来有选择地在一种或多种材料里引起分子定向,例如引起的分子定向可用来沿拉制方向改变受影响材料的折射率,以改变薄膜的机械特性等。根据所需的薄膜的特性,可控制拉制引起的分子定向量,下面将作更全面的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光薄膜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只是一种材料在拉制时定向。在其它条件下,另一种或两种材料在拉制时定向。当定向造成两种材料的折射率在一个平面内方向上匹配而在另一平面内方向上完全不匹配时,该薄膜尤其适于制造偏振光薄膜。应用该工艺,通过某种方式沿两个平面内正交轴的方向拉制薄膜,只在平面内一个轴的方向上造成折射率完全不匹配,即可制出偏振薄膜。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可构成这样的光薄膜,即折射率沿平面内一个轴完全相等,但沿另一个平面内轴则完全不匹配。匹配方向形成偏振片的透射(通过)方向,不匹配方向则形成反射(阻挡)方向。一般而言,折射率沿反射方向的不匹配越大,而在透射方向的匹配越紧密,偏振片的性能越佳。另外,可以控制(如匹配)这两种材料在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以改进光薄膜的光学性能。显然,材料的折射率是波长的函数(即材料一般呈现色散)。因此,对折射率提出的光学要求也是波长的函数。两种光学交界的材料的折射率比可用于计算这两种材料的反射率。两材料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除以这些材料的平均折射率,说明了该薄膜的光学性能,把它称为归一化折射率差。通常希望,在匹配的平面内折射率中,归一化差小于约0.05,更佳为小于约0.02,最佳为小于约0.01。同样地,在偏振薄膜厚度方向中,折射率的任何归一化差希望小于约0.09,更佳为小于约0.04,最佳为小于约0.02。在多层堆的两个邻接材料的厚度方向,有时会希望具有受控的不匹配。在1995年10月3日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402,041(题为“光薄膜”)、以代理档案号No.53544USA9A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题为“显色转移薄膜”)以及以代理档案号53545USA7A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题为“锐化带缘的光薄膜”)中,更全面地描述了多层薄膜中两种材料的Z轴折射率对这种薄膜的光学性能的影响,这些内容在此引作参照。在偏振片的不匹配平面内方向上,通常希望折射率的归一化差至少约为0.06,更佳为大于约0.09,最佳为大于约0.11。更希望该差值尽可能地大些,而不明显劣化光薄膜的其它特征。根据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使用多层对时,层对中每层的光学厚度应当一样,以使第一阶反射最佳化。这里的光学厚度是层的物理厚度与给定波长的折射率的乘积。在其它实施例中,希望有高阶反射峰,并可使用优化这些反射的不相等的光学厚度。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利用两种共挤压聚合材料的不同粘弹性制作改进的光薄膜。粘弹性是聚合物的基本特性,可用来描绘对粘液或弹性固体等应变发生作用的倾向性。在高温和/或低应变率下,当拉制粘液而很少有或没有分子定向时,聚合物趋于流动。在低温和/或高应变速率下,聚合物趋于弹性地拉动固体且伴生分子定向。低温加工一般接近于无定形聚合材料的玻璃转换温度,而高温加工通常远远高于玻璃温度。聚合物的粘弹特性一般是聚合材料中分子驰豫速率的结果。分子驰豫速率可表征为平均最长总驰豫时间(即整个分子重新排列)或这种时间的分布。平均最长驰豫时间通常随温度下降而增长,且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接近极大值。通过聚合材料中的结晶和/或交联,也可增长平均最长驰豫时间,在实践中,在通常使用的加工时间与温度下,聚合材料的结晶和/或交联禁止这种最长模式的任何驰豫。分子量与分布以及化学组份与结构(如分支)也会影响最长驰豫时间。当特定聚合材料的平均最长驰豫时约等于或长于加工拉制时间时,材料中在拉制方向将出现重要的分子定向。因此,高、低应变速率分别对应于在小于或大于平均最长驰豫时间的时间周期内拉制材料的工艺。显然,控制该工艺的拉制温度、拉制速率与拉制比率,可以改变给定材料的响应特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在宽范围内精密地控制拉制加工期间的定向程度。在有些拉制加工中,拉制加工实际上能减少至少在薄膜的一个方向的分子定向量。例如,薄膜可在一个方向伸展,并允许薄膜在横向作尺寸上的松弛。这种加工可减少横向的初始分子定向。因而该工艺可以是一种负定向工艺。在拉制方向上,拉制加工引起的分字定向,其范围从基本上无定向到少许非光学定向(如对薄膜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可予以忽略的定向),以改变光学定向程度。光学定向的相对强度依赖于薄膜的材料与相对折射率。例如,强的光学定向可能与给定材料的总本征(归一化)双折射有关。或者,对于给定的拉制加工顺序,拉制强度可能与材料间可得归一化折射率差总量有关。还应明白,分子定向的规定量在一方面可能是强光学定向,而在另一方面可以认为是弱的或非光学定向。例如,当从沿平面内第二轴有极大双折射的观点来看,沿平面内第一轴的一定双折射量就可予以忽略不计。随着沿平面内第二轴的双折射的下降,沿平面内第一轴的轻微定向就变成在光学上占主导地位了。在足够短时间和/或足够冷温度下造成某些或重大光学分子定向的工艺,分别是弱或强光学定向拉制工艺。在足够长时间和/或足够热温度下造成很少或不造成分子定向的工艺,分别是非光学定向或非定向工艺。根据材料对加工条件的定向/非定向特性,通过选择材料与加工条件,对每种材料可分别控制沿每次拉制加工的轴的定向量,由此构成的薄膜中,每种材料沿各轴具有不同类型的上述分子定向。例如,可以制作这样一种薄膜,其一种材料沿平面内第一轴是光学定向的,或强或弱,但沿平面内第二轴是非光学定向或没有定向,其第二种材料则是双轴光学定向的(如沿平面内两轴光学定向)。例如,双轴光学定向可以是对称(如强或弱光学定向)或非对称(如沿一个方向为强光学定向,沿另一方向为弱光学定向)。在有些工艺中,只有一种材料可具有光学定向。特定拉制工艺造成的分子定向量本身不必限定得出薄膜的分子定向。允许一种材料在第一次拉制加工中有一定定向量,以便补偿或帮助在第二次拉制加工时分子进一步定向。例如,第一次拉制加工可以对第一种材料是强光学定向,而对第二种材料是非光学定向。可以采用的第二次拉制加工,则对第一种材料是弱光学定向,对第二种材料是强光学定向(如从第一次拉制加工导致第二种材料的分子定向引起的核化)。此时,第一次拉制加工在第一种材料中造成的定向比第二次拉制加工的更大。本例中,在所得薄膜中,第一种材料在第一次拉制方向具有强光学定向,而第二种材料在第二次拉制方向具有强光学定向。在另一例中,多次拉制加工可利用光薄膜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粘弹特性,制作这样一种薄膜,其中组成材料之一作双轴向光学定向(对称或不对称),另一种组成材料只以一个方向(单轴)光学定向。将第一次拉制加工的条件选成对一种材料光学定向而对第二种材料非定向(或非光学定向),就可制作这种光薄膜。可以把第二次拉制加工的条件选成对两种材料都作光学定向,在得到的薄膜中,第一材料只以第二方向光学定向,第二材料则以第一与第二两个方向光学定向。在下面各种实施例、例子和工艺中,举例说明了这类工艺的各种优点。利用为此用途而开发的定向图的结构,可理解各种可用的材料与加工实施例的适应性与应用范围。这些图可用来表示各种材料在期望的加工步骤次数后的光学定向状态。定向图按下述方法构成。首先,画出一组轴线表示材料在平面内的折射率。由于折射率总是正的,故该图仅需第一象限。平面内第一(拉制)方向的折射率由Y轴表示,平面内第二(拉制)方向的折射率由X轴表示,在两轴线间延伸的45度对角线表示平面内可能的各向同性状态。在一典型工艺中,光薄膜中使用的材料起初可能是各向同性的,可用这条线上的点表示。有时,材料可能以定向状态开始。在许多此类场合中,前一加工步骤,例如注塑步骤可以是这种定向的成因(绘图可在该前一步骤开始)。定向图代表材料定向状态。例如,图2A是一定向图,表示两种初始各向同性的聚合物,各向同性折射率在632.8nm处为1.625和1.643(如含70%PEN与30%PET子单元的聚酯CoPEN,以及同聚物PEN)。可能的加工步骤包括(但并不限于此)沿一方向拉制薄膜,同时在平面内另一方向保持基本不变(如在普通拉幅机上拉制);沿一方向拉制,同时允许在平面内另一方向在尺寸上松弛(如在普通长度定向器上拉制);或者沿两方向同等或不等地同时拉制(如在双轴拉幅机上同时拉制)。这些加工可作各种重新编排或组合(如长度定向器/拉幅机,拉幅机/长度定向器,双轴拉幅机/长度定向器,压缩等)。在任意次规定的步骤之后,材料可以处于任一种定向状态,包括沿第一拉制方向(u)作单轴定向,沿第二拉制方向(t)作单轴(横向)定向,或平面内(b)作双轴定向(平面内,因为沿平面外厚度方向的单轴压缩是一种平面内双轴延伸形式)。也可作其它定向加工,如平面外单轴延伸在平面内将成为双轴压缩,即相反的双轴延伸。材料可以是正的双折射(p),即材料的折射率沿拉制方向增大,或可以是负的双折射(N),即其折射率沿拉制方向减小。图2B示出各种不同的材料状态,包括单轴定向正双折射材料201(uP)、横向单轴定向正双折射材料203(tP)、双轴定向正双折射材料205(bP)和负双折射相似材料202、204、206(uN、tN与bN)。折射率匹配的方向可用提示不同拉制轴的独立标号表示。图2B中,双轴状态采取通常的第一与第三象限图的形状,而单轴状态(u和t两者)具有第二与第四象限图的形状。材料状态图中脚的长度表示折射率从等效各向同性状态的变化,图的顶点即是等效各向同性状态。作为第一次近似,该等效各向同性状态就是初始各向同性材料的折射率状态。在顶点可用+/-号指示厚度的符号变化,或等效各向同性状态的Z折射率。如图2C所示,还可用三维定向图表示Z折射率。最后,在单双轴拉制之间转换时,第二脚可减至顶点,将该图沿主拉制方向还原成单脚。定向图可用来图示经各种加工选择而成的光薄膜。运用合适的材料,可把两种定向状态的任一组合合并成最后的状态。下面各种例子示出了不同定向状态的组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图2D中的定向图表示具有如图2A所示的各向同性状态的材料的单轴向拉制的情况,得出uP-uP-2定向图,选用的拉制条件与材料可产生偏振片。图2E表示在单轴拉制情况下,单轴拉制正、负双折射材料对,得出uP-uN-2定向图(如PEN与间同聚苯乙烯)。在这些场合中,定向图首先用具有最高等效各向同性状态的材料指定,其次用较低等效各向同性状态的材料指定。最后用与第二或不拉制平面内方向一致的方向指定。其它匹配指示包括“1”表示与第一平面内拉制方向匹配,“0”表示与平面内方向不匹配。可以附加第二种匹配指示“+”“-”或“0”,以便限定平面外第一与第二材料Z折射率的条件(匹配或有差别)。在图示的两种场合中(图2D与2E中),得出的偏振片沿X轴向有透射(通过)轴,沿Y轴向有反射(阻挡)轴。给出定向图,可以判定加工的定性作用。拉制正双折射材料,沿拉制方向增大定向图的正向长度。若拉制时无其它材料定向加工(如结晶或其它相变),则单轴拉制趋于沿非拉制方向与Z方向保持或减小定向图的正向长度。由于双轴拉制容易增大平面内两个方向,所以只要等效各向同性状态保持不变(如无结晶引起的密实化),Z折射率就趋于减小。负双折射材料出现的变化则相反。例如,图2F示出各向同性折射率为211的正双折射材料是如何响应于二步双轴拉制加工的。该材料先沿Y轴方向拉制,之后该材料呈现出单轴定向状态,平面内折射率为213和215。当材料沿X轴方向拉制时,沿第一轴的折射率降为217,而材料的折射率沿X轴增大为219。应用这种加工,加上合适的拉制条件,能拉制出折射率沿每个X与Y轴的净变化基本上相同的材料。一般而言,在没有其它定向或密实化加工的场合中,在每次拉制加工时,Z折射率会继续减小。图2G-2I进一步示出多次拉制加工对多种材料的作用。图2G示出两种正双折射材料在第一次单轴拉制后的定向图,结果是uP-uP-0图,其中第一材料强定向,第二材料弱定向。图2H表示沿第二方向拉制时,发展成uP-tP-2定向状态图。后一种情况下可以是期望的最后状态图(如其透射方向沿最后拉制方向的偏振片)。最后,图2I表示发展成最后的bP-tP-2定向状态。在偏振片中,该结果仍是其透射方向沿最后拉制方向(X轴)。此时,第一材料已双轴强定向,而第二材料为单轴强定向。虽然拉制加工将材料的定向变化限定为一次近似,但是像密实化等二次加工或像结晶等相变也会影响定向特性。在材料极端互作用的场合中(如自动组装或液体结晶转变),这些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在典型的场合中,例如在拉制的聚合物中,聚合物分子的主链构架趋于同流动对准,应变感应结晶等作用对定向特征仅具有次要作用。然而,应变感应与其它结晶对这种定向的强度却具有重要作用(如可将弱定向拉制变为强度定向拉制)。一般而言,伴随结晶而引起的密实化容易增大材料的平均或等效各向同性折射率,这些作用一般很小,却能使加工的定向变化特为得模糊不清。例如,聚酯等单轴定向材料可被热固而提高结晶度,使平面内折射率的增大更甚于Z折射率的减小。与无定形各向同性折射率相比,得出的折射率似乎可能变换成双轴定向,而实际变化即是最后半结晶材料的等效各向同性状态的偏移,这在图2J中被示为材料图从高达各向同性线的第一位置221滑到第二位置222。以各种方式应用最终折射率可对最终材料的等效各向同性折射率作出评估,例如可应用简单的平均法。或者,可以应用Lorentz-Lorenz(Clousius-Mossetti)方程的各向异性转换给定各向同性局域场,得到偏振性的保存。晶结和加工引起的其它转变也能提供附加的定向作用。如在最好在厚度方向保持平面内方向尺寸的单轴拉制期间,包括PEN与PET在内的许多聚酯的非拉制方向的折射率并不单调地改变,而会出现晶体的排序(或许由于给出晶体生长率和各向异性晶体在流运下旋转导致芳香环平面化的几何学考虑),这样导致以牺牲Z折射率来增大平面内非拉制的折射率,正如观察的。因此,这种晶体排序加工能提供低水平的横向定向,在单轴拉制期间产生不等的双轴光学定向。诸如热固等促进晶体生长的后续加工步骤,也可以是定向加工,因为存在着晶体排序。图1B表示按本发明一实施例制作的多层光薄膜111,它包括与第二层双折射材料115共挤压的第一层双折射材料113。尽管图1B只示出两层并在此作一描述,但是该工艺适用于具有成百上千层由任何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层光薄膜。在上述一般参照的已转让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402,041和代理档案号No.53544USA9A与53545USA7A)中,对多层光薄膜作了一般讨论。可将材料选成具有粘弹特性,从而至少部分地去耦薄膜111中两种材料113与115的拉制特性。通过去耦拉制特性,可以分别控制材料的折射率变化,以在两种不同材料中获得定向状态的各种组合。在一个这样的加工中,两种不同材料形成邻接的共挤压多层薄膜的层。共挤压层的折射率一般具有初始各向同性(即折射率沿各轴相同),虽然在铸塑加工期间可在挤压薄膜中有意或偶然引入了某些定向。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对两种材料之一作光学定向而对另一材料作非光学定向或非定向的条件下,可沿第一方向(如沿Y轴方向)拉制该薄膜。这样,材料之一在第一次拉制方向(如Y轴)呈现分子定向,而另一材料基本上保持各向同性。然后在选成对两种材料都作光学定向的条件下,以第二方向(如沿X轴)作第二次拉制加工。本例中,一种材料基本上只在第二拉制方向(如X轴)具有分子定向,而另一种材料基本上在两种方向(如X和Y轴)都具有分子定向。在上述加工中,为了控制材料的折射率而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随着材料的拉制,材料在Z轴方向的折射率也会受到影响。当聚合物材料以一个方向拉制时,被拉制聚合物的近似非压缩性(容积保存)会使材料在尺寸上沿其余两个正交方向之一或两个方向收缩。如果拉制条件将尺寸限于一个方向,将在第三方向出现更多尺寸上的收缩。例如,若应用普通拉幅机以第一方向拉制聚合物薄膜,制造工艺就基本上保持平面内非拉制的尺寸不变,这样在厚度方向强制出现几乎全尺寸的缩减,从而改变了Z轴折射率。若应用例如长度定向器(如由不同速度的辊组成)在第一方向拉制聚合物薄膜,制造工艺可以基本上保持平面内非拉制的尺寸不变,或造成该方向的收缩或缩颈。应用上述工艺,还能调节材料的相对Z轴折射率。下面讨论调节Z轴折射率的诸优点。形成反射偏振片的一种方法采用了第一双折射材料和第二非双折射材料,后一种材料的各向同性折射率在拉制加工期间保证不变。选用的第二种材料的各向同性折射率与第一种材料的平面内非拉制折射率相匹配。在这种工艺中,由于折射率在定向材料厚度方向发生变化,所以可沿Z轴形成两种材料折射率的不匹配。在上述参照的申请序列号No.08/402,041号,已描述了多层薄膜中Z轴的重要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选用材料与加工条件时,已考虑了折射率在厚度方向(Z轴)的变化。利用材料的各种特性,可按要求减小或消除两种材料的折射率沿Z轴的不匹配。还有,在薄膜拉制时去耦两材料的响应特性,可将相对Z轴折射率和平面内折射率调节到要求的程度。除了光学特性增强外,将光学定向和非光学定向(或非定向)结合起来,也能用拉制加工改进形成薄膜的机械特性。与只以单一方向拉制的薄膜相比,当至少一种材料呈现双轴分子定向时,耐撕裂发生的能力增强了。因此,根据本发明一特定实施例,在光学偏振薄膜中设置了至少一种双轴定向的材料,以改进薄膜的机构特性。例如,改进的机械特性包括偏振片薄膜的抗风性和转换增强了。有些双轴定向材料还便于改进薄膜的坚韧度,包括耐撕裂发生与传播。至少有些材料的双轴定向或正交单轴定向还能增强尺寸稳定性,包括热和吸湿膨胀及收缩。在最终使用场合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尺寸稳定性往往很重。例如,对平面内膨胀的限制能导致平面外弯曲或皱褶,从而削弱或失去显示器的应用性。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轴定向偏振片,大大减少或消除了这个问题。还要指出,各种机械特性的定向特性是可以变化的。例如,最大耐撕裂或最大热膨胀的方向可以同最后拉制方向一致或垂直。有时,例如通过控制表层(和多层薄膜的内保护边界层)的组份和相对厚度,并控制光学材料的定向,可将材料选择与加工造成更改这些方向与幅度。改进的机械特性通过对薄膜中非光学材料(如保护边界层、表层、促进层等)产生双轴特性而给予光薄膜。例如,在制作的多层结构中,交替层包括第一双折射材料与第二非双折射各向同性材料,该薄膜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定向的保护边界或表层。在光学层中第一材料里不引起光学定向,但在第一次拉制方向使非光学材料定向的条件下,这种薄膜可以相对第一方向加工。然后在对光学层的双折射材料和非光学材料定向的条件下,该薄膜可相对第二方向加工。得到的薄膜具有单轴光学定向双折射材料上形成该薄膜光学部分的各向同性材料的邻接层和一个双轴定向的非光学层(如保护边界层或表层)。在混合光薄膜中还可使用将其造成双轴定向的非光学材料。例如,在混合物中至少一种光学材料基本上是在单轴定向的拉制条件下,可以用双轴拉制加工双轴定向一个或多个促进层(下面更全面地描述)。在一种这样的结构中,可制作五层薄膜。该薄膜可以取ABABA形式,其中层A是非光学促进层,层B是光学混合层。在这种薄膜中,各促进层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同样地,各种光学混合层的结构也可以相同或不同。这种薄膜可在双轴定向一个或多个促进层而单轴定向混合层中至少一种材料的条件下加工。在不同的材料与层中,对强弱双轴定向与单轴定向可作各种组合。如上述例子所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制作的光薄膜中,使用了至少两种不同双折射的材料,其中的一种材料被结合到薄膜的非光学部分。可将这两种材料共挤压成光薄膜,经后续加工得到所需的光学性能。可对这种共挤压薄膜加工,使薄膜的非光学部分中的双折射材料双轴定向,而薄膜的光学部分中的双射材料单轴定向。在这种薄膜中,可以改进机械特性而不相明显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薄膜的双轴拉伸也允许材料选择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普通单轴伸展偏振片中,选择的一种材料的各向同性折射率与另一种(应变引起的双折射)材料中的非伸展方向匹配。在有些情况下,拉制的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可能相当高,限制了可用作各向同性材料的材料种数。相反地,由于薄膜作双轴伸展,故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应变引起的双折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各向同性折射率较低的薄膜,当该薄膜伸展时,其平面内折射率与另一材料非定向(非光学定向)的平面内折射率相匹配。换言之,可将一种材料的平面内折射率提高成与另一材料非定向平面内折射率相匹配(如作为双轴伸展加工的结果,让第二双折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减小)。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第二材料,它在拉制后的平面内折射率与另一材料的最大折射率匹配。应该理解,虽然在各例中描述的折射率与正双折射材料有关,但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原理也适用于负双折射材料(或正负双折射材料的组合)。从下面的特定例子可以看出,可以选择双轴拉制薄膜中使用的特定材料使薄膜热固。上述薄膜改进的机械特性和热固薄膜的能力,使薄膜特别适于后加工操作(如涂覆)和各种最终使用功能。使薄膜热固还可改进许多这类薄膜的光学性能。薄膜的双轴伸展不仅在材料选用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控制最终制品的配置也有更大的灵活性。在一般的单次拉制步骤的情况中,第二各向同性材料的折射率与第一双折射材料较低的折射率相匹配。在第一正双折射材料(即沿平面内伸展方向的折射率随着伸展而增大的材料)的情况中,垂直于拉制的较低第二平面内折射率的匹配,导致偏振片的偏振轴有最大折射率差值,因而在单次拉制方向产生最大反射(阻挡状态)。应用单次拉制步骤使第二各向同性材料的折射率与第一双折射材料的较高折射率相匹配是可行的。这可以这样来实现,例如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用作第一双折射聚合物,而把聚乙烯萘或聚乙烯咔唑(632.8nm处的折射率约1.68)用作第二各向同性聚合物。在这种薄膜中,构成的偏振片具有其最大折射率差的偏振轴,因而在垂直于单次拉制的方向具有最大反射(阻挡状态)。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虽然可使用单次拉制步骤,但是能用来制作这种偏振片的材料种数受到限制(如少数具有所需高折射率的各向同性材料适合光薄膜)。在使用第一负双折射材料(如折射率沿平面内伸展方向下降的材料)的另一种单次拉制情况中,从选材的观点出发,使垂直于拉制方向现在较高的第二平面内折射率与各向同性材料相匹配是比较容易的。例如,可将间同聚苯乙烯和包括萘酸酯、对酞酸酯与间苯酸酯等亚单位的共聚多酯用作第二各向同性聚合物,在632.8nm处得到1.57~1.64的各向同性折射率。这样制作的偏振片,其透射轴垂直于拉制方向。为了制作透射轴沿拉制方向的偏振片,必须选用不同的聚合物,以便匹配负双折射拉制聚合物低的折射率。可以使用各向同性聚合物。或者,通过匹配拉制方向的折射率(例如利用间同聚苯乙烯与各种聚丙烯酸酯或聚烯烃),可将较高各向同性折射率负双折射材料与较低各向性折射率正双折射材料联用。最后,这些方法要求合适的负双折射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使用多次拉制加工,通过控制加工条件改变反射轴与透射轴。根据一实施例,同样的材料(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酸盐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用于不同的双轴向,两步拉制加工形成不同的多层光薄膜,一种薄膜的反射轴与第二次拉制共直线,另一种薄膜的反射轴与第一次拉制共直线。下述例子作了更全面的说明,因为两种材料都可以是应变感应的双折射材料,双轴定向的第二材料的平面内折射率都可提高,以与单轴光学定向材料高的平面内折射率匹配。该方法对选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且能更好地控制反射宙与透射轴。控制光学偏振片的反射与透射轴取向有若干优点。如图3所示,通常希望将这里描述的类型的反射振器301与吸收偏振片303组合起来,这种组合具有良好的整体偏振效率。将本发明的反射偏振片与普通吸收偏振片组合的一个优点是,可将反射偏振片相对薄膜卷动方向的反射轴有意做成与吸收偏振片的吸光轴匹配。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以制造一种反射偏振片,其相对于薄膜卷动方向的反射轴305与一般吸收偏振片的轴匹配。使反射偏振片与吸收偏振片各自的反射与吸光轴305相对于薄膜卷动方向匹配(以及各自的透射轴306),有利于后道加工与层迭。例如,带下腹板(dowmweb)(MD)而不是十字腹板(crossweb)(TD)反射轴的反射偏振片与带下腹板(MD)吸光轴的普通分色偏振片(如用染碘并固定有硼酸的一般聚乙烯醇(PVA)长度定向薄膜制作分色偏振片利用辊对辊层迭,可将两块薄膜层迭起来。控制反射偏振片的通过与反射(阻挡)方向的能力,还允许对反射、吸收偏振片作同时定向。在一实施例中,可定向的吸收偏振片(如采用PVA涂料与吸收染料)可应用于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定向处理之间的薄膜。吸收偏振片由第二次定向处理定向。在应用这种处理时,吸收偏振片的阻挡轴有时会与反射偏振片的透射轴对齐。本发明中,控制反射(阻挡)轴与透射轴,可有效地对准吸收与反射偏振片。例如,可应用第一次L0拉制加工使薄膜相对第一轴定向。然后对薄膜涂上合适的涂料,在拉幅机上定向。拉幅机定向使吸收与反射偏振片都相对第二次拉制加工的轴线定向。特别适用于这种加工的涂覆工艺与材料已以下述同时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中作了描述代理人档案号No.53588USA7A,题为“带分色偏振片与多层光薄膜的光学装置”;代理人档案号No.53546USA5A,题为“分色偏振薄膜与包含该薄膜的光学偏振片”,这些内容在此引作参照。在再一个实施例中,一层或多层薄膜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染料、分色染料、颜料或其它此类能较佳地吸收一种偏振光的添加物。此类薄膜具有吸收与反射偏振片组合的性能。在多层薄膜中,添加物可以形成在独立的层中,或可以在至少某些层中混入第一材料或第二材料。当添加物混入某一光学层时,有时希望将添加物混入在拉制加工之一(如第一次拉制)期间不作光学定向(非定向)的材料。可能还希望使添加与混合薄膜组合起来。混合薄膜可同参有吸收添加物的独立的层组合起来,以便制成一种吸收与反射的偏振薄膜。也可以或者将添加物混入混合薄膜的两相之一。例如,可将添加物掺入混合薄膜的分散相。混合薄膜还可以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混合结构层构制。可将吸收添加物混入至少一层中的一相,而让至少另一层无添加物。最终的薄膜将呈现出吸收与反射两种偏振特性。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混合光薄膜。在一典型混合薄膜中,使用了至少有两种不同材料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材料沿特定宙的折射率的不匹配,可用来使沿该轴偏振的入射光完全散射,导致大量反射。在两种或多种材料的折射率相匹配的轴线方向偏振的入射光,将以小得多的散射角度透射。控制诸材料的相对折射率,可构制各种光学装置,包括反射偏振片、反射撞等。混合薄膜可以呈现若干不同的形式。例如,混合薄膜可以由连续相内的某一分散相组成,或由其连续相组成。下面虽然提供了特定的例子,但是本发明适用于各类混合薄膜。在下列在此引用参照的专利中,进一步讨论了各种混合薄膜的一般形成方法与光学特性1996年2月29日提出共同转让的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610,092,题为“包含第一双折射相与第二相的漫反射偏振元件”,及1997年2月18日提出的序列号No.08/801,329,题为“共连续相光薄膜”。图4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在混合物中形成了两种材料。图4中,光薄膜401由第一材料403的连续(阵列)相和第二材料405的分散(不连续)相组成。用利用该薄膜的光学特性形成混合偏振薄膜。在这种薄膜中,连续相与分散相材料的折射率,沿平面内一个轴基本上匹配,但沿平面内另一个轴基本上匹配。现在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形成图4所示类型改进型光薄膜的工艺。一般而言,一种或两种材料都是双折射。特定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光薄膜所需的光学特性。在图4示例性实施例中,构成一种光学偏振片。对于光学混合偏振片而言,希望在薄膜平面内一个轴线方向上尽量精密地匹配材料的折射率,而在平面内另一轴线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匹配尽量大些。为实现期望的结果,在至少一种材料中不引起沿拉制方向的光学定向的条件下,以第一方向拉制该薄膜。然后在至少一种材料中造成光学定向的条件下,沿第二方向拉制该材料。在一个例子中,在同一材料中造成非光学定向与光学定向(如在连续相中造成两种定向)。在另一例中,至少在不受第一次拉制影响的材料中造成第二次拉制的光学定向(如第一次拉制不影响分散相,但第二次拉制对分散相作定向)。如下面更全面描述的那样,这种工艺可以改进光薄膜的机械特性和光学特性。根据一特定实施例,薄膜401以平面内一个轴线方向作第一次拉制。根据上述用于混合薄膜401的材料的粘弹特性,可以选择第一次拉制的拉制条件,使拉制对分散相材料405非光学定向(如有这种定向,那么第一次拉制在第一材料中造成的定向小得不足以在第一材料中引起明显的双折射)。如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材料中由第一次拉制造成的双折射,希望小于第一材料中由第二次拉制造成的双折射的一半。在另一些情况下,第一材料的双折射必须或最好小于第二次拉制造成的双折射的1/4左右。在有些场合中,第一材料在第一次拉制方向基本上不造成双折射(如非光学定向或非定向)。第一次拉制的拉制方向也被选成对连续相材料403非光学定向或略作光学定向。如下面更全面描述的那样,连续相材料沿第一方向造成的定向,连同与第一次拉制正交的第二次拉制造成的进一步分子定向,制成的薄膜在连续相材料403中具有双轴特性。薄膜401的双轴特征改善了薄膜的机构特性(如增强耐撕裂产生与破裂)。希望连续相材料403中由第一次拉制造成的分子定向大得足以改进机械特性,但不明显影响薄膜的总体光学性能。使用不同粘弹特性(如最长平均驰豫时间)的材料,能以某种方式执行第一次拉制步骤,从而改进薄膜的机械特性(如形成双轴撕裂阻力)而不明显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例如,若分散相材料为双折射性质,则使连续相材料沿第一次拉制方向略微定向,不使分散相材料405沿第一次拉制方向造成明显的双折射,即能控制第一次拉制来改进薄膜的机械特性。除了改进机械特性以外,对第一次拉制应用上述的拉制条件,还可改进薄膜的光学特性。在图4所示的一类混合薄膜中,分散相材料405有某种形状(如棒状结构407)。然而,很明显,对分散相材料405而言,有几种合适的不同结构。无论形状如何,通常希望分散相材料405在厚度方向(Z轴)上较薄。在极限以内,沿厚度方向减小分散相材料405的厚度,可改善薄膜的光学性能。例如,若沿图4所示棒状结构407的长度方向作第一次拉制,就减小了棒状结构的厚度。这可以用长度定向器(L0)沿机器方向拉制该混合材料来实现。将温度、拉制比率与速率选成在连续相材料中产生所需的分子定向,且在分散相材料中不对分子作光学定向。然而,可以改变分散相材料的形状。由于拉制条件在分散相材料中基本上不引起分子定向,所以减小分散相沿Z轴的厚度而形成的薄膜,可以改进总体光学性能,同时还改进了薄膜的机械特性。在某些场合中,虽然第一次拉制加工会对连续相材料略作光学定向,但是这种定向造成的薄膜的光学性能劣化,可以部分或全部被分散相材料的成形所改进的光学性能来补偿。第一次拉制后,沿平面内第二正交轴作第二次拉制。把第二次拉制的拉制条件选成至少在连续相材料403中产生沿第二次拉制方向的光学定向。在某些场合中,还希望在分散相材料405(如在使用相反双折射材料的地方)中造成光学定向。如上所述,该第二次拉制在连续相材料403中产生了双轴向特性。分散相材料405的光学定向,使该分散相材料沿第二次拉制轴线变为双折射。第一次拉制造成的连续相材料403的分子定向可以足够小以致于只给予连续相材料沿第一方向弱的双折射,但是可以足够大以致于得到期望的机械特性。第二次拉制条件也可选成连续相材料403沿第二次拉制方向具有明显的双折射。如上所述,该工艺可制作光学与机械特性有提高的光学偏振片。除上例外,通过双轴向拉制混合薄膜并增强两种材料的光学效应,可得到另一些有益的效应。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把第一正双折射材料用作连续相,其平均驰豫时间相对于第一次拉制时间短,并把第二正双折射材料用作分散相,其平均驰豫时间约等于或略长于第一次拉制时间。当在合适的拉制条件下沿第一方向拉制这种薄膜时,分散相中产生明显的光学定向,但由于驰豫作用,连续相中只产生最小或不产生定向。在一定条件(如冷却器温度)下可以沿第二方向拉制该薄膜,在该条件下,由于现在分散相相对于连续相的硬度增大了,分散相的平均驰豫时间远远长于第二次拉制的时间,所以不受拉制影响。于是,分散相中呼沿第一拉制方向保持定向。第二次拉制加工的条件也可以选择成在连续相中引起定向,导致连续相沿第二次拉制方向的净定向。通过选择材料与加工条件,使分散相与连续相沿第二次拉制方向的折射率相匹配,而沿第一次拉制方向不匹配,则可制成连续相具有某些双轴向特性的偏振片。这类工艺还可用于成对的负双折射材料,而这种材料具有完全不同的上述粘弹特性。在另一例中,与上例相类似,可用附加工艺固化分散相。在这类实施例中,分散相在第一次拉制后固化(如用温度、辐照等),以保持分散相定向的特性。在此种实施例中,第二次拉制的加工条件(如温度)现在可以更自由地选择,以便在连续相中形成期望的定向而不定向分散相,因而分散相现已固化,基本上保持其定向。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分散相不受拉制影响而保持各向同性定向的加工条件下,可以沿第一方向拉制薄膜。可在连续相中沿第一方向形成定向。在分散相中形成明显定向而在连续相中只形成很少定向的加工条件下,可以沿第二方向拉制该薄膜,这样连续相保持其沿第一次拉制方向的初次定向。在再一例实施例中,正双折射材料用于连续相(如PEN、CoPEN等),负双折射材料用于分散相(如间同聚苯乙烯(sPS))。在分散相中很少形成或不形成定向且在连续相中形成最少定向的加工条件下,沿第一方向拉制该薄膜。然后在分散相定向的加工条件下,沿第二方向拉制该薄膜。也可把加工条件选马在连续相中引起定向,导致两相沿第二次拉制方向的净定向。由于这两种材料的双折射符号相反,分散相与连续相沿第一次拉制方向的折射率可以匹配,而沿第二次拉制方向不匹配,这样能制出具有其些双轴向特性(如连续相的物理特性有改进)且光学性能良好的混合偏振片。在本发明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一种拉制工艺在至少一种材料中不造成明显光学定向(有的话)的条件下拉制薄膜。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诸实施例。如在某些场合中,希望至少一种特定的材料在至少一次拉制方向很少有或者没有光学定向。在一实施例中,某种光学定向可能最初是因拉制而在该材料中产生的。此时,非定向拉制工艺可进一步包括后道加热步骤来消除该光学定向。在此情况下,薄膜的两种材料必须具有完全不同的特性(如玻璃转变温度、结晶程度等),以便通过将薄膜加热至不明显损害另一材料中期望的分子定向的温度,有选择地消除光学定向。在选择加热步骤使用的温度和薄膜使用的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粘弹性和去耦材料响应的能力。在另一实施例中,后道加热步骤会改变至少一种材料(如混合物的一个相)的结晶度,以便增大该材料的双折射,进一步增强光学性能。对材料之一而言,后道加热步骤显然可以成为非定向(或非光学定向)拉制工艺的组成部分。这样,第一次拉制加工成的薄膜,其第一材料沿第一次拉制轴线无光学定向。包括后道加热步骤在内的第一次拉制加工,也可成为第二材料的光学定向拉制加工(如该工艺可在第二材料中沿第一次拉制轴线产生光学定向)。在第二次拉制加工中,薄膜以第二方向拉制。第二次拉制加工可以是对第一与第二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作光学定向。这样,使用了两次不同的拉制加工,其中的一次对特定材料可以是非定向的,另一次则对该特定材料作光学定向。应用这种工艺制成的薄膜,具有所需的光学和/或机械特性。如上所述,在非光学定向拉制步骤中,有些实施例希望在第一材料中有很小程度的分子定向,这种定向不应明显地改变折射率,即小于0.04的归一化差值,更佳地小于0.02。在有些实施例中,这种很小程度的定向增强了晶体的核化作用,在第二次拉制步骤中会改变第一材料的粘弹特性。于是,第二步骤中的预热会生长晶体并抑制驰豫,有时在非光学定向而无需初始分子定向的条件下,使第二次拉制步骤对第一材料作光学定向。在第一次拉制步骤后,这种通过薄膜厚度的核化定向的均匀度,在第二次拉制时容易影响第一材料特性的均匀度。在第一次拉制、加热、伸展与冷却加工期间,通过均匀地加热和冷却该薄膜,平衡整块薄膜的粘弹特性,可以控制均匀度。对于上述各例描述的各种拉制工艺,虽然暗示了某种顺序,但是该顺序是为了便于说明原理,并非作为限制。在有些场合中,可以改变或同时执行该加工顺序,只要后道加工对前道加工无不利影响。例如,可沿两个方向同时拉制两种材料。再参照图1,可以沿平面内两个轴向同时拉制光薄膜101。如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薄膜101可以是多层薄膜、混合薄膜及其组合形式。薄膜至少包括两种粘弹特性不同的材料。当沿平面内两轴线同时拉制该薄膜时,对薄膜中材料而言,拉制温度相同。然而,拉制比率与速率可以分开控制。例如,薄膜沿X轴向的拉制较快,而沿Y轴向拉制较慢。可以适当选择双轴向同时拉制的材料、拉制比率与速率,使沿第一拉制轴的拉制(如快拉)对一种或两种材料沿第一拉制轴作光学定向,而沿另一方向的拉制(如慢拉)对两材料之一沿第二拉制轴作非光学定向。这样,显然可以独立地控制两种材料对各方向拉制的响应。应用这种工艺,可以提高光学特性(如多层光薄膜中邻接层的Z轴折射率匹配)和/或机械特性(如抗撕裂或抗起皱、坚韧性或尺寸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弯曲、热与吸湿胀缩)。根据本发明,可用许多不同材料制作光薄膜。材料通常必须适合加工成所需的结构。例如,若要制作多层薄膜,就必须选用两种或多种能形成多个层的材料。若多层结构是共挤压的,则选用的材料必须能共挤压。材料应能形成可拉制的优质铸塑腹板。在构制多层薄膜时,还要考虑层间的粘合和后道可加工性。在拉制加工前,材料还应该不作任何不需要的定向。或者,在作为第一拉制步骤辅助加工的铸塑步骤中,可以引入有意的定向,如可将铸塑步骤作为第一拉制步骤的组成部分。在另一例中,铸塑步骤可以是结晶的核化步骤,对以后的拉制步骤改变了第二材料的驰豫特性。在下列同时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了铸塑多层腹板的一般加工条件代理档案号N0.51932USA8A,题为“聚合物多层光薄膜的制作工艺”,在此引作参照。光薄膜使用的材料还需具有所需的光学特性(如双折射),需具有不同的粘弹特性,足以合理地选用加工条件以获得期望的结果。选用材料时,要考虑到玻璃转变温度、结晶与交联特点、分子量平均值分布、化学组份与结构,以及其它光学特性(如折射率、散射等)。除了这里列出的特定例子以外,本发明的多层薄膜合适的材料,例如包括上述参照的共同提出的专利申请(代理档案号No.51932USA8A)中列出的材料。聚合混合薄膜适用的附加材料,例如包括上述参照的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610,092和共同提出的申请(代理档案号No.53550USA6A,题为“改型其聚酯与改进型多层反射薄膜”,在此用作参照)中描述的材料。下列例子包括根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示例性材料和加工条件,这些例子并不限制本发明,而且有助于理解本发明,并提供特别适用于上述各种实施例的材料的例子。例1例1是一种多层光薄膜,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交替层构成,在30℃时,PEN的本征粘度(Ⅳ)为0.48,PET的Ⅳ为0.6(例如,Ⅳ在由60%酚与40%邻二氯苯组成的溶剂中测出)。在单轴向拉制(使用拉幅机或类似加工)后,PEN沿拉制、不拉制和厚度方向诸轴的典型折射率(632.8nm处)分别为1.85、1.64和1.49。对于双轴向拉制和热固状态,PET沿第一拉制、第二拉制与厚度方向的折射率(632.8nm处)分别为1.65、1.65和1.49。因此,这类材料特别适用于本发明,因为这两种材料的交替层具有匹配的Z折射率和接近匹配的第一拉制方向折射率。在拉制的多层结构中,PEN与PET还呈现出良好的层间粘合性。该例还示出了uP-bP-1偏振片的定向状态,其中透射(通过)状态与第一拉制方向一致。现在描述制造多层PENPET偏振薄膜的工艺。可在合适的温度下共挤压PEN与PET层的多层腹板,并在冷轧辊上模铸为成对的交替PEN与PET层,层的厚度与数量取决于最终光薄膜的光学特性。例如,可以铸塑出数百层并以厚度分级,覆盖所需的波长光谱。在上述参照的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402,041和共同提供的申请(代理档案号No.51932USA8A)中,描述了共挤压多层结构的一般工艺与考虑因素。为了提供流动稳定性,在多层光学叠层与模具壁表面之间可以使用PEN保持表层,该PEN表层还用来防止预结晶PET层断裂。在有些场合中,光学叠层可以分裂堆在倍增器中使层数增加一倍。PEN保持边界层可设置在多层光学叠层与倍增器壁表面之间。这样制作的腹板铸件包括PEN中央厚度、两块PEN外表面以及位于表层与保护边界层之间的两个PENPET多层光学叠层。PEN与PET腹板如上述方法用两个倍增步骤铸塑,形成的薄膜在四个由保护层分开的多层光学叠层中约有800层。在铸塑的腹板中,记下少量流动不稳定性。在第一次拉制前,将腹板加热使PET结晶。铸塑的腹板被加热到145℃保持50秒钟,再冷却至室温,之后再加热到100℃保持60秒钟、至120℃保持10秒钟、至140℃保持20秒钟、至150℃保持20秒钟。接着在150℃将腹板拉制4×1次历时20多秒钟(每秒的标称应变率为15%),冷却至室温。在这些条件下,PEN层未经历明显的分子定向,而结晶的PET层则沿第一次拉制方向定向。在第一次拉制后,PEN表层在632.8nm光下沿第一次拉制、第二次拉制与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可直接测出),分别为1.643、1.641与1.639。接着将该薄膜加热至100℃保持60秒钟,至120℃保持秒钟,然后在120℃沿第二方向拉制1×4超过40秒钟(即达到最后总拉制率为4×4)。在第二次拉制中,两种材料基本上沿第二次拉制方向定向。然后在632.8nm光照下,PEN表层沿第一次拉制、第二次拉制与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分别测出为1.616、1.828与1.532。PET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估计为1.49。多层薄膜各光学叠层层的折射率无法直接测出。然而,可以测量该光学叠层的折射率,它们是各层折射率的加权平均。如果相互扩散效应很小,就能估算各层的折射率。此时,较厚的表层与内保护边界层(PBL)的折射率估计与同一材料的光层折射率一样。因此,给出一种光学材料的折射率,通过破坏性剥离外部厚层而测出光学叠层的折射率,以线性求均法可估算出其它折射率。检查光薄膜的光学特性,也可估算各种层的相互关系。例如,在阻挡与通过方向上的透射表示平面内的相对折射率。偏角折射率的显色与性能表示折射率沿厚度方向的相对幅值。利用Perkin-Elmer(Norwalk,CT)Lambda19分光光度计,对光源配上Glan-Thompson偏振棱镜,对检测器配上集成的球面,测出上述薄膜的准直透射强度。图5A分别用直线501与503表示百分率透射与光波长之间的关系,所述光沿反射(阻挡)与透射(通过)方向入射在这种薄膜上。图5A还用直线505表示在60度偏角下光的透射状况。由于希望作偏角测量,故把样品装在转台上,转台从2cm的圆孔径置成距集成球面5cm。在可见光谱中,通常测量沿偏振片反射方向的准直光强,约为32.1%。沿透射方向的总光强测量为约78.2%。反射方向与第二拉制方向一致,透射方向则与该方向垂直,而与第一拉制方向一致。在测量通过状态的透射率后,在60度(转离通过状态60度,围绕阻挡轴线以便对p偏振采样)下将平均透射强度测量为约72.9%。由于均方根值偏离转角处的平均透射,所以根据在有关可见光谱带内提供的光谱(如420nm~720nm),可以算出偏角显色偏移的量值。发现这种“偏角显色”为4.64%。同样地,发现法向角显色为1.37%。以上述方法形成的薄膜,其特点是薄膜在拉制后可以热固。上述拉制的薄膜,随后以175℃历时85秒钟在张力下热固。于是,在632.8nm光照下,PEN表层沿第一拉制、第二拉制与厚度方向测出的折射率分别为1.643、1.837与1.500。对于反射507、透射509与60度偏离511入射光,图5B示出一组热固薄膜的透射与波长之间的关系曲线。总反射偏振透射减至19.6%,法向与60度平均透射为83.3%与86.3%。法向与偏角显色(对于集中在有关光谱带内的透射偏振光,同样定义为与平均透射的均方差)分别测量为1.31%与1.25%。图5C对于420~720nm范围的光,对上述薄膜在531前与533后热固的透射、反射(表示为光沿反射状态偏振的透射强度)和偏角特性作了比较。由于诸物理样品(其光谱如图5A与5B所示)之间有小小的厚度差,因此通过比较在同一光谱带内相对于多层堆的厚度分布图的数据,可作直接比较。使用的参照点是图5B中透射最小值4.11%(700nm)。图5A中的等效最小值为8.84%(762nm)。这样,从图5A中谱带482nm~782nm可得出图5C中在热固前条件下的数据。从图5C可以看出,在每种场合中,热固都提高了薄膜的性能。而且,热固薄膜呈现出超出法角透射的偏角透射(对于以透射状态偏振的光)。对于与上述同样处理的样品,热固前,PEN与PET在632.8nm的Z轴折射率分别估计为1.532和1.49,热固后,估计为1.50和1.49,因而热固大减小了Z轴折射率差。由于热固后平面内折射率匹配得更佳,所以以透射状态偏振的光的透射也大大增强了。如上所述,可以制造包括PENPET多层的偏振片薄膜,能近似地匹配沿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形成的低显色薄膜的小角度依赖于剩余显色。此外,与同类材料单轴向拉制的薄膜相比,这种薄膜的机械稳定性提高下,包括增强了防撕裂发生。可以改变用于形成光薄膜的加工参数而获得不同的所需特性。例如,在共挤压期间,Ⅳ更高的PET材料(如0.7~0.9)易于提高粘度,改善粘度匹配,这样可减少多层流动的缺陷。应用更高的最后拉制率或应用更短/更冷的预结晶条件,减弱了薄膜中的剩余散射。减小初始晶体的尺寸,也可减少剩余散射。例如,可将核化剂加到PET里,提高静止结晶速率,控制晶体大小,并缩短驻留时间。也可使用共聚合物。与同聚物的偏移量虽然会降低结晶度,但是也可减小易于延长加工时间和增高预结晶温度的结晶速率。用二甘醇(DEG)代替一部分乙二醇,也能减少PET的最终结晶值,从而改善吸光作用,提高沿第一方向的拉制率。在上述的特定加工例子中,在150℃以每秒15%慢慢地拉制0.48Ⅳ的PEN。在制作这种薄膜时,第一次拉制可能希望使用设置在普通薄膜加工线中的长度定向器(LO),LO通常以每秒300%或以上的标称应变速率对薄膜作拉制。对这种加工,165度的拉制温度较合适。在约每秒1000%的更高拉制速率,可能要求170度或更高的温度。在给定温度下要缩短驰豫时间,就不提高温度,可以采用较小Ⅳ的PEN(如分子量较低的PEN)。例2例2表示用例1中相同的材料PEN与PET制作偏振片的工艺发明的应用情况,偏振片的反射状态与第一拉制轴一致,透射状态与第二拉制轴一致。用同样的材料制得完全不同的偏振片,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在选材方面的灵活性。该例还示出了bP-uP-2偏振片的定向状态。例2中,0.48ⅣPEN与0.77ⅣPET干燥后共挤压成配有内部PBL的224多层馈送块。多层堆由非对称倍增器分裂成两流,宽度比为1.551,伸展为相等的宽度,并重新堆成两包多层叠层,其448层用内部保护层分开。PET(Ⅳ0.77)用于PBL。加入PEN(Ⅳ0.48)表层,总流由模子铸塑到冷却轮上(置于60℃)。铸塑后,PEN表层与PETPBL的折射率基本上为各向同性,在6632.8nm处分别为1.64和1.57。表层约占结构的35%,PBL约占15%,多层光学叠层包约占50%。铸塑件厚约0.1cm。第一次拉制加工使用普通的长度定向器(LO)。薄膜由置于120℃的热辊预热并送入拉制空隙,拉制空隙包括慢拉辊、快拉辊和红外加热器(置于60%功率)。红外加热器包括一个红外加热元件(每个元件约5000瓦)组件,元件长65cm,在薄膜上方约10cm。在拉制空隙中的驻留时间约4秒钟。快拉辊置成执行5次拉制,拉制的薄膜作冷却。拉制宽度减至其原来宽度的约85%。第一次拉制完成后,PET的平面内平均折射率保持低于1.58(632.8nm),而PEN平均折射率沿平面内拉制方向Y轴(MD)、平面内十字腹板方向X轴(TD)和厚度(Z)(ND)方向分别高度定向为约1.85、1.59和1.53。接着在第二次拉制步骤中,用普通拉幅机将该薄膜横向拉3.3次。拉幅机在预热段置于145℃,在拉制区置于138℃,在热固区置于227℃,在冷却区置于49℃。预热、拉制和热固的时间约为25秒、5秒和40秒。最后,在632.8nm处,PEN的折射率为.1.82、1.68与1.49,PET的折射率约为1.56、1.67和1.56。下面列出在其它波长测得的附加结果这些折射率造成下列的归一化折射率差以这种方法加工的最后的薄膜,呈现的反射轴与第一拉制方向一致,对于在400~700nm内的反射,偏振光的平均透射为7.4%,呈现的透射轴与第二拉制方向一致,对于在400~700nm内的透射,偏振光的平均透射为85.7%。当以通过状态对准时,在由透射偏振状态与厚度方向限定的平面内偏角观察时,可见的显色最小。例3例3是例2的一种变型,利用由PEN与PET代替标准PET在挤压机中转酯作用形成的共聚物作为第一材料。PEN(Ⅳ0.48)和10%/90%PEN(Ⅳ0.48)/PET(Ⅳ0.77)混合物干燥后共挤压成配有内部PBL(保护边界层)的224多层馈送块。多层堆用非对称倍增器分裂成宽度比为1.55∶1的两流,伸展成相等的宽度,重新堆成两包448层的多层推,每堆224层,用内部保护层分开。在PBL中使用同样10%/90%的PEN/PET混合物。加在PEN(Ⅳ0.48)表层,总流由模子铸塑到置于60℃的冷却轮上。表层约占结构的35%,PBL约占15%,多层光学叠层包约占50%。铸塑件厚度约0.1cm。第一次拉制加工使用普通LO。薄膜用置于120℃的热辊预热并送入拉制空隙,拉制空隙包括慢拉辊、快拉辊和置成60%功率的红外加热器。驻留时间约4秒钟。快拉辊置成拉6次,拉制的薄膜被冷却。拉制宽度减至其原来宽度的约85%。第一次拉制后,10/90PEN/PET共聚物的平均内平均折射率(632.8nm处)保持低于1.61,而PEN沿平面内拉制(MD)、平面内十字腹板(TD)和厚度(Z)方向(ND)的平均折射率,分别高度定向至约1.86、1.60和1.52。然后在第二拉制步骤中,用普通拉幅机横向拉制该薄膜约3.0次。拉幅机在预热时置于145℃,在拉制区置于138℃,在热固区置于204℃,在冷却区置于49℃。预热、拉制和热固时间分别约为25、5和40秒钟。在632.8nm处,最后PEN的折射率为1.82、1.69和1.48,共聚物的折射率约为1.66、1.67和1.52。在几种波长测量的折射率如下这些折射率导致下列的归一化折射率差因此,最后的薄膜呈现的反射轴与第一拉制方向一致,在400~700nm范围内反射时,偏振光的平均透射为9.9%。透射轴与第二拉制方向一致,在400~700nm范围内透射时,偏振光的平均透射为85.0%。测量的样品厚67微米。在薄膜宽度上观察,厚度均匀性良好,高/低偏差为8.1微米。上述的薄膜还呈现出机械坚韧性,很难用于撕开,撕裂也难以漫延,薄膜最先在MD撕裂。用上述工艺制作另一种薄膜,但是TD拉制率高20%,且补偿速率高为保持测厚器,从而保持光谱覆盖。在25~85℃内,在MD和TD内测出薄膜的热膨胀系数为每℃1.1×10-5和2.2×10-5。这些膨胀系数要低于用PEN和CoPEN以单次拉制加工的反射偏振片的MD与TD值8.5×10-5与3.0×10-5。在这类薄膜中,最大膨胀方向保持沿透射(通过)方向。两步拉制薄膜的收缩也比单次拉制加工薄膜减少了,在薄膜加热到85℃保持15分钟后,对两步拉制薄膜测量的MF与TD百分数收缩率为0.118与0.254。在上述各例的变型中,可以用PEN与PET挤压机中转酯作用形成的共聚物代替普通PEN作为第二材料。在上述各例的另一变型中,可用不同的材料作为表层和/或PBL共聚物。例如,平面内各向同性或全各向同性层可以提高机械特性。材料的选用可以改善光学性能,如在表层中使用低折射率材料可以减少表面反射。例4例4是种示例性工艺,用于形成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多层光薄膜。该例中,多层薄膜由PEN(Ⅳ0.48)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Ⅳ1.4)组成。PENPBT薄膜可以共挤压,并在冷却辊上模铸。由于PBT结晶迅速,根据铸塑条件,可以不必分开结晶。如上述诸例中,随着薄膜的伸展,可以要求用某种形式的表层保护结晶的PBT破裂。制作了一种三层结构(PEN:PBT:PEN)的薄膜。PEN与PBT在285℃下共挤压成三层馈送块。将PEN材料馈入两个外层,并将PBT馈入核心层。三层薄膜模铸后在冷却辊上冷却。PBT结晶后由模子铸塑。将薄膜加热至100℃保持60秒,至120℃保持10秒,至140℃保持20秒,至150℃保持20秒。接着在150℃下,在20秒时间内将薄膜拉制4×1(沿长度方向),然后冷却至室温。将薄膜加热至115℃,在45秒内作第二次拉制,将薄膜1×3拉制到最后的4×3总拉制额定值。在上述工艺中,第二次拉制PEN材料使用的拉制率比第一次拉制更低。接着在张力下,以175℃将拉制的薄膜热固85秒钟。下表列出两种材料在各种光波长时对第一拉制、第二拉制与薄膜厚度方向的最终折射率。<tablesid="table4"num="006"><table>480480N(n)PBT(n)1.6691.6511.0231.6851.5081.486△n0.0180.2380.022530530PEN(n)PBT(n)1.6541.6421.8871.6711.5011.483△n0.0120.2160.018630630PEN(n)PBT(n)1.6391.6311.8621.6581.491.473△n0.0080.2040.017</table></tables>如上表所示,第一拉制与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之差,符号相同,有利于使偏角显色减至最小。另外,两层对应的折射率的平均差值,沿第一拉制方向约为0.015,沿厚度方向约为0.020。调节拉制率、速率和/或温度,可用折射率的附加调整进一步减小差值。例5例5示出示例性的材料与加工条件,其中用连续相与分散相材料的混合物形成偏振薄膜。使用于三层光薄膜,包括核心层和核心层每边的外层。之层薄膜使用一层或多层某种材料,下面作为促进材料,在共挤压一个或多个混合层时可促进加工。促进材料还有一些附加特性,如机械强度、光学特性或搬运处理改进了。促进材料可以形成核心层或外层,而让混合材料形成其它层。促进材料最好基本上不影响光透过该层的偏振定向。对于该例而言,用混合材料形成薄膜的外层,用促进材料形成核心层。相对于用促进材料形成例如三层结构中的外层的情况,用它形成核心层在加工和性能方面可提供了多用途性。可用范围更宽的材料形成核心层,因为如果用它们形成铸塑件的外层,那么其机械特性较佳的某些材料(抗撕裂或破裂性能有改进)容易适应加工设备。铸模中的切变力在模具壁最大,而在挤压物中央最小。在光学混合物构成挤压铸件整个厚度的场合,则分散相粒子趋向在模具壁处最小,在中央最大。在共挤压多层材料如三层薄膜的场合,当用光学混合材料形成该结构的外层时,分散相粒子将最小。换一种说法,例如当用促进材料形成三层薄膜结构的核心层时,经分辨,该核心层将居于共挤压物最低的切变区,光学混合材料的分散相粒子将优先经历共挤压物较高的切变区。本发明不限于三层薄膜结构。例如,通过共挤压,例如五层薄膜结构,可进一步改进光学混合材料中分散相粒子所经受的期望的切变率。此时,外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分散相粒子在铸塑模中(特别在靠近模具壁的区域中)伸展的程度。例如,当分散相粒子沿最后薄膜的厚度方向的直径小于光波长的约1/30时,该薄膜就不以本发明所期望的方式使光散射。于是,最好控制分散相粒子在挤压加工中的尺寸。外层可以抛弃,可以在定向的前后去除它们。利用这种方法,外层可以保护光学混合材料免遭机械磨蚀(即刮痕)或积累尘屑。本例制作层的优点在于比本发明的薄膜与其它薄膜相层迭更经济。把该混合材料作为一种由68.6重量%的CoPEN(在60%酚、40%二氯苯中测量的Ⅳ为0.57)、29.1重量%的QuestraNA405(购自Dow化学公司)和2重量%的Dylark332-80(购自Nova化学公司)组成的混合物来挤压。促进材料是coPET,在二氯甲烷中测得的Ⅳ为0.65。CoPEN是一种基于70%摩尔萘二羧酸酯和30摩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的共聚物,CoPET是一种基于80摩尔%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0摩尔%间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的共聚物。第一薄膜制作后只以单向材料。第一薄膜铸件的总厚度为810微米,核心层约占总厚度的1/3,几乎同样厚度的外层保持平衡。只使用普通拉幅机让铸塑件沿横向定向。根据在拉幅机进出口的轨设定值,最后的横拉制率为4.3∶1左右。伸展温度为132℃,热固温度为163℃。接着测量第一薄膜的光学性能。对于400~700nm光波长,该薄膜的平均透射为83.6%,光的偏振定向与薄膜的通过方向对准。其偏振定向与该薄膜的阻挡方向对准的光,平均透射为13.6%。虽然该薄膜沿垂直于拉制方向的方向(即本例中为机器方向)呈现出较大的抗破裂能力,但是当薄膜沿与横向一致的方向起皱时,薄膜即破裂。为作比较,参照美国专利序列号No.08/610,092中的例125,这种三层薄膜用本例的第一薄膜同样的方法制作,但是混合材料用来形成核心层,促进材料用来形成外层。如在本例的第一薄膜中那样,比较例125沿垂直于拉制的方向呈现出较大的抗破裂能力,但当沿与横向一致的方向起皱时,薄膜即破裂。第二薄膜用本例中第一薄膜同样的材料制作,但是铸件在127℃时沿横向拉制前,先用普通长度定向器沿机器方向拉制。铸件总厚度为1240微米。如例2所示,铸件以1.25∶1的比率沿机器方向拉制。辊在空隙前的温度为82℃,红外加热元件的功率设定为100%。偏振定向与拉制薄膜通过方向对准的光,其平均透射为81.1%。偏振定向与薄膜的阻挡方向对准的光,其平均透射为14.8%。完成的薄膜呈现出比单轴向拉制薄膜有明显提高的机械坚韧性,该薄膜在沿机器方向或横向起皱时不破裂。以与上述第二薄膜一致的方式制作两块附加的薄膜并评估,但是铸件在沿横向拉制前,先以1.5∶1和1.75∶1的比率沿机器方向作第一次拉制。各通过方向测得的透射值为80.2%和78.8%。各阻挡方向的透射值为15.6%和17%。这些薄膜在沿机器方向或横向起皱时不破裂。以与上述薄膜一致的方式制作另一块薄膜并作评估。该薄膜首先沿机器方向定向为1.35∶1,然后在129℃下沿横向定向成4∶1。测量的通过方向透射值为83.2%。阻挡方向透射值为15.0%。该薄膜在沿机器或横向起皱时不破裂。除了明显增强了抗破裂能力外,要指出,当薄膜按本发明方法制作后堆迭起来再用商用切割刀剪切时,薄膜切得光滑而无裂缝,与根据比较例125制作的薄膜相比尤其如此。众所周知,分散相结构沿薄膜厚度方向的截面尺寸,较佳地小于或等于有关的波长,更佳小于有关波长的约0.5倍。因而在极限之内,减小分散相的截面尺寸可提高光学装置的光学特性。制作了两块附架的薄膜并作了评估,旨在证明将光学混合材料置于三层结构的核心层或外层中的作用。第一块附加薄膜按本例的第一薄膜制作,即把光学混合材料用于形成三层结构中的外层。第二块附加薄膜按比较例125制作,即用光学混合材料形成三层结构中的核心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评估铸件定向前的截面。显微照片清楚地指出,尤其在用混合材料形成薄膜的外层时,混合材料中分散相材料的原纤化作用增强了。分散相材料中原纤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截面尺寸沿薄膜的厚度方向减小了。一种评估方法是评估薄膜中央或附近发现最大粒子的地方的分散相尺寸。在用光学混合材料形成的薄膜的外层和核心层处,分散相的尺寸分别为0.9和1.4微米。可以看出,薄膜结构外表面附近的粒子小于该结构中心附近的粒子。此外,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混合薄膜较之比较例125的混合薄膜具有大得多的表面构造。当从比较例125切出约1平方米的薄膜片时,很难将一片从另一片上滑动,如将一块薄膜在另一块薄膜上对准。对于本发明的薄膜,即便堆成100片高,也很容易对准。在三层堆外面因具有混合层而造成的表面粗糙度,除了能改进光学特性和薄膜搬运处理外,还有另外一些实用的优点。当把反射偏振片应用于LCD时,通常将它置于靠近分色偏振片。若两个偏振片都很光滑,会相互粘在一起,使两块薄膜光学耦合。这种光学耦合好像把液滴滴在薄膜之间,称为“沾湿”。在工作的LCD中,沾湿会在显示中造成不可接受的光斑。更糟的是,沾湿会使反射偏振片在环境试验时弯曲。消除粘湿有各种方法,如在两块偏振片之间加一块略作漫射的垫薄膜,或使偏振片之一或两者的表面具有某种结构。然而,在本发明的混合偏振片中,若将混合物用作外层,就不必作如此的附加更改,因为这种结构造成的表面粗糙结构起着防沾湿的作用。在两块光滑薄膜之间能看到的另一种光学效应是牛顿环。如果两个光滑表面相互紧密接触,两表面的反射可能破坏性的干扰,导致明暗环形图案。利用混合物用作外层的结构所得供的粗糙表面,还消除了这种光学效应,因为从漫射表面反射看不出这种干扰。例6例6中,用515微米厚的铸件按例5中第一薄膜同样的方法构制一块混合薄膜。用实验室伸展机使铸件同时沿两个正交的方向伸展。在应变速率为0.4%/秒时,薄膜以伸展率1.2∶1沿一个方向伸展,而在应变速率为10%/秒时,薄膜以伸展率5.6∶1沿另一方向伸展。形成的薄膜呈现出的通过方向透射为87.6%,阻挡方向透射为25.3%。伸展一块类似的薄膜,但是沿第一方向的应变速率改为5%/秒。该薄膜呈现出的通过方向透射率为87.9%,阻挡方向透射率为27.8%。若与单轴向伸展薄膜相比,每块这样的薄膜都改善了坚韧性(如破裂)。虽然以上列出了各种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特定的例子,而是适用于多种光薄膜及其材料加工。例如,虽然上述诸例一般描述两种材料,但是显然可使用两种以上的材料。对给定的一组加工条件,每种材料可分成定向类或非定向类。对薄膜中每种材料可使用独立的拉制加工以得到不同的所需特性。根据本说明书可理解,本发明适用各种修改、同等加工及各种材料与制品,这些都由所附的权项包罗。权利要求1.一种偏振薄膜,包括第一层,用于限定该薄膜的第一主表面;第二层,用于限定该薄膜的第二主表面;及第三层,置于所述第一与第二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包括第一连续相与第一分散相,而所述第二层包括第二连续相与第二分散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连续相包括热塑聚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连续相包括同一种热塑聚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相与所述第一分散相包括各不相同的聚合材料,而且所述第二连续相与所述第二分散相包括各不相同的聚合材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相基本上以随机方式分布在整个所述第一连续相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包括一种聚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是一种对酞酸聚酯。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是一种基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的共聚物。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是一种萘二羧酸聚酯。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包括一种聚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是一种萘二羧酸聚酯。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是一种基于乙二醇的共聚物、一种选自萘二羧酸及其烷基酯的第一单体、以及一种选自对酞酸及其烷基酯的第二单体。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包括一种弹性体。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相与所述第一分散相的折射率对于沿平面内第一轴偏振的光基本上匹配,而对于沿平面内第二轴偏振的光基本上不匹配。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续相与所述第二分散相的折射率对于沿平面内第三轴偏振的可见光基本上匹配,而对沿平面内第四轴偏振的可见光基本上不匹配。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三轴平行,而且所述第二与第四轴平行。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相与第一分散相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对沿平面内第二轴偏振的可见光为k,第一连续相与第一分散相的平均折射率的绝对值对沿平面的第二轴偏振的可见光为n,且k/n大于约0.06。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续相与第一分散相对沿平面内第一轴偏振的可见光的折射率之差的绝对值为n,第一连续相与第一分散相对沿平面内第一轴偏振的可见光的平均折射率的绝对值为m,且n/m小于约0.03。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为双轴定向。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的拉制率沿第一方向至少约为4,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至少约为1.2。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的拉制率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约为1.5。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的拉制率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约为1.75。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的拉制率沿第一方向至少约为5。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至少透射约80%的沿第一轴偏振的可见光,且透射小于约25%的沿第二轴偏振的可见光。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透射小于约15%沿所述第二轴偏振的可见光。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至少透射约85%的沿第一轴偏振的可见光。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相中粒子的平均最小尺寸小于约1.4微米。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相中粒子的平均最小尺寸小于约0.9微米。全文摘要一种连续/分散相偏振薄膜,其第一与第二层分别限定了该薄膜的第一与第二主表面,第三层置于第一与第二层之间。第一与第二层中至少有一层具有连续/分散相结构。文档编号G02B5/30GK1300374SQ9980606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申请日期1999年4月27日优先权日1998年5月13日发明者R·C·艾伦,P·D·柯都,R·J·塔巴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