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89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喇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声音输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扩大输出声音的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常见之扩音喇叭大致包括一中空壳体11,及一组装于壳体11内并嵌装固定而外露于壳体11前侧面且可被驱动而产生声音之喇叭单体12。当该喇叭单体12被一外界之音源装置输出的声音讯号驱动而产生声波时,主要是透过其一鼓纸121之振动而产生往外传递之声波,但在该鼓纸121振动而产生往外传递之声波的同时,鼓纸121亦会于壳体11内产生声波,由于壳体11是属于密闭系统,因此壳体11内传递之大部分声波都会被壳体11内壁面反弹而作用于鼓纸121上,此时,反弹作用于鼓纸121之声波会直接干扰鼓纸121原本之振动,此时,反弹作用于鼓纸121之声波会直接干扰鼓纸121原本之振动,造成往前传递之正常声波被干扰而不清晰,而使得听众无法清楚听到说话者之说话内容,此种情况在一些常见之无线麦克风用之小型扩音喇叭装置中更为明显。
为避免此情况发生,许多喇叭业者都会于壳体11内壁面,于位于壳体11内之其他构件的外表面贴上具有吸音效果之吸音棉13,将壳体11内之声波吸收掉,以降低干扰,但因吸音棉13价格加上吸音棉13在组装制程繁复,所以会造成喇叭装置之成本偏高,尤其一般小型扩音器,因为系将喇叭与电路组装在一个箱子内部,如果处理吸音棉13制程处理不佳,其产生的回授及杂音会更严重,以致制造成本无法降低,而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喇叭装置内部声波之干扰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喇叭装置。
本实用新型喇叭装置包含一内部界定出一组装空间之中空壳体、一组装于该组装空间中且嵌装外露于壳体前侧面并可被驱动而对外产生声音之喇叭单体,及一组装于组装空间中之收音机构。该收音机构包括一开口朝前地罩设于该喇叭单体外且盖封其开口地固定于壳体内侧面之中空收音罩,及一弯折延伸并以其一端连通组装于收音罩上且以其另一端固接于该壳体上而与外界连通之中空挠性导音管,且该收音罩与喇叭单体相配合界定出一收音空间,当喇叭单体被驱动而产生声波时,该收音罩可将喇叭单体于收音空间中产生之声波导引至该导音管中,并沿该导音管往外传递。
采取上述结构,利用收音机构可使该喇叭单体朝收音空间产生之大部分声波可被凹弧收音面导引入该导音管中,并沿该弯折延伸之导音管往外传递,而逐渐消能散失,进而可大幅降低喇叭单体往内传递之声波所造成的干扰现象,进而可大幅提高喇叭单体扩大输出之声音清晰度与质量。


图1一般常见之扩音喇叭装置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喇叭装置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该较佳实施例之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喇叭装置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喇叭装置之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内部界定出一组装空间30之中空壳体3、一组装于组装空间30内之喇叭单体4,及一组装于组装空间30内且罩设于喇叭单体4外之收音机构5。
该壳体3大致呈长方体状,且其前侧壁31形成有上、下间隔且分别与组装空间30连通之一大组接孔311与一小组接孔312。
该喇叭单体4是位于该组装空间30内,且与壳体3之前侧壁31固接地嵌装于大组接孔311中而遮蔽该大组接孔311,并可与一音源讯号输出装置(图未示)电连接,可被该音源信号驱动而产生对外传递之声波。因该喇叭单体4为一般常见之扩音喇叭,且非本实用新型之改良重点,因此对于喇叭单体4之结构不再详述。
该收音机构5包括一中空收音罩51,及一与收音罩51连通组接之挠性导音管52。该收音罩51外型是呈开口朝前且外径往后逐渐束缩之中空圆锥状,且覆盖该前侧壁31之大组接孔311地罩设于该喇叭单体4外,并盖封其开口地以其前端开口周缘固接于前侧壁31内侧面,且该收音罩51具有一面向该喇叭单体4并往后弧凹延伸,并与该喇叭单体4相配合界定出一收音空间50之收音面510。该导音管52是以其一端固接于该收音罩51束缩端而与该收音空间50连通,并以其另一相反端与该前侧壁31之小组接孔312连通组接,而使收音空间50与外界连通,为了使该导音管52可弯折延伸,本发明的导音管52可采用具有挠性的材质制成,如塑料管或具有百折结构的管状体53制成,如图4所示,使中间区段可呈弯折延伸状,以适合简单组装。
本发明之喇叭装置作动时,喇叭单体4会被驱动而往前产生声波,于此同时,亦会往后而在该收音空间50中产生相对应之声波,由于该收音罩51之收音面510是呈弧凹延伸状,且该导音管52是连通于该收音空间50与外界间,因此,可藉由该收音面510之弧凹设计,将收音空间50中之大部分声波导引入该导音管52中,而沿着该导音管52往外传递至外界,并在弯折延伸之导音管52内传递过程中逐渐消能而散失,进而可大幅降低喇叭单体4往后产生之声波的反弹干扰,相对提高喇叭单体4往前传递之声音的清晰度。
实施时,该收音罩51之收音面外型与大小、该导音管52与收音罩51之组接位置,及该导音管52之管径与弯折外型皆可依实际需要而调整,可制成弯曲状或螺旋状等,以便获得最佳消除干扰效果。另外,实施时,由于该喇叭单体4往后产生之声波仅会在该收音空间50与导音管52内传递,因此,可在该组装空间30位于收音罩51外的区域或该壳体3之其它侧壁上加装其它之声音控制输出相关构件(图未示),例如可与无线麦克风搭配使用之无线讯号接收器、录音装置、CD播放机、卡带录放音机、数字声音档案播放机,及声音大小调控机构...等,而使该喇叭装置具多种声音调控输出功能,但实施时,该喇叭装置之使用不以上述组接型态为限。
归纳上述,透过罩设于喇叭单体4外之收音罩51的弧凹状收音面510结构设计,以及以该导音管52连通该收音空间50与外界之设计,可使该喇叭单体4朝收音空间50产生之大部分声波可被凹弧收音面510导引入该导音管52中,并沿该弯折延伸之导音管52往外传递,而逐渐消能散失,进而可大幅降低喇叭单体4往内传递之声波所造成的干扰现象,进而可大幅提高喇叭单体4扩大输出之声音清晰度与质量。再加上,因该收音罩51与导音管52之成本相对较吸音棉低,且少了吸音棉繁复制造成本,因此除了可达到降低内部反弹声波之干扰外,亦能够相对将低整个喇叭装置之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确实可达到本发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喇叭装置,包含一中空壳体,内部界定出一组装空间;一喇叭单体,组装于该组装空间中且嵌装外露于壳体前侧面并可被驱动而对外产生声音;其特征在于一收音机构,组装于该组装空间中,并包括一开口朝前地罩设于该喇叭单体外且盖封其开口地固定于壳体内侧面之中空收音罩,及一延伸并以其一端连通组装于收音罩上,且以其另一端固接于该壳体上而与外界连通之中空导音管,且该收音罩与喇叭单体相配合界定出一收音空间,当喇叭单体被驱动而产生声音时,该收音罩可将喇叭单体于收音空间中产生之声波导引至该导音管中,并沿该导音管往外传递,弯折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管系具有挠性可呈弯折延伸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喇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音罩具有一面向该喇叭单体且呈往后弧凹延伸而与该喇叭单体相配合界定出该收音空间之锥状收音面,该导音管是与该收音空间连通地与该收音罩组接,且当喇叭单体于收音空间内产生声波时,该弧凹收音面可将收音空间内之声波导引入该导音管中。
专利摘要一种喇叭装置,包含一中空壳体、一嵌装外露于壳体前侧面并可被驱动而对外产生声音之喇叭单体,及一组装于壳体中之收音机构。该收音机构包括一开口朝前地罩设于该喇叭单体外且盖封其开口地固定于壳体内侧面之中空收音罩,及一弯折延伸并以其一端连通组装于收音罩上且以其另一端固接于该壳体上而与外界连通之中空挠性导音管,且该收音罩与喇叭单体相配合界定出一收音空间,当喇叭单体被驱动而产生声波时,该收音罩可将喇叭单体于收音空间内产生之声波导引至该导音管中,并沿该导音管往外传递。
文档编号G10K11/00GK2904534SQ20052012120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江坤田 申请人:江坤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