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827阅读:16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以及立式钢琴的击弦机。
背景技术
现就典型的三角钢琴的击弦机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1)。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从演奏者的位置看,将其面前侧称为“前”,将进深侧称为“后”,将左侧称为“左”,将右侧称为“右”。而且,“琴键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是指琴键的前端部完全上升,琴键的后端部完全下降的状态。演奏者按下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琴键。琴键的后端部顶起联动器。于是,复振杠杆和顶杆推起弦槌滚轮,弦槌向上方的琴弦转动。几乎与此同时,止音器头上升,离开琴弦。演奏者进一步深按琴键。在弦槌快要到达琴弦之前,顶杆尾部与调节钮接触。顶杆转动,顶杆的顶推端从弦槌滚轮的下方脱离。然后,弦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琴弦发出声音。敲击琴弦后的弦槌反转、下降。此时,顶杆的顶推端不在弦槌滚轮的下方。弦槌滚轮压下复振杠杆。弦槌一边承受复振弹簧的力一边下降,挡托木托住弦槌。接着,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联动器下降,弦槌离开挡托木。而且,复振杠杆由于复振弹簧的力而向上方转动,弦槌滚轮被推起。由于联动器在下降,所以弦槌仅略微上升。 因此,顶杆由于顶杆弹簧的力而进行转动,顶杆的顶推端返回到弦槌滚轮的下方。由此,演奏者可以再次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而且,复振杠杆碰到回落螺丝,弦槌停止上升。此后,弦槌随联动器一起下降。在三角钢琴的结构上,在顶杆的顶推端返回到弦槌滚轮的下方时,琴键的前端部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只返回约三分之一。因此,在三角钢琴来说,如果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只返回约三分之一,演奏者便可以再次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根据本发明者知道的某个实验例可知,演奏者在一定时间内可连续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的次数为14次/秒。三角钢琴所特有的触键感是由于以下所述的第1 第3个力而产生的。第1个力是复振弹簧传递给琴键的力。第2个力是在顶杆的顶推端返回到弦槌滚轮的下方时传递给琴键的力。第3个力是在复振杠杆碰到回落螺丝时传递给琴键的力。现就典型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1)。演奏者按下静止状态的琴键。琴键的后端部顶起联动器,联动器转动。于是,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顶起转击器的被顶起部,转击器与弦槌以转击器轴架为中心向琴弦方向转动。而且,当联动器转动时,止音器头则离开琴弦。演奏者进一步深按琴键。顶杆尾部碰到调节钮,顶杆转动。于是,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从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弦槌被从琴键的动作中断开。此脱离即所谓的“缩调(Let-off·),,。
弦槌利用惯性力向琴弦转动而敲击琴弦,琴弦振动。敲击琴弦后的弦槌反转,离开琴弦。然后,挡托木托住倒退卡座,弦槌静止。接着,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联动器下降,倒退卡座离开挡托木。而且,顶杆尾部离开调节钮。当联动器完全下降时,在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则产生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所进入的空间。而且,顶杆受到顶杆弹簧的力而进行转动。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进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两者卡合。以下,针对立式钢琴中顶杆与转击器为进行卡合而需要的空间进行说明。演奏者将琴键按至最深位置。在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结构上,琴键的前端约下降 IOmm,琴键的后端部顶起联动器的踵部约5mm,顶杆轴架上升约5mm。而且,与琴键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时相比,从转击器的下方脱离的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约上升5mm。另一方面, 转击器被顶杆顶起,以转击器轴架为中心进行转动。转击器轴架至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距离较短。因此,在挡托木托住倒退卡座的状态下,转击器的被顶起部只不过是从琴键位于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上升了约1mm。此处所示的数值是一个例子。在立式钢琴中,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的上升量远远比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上升量大。因此,在联动器完全下降从而琴键返回到静止状态的位置后,在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则产生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所进入的空间。在琴键返回到静止状态的位置之前,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不存在这样的空间。如果在琴键返回到静止状态的位置之前,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要进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则碰到转击器的与被顶起部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无法进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因此,顶杆与转击器不能卡合。当顶杆与转击器卡合时,演奏者则可以再次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 根据上述实验例可知,演奏者在一定时间内可连续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的次数为7次/秒。因此,立式钢琴的相同琴键的连击性能比不上三角钢琴。另外,立式钢琴的击弦机不具有复振杠杆、复振弹簧、弦槌滚轮以及回落螺丝。因此,立式钢琴的触键感与三角钢琴的触键感差异较大。关于立式钢琴,为了实现相同琴键的连击性能的提高,提倡击弦机的改良技术。作为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改良技术,例如存在以下说明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称该技术为现有技术1。在现有技术1涉及的击弦机中,弹簧部设置于顶杆的顶起部。当顶杆的顶起部从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时,弹簧部则与调节导轨抵接,对顶杆向转击器侧加力。当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时,联动器和顶杆下降,顶杆因受到来自顶杆弹簧和弹簧部的力而进行转动。于是,顶杆与转击器卡合。另外,作为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另一种改良技术,还存在以下说明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并且,称该技术为现有技术2。在现有技术2涉及的击弦机中,在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侧部分与倒退卡座之间,作为顶杆/反复弹簧,安装有压缩线圈。当顶杆的顶起部从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时,顶杆/反复弹簧则对顶杆向转击器侧加力。而且,弦槌返回弹簧与转击器卡合。弦槌返回弹簧辅助敲击琴弦后的弦槌进行反转、离开琴弦的动作。
当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时,联动器及顶杆下降,顶杆尾部离开调节钮。顶杆受到来自顶杆/反复弹簧的力而进行转动。于是,顶杆与转击器卡合。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9151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265632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 西口矶春、森太郎,《想进一步了解的钢琴结构》,第1版,株式会社音乐之友社(日语原名西口磯春、森太郎《 - i知>9 t 0 7 7 Θ L· < 》、第1版、株式会社音楽之友社),2005年4月30日,Ρ65 77。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1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1的击弦机中,弹簧部的作用是加强顶杆弹簧。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后,顶杆与转击器卡合的时机是在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产生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所进入的空间之时。因此,与典型的立式钢琴一样,为了能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演奏者必须等待琴键返回到静止状态的位置。假定增大弹簧部的弹性系数或弹簧部作用于顶杆的力矩,从而将顶杆的顶起部强行推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但是,因为这种行为会产生以下不好的情况,所以经不住实用。即,在顶杆的顶起部进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时,力则从顶杆传递至转击器。该力比演奏者按下琴键时顶杆顶起转击器的力小。但是,该力的大小足以使转击器向上方跳起,使弦槌转动。因此,弦槌则转动,弦槌头碰到振动中的琴弦,琴弦的振动停止。这将成为演奏中较大的障碍。另外,现有技术1的击弦机不具有复振杠杆、复振弹簧、弦槌滚轮以及回落螺丝。 不产生三角钢琴中的上述第1 第3个力。因此,触键感与三角钢琴差异较大。现有技术2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存在以下问题。在现有技术2的击弦机中,顶杆/反复弹簧的作用是代替顶杆弹簧。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后,顶杆与转击器卡合的时机是在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产生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所进入的空间之时。因此,与典型的立式钢琴一样,为了能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演奏者必须等待琴键返回到静止状态的位置。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以下内容“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后,当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二分之一时,则顶杆与转击器卡合”。但是,如果这样,则产生与现有技术1相同的不好的情况,所以经不住实用。即,在顶杆的顶起部进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时,转击器向上方跳起。于是,弦槌转动,弦槌头碰到振动中的琴弦,琴弦的振动停止。因此,“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后,当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二分之一时,则顶杆与转击器卡合”这一构成在实用上存在问题。另外,弦槌返回弹簧只不过是起着使敲击琴弦后的弦槌向弦槌导轨侧返回的作用。假定增大弦槌返回弹簧的弹性系数或弦槌返回弹簧作用于转击器的力矩,从而防止由于顶杆的顶起部进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而引起的弦槌转动。但是,如果这样,弦槌返回弹簧的力则传递给琴键,触键感会变得非常重。假定付出弦槌头阻止琴弦振动的代价或者触键感变得非常重的代价。但是,如果这样,连击性能则会不及三角钢琴。这是因为,为了能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必须等待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二分之一。并且,顶杆/反复弹簧是压缩线圈。顶杆/反复弹簧作用于顶杆的顶起部的力的方向容易变化,触键感不稳定。而且,现有技术2的击弦机不具有复振杠杆、复振弹簧、弦槌滚轮以及回落螺丝。 不会产生三角钢琴中的上述第1 第3个力。因此,触键感与三角钢琴差异较大。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以及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其相同琴键的连击性能可与三角钢琴匹敌,即使为了连击相同琴键而顶杆与转击器卡合,也可以防止弦槌碰到振动中的琴弦,触键感可与三角钢琴匹敌。本发明为了解决该课题,采用如下构成。技术方案1的发明所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为,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具有调节导轨、顶杆止动导轨、中心导轨、止音器止动导轨、联动器、顶杆、转击器和弦槌,在该联动器与该顶杆的顶杆尾部之间具有顶杆弹簧,当演奏者按下琴键时,该联动器一边上升一边转动,该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从下方顶起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在该弦槌转动而敲击琴弦的同时,该顶杆的顶杆尾部碰到调节钮, 该顶起部的顶推端从该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其中,所述调节导轨与所述顶杆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1导轨,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具有第1弹簧,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不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弹簧抵接的第1 支承部,所述中心导轨与所述止音器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2导轨,所述第2导轨、所述弦槌的弦槌木、所述弦槌的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第2弹簧, 在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第2导轨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在所述第2导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当演奏者按下所述琴键,所述顶起部的顶推端从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时, 所述第1弹簧则被夹在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从而挠曲,在演奏者的手指松开所述琴键,所述联动器一边下降一边转动,所述顶杆尾部离开所述调节钮时, 被夹在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而挠曲的所述第1弹簧,将所述顶起部的顶推端推至所述转击器的与所述被顶起部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上,而且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在所述第1弹簧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时,所述弦槌受到所述顶起部作用于所述被顶起部的力,从而向所述琴弦转动,在该转动的所述弦槌碰到所述琴弦之前,所述第2弹簧被夹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从而挠曲,所述弦槌上作用有来自该挠曲的所述第2弹簧的力,在转动的所述弦槌碰到所述琴弦之前,挠曲的所述第2弹簧作用于所述弦槌的力阻止所述弦槌转动。当演奏者按下琴键时,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从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 第1弹簧被夹在具有第1弹簧的构件与第1支承部之间从而挠曲。在顶杆的顶起部上作用有来自挠曲的第1弹簧的力。接着,当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时,联动器一边下降一边转动。而且,在顶杆尾部离开调节钮时,顶杆受到来自第1弹簧的力,向转击器的方向转动。当顶杆向转击器的方向转动时,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被推至转击器的与被顶起部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上。 第1弹簧的力介于顶杆作用于转击器。受到第1弹簧的力后,转击器向上方跳起。而且,转击器以转击器轴架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第1弹簧将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强制推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的下方。于是,顶杆与转击器卡合。顶杆与转击器卡合时,当转击器由于第1弹簧的力而转动时,弦槌也向琴弦转动。 于是,第2弹簧被夹在具有第2弹簧的构件与第2支承部之间从而挠曲。在转动的弦槌上作用有来自挠曲的第2弹簧的力。在弦槌碰到琴弦之前,第2弹簧的力阻止弦槌转动。另外, 第2弹簧作用于弦槌的力,只要是具有与琴弦呈相反方向的力的成分,S卩,具有朝向前方的力的成分即可。在立式钢琴的结构上,顶杆尾部离开调节钮时,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只返回约三分之一。因此,如果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只返回约三分之一,顶杆与转击器便由于第1弹簧的力而强制性地卡合。其结果,演奏者可以再次按下相同琴键,使相同琴弦发出声音。在弦槌木、弦槌杆、转击器中的任一个构件具有第2支承部的情况下,第2支承部与弦槌一起转动。第2支承部的位置越靠近转击器轴架,则第2支承部的转动速度越慢。因此,第2支承部的位置越靠近转击器轴架,则第2弹簧碰到第2支承部时发出的声音越小。在第2导轨具有第2支承部的情况下,第2弹簧与弦槌一起转动。碰到第2支承部的第2弹簧的部位越靠近转击器轴架,则该部位的转动速度越慢。因此,碰到第2支承部的第2弹簧的部位越靠近转击器轴架,则第2弹簧碰到第2支承部时发出的声音越小。可以用具有柔软性的原材料包覆碰到第2支承部的第2弹簧的部位。而且,可以用具有柔软性的原材料包覆碰到第2弹簧的第2支承部的部位。所谓具有柔软性的原材料, 例如是指呢毡等的布、树脂、皮革等。由此,第2弹簧碰到第2支承部时发出的声音变小。根据第2弹簧给弦槌带来的力矩大小的观点考虑,如果第2弹簧作用于弦槌的力的作用点离弦槌的转动中心远,则第2弹簧所需的弹性系数变小。并且,弦槌的转动中心是转击器轴架。通过调节第2弹簧的弹性系数和第2弹簧作用于弦槌的力的作用点的位置, 第2弹簧对触键感的影响则得到调节。演奏者会感觉到以下所述的第4 第6个力。第4个力是第1弹簧传递给琴键的力。第5个力是顶杆与转击器卡合时传递给琴键的力。第6个力是第2弹簧的力阻止弦槌转动时传递给琴键的力。这三个力形成了触键感。该触感可与三角钢琴匹敌。这是因为, 第4个力相当于三角钢琴中的上述第1个力。而且,第5个力相当于三角钢琴中的上述第 2个力。并且,第6个力相当于三角钢琴中的上述第3个力。另外,作为第1导轨,例如可列举以往的立式钢琴中的顶杆止动导轨或调节导轨。 而且,第1导轨也可以是安装于击弦机架之间的新导轨。作为第2导轨,例如可列举以往的立式钢琴中的中心导轨或止音器止动导轨。而且,第2导轨也可以是安装于击弦机架之间的新导轨。也可以是由具有第1支承部的构件本身的一部分来构成第1支承部。而且,也可以是具有第1支承部的构件具有构成第1支承部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具有第2支承部的构件本身的一部分来构成第2支承部。而且,也可以是具有第2支承部的构件具有构成第2支承部的零件。根据发明者的见解,第1弹簧兼做顶杆弹簧则不能令人满意。如果第1弹簧兼做顶杆弹簧,则在演奏者按下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琴键时,触键感会变得非常重。这是因为, 第1弹簧作用于顶杆的力比顶杆弹簧作用于顶杆的力大。
技术方案2的发明所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为,具有调节导轨、顶杆止动导轨、 中心导轨、止音器止动导轨、联动器、顶杆、转击器和弦槌,在该联动器与该顶杆的顶杆尾部之间具有顶杆弹簧,当演奏者按下琴键时,该联动器一边上升一边转动,该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从下方顶起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在该弦槌转动而敲击琴弦的同时,该顶杆的顶杆尾部碰到调节钮,该顶起部的顶推端从该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其为,所述调节导轨与所述顶杆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1导轨,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具有第1弹簧,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不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 弹簧抵接的第1支承部,所述中心导轨与所述止音器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2导轨,所述第2导轨、所述弦槌的弦槌木、所述弦槌的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第2弹簧,在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第2导轨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在所述第2导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在演奏者的手指松开所述琴键,所述联动器一边下降一边转动,所述顶杆尾部离开所述调节钮时,作用在所述顶起部上的来自被夹在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而挠曲的所述第1弹簧的力,是将所述顶起部的顶推端推至所述转击器的与所述被顶起部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上的大小与方向的力,并且是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的大小与方向的力,在所述第1弹簧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所述弦槌受到所述顶起部作用于所述被顶起部的力而向所述琴弦转动时,作用在所述弦槌上的来自被夹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而挠曲的所述第2弹簧的力,是在所述弦槌碰到所述琴弦之前阻止所述弦槌转动的大小与方向的力。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来实施技术方案1的发明。技术方案3的发明所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是技术方案2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所述第1弹簧是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所述第1弹簧具有与所述第1支承部抵接的脚部。第1弹簧的脚部与第1支承部抵接,在顶杆的顶起部上作用有来自第1弹簧的力。 通过改变与第1支承部抵接的脚部的形状,可容易调节第1弹簧作用于顶杆的顶起部的力或力矩的大小。在改变第1弹簧的脚部形状时,例如改变该脚部的挠曲程度或弯曲程度即可。根据本发明者的试验结果,当第1弹簧是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时,第1弹簧作用于第1支承部的力的方向或大小则不易变化。其结果,触键感稳定。更加优选第1弹簧是螺旋扭转弹簧。第1弹簧的弹性系数可通过改变该线圈的匝数或线圈直径而容易地得到调节。技术方案4的发明所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是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所述第2弹簧是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所述第2弹簧具有与所述第2 支承部抵接的脚部。第2弹簧的脚部与第2支承部抵接,在弦槌上作用有来自第2弹簧的力。通过改变与第2支承部抵接的脚部的形状,可容易调节第2弹簧作用于弦槌的力或力矩的大小。在改变第2弹簧的脚部的形状时,例如改变该脚部的挠曲程度或弯曲程度即可。
更加优选第2弹簧是螺旋扭转弹簧。第2弹簧的弹性系数可通过改变该线圈的匝数或线圈直径而容易地得到调节。根据本发明者的试验结果,当第2弹簧是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时,第2弹簧作用于第2支承部的力的方向或大小则不易变化。其结果,触键感稳定。技术方案5的发明所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在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具有所述第1支承部的构件上,第1螺丝钉螺合并贯穿,该第1螺丝钉的螺纹部顶端支撑着所述第1 支承部。第1螺丝钉的螺纹部顶端从该被螺合构件中突出。通过改变该突出的长度,可容易调节第1弹簧与第1支承部的碰及程度。通过调节该碰及程度,可容易调节第1弹簧作用于顶杆的顶起部的力或力矩的大小。技术方案6的发明所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是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5中的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在所述第2导轨、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 所述转击器中的具有所述第2支承部的构件上,第2螺丝钉螺合并贯穿,该第2螺丝钉的螺纹部顶端支撑着所述第2支承部。第2螺丝钉的螺纹部顶端从该被螺合构件中突出。通过改变该突出的长度,可容易调节第2弹簧与第2支承部的碰及程度。通过调节该碰及程度,可容易调节第2弹簧作用于弦槌的力或力矩的大小。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以及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所以其相同琴键的连击性能可与三角钢琴匹敌,即使为了连击相同琴键而顶杆与转击器卡合,也可以防止弦槌碰到振动中的琴弦,触键感可与三角钢琴匹敌。


图1是琴键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时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构成图。图2是琴键被完全按下从而弦槌刚敲击琴弦后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构成图。图3是琴键从被完全按下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三分之一时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构成图。图4是第1弹簧和第2弹簧的构成图,(i )是第1弹簧和第2弹簧的前视图,(ii) 是第1弹簧和第2弹簧的左视图。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琴键被完全按下从而弦槌刚敲击琴弦后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构成图。图7是第2变形例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构成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第2变形例中第1弹簧和第2弹簧的构成图,(i )是第1弹簧和第2弹簧的前视图,( )是第1弹簧和第2弹簧的左视图。图10是第2变形例中顶杆的顶起部前侧面的上侧部分的图。符号说明
1-琴键;4-中心导轨;7、7A-击弦机;8-联动器;10-联动器轴架;12-顶杆轴架;15-挡托木;18-顶杆;19-顶杆尾部;20-顶起部;21-槽;25-转击器;26-转击器轴架;27-被顶起部;29-倒退卡座;32-弦槌;33-弦槌杆;34-弦槌头;35-弦槌木;39-止音器;47-调节钮;53-顶杆止动导轨;56-止音器止动导轨;59-第1弹簧;62、63_第1弹簧的脚部;66-第 2弹簧;67、68_第2弹簧的脚部;71-第1支承部;72-第2支承部;81-第1螺丝钉;82-第 2螺丝钉;90-琴弦。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 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当提到“顺时针”或“逆时针”时,是指图1 图3中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立式钢琴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琴键1 (只图示了一个);和对应于各琴键1的琴弦90。平衡钉(未图示)立设于键盘座3。琴键1的中央部被该平衡钉支撑为可以转动。在键盘座3的左右端部,分别形成有击弦机架 (未图示)。在左右的上述击弦机架之间,安装有中心导轨4。在琴键1的后端部上方形成有击弦机7。击弦机7具有联动器8、顶杆18、转击器 25、弦槌32及止音器39。另外,图1 图3表示从左侧观察的击弦机7。在联动器8的后端部设置有勺钉9。联动器轴架10安装在中心导轨4的下部。在比勺钉9稍靠前侧的位置,联动器8被联动器轴架10进行轴固定且可以转动。联动器8在下侧具有踵部11,在上侧具有顶杆轴架12。踵部11和顶杆轴架12处在比联动器轴架10 靠向前侧的位置。踵部11介于导钮2而处在琴键1的后端部之上。在联动器8的前端部, 立设有挡托木钢丝14。挡托木钢丝14的顶端具有挡托木15。顶杆18具有顶杆尾部19和顶起部20。顶杆尾部19向前方突出,顶起部2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顶杆尾部19与顶起部20呈“L”形。在“L”形的角部,顶杆18被顶杆轴架 12进行轴固定且可以转动。顶杆弹簧13设置在顶杆尾部19与联动器8之间,对顶杆尾部 19向上方加力。在顶起部20的前侧面的下端侧部分,安装有构成第1弹簧59的螺旋扭转弹簧。顶杆18是具有第1弹簧59的构件。如图4所示,第1弹簧59具有线圈部60和两根脚部62、63。线圈部60的一端与脚部62相连,线圈部60的另一端与脚部63相连。脚部62埋设于顶起部20。脚部6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脚部63的上端构成自由端。在顶杆尾部19的上方形成有调节钮47。调节钮47支撑在调节螺钉49的顶端。 调节螺钉49螺合于向左右延伸的调节导轨48。调节导轨48通过叉形螺钉50安装于中心导轨4。在顶起部20的前方,形成有向左右延伸的顶杆止动导轨53。顶杆止动导轨53构成第1导轨。顶杆止动导轨53通过顶杆止动导轨螺钉54而安装于中心导轨4。第1螺丝钉81螺合并贯穿顶杆止动导轨53。第1螺丝钉81的螺纹部顶端从顶杆止动导轨53的后侧突出。在第1螺丝钉81的螺纹部顶端,支撑有第1支承部71。顶杆止动导轨53是具有第1支承部71的构件。第1支承部71具有基材73和呢毡77。第1螺丝钉81的螺纹部顶端从前侧支撑着基材73。基材73的后侧粘贴有呢毡77。呢毡77面对着顶起部20的前侧面。呢毡77 在宽度上与顶起部20的左右宽度相同,或者大于顶起部20的左右宽度。
第1弹簧59的弹性系数以及第1弹簧59对顶杆18施加的力矩的大小被如下调整。并且,第1弹簧59对顶杆18施加的力矩是通过第1弹簧59碰到第1支承部71后挠曲而产生的。即,上述弹性系数和力矩的大小为,在演奏者按下琴键1时不会妨碍顶杆18 的缩调(Let-off)。而且,上述弹性系数和力矩的大小为,在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1时可以将顶起部20的顶推端强制推入被顶起部27的下方。转击器轴架26安装在中心导轨4的前侧上部。转击器25后侧面的下部被转击器轴架26进行轴固定且可以转动。在转击器25前侧面的上部,介于倒退卡座杆28安装有倒退卡座29。转击器25在其下侧面具有被顶起部27。被顶起部27上粘贴有皮革制的皮革
75。在转击器25前侧面上的位于倒退卡座杆28的根部以下的部分,粘贴有皮革制的皮革
76。即,在转击器25上,在与被顶起部27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上粘贴有皮革76。皮革 75的前端与皮革76的下端连续呈一体。弦槌32具有弦槌杆33和弦槌头34。弦槌杆33立设于转击器25的上侧面。弦槌杆3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弦槌杆33的上端安装有弦槌头34。弦槌头34具有弦槌木35 和弦槌呢毡36。弦槌木35从弦槌杆33的上端向后方延伸。弦槌呢毡36安装在弦槌木35 的后端侧部分。第2螺丝钉82螺合于弦槌杆33的上端侧部分且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第2螺丝钉 82的螺纹部顶端在弦槌杆33的后侧突出。在第2螺丝钉82的螺纹部顶端支撑有第2支承部72。弦槌杆33是具有第2支承部72的构件。第2支承部72具有基材74和呢毡78。第2螺丝钉82的螺纹部顶端从前侧支撑着基材74。基材74的后侧粘贴有呢毡78。呢毡78面向后侧。呢毡78在左右宽度上与弦槌杆33的粗细相同,或者大于弦槌杆33的粗细。止音器39具有止音器杠杆40、止音器金属杆43及止音器头44。止音器轴架41安装在中心导轨4的后侧上部。止音器杠杆40的中央部被止音器轴架41进行轴固定且可以转动。止音器杠杆40的前侧面下端部面对着勺钉9的顶端。止音器头44介于止音器金属杆43而安装在止音器杠杆40的上端。止音器弹簧42安装在止音器杠杆40上。止音器头44受到来自止音器弹簧42的力而压接在琴弦90上。在弦槌杆33的前方形成有弦槌止动导轨55。在止音器金属杆43的前方形成有止音器止动导轨56。弦槌止动导轨55与止音器止动导轨56分别安装在左右的上述击弦机架之间。止音器止动导轨56构成第2导轨。在止音器止动导轨56的前侧面上,安装有构成第2弹簧66的螺旋扭转弹簧。止音器止动导轨56是具有第2弹簧66的构件。如图4所示,第2弹簧66具有线圈部61和两根脚部67、68。线圈部61的一端与脚部67相连,线圈部61的另一端与脚部68相连。脚部67埋设于止音器止动导轨56。脚部68的顶端侧部分折弯成“7”字形。脚部68的折弯成“7”字形的部分,在左右宽度上与呢毡78的左右宽度相同,或者大于呢毡78的左右宽度。脚部68向斜前上方延伸,其顶端构成自由端。脚部68的长度是不会干涉以转击器轴架26为中心而转动的弦槌头34的长度。而且,脚部68为如下长度在弦槌杆33以转击器轴架26为中心而转动时,脚部68的折弯成“7”字形的部分与第2支承部72抵接。第2弹簧66的弹性系数以及第2弹簧66对弦槌32施加的力矩的大小被如下调整。并且,第2弹簧66对弦槌32施加的力矩是通过第2弹簧66被夹在止音器止动导轨56 与第2支承部72之间挠曲而产生的。即,上述弹性系数和力矩的大小为,在演奏者按下琴键1时不会妨碍弦槌32敲击琴弦90。而且,上述弹性系数和力矩的大小为,在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1时,在弦槌32碰到琴弦90之前,弦槌32的转动停止。琴弦90张紧在击弦机7的后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立式钢琴,除了击弦机7具有第1弹簧59、第2弹簧66、第1支承部71、第2支承部72这几点以外,其他的构成与以往的钢琴相同。其次,对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琴键1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参照图1及图5)。在琴键1 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情况下,琴键1的前端位于上升到最高的位置,琴键1的后端位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而且,联动器8位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顶杆18的顶起部20的顶推端进入转击器25的被顶起部27的下方,顶起部20与被顶起部27卡合。顶杆尾部19离开调节钮47。顶起部20与第1支承部71之间离开。第 1弹簧59的脚部63的顶端侧部分与顶起部20的前侧面之间也离开。脚部63与第1支承部71的呢毡77抵接。此时,脚部63作用于第1支承部71的力越小越好。此时,最优选的是脚部63作用于第1支承部71的力为零。转击器25位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倒退卡座29也位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倒退卡座29离开挡托木15。弦槌杆33与弦槌止动导轨55抵接。弦槌头34位于离琴弦90最远的位置。第2弹簧66的脚部68离开第2支承部72的呢毡78。止音器头44由于止音器弹簧42的力而压接在琴弦90上。其次,对演奏者按下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琴键1的情况进行说明(参照图2)。演奏者按下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的琴键1。琴键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琴键1的后端部上升。琴键1的后端部顶起踵部11。联动器8以联动器轴架10为中心一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边上升。当联动器8转动时,勺钉9则将止音器杠杆40的下端压向后方。止音器杠杆40 以止音器轴架41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止音器头44离开琴弦90。随着联动器8的转动和上升,顶杆18与联动器8 —起上升。在顶杆18的上升过程中,顶起部20的顶推端顶起转击器25的被顶起部27。在顶起部20的顶推端顶起被顶起部27后,联动器8还继续转动、上升。顶杆尾部 19碰到调节钮47,调节钮47从上方压住顶杆尾部19。于是,顶杆18以顶杆轴架1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顶起部20的顶推端从被顶起部27的下方向前方脱离。该脱离即所谓的“缩调”。从被顶起部27的下方脱离后的顶起部20接近第1支承部71侧。第1弹簧 59被夹在顶起部20与第1支承部71之间从而挠曲。挠曲的第1弹簧59对顶杆18施加力矩。第1弹簧59的弹性系数以及第1弹簧59对顶杆18施加的力矩的大小,是不会妨碍顶杆18的缩调的大小。转击器25为,被顶杆18顶起被顶起部27,以转击器轴架26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弦槌32与转击器25—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弦槌32转动时,第2弹簧66的脚部68则碰到第2支承部72从而挠曲。挠曲的第2弹簧66对弦槌32施加力矩。第2弹簧66的弹性系数以及第2弹簧66对弦槌32施加的力矩的大小,是在演奏者按下琴键1时不会妨碍弦槌32敲击琴弦90的大小。因此,弦槌32敲击琴弦90,而不会被第2弹簧66妨碍。于是,琴弦90振动,发出声音。敲击琴弦90后的弦槌32反转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倒退卡座29被挡托木 15托住,弦槌32停止。此时,琴键1的前端位于从静止状态的位置下降到最低的位置,琴键 1的后端位于从静止状态的位置上升到最高的位置。而且,顶起部20的顶推端与被顶起部 27相比位于上方,位于皮革76的前侧。其次,对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1,琴键1的前端部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上升的情况进行说明(参照图3)。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1。琴键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琴键1的后端部开始下降。 当琴键1的后端部下降时,联动器8则一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一边下降。当联动器8开始下降时,倒退卡座29则离开挡托木15。于是,弦槌32可以进行转动。在立式钢琴的结构上,当琴键1的前端部从下降到最低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约三分之一(即,琴键1的后端部从上升到最高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约三分之一)时,顶杆尾部19仅仅是接触调节钮47。因此,调节钮47从上方压住顶杆尾部19的力为零。此时,第1弹簧59被夹在顶起部20与第1支承部71之间从而挠曲。顶起部20 上作用有来自挠曲的第1弹簧59的力。由于该力,顶杆18则要以顶杆轴架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顶杆尾部19离开调节钮47,顶起部20的顶推端被推至转击器25。 顶起部20的顶推端所被推至的位置是转击器25的前侧面,是比被顶起部27靠向上侧的粘贴有皮革76的位置。而且,由于来自第1弹簧59的作用力,顶起部20的顶推端被强制推入被顶起部27的下方。在顶起部20的顶推端被强制推入被顶起部27的下方时,转击器25上作用有来自顶起部20的顶推端的力。由于该力,转击器25向上方跳起,转击器25以转击器轴架26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转击器25转动时,则弦槌32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弦槌32 转动时,第2弹簧66的脚部68则碰到第2支承部72。于是,第2弹簧66被夹在止音器止动导轨56与第2支承部72之间从而挠曲,挠曲的第2弹簧66介于第2支承部72对弦槌 32施加力矩。第2弹簧66的弹性系数的大小以及第2弹簧66对弦槌32施加的力矩的大小,是演奏者的手指松开琴键1时在弦槌32碰到琴弦90之前弦槌32的转动停止的大小。 因此,在弦槌32碰到琴弦90之前,第2弹簧66阻止弦槌32转动。由此,可以防止弦槌32 碰到振动中的琴弦90,防止琴弦90的振动停止。顶起部20的顶推端强制进入被顶起部27的下方,顶杆18与转击器25卡合。当演奏者再次按下已松开的琴键1时,顶起部20则顶起被顶起部27。S卩,如果琴键1的前端部从被按下得最低的位置向静止状态的位置返回约三分之一,演奏者便可以再次按下相同的琴键1,用弦槌32来敲击振动中的琴弦90。相同的琴键 1的连击性能可与三角钢琴匹敌。演奏者会感觉到上述第4 第6个力。因此,演奏者可以获得与三角钢琴匹敌的触感。第1螺丝钉81的螺纹部顶端从顶杆止动导轨53的后侧突出。该突出的长度容易变更。通过该变更,可以简单地调节第1弹簧59与第1支承部71的碰及程度。而且,可以
14简单地调节第1弹簧59作用于顶杆18的力或力矩的大小。第2螺丝钉82的螺纹部顶端从弦槌杆33的后侧突出。该突出的长度容易变更。 通过该变更,可以简单地调节第2弹簧66与第2支承部72的碰及程度。而且,可以简单地调节第2弹簧66作用于弦槌32的力或力矩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66的脚部68向斜前上方延伸。代替这样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图6的第1变形例所示的构成。另外,图6表示从左侧观察的击弦机7。在第1变形例中,脚部68向斜前下方延伸。而且,第2支承部72形成在弦槌杆33的转击器25侧的根部附近部分。第2支承部72与弦槌32 —起转动。第2支承部72越靠近弦槌32的转动中心(即转击器轴架26),则第2支承部72的转动速度越慢。当弦槌32转动,脚部68碰到第2支承部72时,会发出杂音。当第2支承部72的转动速度变慢时,该杂音则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71由第1螺丝钉81支撑。代替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在顶杆止动导轨53的后侧粘贴有呢毡78。该呢毡78构成第1支承部7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72由第2螺丝钉82支撑。代替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在弦槌杆33上缠绕有呢毡77。该呢毡77构成第2支承部7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71由基材73和呢毡77构成。代替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第1支承部71具有以下构成。即,在顶杆止动导轨53的后侧,在两个点上固定呢毡 77。第1螺丝钉81的螺纹部顶端碰到呢毡77的被固定的两个点之间的部分的背面侧。该呢毡77构成第1支承部71。也可以是第2支承部72具有以下构成。即,在弦槌杆33的后侧,在两个点上固定呢毡78。而且,第2螺丝钉82螺纹部顶端碰到呢毡78的被固定的两个点之间的部分的背面侧。该呢毡78构成第2支承部7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弹簧59及第2弹簧66也可以是利用板簧来形成。此时,板簧的长方向两端侧部分分别构成脚部。板簧一端的脚部相当于第1弹簧59的脚部62或第 2弹簧66的脚部67。板簧另一端的脚部相当于第1弹簧59的脚部63或第2弹簧66的脚部68。而且,在板簧上,相当于脚部62或脚部67的部分的附近比其他部分弯曲得大。该弯曲得大的部分相当于第1弹簧59的线圈部60或第2弹簧66的线圈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弹簧59的脚部62也可以是埋设在上述击弦机架之间新安装的导轨、顶杆止动导轨53、或者调节导轨48上。在此情况下,第1支承部71设置在顶起部20的前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66的脚部67也可以是埋设在中心导轨4上。由此,脚部68的长度容易变更,第2弹簧66的调节变得容易。而且,脚部67也可以是埋设在上述击弦机架之间新安装的导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66的脚部67也可以是埋设在弦槌木35、弦槌杆33或者转击器25上。在此情况下,第2支承部72设置在上述击弦机架之间新安装的导轨、止音器止动导轨56的前侧面、或者中心导轨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皮革75、76也可以是由毛织物等的织布、无纺织布或者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来形成。而且,呢毡77、78也可以是皮革、毛织物等的织布、无纺织布或者具有柔软性的树脂。
第2变形例涉及的击弦机7A如图7所示。另外,图7表示从左侧观察的击弦机 7A。击弦机7A在以下方面与前述的击弦机7不同。如图7所示,击弦机7A不具有顶杆止动导轨和顶杆止动导轨螺钉。如图8及图10所示,在顶杆18的顶起部20前侧面的上端侧部分,形成有槽21。 槽21在顶起部20的长方向上连续。槽21构成第1支承部71。顶起部20是具有第1支承部71的构件。如图9所示,第1弹簧59具有线圈部60和两根脚部62、63。线圈部60的一端与脚部62相连,线圈部60的另一端与脚部63相连。脚部62埋设于调节导轨48的上侧面。 调节导轨48是具有第1弹簧59的构件。脚部63的顶端构成自由端。脚部63的顶端侧部分63T呈圆弧状弯曲。脚部63的粗细仅比槽21的左右宽度略小。顶端侧部分63T的一部分抵接于槽21的底部。在琴键1位于静止状态的位置时,脚部63从线圈部60向斜后上方延伸。在弦槌杆33的上端侧部分缠绕有呢毡78A。呢毡78A构成第2支承部72。弦槌杆33是具有第2支承部72的构件。如图9所示,第2弹簧66具有线圈部61和两根脚部67、68。线圈部61的一端与脚部67相连,线圈部61的另一端与脚部68相连。脚部67埋设于止音器止动导轨56。脚部68的顶端侧部分折弯成“7”字形。脚部68的折弯成“7”字形的部分在左右宽度上与弦槌杆33的粗细相同,或者大于弦槌杆33的粗细。当弦槌杆33抵接于弦槌止动导轨55时,脚部68则从线圈部61向斜前上方延伸。击弦机7A的其他构成与击弦机7的构成相同。第1弹簧59的脚部63的顶端侧部分63T的一部分进入顶起部20的槽21中。第 1弹簧59挠曲时,顶端侧部分63T于槽21内在顶起部20的长方向上滑动。第1弹簧59挠曲时,顶端侧部分63T不会从第1支承部71脱落。击弦机7A的其他作用及效果与击弦机7的作用及效果相同。本发明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是提高立式钢琴性能的有用的方法。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是提高立式钢琴性能的有用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的动作方法,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具有调节导轨、顶杆止动导轨、中心导轨、止音器止动导轨、联动器、顶杆、转击器和弦槌,在该联动器与该顶杆的顶杆尾部之间具有顶杆弹簧,当演奏者按下琴键时,该联动器一边上升一边转动,该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从下方顶起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在该弦槌转动而敲击琴弦的同时,该顶杆的顶杆尾部碰到调节钮,该顶起部的顶推端从该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导轨与所述顶杆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1导轨, 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具有第1弹簧,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不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弹簧抵接的第1支承部,所述中心导轨与所述止音器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2导轨, 所述第2导轨、所述弦槌的弦槌木、所述弦槌的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第2弹簧,在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第2导轨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在所述第2导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当演奏者按下所述琴键,所述顶起部的顶推端从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时,所述第1 弹簧则被夹在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从而挠曲,在演奏者的手指松开所述琴键,所述联动器一边下降一边转动,所述顶杆尾部离开所述调节钮时,被夹在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而挠曲的所述第1弹簧,将所述顶起部的顶推端推至所述转击器的与所述被顶起部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上,而且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在所述第1弹簧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时,所述弦槌受到所述顶起部作用于所述被顶起部的力,从而向所述琴弦转动,在该转动的所述弦槌碰到所述琴弦之前, 所述第2弹簧被夹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从而挠曲,所述弦槌上作用有来自该挠曲的所述第2弹簧的力,在转动的所述弦槌碰到所述琴弦之前,挠曲的所述第2弹簧作用于所述弦槌的力阻止所述弦槌转动。
2.—种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具有调节导轨、顶杆止动导轨、中心导轨、止音器止动导轨、 联动器、顶杆、转击器和弦槌,在该联动器与该顶杆的顶杆尾部之间具有顶杆弹簧,当演奏者按下琴键时,该联动器一边上升一边转动,该顶杆的顶起部的顶推端从下方顶起该转击器的被顶起部,在该弦槌转动而敲击琴弦的同时,该顶杆的顶杆尾部碰到调节钮,该顶起部的顶推端从该被顶起部的下方脱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导轨与所述顶杆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1导轨, 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任一个构件具有第1弹簧,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不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具有与所述第1弹簧抵接的第1支承部,所述中心导轨与所述止音器止动导轨中的任一个构件构成第2导轨, 所述第2导轨、所述弦槌的弦槌木、所述弦槌的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第2弹簧,在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第2导轨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在所述第2导轨具有所述第2弹簧的情况下,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任意一个构件具有与所述第2弹簧抵接的第2支承部,在演奏者的手指松开所述琴键,所述联动器一边下降一边转动,所述顶杆尾部离开所述调节钮时,作用在所述顶起部上的来自被夹在具有所述第1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而挠曲的所述第1弹簧的力,是将所述顶起部的顶推端推至所述转击器的与所述被顶起部相比位于前侧且上侧的面上的大小与方向的力,并且是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的大小与方向的力,在所述第1弹簧将所述顶起部推入所述被顶起部的下方,所述弦槌受到所述顶起部作用于所述被顶起部的力而向所述琴弦转动时,作用在所述弦槌上的来自被夹在具有所述第 2弹簧的构件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而挠曲的所述第2弹簧的力,是在所述弦槌碰到所述琴弦之前阻止所述弦槌转动的大小与方向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弹簧是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所述第1弹簧具有与所述第1支承部抵接的脚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弹簧是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所述第2弹簧具有与所述第2支承部抵接的脚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顶起部中的具有所述第1支承部的构件上,第1螺丝钉螺合并贯穿,该第1螺丝钉的螺纹部顶端支撑着所述第1支承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导轨、所述弦槌木、所述弦槌杆、所述转击器中的具有所述第2支承部的构件上,第2螺丝钉螺合并贯穿,该第2螺丝钉的螺纹部顶端支撑着所述第2支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钢琴的击弦机,其具有可与三角钢琴匹敌的相同琴键的连击性能和触键感。具体为,第1弹簧(59)设置于顶杆(18)的顶起部(20),第1支承部(71)设置于顶杆止动导轨(53),顶杆尾部(19)离开调节钮(47)时,在顶起部(20)与第1支承部(71)之间挠曲的第1弹簧(59)将顶起部(20)强制推入转击器(25)的被顶起部(27)的下方。第2弹簧(66)设置于止音器止动导轨(56),第2支承部(72)设置于弦槌杆(33),在由于第1弹簧(59)的力而转动的弦槌(32)碰到琴弦(90)之前,在止音器止动导轨(56)与第2支承部(72)之间挠曲的第2弹簧(66)阻止弦槌(32)转动。
文档编号G10C1/02GK102473401SQ20108002840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9日
发明者藤井幸光 申请人:藤井钢琴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