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音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952阅读:3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音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阮乐器的范围,尤其涉及一种低音阮。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组建、发展民族乐队(团)以来,低音声部一直沿用大提琴、贝斯,民族乐器无低音的状况始终困扰着整个民族音乐界。很多乐器改革家、制做家、演奏家尝试改造了多种乐器,但至今没有一种得到普及。其中多数是改变了大提琴、贝斯的外观,强行加以民族化,但最终由于制作理念、技术、材料等原因,导致音质、音色、手感等还远比不上原型乐器。还有一部分是以民族乐器为原型加大尺寸。如低音胡琴,以二胡为原型加大,经实验音域窄,音量小,无法顶梁低音声部。再如低音筝,同样音域、音量不够,且半音不齐又体型庞大,成为普及乐器有一定的难度。 阮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真正的传统民族乐器。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它采用十二平均律制,音域三个半八度,半音俱全,点、线演奏兼备。近代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独奏使用。在八十年代末期,出现了低音阮,低音阮比中阮低八度,最低音为G,仅比体型至少大一倍的贝斯高了小三度,但由于阮体型过大,再加上当时几乎没有专业阮演奏者,所以无人问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阮专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阮族乐团的红火发展,有人再次改良了低音阮,但仍然由于体型过大,不便于演奏,低音阮只是勉强出现在了阮族乐团中。以下对老式低音阮作具体的分析I、共鸣箱老式低音阮一般共鸣箱直径62cm,正圆形,箱体厚15cm,中间收腰部分13cm,平均厚度约14cm。对于目前阮演奏者来讲,一切演奏方法与习惯均来自于中阮。中阮共鸣箱体直径目前固定在40cm,正圆形,箱体厚9cm,中间收腰部分8cm,平均厚度约
8.5cm。面对乐器,左下侧圈(右小臂在箱体上的支点)至I弦触弦点(琴码与指板末端中间)直线距离约22cm。在正常坐姿持拨演奏状态下(右手腕突起约45度),测量20名I. 6至I. 7m身高者,肘关节内侧至拨片尖直线距离约28至30cm,取中间值约29cm。29cm减22cm为7cm。观察右小臂在共鸣箱左下侧圈的支点位置,基本就是肘关节内侧往下(手腕方向)约7cm处,身高高者大于7cm,矮者反之。老式低音阮共鸣箱左下侧圈至I弦触弦点直线距离约30cm,再加上箱体厚度比中阮厚了近6cm,这就意味着基本上身高I. 7m以下的人右小臂不可能在箱体侧圈上找到支点,只能将右小臂悬空演奏。根据经验与实践,这种演奏状态不可能松弛,整个右臂会存力,指尖到拨片的力量会减少。而低音阮弦又比中阮弦粗的多,所以会对音质、音色、音量以及灵活度、耐力等带来严重影响。如果按小臂长度来推算,能基本按照中阮演奏习惯演奏这种低音阮的人,身高至少也要在1.8m以上。而对于目前阮演奏者中98%为女性的现状,这明显是不可能的。2、指板老式低音阮指板最窄处(I品下方)5cm,厚3cm,品高lcm,山口处I至4弦弦槽距离3. 8cm,第二品处(常用第I把位位置)弦距4. 2cm,2至4品按弦点跨度(大2度距离)7. 8cm,第12品处(8度音位置,即常用第2把位末端)宽6. 5cm, I至4弦弦距5cm,琴码上I至4弦弦槽距离6. 4cm。中阮指板最窄处4cm,厚I. 8cm,品高O. 6cm,山ロ处I至4弦弦槽距离2. 7cm,第二品处弦距2. 9cm, 2至4品按弦点跨度5. 5cm,第12品处宽5cm, I至4弦弦距3. 6cm,琴码上I至4弦弦槽距离4. 6cm。3、琴头老式低音阮琴头长27cm,头饰宽10cm,轴厢宽6cm,厚5. 5cm。琴头除装饰作用外,实用功能就是安放4组琴轴及配套齿轮。以进ロ花梨木材质计算,琴头部分总重量约700g。4、整体老式低音阮总长127cm,最宽处62cm,重约7公斤(进ロ花梨),以金属支架落地支撑。身高I. 6m以下者几乎无法演奏,I. 7m左右者也只能采取大分腿式或侧坐式,极不美观又不方便。所以进ー步改良低音阮,填补民族乐器无低音之空白,是迫在眉睫的事。
发明内容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方便演奏、音域宽、音量大、音色明亮和音质圆润通透的低音阮,可成为普及乐器的ー种。本实用新型提供解决技术难题的低音阮,包括共鸣箱、指板、琴头、琴弦,其特征在于共鸣箱体为竖椭圆形,长、宽、厚之比是I :0. 86-0. 89 :0. 18-0. 23。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共鸣箱体正圆形的固有概念,变为竖椭圆形。优选方案如下共鸣箱体为竖椭圆形,长58cm,宽51cm,厚12. 5cm,中间收腰部分10. 5cm,平均厚度11. 5cm,左下侧圈至I弦触弦点直线距离约26cm。指板最窄处4cm,厚2. 3cm,品高O. 7cm,山ロ处I至4弦弦槽距离2. 7cm,第二品处弦距2. 9cm, 2至4品按弦点跨度7cm,第12品处宽5. 5cm, I至4弦弦距4cm,琴码上I至4弦弦槽距离5. 2cm。本实用新型低音阮的指板尺寸已非常接近中阮的尺寸,可更多的保留左手手感及演奏习惯,会使更多的人能自如演奏。琴头长22cm,头饰宽8cm,轴厢宽5cm,厚3. 3cm,采用进ロ花梨木材质,琴头部分总重量400g。阮演奏姿势为斜抱45度,减轻琴头重量便于演奏。琴弦以德国钢丝为芯,外缠镍铬合金外皮。声音并没有因体型变小而減少,反而音色明亮,音质圆润通透,发音敏感且音量更大。琴弦震动平稳,余音长,噪音小,耐磨损性更闻。阮总长116cm,最宽处51cm,采用内壁打薄技术重4kg (进ロ花梨),无支架。身高I. 6m者就可正常怀抱式演奏。本实用新型方便演奏、音域宽、音量大、音色明亮和音质圆润通透,可成为普及乐器的ー种,在低音阮的改进上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共鸣箱、指板、琴头、琴弦,其特征在于共鸣箱体为竖椭圆形,长、宽、厚之比是I :0. 86-0. 89 :0. 18-0. 23。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共鸣箱体正圆形的固有概念,变为竖椭圆形。根据前面的测算分析并经过实践,I. 6m左右身高的人就可以正常演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长58cm,宽51cm,厚12. 5cm,中间收腰部分10.5cm,平均厚度11. 5cm,左下侧圈至I弦触弦点直线距离约26cm。共鸣箱尺寸影响着右手的运动,指板尺寸直接影响左手的运动。本实用新型指板最窄处4cm,厚2. 3cm,品高O. 7cm,山ロ处I至4弦弦槽距离2. 7cm,第二品处弦距2. 9cm,2至4品按弦点跨度7cm,第12品处宽5. 5cm, I至4弦弦距4cm,琴码上I至4弦弦槽距离5. 2cm。本实用新型低音阮的指板尺寸已非常接近中阮的尺寸,可更多的保留左手手感及演奏习惯,会使更多的人能自如演奏。在国际上,直柄式乐器通常采用抓握式演奏方法(虎口托琴),这种方法以握住琴颈后拇指与食指重叠为最适宜,四个按弦手指的灵活度及耐カ可达到最佳。经过实际测量20名身高I. 6至I. 7m者,手掌最宽为9cm左右,所以按老式低音 阮指板尺寸来讲,身高I. 7m以下的人,左手部分也几乎不可能达到自如状态,容易和方便于演奏。本实用新型低音阮琴头长22cm,头饰宽8cm,轴厢宽5cm,厚3. 3cm,采用进ロ花梨木材质,琴头部分总重量390-410g。阮演奏姿势为斜抱45度,减轻琴头重量便于演奏。琴弦以钢丝为芯,外缠镍铬合金外皮。声音并没有因体型变小而減少,反而音色明亮,音质圆润通透,发音敏感且音量更大。琴弦震动平稳,余音长,噪音小,耐磨损性更闻。本实用新型低音阮总长116cm,最宽处51cm,采用内壁打薄技术重3. 9-4. Ikg,无支架,身高I. 6m者就可正常怀抱式演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低音阮,包括共鸣箱(I)、指板(2)、琴头(3)、琴弦(4),其特征在于共鸣箱体(I)为竖椭圆形,长宽厚之比是I :0. 86-0. 89 :0. 18-0. 2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低音阮,其特征在于共鸣箱(I)体长58cm,宽51cm,厚12.5cm,中间收腰部分(5) 10. 5cm,平均厚度11. 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低音阮,其特征在于指板(2)最窄处4cm,厚2.3cm,品(7)高0. 7cm,山ロ处(6) I至4弦弦槽距离2. 7cm,第二品处弦距2. 9cm, 2至4品按弦点跨度7cm,第12品处宽5. 5cm, I至4弦弦距4cm,琴码(8)上I至4弦弦槽距离5. 2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低音阮,其特征在于琴头(3)长22cm,头饰(9)宽8cm,轴厢(10)宽 5cm,厚 3. 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ー种低音阮,其特征在于琴头(3)重390-410g,为花梨木材。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低音阮,其特征在于琴弦(4),以钢丝为芯,外缠镍铬合金外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ー种低音阮,其特征在于阮总长116cm,最宽处51cm,重 3. 9-4. Ikg,无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阮乐器的范围,尤其涉及一种低音阮,包括共鸣箱、指板、琴头、琴弦,其特征在于共鸣箱体为竖椭圆形,长宽厚之比是10.86-0.890.18-0.23。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共鸣箱体正圆形的固有概念,变为竖椭圆形,方便演奏、音域宽、音量大、音色明亮和音质圆润通透的低音阮,可成为普及乐器的一种,在低音阮的改进上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文档编号G10D3/06GK202584699SQ2012201221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沈非, 刘晶 申请人:沈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