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弦轴的古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2494发布日期:2019-03-19 23:3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弦轴的古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古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弦轴的古琴。



背景技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三千多年来,古琴在经过了七、八世纪的高峰,十六、十七世纪的深化,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衰退,原因重重。经过历史的传承至今,古琴在造型上有着比较多的改变,例如神农的型制、孔子设置的型制等,有着九十种型制。

而现有的具有琴轸的古琴在通过琴轸调节琴弦时容易出现调节难度大,不好调,还容易走动,容易跑调,同时因为琴轸长于护轸,所以琴轸处于悬空状态,因此,放置稳定性差。

并且传统古琴的琴轸是用琴轸上的线扣拉住琴弦的头,琴轸与琴体是分离的,上弦后是在轸池里接触,而且接触面很小,摩擦力也很小,所以容易跑弦,需要经常调弦来保证音准。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琴弦张紧度稳定,方便调音的带弦轴的古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不仅调音方便,而且使得琴弦的紧张度更稳定,从而使得音准更稳定,避免频繁给古琴调音和重新上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弦轴的古琴,包括:琴体、穿弦孔、琴弦、岳山、面板、龙龈、底板、雁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琴额背面位置的调弦房,所述调弦房内设置有七只挂弦钮钉,七只所述挂弦钮钉分别拧入所述调弦房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挂弦钮钉设置有通孔,七根所述琴弦的一端绕过所述龙龈后均连接在所述雁足上,七根所述琴弦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面板上设置的七个所述穿弦孔,然后分别穿入七只所述挂弦钮钉的通孔且能绕设在所述挂弦钮钉外,通过转动挂弦钮钉调节每根琴弦的松紧,所述挂弦钮钉作为所述琴弦的弦轴使用,卷收或释放所述琴弦,对琴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中,所述挂弦钮钉与所述琴体平行设置,所述挂弦钮钉为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匹配外螺纹,另一端设置有外四角结构的螺柱,使用内四角扳手套入所述挂弦钮钉设置外四角结构的一端,通过内四角扳手转动挂弦钮钉,进行收卷或释放所述琴弦,从而能调节所述琴弦的松紧。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中,所述调弦房设置在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并且所述调弦房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挂弦钮钉调节窗口,使所述内四角扳手能够伸入,套在所述挂弦钮钉上并转动所述挂弦钮钉。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中,所述岳山上设置有七个蜻蜓结,七个所述蜻蜓结独立排列在所述岳山上,七根所述琴弦分别穿过对应设置的蜻蜓结。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中,所述岳山为弧形红木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中,所述调弦房为开设在所述面板背面的凹腔,并通过所述底板对所述凹腔开口进行遮盖,并保留挂弦钮钉调节窗口。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不仅调音方便,而且使得琴弦的紧张度更稳定,从而使得音准更稳定,避免频繁给古琴调音和重新上弦;单独调节每个挂弦钮钉而不牵动其他弦的调节,实现了互不干扰,独立调节使用,通过内四角扳手能正反方向旋转挂弦钮钉,以达到调节琴弦张紧度的作用,从而实现古琴便捷调音,这在以往的古琴中是难以做到的。同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琴弦及调音方便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弦钮钉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内四角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不仅调音方便,而且使得琴弦的紧张度更稳定,从而使得音准更稳定,避免频繁给古琴调音和重新上弦。

结合说明书附图1-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弦轴的古琴,包括:琴体、穿弦孔1、琴弦2、岳山3、面板4、龙龈5、底板6、雁足7,还包括:设置在面板4琴额背面位置的调弦房8,调弦房8内设置有七只挂弦钮钉9,七只挂弦钮钉9分别拧入调弦房8设置的螺纹孔内,挂弦钮钉9设置有通孔10,七根琴弦2的一端绕过龙龈5后均连接在雁足7上,七根琴弦2的另一端分别穿过面板4上设置的七个穿弦孔1,然后分别穿入七只挂弦钮钉9的通孔10且能绕设在挂弦钮钉9外,通过转动挂弦钮钉9调节每根琴弦2的松紧,挂弦钮钉9作为琴弦2的弦轴使用,卷收或释放琴弦2,对琴弦2的张紧度进行调节。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挂弦钮钉9与琴体平行设置,挂弦钮钉9为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孔匹配外螺纹,另一端设置有外四角结构的螺柱,使用内四角扳手11套入挂弦钮钉9设置外四角结构的一端,通过内四角扳手11转动挂弦钮钉9,进行收卷或释放琴弦2,从而能调节琴弦2的松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调弦房8设置在面板4与底板6之间,并且调弦房8在底板6上开设有挂弦钮钉调节窗口13,使内四角扳手11能够伸入,套在挂弦钮钉9上并转动挂弦钮钉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岳山3上设置有七个蜻蜓结13,七个蜻蜓结13独立排列在岳山3上,七根琴弦2分别穿过对应设置的蜻蜓结13。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岳山3为弧形红木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调弦房8为开设在面板4背面的凹腔,并通过底板6对凹腔开口进行遮盖,并保留有挂弦钮钉调节窗口12。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弦轴的古琴,包括:琴体、穿弦孔、琴弦、岳山、面板、龙龈、底板、雁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琴额背面位置的调弦房,所述调弦房内设置有七只挂弦钮钉,七只所述挂弦钮钉分别拧入所述调弦房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挂弦钮钉设置有通孔,七根所述琴弦的一端绕过所述龙龈后均连接在所述雁足上,七根所述琴弦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面板上设置的七个所述穿弦孔,然后分别穿入七只所述挂弦钮钉的通孔且能绕设在所述挂弦钮钉外,通过转动挂弦钮钉调节每根琴弦的松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弦轴的古琴,不仅调音方便,而且使得琴弦的紧张度更稳定,从而使得音准更稳定,避免频繁给古琴调音和重新上弦。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科
技术研发日:2018.12.03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