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琵琶,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
背景技术: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琴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传统的南音琵琶没有音柱,琵琶面板厚高度是3mm~3.5mm,复手距离琵琶面板的底部距离大约为5mm,出音口为月牙形状,出音口的面积大约为1cm2,传统的南音琵琶综合性的发音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包括头部和身部,头部和身部之间设有多个拉紧的琴弦,所述身部由琵琶面板构成,所述琵琶面板包括正面面板和曲面背板,所述正面面板和曲面背板之间形成音腔,所述正面面板下方设有复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手的上方设一出音口,所述琵琶面板的内部音梁上嵌有一音柱,所述音柱位于出音口的一侧,所述琵琶面板的厚度为4mm~5mm,所述出音口的面积为为42~50cm2,所述复手与琵琶面板底部的距离为6cm。
进一步的,所述音柱与出音口轴中心的距离为1~2cm。
进一步的,琵琶面板的厚度为4mm。
进一步的,所述出音口的面积为为45cm2。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加厚面板,使得发音更加的纯正,同时能够加强抗震力。
2、增加复手与琵琶面部底部的距离,通过将复手的位置从琵琶面板底部向出音口的方向移动一厘米,中和加厚琵琶面板,适当缩短弦距,能够更好的提高音质与音量。
2、增加音柱,能够更好地促进音源的有效传递;
3、增大出音口的面积,能够增加发音音量。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的琵琶面板的立体图;
图3为图1在a-a方向上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头部;2.身部;3.复手;4.琴弦;5.出音口;6.音柱;7.琵琶面板;71.正面平板;72.曲面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图2,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包括头部1和身部2,头部1和身部2之间设有多个拉紧的琴弦4,身部2由琵琶面板7构成,琵琶面板7包括正面面板71和曲面背板72,琵琶面板7的厚度为4mm~5mm,优选为4.0mm,加厚面板,使得发音更加的纯正,同时能够加强抗震力,正面面板71和曲面背板72之间形成音腔,以在拨动琴弦4时发出声响,正面面板71下方设有复手3,复手3与琵琶面板7底部的距离为6cm,通过将传统南音琵琶复手3的位置从琵琶面部72底部向出音口5的方向移动一厘米,中和加厚琵琶面板7,适当缩短弦距,能够更好的提高音质与音量;复手3的上方设一出音口5,参考图3可看出,琵琶面板7的内部音梁上嵌有一音柱6,该音柱6位于出音口5的一侧,音柱与出音口轴中心的距离为1~2cm,增加音柱6,能够更好地促进音源的有效传递;出音口5的面积为为42~50cm2,优选为45cm2,增大出音口5的面积,能够增加发音音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包括头部和身部,头部和身部之间设有多个拉紧的琴弦,所述身部由琵琶面板构成,所述琵琶面板包括正面面板和曲面背板,所述正面面板和曲面背板之间形成音腔,所述正面面板下方设有复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手的上方设一出音口,所述琵琶面板的内部音梁上嵌有一音柱,所述音柱位于出音口的一侧,所述琵琶面板的厚度为4mm~5mm,所述出音口的面积为为42~50cm2,所述复手与琵琶面板底部的距离为6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柱与出音口轴中心的距离为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琵琶面板的厚度为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南音琵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口的面积为为45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