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呜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3026发布日期:2022-10-19 01:4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乐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木呜嘟。


背景技术:

2.呜嘟,乐器名。原名“叫叽儿”,本是牧童玩具。历史可追溯自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音色浑厚穿透尤善表现幽远飘逸、古朴的意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能演奏和音的乐器,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现有呜嘟均采用陶制,虽有很多优点,但不小心容易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节或木头制作而成的呜嘟,该竹木呜嘟具有携带方便,不怕摔打,发音具有特殊音色等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竹木呜嘟,该竹木呜嘟整体呈圆柱体结构,采用竹子或木管制成,两端保留竹节或采用圆板封堵木管,使呈圆柱体结构的内部构成密封的共鸣腔;
7.所述圆柱体结构的管壁一侧设有歌口和两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管壁另一侧设有六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端面设有吹奏口,吹奏口为直线状缝隙,吹奏口通过竹节或圆板上挖出的倾斜的通气槽对准歌口,使通气槽和歌口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歌口、吹奏口、音孔按眼均与共鸣腔相通。
8.优选的是,所述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歌口和两个音孔按眼同轴设置。
9.优选的是,所述圆柱体结构管壁另一侧的六个音孔按眼呈对称排布,且以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歌口及两个音孔按眼的孔心构成的轴线为轴。
10.优选的是,该竹木呜嘟的外表面还覆盖有封油保护层。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竹木呜嘟整体呈圆柱体结构,采用竹子或木管制成,两端保留竹节或采用圆板封堵木管,使呈圆柱体结构的内部构成密封的共鸣腔;所述圆柱体结构的管壁一侧设有歌口和两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管壁另一侧设有六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端面设有吹奏口,吹奏口为直线状缝隙,吹奏口通过竹节或圆板上挖出的倾斜的通气槽对准歌口,使通气槽和歌口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这样的吹奏口初学者一吹就响,很容易演奏。
13.该竹木呜嘟具有携带方便,不怕摔打,发音具有特殊音色等特点;同时该竹木呜嘟指法简单,容易吹奏,便于学习推广,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1—4中,1—歌口,2—两个音孔按眼,3—六个音孔按眼,4—吹奏口,5—通气槽,6—共鸣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2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竹木呜嘟,该竹木呜嘟整体呈圆柱体结构,采用竹子或木管制成,两端保留竹节或采用圆板封堵木管,使呈圆柱体结构的内部构成密封的共鸣腔6;
22.进一步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管壁一侧设有歌口1和两个音孔按眼2,圆柱体结构的管壁另一侧设有六个音孔按眼3,圆柱体结构的端面设有吹奏口4,吹奏口4为直线状缝隙,吹奏口4通过竹节或圆板上挖出的倾斜的通气槽5对准歌口1,使通气槽5和歌口1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歌口1、吹奏口4、音孔按眼均与共鸣腔6相通,音孔按眼的孔径大小根据不同音阶进行开设。
23.该竹木呜嘟演奏时,通过拇指控制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两个音孔按眼2的封堵,通过双手其余手指控制圆柱体结构管壁另一侧的六个音孔按眼3的封堵;通过吹奏口4向共鸣腔6内吹入气流,进而形成不同音阶。如此在演奏时可以稳稳的拿住竹木呜嘟,避免竹木呜嘟掉落。
24.通常竹木制乐器如箫和笛都是演奏者直接吹歌口而发声,但这样的发声方法须要长期练习才能正确地对准歌口,初学者不能立刻吹响,所以民间有三年笛子五年箫的说法。该竹木呜嘟通过设置吹奏口4、通气槽5和歌口1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进而便于初学者使用,一吹就响,容易演奏。
25.由于该竹木呜嘟整体采用竹子或木管制作,进而具有携带方便,不怕摔打等特别,同时用于竹子或木管与陶的材质不同,进的使得该竹木呜嘟发音具有特殊音色。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歌口1和两个音孔按眼2同轴设置。所述圆柱体结构管壁另一侧的六个音孔按眼3呈对称排布,且以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歌口1及两个音孔按眼2的孔心构成的轴线为轴。
27.通过以上歌口1和音孔按眼的排布设置,使得竹木呜嘟的演奏指法与乐器箫的演奏指法相类似,进而更符合乐器的演奏习惯;由于指法简单,容易吹奏,便于学习推广,使对现代呜嘟的学习能够顺水成章,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2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竹木呜嘟的外表面还覆盖有封油保护层;具体的将该竹木呜嘟制作成型后,将其放入橄榄油中进行浸泡,使其外表面形成封油保护层。通过封油保护层能够在天气干燥、温差过大的情况下,防止竹木呜嘟发生裂纹、裂缝情况,同时避免发霉。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竹木呜嘟,其特征在于:该竹木呜嘟整体呈圆柱体结构,采用竹子或木管制成,两端保留竹节或采用圆板封堵木管,使呈圆柱体结构的内部构成密封的共鸣腔;所述圆柱体结构的管壁一侧设有歌口和两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管壁另一侧设有六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端面设有吹奏口,吹奏口为直线状缝隙,吹奏口通过竹节或圆板上挖出的倾斜的通气槽对准歌口,使通气槽和歌口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歌口、吹奏口、音孔按眼均与共鸣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呜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歌口和两个音孔按眼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木呜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结构管壁另一侧的六个音孔按眼呈对称排布,且以圆柱体结构管壁一侧的歌口及两个音孔按眼的孔心构成的轴线为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呜嘟,其特征在于:该竹木呜嘟的外表面还覆盖有封油保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木呜嘟,该竹木呜嘟整体呈圆柱体结构,采用竹子或木管制成,两端保留竹节或采用圆板封堵木管,使呈圆柱体结构的内部构成密封的共鸣腔;所述圆柱体结构的管壁一侧设有歌口和两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管壁另一侧设有六个音孔按眼,圆柱体结构的端面设有吹奏口,吹奏口为直线状缝隙,吹奏口通过竹节或圆板上挖出的倾斜的通气槽对准歌口,使通气槽和歌口之间能够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歌口、吹奏口、音孔按眼均与共鸣腔相通。该竹木呜嘟具有携带方便,不怕摔打,发音具有特殊音色等特点;同时该竹木呜嘟通过吹奏口、通气槽和歌口形成气流通道,使得初学者一吹就响容易吹奏,同时指法简单,便于学习推广,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云 徐慧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德云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