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荧光灯及其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94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用荧光灯及其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荧光灯,特别是一种照明用的荧光灯及其电极。属于照明类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荧光灯经过多年的改进,已广泛用于照明场所,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灯管端安装的灯丝是钨丝,无法去除电极上产生的热量,同时由于长时间使用冲放电过热,许多灯丝易熔断;另外一支40W的荧光灯所消耗的热电量约为435mA,而稳压器的负荷也不过只消耗500mA左右,电力消耗过大,还经常会有放送电波的接收杂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照明用荧光灯及其电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主要包括灯管、电极,将荧光体涂在荧光灯管内侧面,同时荧光灯的真空度事先适当调真空度,而且注入的水银数量比现有荧光灯增加20%左右,把氩气压限定在6毫米左右,荧光灯两端电极组成了冷阴极型电极,这种电极是使用原子量为47.9的高纯度金属,电极材质比4.51,电气抵抗55-60mn-cm,电传导程度29-31的TIA。荧光灯的冷阴极型电极是灯两端各自由外部电极和内部电极组成,内部电极设置于外部电极内,内部电极略呈圆锥形的圆筒形,外部电极形成从内部电极的根部向其顶端逐渐扩大的态势,用以扩大放大电面,提高光照度,内部电极的长度可以设计得比外部电极的长度短,内部电极可以直接插入外部电极来安装。荧光灯管内跳出的电子是由冲击装入管内的水银粒子和氩原子激发成电离状态,这个反应是定量地放出来自阴极的光电子,刺激荧光体发出可视光。使用强振电压电流起动器就能点亮该荧光灯,可广泛应用于220伏特电源,只要一次性地输入强振电压电流起动器,二次输入时绝缘体完好无损,即使用交流电220伏特,一次流动着的电流也不超过0.8A-1A,然而再次通电却可达到2mA到3mA左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灯管1、电极2,将荧光体涂在荧光灯管1内侧面,同时荧光灯的真空度事先适当调真空度,而且注入的水银数量比现有荧光灯增加20%左右,把氩气压限定在6毫米左右,荧光灯两端电极组成了冷阴极型电极2,电极2是使用原子量为47.9的高纯度金属,电极材质比4.51,电气抵抗55-60mn-cm,电传导程度29-31的TIA。荧光灯的冷阴极型电极2是灯两端各自由外部电极3和内部电极4组成,内部电极4设置于外部电极3内,内部电极4略呈圆锥形的圆筒形,外部电极3形成从内部电极4的根部向其顶端逐渐扩大的态势,用以扩大放大电面,提高光照度,内部电极4的长度可以设计得比外部电极3的长度短,内部电极4可以直接插入外部电极3来安装。荧光灯管1内跳出的电子是由冲击装入管内的水银粒子和氩原子激发成电离状态,这个反应是定量地放出来自阴极的光电子,刺激荧光体发出可视光。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把这个反应是定量地放出来自阴极的光电子,刺激荧光体发出可视光为220伏特的交流电。这种荧光灯管可应用于风力、水力、火力、波浪等发电机,功率从30W到100W左右的交流电,本发明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为同光照度灯管耗电的40%,灯管的寿命明显高于普通灯管,是普通灯管的3倍左右,而且同时克服了放送电波、接收杂音的产生。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用的荧光灯及其电极,主要包括灯管1、电极2,将荧光体涂在荧光灯管1内侧面,同时荧光灯的真空度事先适当调真空度,其特征在于注入的水银数量比现有荧光灯增加20%左右,把氩气压限定在6毫米左右,荧光灯两端电极组成了冷阴极型电极2,电极2是使用原子量为47.9的高纯度金属,电极材质比4.51,电气抵抗55-60mn-cm,电传导程度29-31的TI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照明用的荧光灯及其电极,其特征还在于荧光灯的冷阴极型电极2是灯两端各自由外部电极3和内部电极4组成,内部电极4设置于外部电极3内,内部电极4略呈圆锥形的圆筒形,外部电极3形成从内部电极4的根部向其顶端逐渐扩大的态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这种照明用的荧光灯及其电极,其特征还在于电极2是使用原子量为47.9的高纯度金属,电极材质比4.5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这种照明用的荧光灯及其电极,其特征还在于内部电极4的长度可以设计得比外部电极3的长度短,内部电极4可以直接插入外部电极3来安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主要包括灯管、电极,将荧光体涂在荧光灯管内侧面,同时荧光灯的真空度事先适当调真空度,而且注入的水银数量比现有荧光灯增加20%左右,把氩气压限定在6毫米左右,荧光灯两端电极组成了冷阴极型电极,这种电极是使用原子量为47.9的高纯度金属,电极材质比4.51,电气抵抗55-60mn-cm,电传导程度29-31的TIA。
文档编号H01J61/06GK1310465SQ00111710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4日
发明者吴继红 申请人:吴继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