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55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闪光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数码照相机(カメラ)在内的照相机闪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在采用抛物面形状反射伞的闪光灯装置中,作为向放电管施加触发电压的方法,已知的有例如日本特开昭63-48537号公报中公布的,使弹性材料与微型球状放电管的头部接触而施加触发电压的方式。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昭63-48537号公报中公布的触发电压施加方法中,在微型球状放电管与被摄体之间配置施加触发电路的弹性材料。因此,从放电管发出来的光被弹性材料遮蔽,成为产生配光不均和光量不足等问题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光灯装置,不产生配光不均和光量不足等问题,能提高放电管的取向特性。
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具有放电发光部和端子部的闪光发光放电管、及使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朝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伞;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端子部被付与透明电极,通过该透明电极对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施加触发电压。
另外,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特征还在于,配备闪光发光放电管,具有放电发光部、夹持该放电发光部而配置在两端的阳极端子部、及比这个阳极端子部形状大的阴极端子部;反射伞,与上述阳极端子部和阴极端子部中的一个端子部压接,具有支承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支承部,由将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朝预定方向反射的导体构成;及透明电极,在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表面上,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一端的端子部形成;施加到上述反射伞上的触发电压,通过上述支承部及透明电极施加到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上。
在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中,从具有放电发光部和端子部的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由反射伞朝预定方向反射。而且,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端子部附加透明电极,通过该透明电极对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施加触发电压。
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具备闪光发光放电管、反射伞、透明电极。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具有放电发光部、夹持该放电发光部而配置在两端的阳极端子部、及比这个阳极端子部大的阴极端子部。并且,上述反射伞与上述阳极端子部和阴极端子部中的一个端子部压接,具有支承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支承部,由将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朝预定方向反射的导体构成。再有,透明电极是在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表面上、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一端的端子部而形成的。另外,施加到上述反射伞上的触发电压,通过上述支承部及透明电极施加到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上。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用局部剖面表示采用第1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部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例中端子1a的剖面形状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用于驱动第1实施例中闪光灯装置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变化例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反射伞支承部结构的外观斜视图,(b)是反射伞支承部及氙管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第2实施例闪光灯装置中的环及其周边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例变化例的结构图,反射伞的支承部及氙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就本发明闪光灯装置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用局部剖面表示该闪光灯装置发光部的斜视图。
作为闪光发光放电管的氙管1,在内部封入氙气,而且具有从其两端向外部延伸出而形成的端子1a及1b。上述端子1a向光的照射方向延伸出而形成,端子1b向本体的固定构件4的方向延伸出而形成。端子1a相对于氙管1大致弯曲成直角,与未图示出的导线或基板电连接。另一方面,端子1b相对于氙管1成直线状延伸出,与导线或未图示出的基板电连接。
上述端子1a及1b是从氙管1内的端部延伸出而形成的,分别在被摄体侧端子1a的端部配置阳极1c,在本体侧的端子1b的端部配置阴极1d。这样配置的原因是,阴极1d的电极形状比阳极1c的电极大,发光时大多产生的电极阴影,这样配置是为了不影响照射光量和配光。
在氙管1的表面上,涂敷被称为氧化锡薄膜电阻的透明电极1e。这个氧化锡薄膜电阻对氙管1的整个放电部分瞬时施加高电压,具有激励氙管1内所充满的氙气的功能。而且,这个氧化锡薄膜电阻一般只涂敷于进行弧光放电的部分,但是,在本发明的氙管中,如图所示,也对位于弧光放电部外侧的阴极1d的部分进行涂敷。
反射伞2为抛物面状结构,其中心部分上设置可与上述氙管1贴紧的孔。而且,端子1b从这个孔插入,在反射伞2中心部附近设置支承部2a以与氙管1贴紧。且由于在这个支承部2a上涂敷上述透明电极1e,因而反射伞2与氙管1电连接。而且,为了能够清楚透明电极1e的涂敷范围,图中所示在反射伞2与氙管1之间留出间隙。
并且,反射伞2与氙管1的阴极1d贴紧,从氙管1的弧光放电部分起构成抛物面形状。为了避免施加在反射伞2上的高电压泄漏(leak),反射伞2的被摄体一侧的端面与端子1a之间有充足的间隔。另外,在反射伞2的外表面侧连接导线3。
氙管1和反射伞2通过本体的固定构件4被固定,而成为朝预定方向照射光的状态。为了使固定构件4的固定部分与氙管1和反射伞2接触良好,而形成为将这两个部件压入的结构。
在作为基座的固定构件4上,设置用于固定反射伞2及氙管1的通孔,在这个通孔中插入反射伞2。在反射伞2的内侧压入氙管1,由此氙管1与反射伞2如上所述被电连接。
上述固定构件4的结构具有孔径不同的三阶梯式通孔。即,从反射伞2和氙管1的插入方向看,最前面是孔径最大的孔4a、比这个孔4a孔径小的孔4b、然后是孔径最小的孔4c。
反射伞2通过支承部2a的外周部被固定在上述孔4a中,通过支承部2a的端部与孔4a的底部4aa接触,而被限定在与反射伞2的固定构件4相对应的轴向位置。孔4b对氙管1的外周形成预定量的间隙,以便氙管1的端部能与孔4b的底部4ba接触。而且,孔4c的直径只能通过端子1b。这样一来,通过孔4a-4c所形成的位置,来决定氙管1与反射伞2的固定位置。
并且,如图3所示,端子1a的剖面形状大致为矩形板状,被配置成其厚度方向为被摄体方向。通过将端子1a设置成如上的形状,被反射伞2反射而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之中,被端子1a遮蔽或朝向设计值以外的方向照射的光减少,从而更多的光照射到被摄体上。
以下,参照图4就该闪光灯装置的电路进行说明。
在图4中,一般,由电池构成的电源E与升压电路(CNV)11、及电阻R1和R2的串联电路进行并联。上述升压电路11具有以下功能,当控制电路(CPU)12输出充电信号时,对电源E的电压进行升压,并通过二极管D向发光用主电容器C1输送已升压的电荷。
并且,上述串联电路是测定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值的电路,在电阻R1与R2中间所产生的电压为升压电路11的输出电压的(1/电阻比)倍。若已知电阻比,则可以知道升压电路11的电压值。
二极管D是防止逆流用二极管,其被设置成,发光用主电容器C1中已积蓄的电荷不能流向由电阻R1、R2构成的串联电路的电路。发光用主电容器C1是为了积蓄用于发光的氙管(Xe)1的发光能量而设置的元件,通过二极管D与升压电路11并联连接。
并且,发光用氙管1与对发光电流进行控制的开关元件IGBT串联的电路,与上述发光用主电容器C1并联联接。氙管1向被摄体照射光,作为照相机摄影时的光使用。开关元件IGBT是控制氙管1的发光电流的元件,为调节发光量而设置。
由触发电容器C2和触发线圈T的一级线圈的串联电路构成的触发电路,与开关元件IGBT并联连接。且为了向触发电容器C2供给能量,电阻R3与氙管1并联连接。触发线圈T次级线圈侧的输出端子,与氙管1的外壁连接。
下面,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电路的动作。
首先,从控制电路12的CHG端子向升压电路11输出充电信号。一输出充电信号,就开始通过升压电路11充电,电源E的电压就被升高。一进行升压,经由二极管D充入发光用主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通过由电阻R1、R2串联电路构成的充电电压检测电路,向控制电路12的VST端子输出。
充电中,控制电路12的VST端子上的端子电压一达到预定的电压,发光用主电容器C1的电压就成为可发光的满充电电压,这时从控制电路12的CHG端子输出关断(OFF)信号,充电停止。充电电流向发光用主电容器C1充电,同时通过电阻R3向触发电容器C2进行相同电压的充电。
若充电完毕,则从控制电路12的ST端子向开关元件IGBT输出发光开始的信号。开关元件IGBT一进行动作,触发电容器C2就放出电荷,在触发线圈T的一级线圈侧发生电流变化。
在触发线圈T的一级线圈侧一发生电流变化,这个能量就传递到次级线圈侧。由于次级线圈的输出端与氙管1的外壁连接,因而形成的电阻值是无限大的。从而,在触发线圈T的次级线圈侧的输出端产生高电压,激励氙管1内的氙气。
这种高电压,一旦产生向未图示出的其它元件放电(触发电压泄漏)的现象,就成为不发光和发光不良的原因。当对氙气进行激励时,氙管1内部的电阻就下降,电流就流动,通过这种电流发光。
如果开关元件IGBT的导通时间达到预先设定好时间,则从控制电路12的ST端子输出导通信号。导通信号一输入到开关元件IGBT,开关元件IGBT的工作就停止,电流被断开。电流一断开,氙管1的电流就停止,并停止发光。
在采用这种结构的第1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中,在氙管1的放电部的外侧设置氧化锡薄膜电阻,在氙管1与抛物面形状结构的反射伞2的接触部分上涂敷氧化锡薄膜电阻,因此可将施加到反射伞2上的触发电压直接施加到氙管1的表面上。从而,容易发光,与被摄体之间不存在触发电极,因而可提供没有配光不均和光量不足问题的闪光灯装置。
并且,当将氙管设置在正规位置上时,由于压入反射伞进行安装,因而接触性变好,不存在触发动作变难的问题。
还有,在图3中,已说明端子1a的剖面形状大致为矩形板状,但是,不限于这种剖面形状。例如,其厚度方向上的电极剖面形状为圆形也是没有问题的。
下面,说明第1实施例的变化例。
在上述的第1实施例中,抛物面形状的反射伞2的中心部位,支承部2a的整体通过透明电极1e而与氙管1的端部连接、固定,但如图5所示,也可切除支承部2a的一部分,从而利用弹性。
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变化例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反射伞的支承部的结构的外观斜视图,(b)是反射伞的支承部及氙管的剖面图。
例如,在反射伞2的支承部2a周方向上的3个部位,形成压接用切口部2b。这些压接用切口部2b是在支承部2a的中心轴向上具有弹性的,在其前端部附近设置成整体形成的突起2c。利用弹力,突起2c通过透明电极1e与氙管1接触,由此将氙管1和反射伞2电连接。
这样的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下面,就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由于第2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闪光灯装置大致相同,因而对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图号,并省略说明。
图6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在氙管1和反射伞2的连接部位上,设置用导电材质制成的环5。这个环5还是用弹性材质制成的,与氙管1和反射伞2两者贴紧来进行安装。这个环5是用透明的或者白色等、能吸收氙管1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的材料,例如是橡胶或者树脂制作的构件。
如图7所示,这个环5与氙管1和反射伞2贴紧。而且,这个环5被构成为,将氙管1的涂敷了透明电极1e的前端部是导电性的导电部5a、其它部分是用绝缘体形成的绝缘部5b。
在反射伞2上产生的触发电压在绝缘部5b的端部被阻挡,由于在氙管1上产生的触发电压被阻挡在绝缘部5b的与氙管1贴紧的部位上,因而不发生向未图示出的其它部件泄漏触发电流的问题。
这样,在根据第2实施例构成的闪光灯装置中,通过在抛物面状的反射伞2与氙管1之间设置连接两者的环,可以提供容易用氙管施加触发电压的闪光灯装置。
并且,由于环的材质如下构成,其触发施加部为导电性材质、其它部分为绝缘性材质,因而易于施加触发电压,也不会发生触发的泄漏。而且,由于与被摄体之间不存在触发电极,因而可提供没有配光不均和光量不足问题的闪光灯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变化例。
图8是表示第2实施例变化例的构成图,是反射伞的支承部及氙管的剖面图。
在上述的图7所示的第2实施例中,环5的绝缘部5b端部的结构为,从反射伞2的中心轴向外侧张开。与之相对应,在变化例中,如图8所示,环5的绝缘部5b的结构为,覆盖遮蔽从氙管1延伸出的端子1b的周围。
这样的结构,也可获得与上述第2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如以上说明,若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在放电管的放电部分外侧设置施加触发电路用的电极,使这个电极部分与反射伞接触,施加触发电压,向放电管施加触发电压,因而发光容易,由于与被摄体之间不存在触发电极,因而可提供没有配光不均和光量不足问题的闪光灯装置。
且由于将放电管压入反射伞,因而可提供接触性好、难以发生不发光现象、没有触发电路噪音的闪光灯装置。
且由于在放电管与反射伞的接触部上插入弹性材质的环,因而可提供放电管与反射伞的接触性能更好的闪光灯装置。
且由于将弹性材质环的与放电管透明电极接触的部分制成导电性材质的部分,将其它部分制成绝缘性材质的部分,因而可提供能达到提高施加触发电压性能和防止触发电路泄漏两个目的的闪光灯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闪光灯装置,配备具有放电发光部和端子部的闪光发光放电管、及使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朝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伞;其特征在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端子部被付与透明电极,通过该透明电极对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施加触发电压。
2.一种闪光灯装置,配备具有放电发光部和夹持上述放电发光部而配置在两端部的端子的闪光发光放电管、及使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朝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伞;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中的一个是阳极端子,另一个比上述阳极端子形状大的是阴极端子;在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表面上,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端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端部形成透明电极;在上述反射伞上,压接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形成了上述透明电极一侧的端部,设置支承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支承部;施加到上述反射伞上的触发电压,通过上述支承部及透明电极施加到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与配设了上述阴极端子一侧的端部进行压接。
4.一种闪光灯装置,配备具有放电发光部和夹持上述放电发光部而配置在两端部的端子的闪光发光放电管、及使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发出来的光朝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伞;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中的一个是阳极端子,另一个比上述阳极端子形状大的是阴极端子;在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的表面上,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形成透明电极;在由导体构成的前述反射伞上,设置插入上述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通孔,配置弹性支承构件,用于通过上述端部将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弹性地支承在上述通孔中;上述弹性支承构件还具有导电部,用于对上述反射伞与上述透明电极进行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闪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支承构件具有绝缘部,用于使从上述闪光发光放电管突出而配置的端子和上述反射伞绝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闪光灯装置,不产生配光不均和光量不足等问题,且能提高放电管的取向特性。本发明的闪光灯装置,从具有放电发光部和端子(1a、1b)的氙管(1)发出来的光,通过反射伞(2)朝预定方向反射。而且,在上述氙管(1)的外表面上,从上述放电发光部到上述端子(1a、1b)涂敷透明电极(1e),通过这个透明电极(1e)向氙管(1)施加触发电压。
文档编号H01J61/54GK1467558SQ0313715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6日
发明者土田启一, 三上和生, 生 申请人: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