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541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低压细径绳索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绳索灯都为高压产品,如有一段破损就有触电的危险,危害到人身安全,至今还没有一家工厂生产过低压安全的绳索灯,而且现有产品中灯泡电极之间的连接点大都是裸露在外的,这样很容易造成短路等故障,正因为考虑到安全性的原因,现在生产销售中的各类绳索灯的外护套通常都比较厚,其直径都要在φ10~13mm之间,重量在150g/m左右,比较粗糙、笨重,又费工费料,而且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支撑力度,所以造成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2米,这样就增加了安装时的工作量,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再者,由于体积大,份量重等缺点,导致其运输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大大影响了销售利润的增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它可克服现有绳索灯体积笨重、安全性能低等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它主要包括灯泡、导电铜丝,与导电铜丝连接的插座,插座内设有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细径绳索灯至少设有一组灯,每组灯至少有二只灯泡,灯泡的正极与另一灯泡的负极连接,其负极与一导电铜丝连接,而另一灯泡的正极与另一导电铜丝连接,灯泡与灯泡电极连接处均设有热套管,导电铜丝外设有绝缘层,灯泡与导电铜丝外套接一尼龙套管,尼龙套管外侧套接一塑料外套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3~5伏特低压灯泡,工作电压只有12伏特,即便外护套有一定的损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相比现有的产品在安全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其在灯泡电极连接处和灯泡外都套接有热套管,起到安全绝缘的效果,套接在灯泡和导电铜丝外的尼龙套管上穿绕有各种颜色的丝线,在灯泡点亮时整条绳索灯显得十分漂亮,由于采用了低压安全灯泡,所以外层塑料套管变轻变薄了许多,使得体积和重量都可大大降低,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直径可做到φ5.5~6mm之间,重量降低到30g/m,相比现有的产品减少了120g/m,其包装体积为2826cm3/m,相比现有的133cm3/m缩小了4.7倍,在使用时各支撑点的距离可达到4m以上,降低了安装的工作量,本产品安全、轻巧、易于运输和安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型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尼龙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外套管的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灯泡1、导电铜丝2,与导电铜丝连接的插座3,插座内设有插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细径绳索灯至少设有一组灯,每组灯至少有二只灯泡,灯泡的正极与另一灯泡的负极连接,其负极与一导电铜丝连接,而另一灯泡的正极与另一导电铜丝连接,灯泡与灯泡电极连接处均设有热套管5,导电铜丝外设有绝缘层6,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短路的发生,也提高了绳索灯的安全系数,灯泡与导电铜丝外套接一尼龙套管7,尼龙套管外侧套接一塑料外套管8,在具体实施中插头和插座可采用针式或圆孔式,所述灯泡为3~5伏特低压灯泡,可保证其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尼龙套管上设有彩色丝线9,可增加产品的美观性,装饰性,插头与一变压器连接,可将220伏特高电压转换成12伏特的安全低压。
权利要求1.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它主要包括灯泡、导电铜丝,与导电铜丝连接的插座,插座内设有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细径绳索灯至少设有一组灯,每组灯至少有二只灯泡,灯泡的正极与另一灯泡的负极连接,其负极与一导电铜丝连接,而另一灯泡的正极与另一导电铜丝连接,灯泡与灯泡电极连接处均设有热套管,导电铜丝外设有绝缘层,灯泡与导电铜丝外套接一尼龙套管,尼龙套管外侧套接一塑料外套管。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为3~5伏特低压灯泡。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套管上设有彩色丝线。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与一变压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细径绳索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细径绳索灯至少设有一组灯,每组灯至少有二只灯泡,灯泡的正极与另一灯泡的负极连接,其负极与一导电铜丝连接,而另一灯泡的正极与另一导电铜丝连接,灯泡与灯泡电极连接处均设有热套管,导电铜丝外设有绝缘层,灯泡与导电铜丝外套接一尼龙套管,尼龙套管外侧套接一塑料外套管。本实用新型采用了3~5伏特低压灯泡,工作电压只有12伏特,即便外护套有一定的损坏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相比现有的产品在安全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优点为轻巧、易于运输和安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文档编号F21V23/02GK2697438SQ20032010881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3日
发明者陈玄德 申请人:陈玄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