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光产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8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光产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平面光的装置和具有该平面光产生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图像显示装置的一种。因为LCD装置具有诸如小厚度、低驱动电压、低功耗等优点,所以它们被广泛地用于显示图像。
LCD装置利用液晶显示图像,需要外界提供光线给LCD装置中的液晶。因此,LCD装置一般具有背光组件以为液晶产生光线。
传统的背光组件包括管状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CCFL可以分为边缘照明型CCFL和直接照明型CCFL。在采用边缘照明型CCFL的LCD装置中,在具有反射层的光导板的边缘部分上设置一个或两个边缘照明型CCFL,从而对LCD板供给光线。在采用直接照明型CCFL的LCD装置中,直接照明型CCFL设置在光导板的下方。反射板和扩散板分别设置在直接照明型CCFL之下和光导板上,从而给LCD板提供光线。
传统背光组件包括光学元件,如光导板或扩散板,以至于光学元件吸收部分光线。结果,由背光组件产生的光线的亮度下降。另外,亮度的均匀性也降低。此外,因为传统背光组件具有复杂的结构,所以制造成本也增加。
已经开发了平面光产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平面光发生装置一般包括主体和电极。主体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放电空间。放电电压经电极施加到主体上。放电空间彼此连结,以至于可以使放电空间中放电气体的分布均匀。放电电压施加到电极上,在放电空间中形成等离子体放电,由此产生光线。
当在放电空间中形成等离子体放电时,电流可以流经放电空间,以至于在每个放电空间中形成电压降。电压降的大小基本上等于电流乘以每个放电空间的电阻的平方。放电空间的电阻彼此不同,以至于放电空间的电压降彼此不同。电压降的差异形成放电空间之间的电势差,以至于一部分电流可以集中到其中一个放电空间上,由此形成电流沟道效应。电流沟道效应减弱了亮度,并且亮度的均匀性也降低。结果,LCD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缺点和不足通过本发明的光发生装置以及采用该光发生装置的显示装置得以克服或避免。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产生光线的装置包括具有放电空间的主体,其响应于电压信号产生光线,其中放电空间彼此以选定的距离分开;给放电空间提供电压信号的电极,其中分别电极设置在主体的外部;和空间分隔件,设置在相邻放电空间之间。空间分隔件包括连结通道,每个连结通道连结相邻的放电空间。放电空间基本上彼此平行分布,相邻的放电空间彼此以第一距离分开。
主体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第二基底。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空间形成件,每个空间形成件具有与第一基底限定每个放电空间的形状;与第一基底接触的空间分隔件,其中空间分隔件各自设置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之间。每个空间形成件在第一基底上形成中空柱,以至于每个放电空间具有中空柱的形状。每个空间分隔件具有基本上等于第一距离的第一宽度。每个空间形成件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每个空间分隔件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结通道。每个连结通道设置在关于放电空间纵向的对角线方向。每个连结通道设置在各个空间分隔件纵向的中部。电极设置在空间形成件的外表面上,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每个电极具有变化的宽度,以至于电极中部的宽度小于电极侧部的宽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利用图像信号、驱动信号和光线显示图像的显示板;为显示板提供光线的光产生装置;和为平面光产生装置产生电压信号的逆变器。图像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个接收容器,该接收容器收容平面光产生装置、设置在接收容器和显示板之间的光学元件和将显示板固定在接收容器中的固定元件。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5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Kr2004-38648的优先权,该申请在此引为参考。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主体沿图1中I-I’线的截面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图1中“B”部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主体沿图4中II-II’线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结通道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的平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的平面图;和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前提下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改进,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下列具体的实施例。此外,这些实施例的提供使得公开更为彻底和全面,并且将通过实例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原理。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主体沿图1中I-I’线的截面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截面图。
参见图1到3,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包括主体100和分别设置在主体的选取区的电极210及220。在此实施例中,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具有分别设置在主体100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
主体100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底110和120。第一基底110例如具有矩形板状。第一基底110可以包括透明玻璃,该玻璃透过可见光而阻挡紫外光。
第二基底120包括多个空间形成件122。第二基底120例如模制成具有空间形成件122。空间形成件122彼此分开选定的距离。空间形成件122每个具有柱状,与第一基底一起形成中空柱。换言之,每个空间形成件122具有与第一基底接触的相对纵向边和与第一基底分开的剩余区域,从而限定中空柱状的放电空间。因而,第二基底的第一空间形成件122限定如图2所示的放电空间,放电气体被注入,空气被排出。放电空间设置在一个共面平面上,即设置在第一基底的表面上。在此实施例中,空间形成件122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并且彼此基本上平行分布。空间形成件122彼此分开第一距离d1。第一距离d1是有效防止相邻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电磁干扰的距离。第二基底120可以包括透明玻璃。
每个空间分隔件124形成在彼此分开的相邻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空间分隔件124与第一基底110接触。空间分隔件124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即第一宽度W1,如图3所示。空间形成件122也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即第二宽度W2。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例如基本上等于相邻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的第一距离d1。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例如小于各个空间形成件122的第二宽度W2。
第二基底120可以通过模制过程形成。例如,加热板状的基底,并且对被加热的基底进行模制以形成具有空间形成件122和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二基底120。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空间形成件122具有梯形横截面,但空间形成件122或放电空间130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形。相反,空间形成件122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如半椭圆形,半圆形,矩形等。本实施例中的空间分隔件124具有平板形和选定的厚度。
在此实施例中,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的主体100包括粘结件140,用于合并第一和第二基底110和120。粘结件140可以包括玻璃料(frit),它是玻璃粉和金属粉的混合物。玻璃料的熔点低于玻璃的熔点。粘结件140涂覆在第一基底110或第二基底120或两基底110和120的边缘部分上。第一和第二基底110和120通过熔烧过程由粘结件140彼此结合到一起。在此实施例中,粘结件140只设置在基底的边缘部分,不设置在空间分隔件124上。
空间分隔件124通过大气压与第一基底110接触。这是因为放电空间130中的压强低于大气压。换言之,因为本实施例放电空间130中的压强约为50托,大气压约为760托,所以放电空间130中的压强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造成的压力施加到第二基底120的外表面,以至于空间分隔件124与第一基底110接触。注入到放电空间130中的放电气体包括汞(Hg)、氖(Ne)、氩(Ar)、氙(Xe)、氪(Kr)等。
确定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来防止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的电磁干扰。当相邻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的距离(或放电空间130)增大时,相邻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的电磁辐射强度减小。结果,有效防止或减少了空间形成件122(或相邻放电空间130)之间的电磁干扰,由此减弱了电流沟道效应。
当增大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以增大空间形成件122之间的距离(或相邻放电空间130)时,会减弱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产生的光的亮度均匀性。换言之,因为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的增大造成空间形成件122(或相邻放电空间130)的大小减小,所以光的亮度均匀性下降。在此实施例中,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确定成防止空间形成件122(或相邻放电空间130)之间的电磁干扰,并且光的亮度均匀性增大。
例如,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不小于2mm,以防止放电空间130之间的电磁干扰。此外,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不超过5mm,使得亮度被均匀化。即,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处于2mm~5mm的范围。空间形成件122的第二宽度W2大于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空间形成件122的第二宽度W2处于大约10mm~12mm的范围。
由于空间形成件122彼此之间分开第一距离d1,选定大小的主体100中空间形成件122的数量会减少。当主体130具有减少数量的空间形成件122(或相邻放电空间130)并且预定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时,施加到各个放电空间130的放电电压增大。结果,流到放电空间130的电流量增加,而主体100产生的光的亮度不减小。当流到放电空间130的电流量在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的工作期间增大时,放电空间130中的温度升高。当放电空间130中的温度升高时,主体100的暗斑被有效防止。当平面光产生装置在低温下工作时,主体100的暗斑会由于放电空间130中的汞蒸汽压强减小而形成。在此实施例中,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以升高的温度工作,以至于暗斑得到防止。
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包括高导材料,如铜(Cu)、镍(Ni)、银(Ag)、金(Au)、铝(Al)、铬(Cr)等。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例如通过高导材料的金属粉的溅射涂覆形成。例如,在主体上设置掩模,只暴露主体100的在此形成电极210和220的端部。金属粉利用溅射涂覆过程溅射到主体100上,然后去除掩模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把铝带贴到主体100的边缘部分上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通过银糊涂覆过程形成。
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包括透明导体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O)等。当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包括透明导体材料时,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可以设置在主体100对应于LCD板显示区的部分上,从而防止暗斑。外界提供的放电电压施加到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上以在放电空间130中形成等离子体。
应该注意,虽然本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包括设置在主体100之外的外电极210和220,但本发明的平面光产生装置也可以具有设置在主体中的第一和第二内电极。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包围第一和第二基底110和120的边缘部分的外表面。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形成在第一基底110或第二基底120任一边缘部分的外表面上。
参见图3,主体100包括第一荧光层160、第二荧光层170和反射层180。第一和第二荧光层160和170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底110和120的内表面上。放电空间130中等离子体放电所产生的紫外光通过第一荧光层160或第二荧光层170,以形成可见光。反射层180设置在第一基底110和第一荧光层160之间。第一荧光层160或第二荧光层170产生的可见光从反射层180反射,以至于可见光被导向第二基底120。可见光被防止从第一基底110泄漏。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主体100包括形成在第一基底110和反射层180之间的保护层(未示出)。保护层(未示出)防止第一和/或第二基底110和/或120与放电气体中的汞之间发生反应,以至于防止了汞的损失和暗斑的出现。
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还包括形成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122之间连结放电空间130的连结通道150。在此实施例中,一个连结通道150形成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122之间。但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122之间形成多个连结通道。
图4是图1中“B”部的放大截面图。图5是主体沿图4中II-II’线的截面图。参见图4和5,每条连结通道150形成在相应的空间分隔件124处。每条连结通道150形成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122之间以连结对应的一个放电空间130。放电空间130经连结通道150彼此连结,以至于一个放电空间130中的放电气体可以移到另一个放电空间130中。通过放电气体在放电空间130之间移动,放电空间130具有基本上均匀的气压。
在此实施例中,连结通道150设置在关于放电空间130的纵向的对角线方向。例如,连结通道150具有曲线形状。如图4所示,每条连结通道150具有S形,以至于各条连结通道150的长度大于笔直形状的连结通道。各条连结通道150的长度大于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在此实施例中,每条连结通道150具有较大的长度,以至于流过各条连结通道150的电流具有较长的路径。由于电流较长的路径,本发明平面光产生装置中更有效地防止了电流沟道效应。
在此实施例中,每条连结通道150设置在各个空间分隔件124在其纵向的中心区。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122之间形成各条连结通道150的区域具有小于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的第三宽度W3。例如,各条连结通道150的第三宽度W3处于大约1mm~3mm的范围内。每条连结通道150形成为与第一基底110分开选定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个放电空间130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基底1210表面的方向上具有第一高度MD1,每条连结通道150具有小于第一高度MD1的第二高度MD2。例如,各条连结通道150的第二高度MD2处于大约1mm~2mm的范围。在模制过程中各组件的上述宽度和高度可以变化。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结通道的放大透视图。在图6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所示相同的部件并省去对它们的赘述。
参见图6,每条连结通道250设置在关于空间分隔件124纵向的对角线方向。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空间分隔件124形成一条连结通道250,但注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各个空间分隔件124处形成两条或多条连结通道。另外,可以设想这样的改型,连结通道250设置在基本上垂直于空间分隔件124纵向的方向上。各条连结通道250的宽度小于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各条连结通道250的高度小于各个放电空间的高度。因为连结通道250设置在对角线方向,所以各条连结通道250的长度长于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结通道150具有S形或线形。但连结通道15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连结通道150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其中各条连结通道150的长度长于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第一宽度W1。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的平面图。图7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所示相同的部件并省去对它们的赘述。
参见图7,平面光产生装置包括形成在每个空间分隔件124处的连结通道350。在此实施例中,连结通道350呈Z字图案分布。例如,奇数连结通道350接近第一电极210设置,偶数连结通道350接近第二电极220设置。Z字形连结通道350在放电空间中提供更长的放电气体移动路径。结果,更有效的防止了放电空间130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在各个空间分隔件124处设置两条或多条连结通道。在此情况下,连结通道可以随机的分布。每条连结通道350可以为线形、S形、Z字形等,并具有大于各个空间分隔件124的宽度的长度。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光产生装置的平面图。图8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所示相同的部件并省去对它们的赘述。
参见图8,平面光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主体100端部的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每个具有沿电极310和320的纵向变化的宽度。换言之,每个电极310和320具有依据测量位置而不同的宽度。例如,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每个在其与平面光产生装置中心部相对应的中心部有一个宽度,在其与平面光产生装置侧部相对应的侧部有不同的宽度。在此实施例中,各个电极310和320具有在中心部变小而在电极的侧部变大的变化宽度。
假设电极310和320在中心部具有等于侧部的一个宽度,则平面光产生装置中心部产生的光线的亮度高于平面光产生装置的侧部产生的光线的亮度。这是因为侧部放电空间的电流会由于侧部的放电空间与平面光产生装置或LCD板的其他组件之间的电磁干扰而泄漏。在此实施例中,因为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每个具有变化的宽度,所以平面光产生装置在中心部和侧部产生具有基本均匀的亮度的光线。
例如,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每个具有如图8所示的台阶形状。在此情况下,各个电极310和320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放电空间的区域在中心部具有最小的宽度,而对应于挨着中心部放电空间的放电空间的各个电极310和320的区域具有大于对应于中心部的区域处的宽度。因而,对应于主体边缘放电空间的各个电极310和320的区域具有最大的宽度。本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每个具有以阶梯状变化的宽度。在另一实施例中,各个电极的宽度以线形方式变化。换言之,各个电极的内侧具有线性曲线形状。
放电空间130根据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的宽度可以有不同的电容量。流过各个放电空间130的电流量根据各个放电空间130中的电容而变化。当放电空间130中的电容大于其他电容时,该放电空间130产生的光线的亮度也大于其他空间产生的光线的亮度。因而在此实施例中,在侧部的电极310和320的宽度大于在中心部的电极的宽度,以至于放电空间产生亮度基本上均匀的光线。根据平面光产生装置的光发射特性调节各个电极310和320的宽度至不同的值,从而使平面光产生装置产生的光线的亮度均匀化。根据平面光产生装置中心部和侧部的亮度值之间的亮度差,第一和第二电极310和320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9中的LCD设备采用了图1所示的平面光产生装置。图9中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所示相同的部件并省去对它们的赘述。
参见图9,LCD设备2000包括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400,产生放电电压的逆变器500。显示单元400包括LCD板410,数据印刷电路板(PCB)420,和栅极PCB 430。LCD板410显示图像。数据和栅极PCB 420和430给LCD板提供驱动信号。数据和栅极PCB 420和430产生的驱动信号经数据挠性电路薄膜(circuit film)440和栅极挠性电路薄膜450施加到LCD板410。数据和栅极挠性电路薄膜440和450包括带载封装(TCP)、膜上芯片(COF)等。数据和栅极挠性电路薄膜440和450分别包括数据驱动芯片442和栅极驱动芯片452。数据和栅极驱动芯片442和452控制从数据和栅极PCB 420和440产生的驱动信号的时序。
LCD板410包括两个基底和液晶层416以显示图像。液晶层416设置在两个基底412和414之间。LCD板41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底412,面对TFT基底412的彩色滤光片基底414,以及设置在TFT基底和彩色滤光片基底412和414之间的液晶。
TFT基底412包括透明玻璃板和形成在透明玻璃板上的多个TFT(未示出)。TFT(未示出)以矩阵形式分布。数据线电连结到每个TFT的源电极上,而栅极线电连结到每个TFT的栅电极。具有透明导电材料的象素电极(未示出)电连结到每个TFT的漏电极。
彩色滤光片基底414包括红色滤光片(未示出)、绿色滤光片(未示出)、蓝色滤光片(未示出)和公共电极(未示出)。红、绿、蓝色滤光片(未示出)可以通过涂覆过程或沉积过程等形成。公共电极包括透明导电材料。
当对各个TFT的栅电极施加栅极电压时,TFT导通,以至于在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设置在TFT基底和彩色滤光片基底412和414之间的液晶分子416的分布根据施加到液晶416的电场而变化。当改变液晶分子的分布时,液晶416的光透射率也变化。LCD板410利用液晶的这种光学特性显示图像。
逆变器500产生放电电压来操作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逆变器500提高外界提供给逆变器500的电压信号的电平以产生放电电压,操作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逆变器500产生的放电电压分别经第一电源线510和第二电源线520施加到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的第一和第二电极210和220。例如,放电电压包括第一放电电压和具有与第一放电电压相反相位的第二放电电压。第一放电电压具有基本上与第二放电电压相同的电平。第一和第二放电电压形成交变电流。
LCD设备还包括接收容器600,光学元件700和固定件800。接收容器600收容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光学元件700导引从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产生的光线。固定件800固定LCD板410。
接收容器600包括底板610和侧壁620。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设置在底板610上。侧壁620在底板610的边缘处垂直延伸以形成收容空间。接收容器600还可以包括绝缘件(未示出),以使接收容器600与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绝缘。
光学元件700设置在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和LCD板410之间。光学元件700把平面光产生装置1000产生的光线导向显示单元400。光学元件700使得光线具有均匀的亮度分布,并且LCD设备2000正面的亮度增大。光学元件700包括扩散板。扩散板包括预定厚度的板。扩散板与表面光1000分开预定的距离。光学元件7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扩散板上的亮度增强片。亮度增强片集中通过扩散板的光以增大LCD设备2000的亮度。
固定件800包围LCD板410的边缘部分并与接收容器600合并,以至于把LCD板410固定到光学元件700上。固定件800保护LCD板410免受冲击到LCD设备2000上的外力。固定件800防止LCD板410与接收容器600分开。
以上已经参考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在上述说明的指导下多种改型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涵盖所有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实质和范围之内的所有这些改型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产生光线的装置,包括具有放电空间的主体,该放电空间响应于电压信号产生光线,其中放电空间彼此以选定的距离分开;给放电空间提供电压信号的电极,其中电极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外部;以及空间分隔件,该空间分隔件设置在相邻放电空间之间,空间分隔件包括连结通道,每个连结通道连结相邻的放电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放电空间基本上彼此平行布置,相邻的放电空间彼此以第一距离分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距离等于或大于约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主体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第二基底,第二基底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空间形成件,空间形成件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每个空间形成件与第一基底限定每个放电空间;与第一基底接触的空间分隔件,空间分隔件设置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形成件在第一基底上形成中空柱,以至于每个放电空间具有中空柱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分隔件具有基本上等于第一距离的第一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宽度处于大约2mm~5mm的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形成件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宽度处于大约10mm~12mm的范围。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连结通道与第一基底分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连结通道具有大于相应空间分隔件的宽度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分隔件包括对应的一个连结通道。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分隔件包括两个或多个连结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条连结通道与第一基底分隔开第二距离,并且每个空间形成件与第一基底分隔开第三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三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条连结通道设置在关于放电空间纵向的对角线方向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每条连结通道为S形。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每条连结通道设置在各个空间分隔件纵向的中部。
1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电极设置在空间形成件的外表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电极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电极具有变化的宽度,以至于电极中部分宽度小于电极侧部的宽度。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主体包括反射层,形成在第一基底上,反射层反射从放电空间产生的光线;和荧光层,其形成在各个放电空间的内表面上。
22.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装置,包括利用图像信号、驱动信号和光线显示图像的显示板;为显示板提供光线的光产生装置,光产生装置包括具有放电空间的主体,该放电空间响应于电压信号产生光线,放电空间彼此以选定的距离分隔开;给放电空间提供电压信号的电极,其中电极设置在主体的外部;和空间分隔件,每个空间分隔件设置在相邻放电空间之间,空间分隔件包括连结通道,每个连结通道连结相邻的放电空间;以及为平面光产生装置产生电压信号的逆变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主体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第二基底,第二基底包括空间形成件,其设置在第一基底上,具有这样的形成,以便每个空间形成件与第一基底限定每个放电空间;和与第一基底接触的空间分隔件,空间分隔件设置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分隔件具有基本上等于相邻放电空间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宽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空间形成件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连结通道与第一基底分开。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连结通道各自具有大于相应的空间分隔件的宽度的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连结通道与第一基底分隔开第一距离,每个空间形成件与第一基底分隔开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连结通道设置在关于放电空间纵向的对角线方向。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每条连结通道为曲线形状。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电极具有变化的宽度,以至于电极中心部的宽度小于电极侧部的宽度。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主体包括反射层,其形成在第一基底上,反射层反射从放电空间产生的光线;以及荧光层,其形成在相应放电空间的内表面上。
3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接收容器,该接收容器收容平面光产生装置;设置在接收容器和显示板之间的光学元件;和将显示板固定在接收容器中的固定元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光学元件包括设置在光产生装置上的扩散板,扩散板用于扩散从光产生装置产生的光线;和亮度增强片,该亮度增强片将光线从扩散板向显示板会聚。
3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电极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逆变器分别对第一和第二电极提供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电平和彼此相反的相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产生装置,其包括具有响应于电压信号产生光线的放电空间的主体,和给放电空间提供电压信号的电极。放电空间彼此分开并且基本上相互平行。电极设置在主体的外部。主体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第二基底。第二基底包括空间形成件和空间分隔件。每个放电空间形成在相应一个空间形成件和第一基底之间。空间分隔件各自设置在相邻的空间形成件之间。每个空间分隔件包括连结通道,每个连结通道连接相邻的放电空间。显示装置包括利用图像信号、驱动信号和光线显示图像的显示板;为显示板提供光线的光产生装置;和为平面光产生装置产生电压信号的逆变器。
文档编号H01J61/067GK1702518SQ20051005093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9日
发明者张铉龙, 黄仁瑄, 朴海日, 李相裕, 金重玄, 卞真燮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