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64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器,尤其涉及等离子体放电时利用正柱区
(Positive Column)区域改善电极构造的等离子显示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等离子显示器(PlasmaDisplay Panel:以下简称PDP)是这 样一种设备在由碱石灰玻璃做成的前面板和后面板间形成的间隔壁 形成一个单位单元,在各单元内,氦-氛(He-Xe)、氦-氖(He-Ne)等此类 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压下放电时,所产生的真空紫外线可使间隔壁之间 的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示图像。
图1是依据现有技术的PDP结构大致示意图。如图所示,PDP100 由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前面板10和构成背板的后面板20按一定间隔距 离平行组装。
前面板IO是由下方一个像素相互放电来维持单元发光的维持电极 11、 12,即由透明的ITO物质形成的透明电极lla、 12a和用金属材料 制成的总线电极llb、 12b形成的维持电极11、 12形成电极组。这种 维持电极组由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组成,上述扫描电极11主要 提供扫描面板的扫描信号和维持放电的维持信号,上述维持电极12主 要提供维持信号。上述维持电极ll、 12控制放电电流,上面覆盖着使 电极组之间绝缘的电介质层13a,电介质层13a上镀有氧化镁(MgO)保 护层14,以使其更容易放电。
后面板20中,为形成多个放电空间,即单元的条形(或井字形)的
间隔壁21保持平行排列,在与上述维持电极11交叉的部位进行寻址 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的多个寻址电极22与间隔壁21平行排列。另外, 上述寻址电极22上面形成电介质层13b,上述电介质层上面涂布着能 在寻址放电时发出旨在显示影像的可视光的R、 G、 B爽光层23。
这种等离子显示器因使用高价透明电极存在着制造费用高的问 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不使用透明电极的栅栏(Fence)形电极结构被提
上日程。
图2为依据现有技术的栅栏形电极结构的放电单元平面图。如图2 所示,栅栏形电极结构的放电单元210在前面板(图中未示出)不形成高 价透明电极,只形成由总线电极形成的上部放电扩散部220和下部放 电扩散部240,后面板(图中未示出)形成划分出放电单元210的间隔壁 230。
此时,上部》文电扩散部220和下部放电扩散部240分别由3个主 放电部220a、 240a和2个连接放电部220b、 240b组成,这是为了在 上部放电扩散部220和下部放电扩散部240之间产生放电间隙250,与 连接放电部220b、 240b相连接,从而使放电扩散。也就是说,因为不 形成与放电空间有效面积大的透明电极,所以形成上部放电扩散部220 和下部;^丈电扩散部240,来弥补与^:电空间的有效面积。
但是,此种栅栏形电极结构的放电单元因不透明的上部放电扩散 部和下部放电扩散部在放电单元内的放电空间中所占据的面积大,存 在放电时孔径率降低的问题。另外,因有效面积小于透明电极,有效 扩散放电受到制约。
这样,会产生亮度降低、驱动时开始放电的放电开始电压升高, 导致的放电效率低的问题。另外,因在放电单元内上部放电扩散部和 下部放电扩散部之间的间隔(d)太小,驱动时只能利用放电域中阴极辉
光(Negative Glow)。在这里,对上述放电域的说明如下面图3所示。 图3是为说明电极之间放电区域的示意图。
在图3中,分别向阴极(Cathode)和阳极(Anode)施加电压时,电离 子的阴极碰撞产生的二次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速度加快,与中性粒子碰 撞产生新的电子。二次电子在电压变化越大,电场的大小相对越大的 阴极辉光区域中速度进一步加快。以碰撞产生的电子以离子化的状态 继续得到能量到达正柱区区域,在正柱区区域中再不会得到能量,通过 碰撞向中性粒子传递能量。在此过程中,中性粒子以面状态落下,产 生可视光线和真空紫外线。
在放电域中正柱区区域中,不是依靠电场产生能量,而是只有全 部中的能量高的电子激发气体,进行发光。另外,正柱区区域中几乎 不发生离子化,产生大量激发导致的光。总体来说,能量转化为光的 效率4艮高。
因此,若减小等离子显示器放电单元内上部放电扩散部和下部扩 散部之间的间隔,阴极辉光区域的大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但正柱区 区域的大小会相对缩小很多。这样,会使等离子显示器的发光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等离 子显示器放电时,利用正柱区区域进行放电,并使用改善的电极构造, 以此提高放电效率和发光亮度,降低放电开始电压的等离子显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的前面板,在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 交差排列的寻址电极形成的后面板,该后面板上在等离子体放电时为 利用正柱区区域形成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其特征在于,扫描电极和维 持电极是由各个总线电极組成;总线电极具备沿着上述间隔壁排列、 引起早期放电的上部放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以及使利用上述 上部放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发生的早期放电从而在上述放电单 元内产生正柱区区域的光,扩散到上述所有放电单元的上部放电扩散 部和下部放电扩散部。
另外,上部放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在位于间隔壁的末端有 向左侧和右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
另外,上部放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之间的间隔为
另外,上部放电扩散部和下部放电扩散部分别有主放电部和辅助 放电部。
另外,辅助放电部包括第1辅助放电部和第2辅助放电部,主放 电部的长度大于辅助放电部,主放电部上还具有连接辅助放电部的连 接放电部。
另外,上部放电扩散部和下部放电扩散部之间的间隔为
l40um 300um。
另外,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还具有以下特征放电单元是栅栏 形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在放电时利用正柱区区域放电, 以此具有提高放电效率、改善亮度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根据正柱区区域的特性,形成改善的总线电极,还 具有节减制造费用、提高开口率、降低放电起始电压的效果。


图1是依据现有技术的PDP的结构大致示意图2是依据现有技术的具有栅栏形电极结构的放电单元平面图3是为说明电极间的放电区域的示意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具有栅栏形电极构造的放电单元平面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标号说明如下
420, 440 :总线电极 420a, 440a :放电点火部
420al,440al :第1突出部 420b,440b:放电扩散部 420b2,440b2:辅助放电部 430:间隔壁
420a2, 440a2 :第2突出部 420bl,440bl :主放电部 420b3 :连接放电部 450a,450b:放电间隙
460 :放电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具有栅栏形电极构造的放电单元平面图。如 图4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的前面板上(图中未示出)形成扫 描电极420和维持电极440,在由与扫描电极420和维持电极440交叉 排列的寻址电极(图中未示出)形成的后面板(图中未示出)上形成在等离 子体放电时利用正柱区区域的、划分出放电单元460的间隔壁430。
此时,扫描电极420和维持电极440不是由透明电极形成的,而只 是由总线电极形成,这种用在放电空间内面积较d、的总线电极来代替 透明电极的设计上的变更可代替透明电极的作用,在形成扫描电极和 维持电极时,可节减所需的制造费用,因总线电极结构上的设计变更, 可收到与透明电极同等的效果。
这里,总线电极420、 440包括位于划分放电单元460的间隔壁 430,引起早期放电的上部放电点火部420a和下部放电点火部440a; 以及使利用早期放电从而在放电单元460内产生正柱区区域的光,向 所有放电单元460扩散的上部放电扩散部420b和下部放电扩散部 440b。
此时,上部放电点火部420a和下部放电点火部440a具备位于间 隔壁430末端有向左侧和向右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420al、 440al和第 2突出部420a2、 440a2,它们沿间隔壁430形成,可在放电时最小限 度地降低孔径率。第1突出部420al、440al和第2突出部420a2、440a2 向放电单元460内突出,可产生早期放电,有助于放电扩散,并可降
低放电开始电压。另外上部放电点火部420a和下部放电点火部440a 之间的间隔(dl)虽然可设计制作在10^im 100nm之间,但一般情况下, 最好以40jam的间隔形成》丈电间隙450a。
这样,利用上部放电点火部420a和下部放电点火部440a产生的 早期放电,在放电单元460内产生正柱区区域的光,向所有放电单元 460扩散的上部放电扩散部420b和下部放电扩散部440b分别设有主放 电部420bl、 440bl和辅助放电部420b2、 440b2,辅助放电部420b2、 440b2为了放电扩散,由实现放电扩散的第1辅助放电部420b2'、440b2' 和第2辅助放电部420b2"、 440b2〃构成。另外,主放电部420bl、 440bl 的长度(L1)大于辅助放电部420b2、 440b2的长度(L2),还设有连接主 放电部420bl、440bl和辅助放电部420b2、440b2的连接放电部420b3, 使放电扩散更加活跃,这样可提升放电效果,改善发光辉度。
另外,上部放电扩散部420b和下部放电扩散部440b之间的间隔(d2) 虽然可设计制作在14(Him 300iam之间,但一般情况下,最好以200pm 的间隔形成》文电间隙450b。
另外,利用》丈电扩散部420b、 440b和;故电点火部420a、 440a实 现放电的放电单元460虽适合所有形态的放电单元结构,但一般情况 下最好使用栅栏形结构。
如上所述,在沿间隔壁末端形成向左侧和向右侧突出的、形成早 期放电的点火部,可最小限度地降低孔径率,并可降低放电开始电压。 放电扩散部利用依靠放电点火部产生的早期放电,使在放电单元内的 正柱区区域发光,并向所有放电单元扩散,从总体上提高放电效率, 改善发光亮度。
本发明所属4支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 思想和必要特点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具体形式的变 化。因此,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是在所有方面以示例的目的而展开,并 没有局限性,比起上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范围更体现在下述的权利 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范围的思想和范围及其等价概念导出的所有变 更或变化的形式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包括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的前面板,在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交差排列的寻址电极形成的后面板,该后面板上在等离子体放电时为利用正柱区区域形成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分别由总线电极组成;所述总线电极具备沿着上述间隔壁排列、引起早期放电的上部放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以及使利用所述上部放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发生的早期放电从而在上述放电单元内产生正柱区区域的光,扩散到所有放电单元的上部放电扩散部和下部放电扩散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放 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在位于沿上述间隔壁末端设有向左侧及向 右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放 电点火部和下部放电点火部之间的间隔为l(Him至100fi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放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放 电部包括第1辅助放电部和第2辅助放电部;所述主放电部的长度大 于所述辅助放电部的长度;所述主放电部上还具有连接辅助放电部的 连接放电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放 电扩散部和下部放电扩散部之间的间隔为140|iim至300p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 元为栅栏形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尤其涉及等离子体放电时利用正柱区区域改善电极结构的等离子显示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的前面板,在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交差排列的寻址电极形成的后面板,该后面板上在等离子体放电时为利用正柱区区域形成放电单元的间隔壁,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是由各个总线电极组成,总线电极具备沿着上述间隔壁排列、引起早期放电的上部放电点火部及下部放电点火部;使利用上述上部放电点火部及下部放电点火部发生的早期放电从而在上述放电单元内产生正柱区区域的光,扩散到上述所有放电单元的上部放电扩散部及下部放电扩散部。
文档编号H01J17/04GK101110321SQ20061008602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0日
发明者金禹泰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