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体单元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68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体单元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摩托车的车辆上的灯体单元的支撑结构。灯 体单元这里是指将多个独立灯体一体连接在一起的单元,该独立灯体 具有彼此分离的独立壳体。独立灯体是指具有单个壳体的灯体。当然, 独立灯体可具有单元结构,其中多个灯体一体结合在壳体中,同时壳 体由各灯体分享。
背景技术
已知灯体的支撑结构构造如下。右头灯单元和左头灯单元彼此左 右独立排列。这些头灯单元彼此一体结合以提供头灯单元,该头灯单 元面向前盖的头灯用开口固定。此外,附接突起设置在左右头灯单元 上并通过对应的弹性件附接于车体框架。因此,左右头灯单元由车体 框架独立且弹性地固定。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待审公开2003-205878如果整个头灯包括公用壳体,则头灯自身由车体框架弹性固定并 由车体盖以刚性方式固定。因此,有可能吸收三个部件之间的偏差, 即头灯、车体框架和车体盖之间的偏差。另一方面,在以上提及的例 子中,头灯单元将具有单独壳体的独立灯体一体连接,该单独壳体在 左右侧彼此独立设置。这种情况下,如果头灯单元以刚性方式固定于 车体盖,并且每个壳体均由车体框架弹性固定,则独立灯体的相对位 置很可能根据头灯单元附接于车体盖的状态而彼此偏置。这需要零部 件的高度模铸精度、机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这些会带来成本和装配 工时增加的问题。对本发明而言存在一种需要,就是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用于诸如摩托车的车辆的灯体的下列维护结构在现有技术
中是已知的。前盖具有头灯附接孔,头灯从那里露出来,并具有维护 开口,用于更换头灯上的头灯灯泡。维护开口由维护盖可分离地覆盖。[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594700以上描述的结构在车辆前表面的前盖部位具有尺寸相对较大的维 护开口,以使得人手能够从中插入。该部位流线型地向前突出并受到 限制。因此,前盖和维护盖的形状也会受到限制。可采用双灯型头灯 或类似物,其中具有多个头灯灯泡并且头灯单元左右分开。具体而言, 这种情况需要在对应于头灯灯泡的相应位置设置多个维护开口。因此, 很难提供多个维护开口以在保证车辆设计灵活性的同时增强维护性 能。因此,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而提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将 灯体单元容易地定位在车辆中,从而克服上述问题。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发明涉及具有灯体单元支撑结 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结合了至少覆盖车辆前部的前车 体盖以及多个独立的灯体,并且它由车体支撑,从而从车体盖暴露出 来,其中多个独立灯体包括分别独立的壳体,它们一体连接在一起以 构成灯体单元,该灯体单元在壳体的连接部固定于车体。技术方案2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l中,多个独立灯 体通过紧固件与壳体的重叠的各端部连接在一起,并用紧固件固定于 车体。技术方案3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灯体单元 由一对布置在左右的独立灯体组成,左右的独立灯体具有各自的保持 部,用于将左右独立灯体安装于车体,灯体单元在保持部的大致中心 且在它的下方用紧固件固定于车体框架。技术方案4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3的任一项 中,灯体单元形成为向上和向下伸长,并且灯体单元的下端边缘部还
用作面向导气口的下缘部,该导气口在车体盖的前表面开口。技术方案5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4的任一项 中,车体盖是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盖,该前盖具有固定于灯体单元并由 车体支撑的上端以及由车体框架支撑的下端。技术方案6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项 中,该车辆还包括灯体的维护结构,该灯体包括覆盖车辆前部的前车 体盖、设置在车辆前部并包括多个灯泡的头灯、以及支撑在头灯后面 的车辆上的座位,前车体盖包括至少覆盖车辆前表面的前盖、以及覆 盖前盖后表面并位于坐在座位上的使用者腿部前方的腿部护罩,其中 该腿部护罩具有多个头灯的后方开口,以对应于附接的多个灯泡的各 个位置,并且覆盖开口的盖部件可分离地附接于腿部护罩。技术方案7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6中,头灯是在 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左右间隔开的头灯。技术方案8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6或7中,头灯 是这样的头灯单元,在该头灯单元中,另一灯体在上下方向上与上述 灯体一体制成并且其开口还兼做维护另 一灯体的开口 。技术方案9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6至8任一项中, 钥匙(key)柱体从腿部护罩暴露出来并且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在钥匙柱体附近。技术方案10的发明,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6至9中,腿部 护罩具有储物部并且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在车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设置在储物部与无开口部之间。根据技术方案l的发明,灯体单元在单个灯体的连接部位固定于 车体。单个灯体可彼此连接,同时通过该连接固定于车体。与过去那 些分别固定于车体的头灯相比,各个灯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很难不 对齐。定位可不受前盖影响地实现。因此,可以无需高模铸精度和装 配精度地实现灯体单元的定位。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将各个灯体彼此紧固的紧固件用于 将单个灯体固定于灯体,因此可确保将灯体附接于车体框架的精度,
并且由于联合紧固可减少零件的数量。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由于灯体单元由位于近似倒三角形顶点 处的这对左右保持部以及中心紧固件支撑,因此它可以得到牢固的支 撑。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灯体单元的下端边缘部还用作面向 导气口的车体盖的下缘部,所以灯体单元与车体盖之间的定位在车体 盖下缘部可以省略。因此,可以理解附接状态并且很容易组装。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前盖上部通过灯体单元固定于车体框架;因此,前盖可通过车体牢固支撑,同时可降低前盖附接到车体的附接 部的数量。因此,在前盖部上部,除了灯体单元之外,无须将前盖附 接于车体。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腿部护罩具有多个对应于多个灯泡的开 口并由维护盖覆盖。因此,相对于过去那些维护孔设置在前盖上、维 护开口受到许多限制的情况而言,设计的灵活性得到提高,同时增强 了维护性能。此外,多个分别对应于各灯泡设置的开口代替了延伸穿 过多个灯泡的单个大开口。因此,每个开口的面积得到降低,以增加 车辆设计的灵活性。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即使在头灯沿着车宽方向彼此左右分隔 开的情况下,开口也可降低尺寸,而要形成单个开口就会增加尺寸。 因此,设计灵活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为一个灯体准备的开口也用于维护另一 灯体;因此,开口数量得到降低,而设计灵活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由于用于维护灯体的开口设置在钥匙柱 体附近;因此,可用这个开口同时对钥匙柱体进行维护。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腿部护罩具有开口时,这一开口具有 储物部。因此,腿部护罩可得到加固,以避免由于该开口造成强度减 弱的可能性。此外,维护开口在车体宽度方向中央部位设置在储物部 与无开口部之间。因此,通过将维护开口在车体宽度方向中心部位设 置在储物部和无开口部之间可加强该维护开口 。


图l是根据实施例的大尺寸小型摩托车(scooter)的侧视图。图2是描述车体前部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前支柱的前视图。图4是描述车体框架下部的前视图。图5是描述车体盖前部的前视图。图6是前照明单元的前视图。图7是前照明单元的平面视图。图8是前照明单元的侧视图。图9是前照明单元的后视图。图IO是沿图6中的线10-10观察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6中的线11-11观察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6中的线12-12观察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6中的线13-13观察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6中的线14-14观察的剖视图。图15是沿图6中的线15-15观察的剖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箭头16的方向观察的视图。图17是装饰片(trimming plate )的前视图。图18是装饰片的侧视图。图19是沿图17中的线19-19观察的剖视图。图20是4义表罩(meter visor)的前^L图。图21是仪表盘的平面视图。图22是仪表罩的侧视图。图23是前盖的侧视图。图24是沿图5中的线24-24观察的剖视图。图25是装饰板所附接的腿部护罩的后视图。图26显示了从图25中去除了装饰板的腿部护罩。图27是腿部护罩的侧视图。
图28显示了沿图27中的箭头28的方向观察的装饰板。 图29显示了沿图28中的箭头29的方向观察的装饰板。 图30是沿图25中的线30-30观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在此后进行描述。 图l是根据实施例的大尺寸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这一小型摩托 车包括分别位于车体前后部的前轮1和后轮2。前轮1可通过前叉3 由车把4操纵,而后轮2则由摆动式动力单元5驱动。动力单元5 — 体包括具有前倾汽缸的发动机6a和变速箱6b。后轮2由变速箱6b的 后端部悬臂支撑。动力单元5在其前部由车体框架7可摆动地支撑并 在其后部通过后緩冲器单元8连接于车体框架7的后部。参考数字9 表示空气滤清器,IO表示汽化器,ll表示散热器,而12表示燃料箱。 车体框架7在其前端连接于头管13。头管13可转支撑转向轴14, 该转向轴14将车把4和前叉3上下连接。头管13将前支柱15支撑在 其前侧上。下管16沿车体中心向后下方倾斜延伸,在其下部结合于向 左右方向分叉的下管17。下管17由一对左右部分组成,每个都弯曲 并向后大致水平地延伸,而后向上弯曲,形成从发动机6a旁边经过的 上下部17a。单个上管18沿车体中心从下管16的上部和头管13附近向后延伸 并在其后端结合于座位导轨19。该座位导轨19向左右分叉并向后延 伸。上下向加强管18a每个都跨在上管18的后端部与每个左右下管 17之间。左右的上下部17a在其上端连接于左右座位导轨19的中间 部。前后座20由座位导轨19支撑。头管13分别由前盖21和腿部护罩22前后包围,并由仪表盘23 从上覆盖。仪表盘23上方的车把4的周围由车把盖24覆盖。前照明 单元25附接于前盖21的前表面。参考数字26表示挡风玻璃,27表 示仪表罩,28表示侧镜,28a表示镜座盖(它覆盖侧镜的附接座),29表示前挡泥板o
腿部护罩22覆盖头管13的后侧和前轮1。装饰板30可分离地附 接于头管13的后上部,即车体后侧。腿部护罩22在其下部连接于底 板31。底板31具有台阶板,使用者把脚放在其上,坐在前后座20上。参考数字32表示从腿部护罩22的后部覆盖到前后座20下侧的中 间板(center panel )。参考数字33表示覆盖在底板31与设置在底板 31上方的腿部护罩22的后部之间的保护板。参考数字34表示将前盖 21的后下端连接到底板31下部的前侧板。参考数字35表示从前后座 20下面的部位覆盖到车体后方部位的大部分的后侧板。顺便说一下, 一对左右后照明单元36设置在后侧板35的侧表面上,该单元结合有 尾灯和其他部件。图2是描述车体前部的侧向剖视图。前支柱15是作为车体框架的 一部分的刚性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由多个管件和托架一体组成,并 适于支撑前照明单元25、仪表37等。管件向上和向下延伸。在从侧 面观察时,管件包括沿前后方向的前管40、中间管41和后管42。后 管42在其中间部位弯曲从而形成大致折线形状并整体向后且倾斜向 下延伸。此外,后管42的前部形成为平緩倾斜部,仪表37固定其上。后管42在其前端连接于托架43,托架大致平行于挡风玻璃26倾 斜。挡风玻璃26在其侧下部螺栓固定于托架43,侧镜28的支柱28a 在其下端附接于托架43。后管42在其后端螺栓固定于设置在头管13 的前表面上部上的支柱44。前管40具有向上下延伸的上部,并在其上端连接于托架43的下 端。支柱45附接于前管40上部中间部位前表面。前照明单元25螺接 于支柱45。前管40具有向下倾斜弯曲并连接于托架46的下部。该托 架46螺接于设置在头管13前表面下部上的支柱47。中间管41在其 下端一体连接于托架46。中间管41笔直地向上和向下延伸,并具有 上端,该上端连接于后管42弯曲部前方的部分。图3是前支柱15的前视图。前管40单独设置在车体中心。中间 管41左右成对设置,从而在前管40的两侧彼此间隔开,并具有各自 的上端,上端通过横管48a—体连接于彼此。后管42具有上部42a, 该上部向左、向右延伸,然后随着它们上行而彼此分隔开,并焊接于托架43的对应的中间部位。后管42具有下部42b,它设置为从前管 40向左偏置,并连接于设置在头管13侧面上的支柱44 (图2 )。前照明单元25的附接支柱49设置在左右中间管41的相应上部, 从而侧向向外突出。附接支柱49形成有相应的椭圆孔49a,緩冲橡胶 49b附接于此。因此,前照明单元25以吸收振动的方式接合于该椭圆 孔(此后详细描述)。左右中间管41在其中间部位通过横管48b彼此 连接,此外通过位于横管48b之下的较短横管48c、 48d彼此连接,以 增强前支柱15的整体刚性。托架43具有用于挡风玻璃26的附接孔43a,它们彼此基本相等 地向上、向下分隔开。此外,托架43在其上端具有用于镜子的附接部 (螺母)43b。参考数字43c表示附接部,用于此后要描述的装饰片。图4是描述车体框架7中位于头管13下方的部分的前视图。上管 18在其前端焊接于单个下管16的上下向中间部,该下管16沿车体中 心上下延伸地布置。上管18向左右延伸,然后向后延伸,并连接于左 右侧的上下部17a。托架16c在上管18连接于下管16的部位的稍微 上方焊接于下管16的前表面部。螺母16a和定位孔16b并排附接于该 托架16c。前盖21的后表面上部附接于这一螺母16a。此外,螺母16a 焊接于下管16的下部。下管16在其下端连接于横管16d,该横管16d 左右向延伸并连接于相应的左右下管17。图5是车体盖前部的前视图,包括前盖21和前照明单元25。前 照明单元25附接于前盖21的上半部中心。从前方看去,前照明单元 25的上部通过装饰片50连接于挡风玻璃26的下部。前照明单元25 展示出由装饰片50清晰左右分开的双灯型头灯的外观,该装饰片覆盖 在中间并大致呈Y形。当然,实际当中,前照明单元25形成为灯体 单元,其目前由左右部一体组成。左右部以这种方式对称并倾斜设置 随着它们上行而使其上部彼此分隔开。要注意的是,左右部分别被称 为右独立灯体单元25A和左独立灯体单元25B。每个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和25B —体包括头灯、位置指示灯和
转向信号灯作为灯体,它们沿上下方向排列。头灯的灯泡51、位置指 示灯的灯泡52以及转向信号灯的灯泡53也沿倾斜的上下方向排列, 即沿这一顺序向外布置。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的每个侧部附 接于附接突起59,附接突起59位于上下方向的三个位置并处于沿着 与每个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的连接处边缘部内侧的部位。前照明单元25的下端边缘部25a用作导气口 55的上壁,导气口 55形成在前盖21的下半部中心上并处于导气凹部54的上部。导气凹 部54具有通气口 (louver) 56,该通气口 56与导气口 55—起工作以 在前盖21内部带动流动空气,并将空气导向设置在导气凹部54后面 的散热器11以及动力单元5 (图1)。喇叭形通气口 57设置在导气凹 部54的上部左侧上,以使设置在喇叭形通气口中的喇叭58的警笛从 那里穿过。前照明单元25进一步在下面详细描述。图6是前照明单元25的 前视图,图7是平面视图,图8是侧视图,图9是后视图。图10是沿 图6中的线10-10观察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6中的线11-11观察的 剖视图。图12是沿图6中的线12-12观察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6 中的线13-13观察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6中的线14-14观察的剖视 图。图15是沿图6中的线15-15观察的剖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 箭头16的方向观察的视图。首先描述前照明单元25的单元结构。如各图所示,前照明单元 25是一个临时组装体,它通过将独立灯体25A、 25B在其中心部一体 连接而获得,这些灯体最初分别在左右独立状态下制造。连接之前的 每个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具有连接突起块60A、 60B、 61A、 61B、 62A、 62B,它们朝向相应配对物突出(图6)。突起块60A和60B、 61A和61B、62A和62B的各配对物彼此重叠并用螺栓63a和螺母63b 彼此连接(见图11)。位于其它的突起块之上的突起块60A、 60B制作得比其它块更大 些。突起块60A、 60B通过位于背侧上的螺栓63a和螺母63b固定且 通过联合紧固而附接于支柱45。螺栓63a和螺母63b插入设于两个位 置、即突起块60A、 60B的左右上部的相应附接孔60a (见图11)。向 支柱45的联合紧固是在设置于附接孔60a之下的 一个位置上的附接孔 64处实现。附接孔64适于接收插入其中的螺母45a (图3和4)。该 螺母45a设置在前支柱15的支柱45上。如图12和14所示,螺栓64a 插入螺母45a以将这三个部件联合紧固在一起。如图14所示,螺母45a具有凸缘45b。螺母45a的轴部穿过支柱 45的孔45c,其突出长度大致等于重叠的突起块60A、 60B的厚度。 凸缘45b焊接于支柱45的背侧。在附接的时候,螺母45a的轴穿过重 叠的突起块60A、 60B的每个附接孔64,因此能够使突起块60A和 60B临时连接。通过这种附接,适于接收装饰片50的腿部的凹槽部65形成在左 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之间(见图7)。接合部66从左右独立灯 体单元25A、 25B突出地形成在凹槽部65中。接合部66形成有相应 的接合孔65a (见图6)。各连接突出部67形成在左右独立灯体单元 25A、 25B的外缘部上,并内部螺接于前盖21。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的各上部每个都用向后突出的销形 成在其中心后表面上(见图7)。如图13所示,销68通过弹性件插入 緩冲橡胶46b的孔46c中,该橡胶附接于前支柱15上的托架46 (见 图3)的椭圆孔46a。这样,灯体单元25A、 25B通过橡胶安装于前支 柱15。附接于前支柱15的三个部分设置成用左右销68的橡胶安装和 中心附接孔64 (见图6)的刚性连接形成大致倒三角形T。参见图15,连接突起部67向后突出并伸长,并且在其端部侧向 弯曲形成凸缘67a。该凸缘67a重叠于形成在前盖21上的附接突起59 上,凸缘67a和附接突起59用螺栓59a和螺母59b彼此紧固。接下来描述前照明单元25的内部结构。参见图10,前照明单元 25通过使透镜70和壳体71彼此面对面而由密封件72 —体形成,从 而形成空心腔。空心腔由分隔壁73将内部分隔为下部和上部。在下部 中容纳头灯的灯泡51,在上部中容纳转向信号灯的灯泡53。分隔壁 73设置在中间部(见图6和7),以圆形空间方式局部膨胀,从而形成 灯泡腔73a并在其中容纳位置指示灯的灯泡52。头灯的灯泡51安装到形成在反射器(reflector) 74底部中的灯泡 孔74a中,从而向前突出。连接器51b可分离地附接于头灯灯泡51 的电极部51a。连接于连接器51b的电线51c穿过形成在帽71b侧面 上的电线孔71c伸展到外面,该帽71b覆盖在壳体71的维护孔71a 上。反射器74设计为为了对光调节而可向上摆动。转动调节螺丝77 (图8和9),反射器74上下摆动以改变光轴。因为可以采用现有技 术,这一才几构的描述在此省略。头灯灯泡51可与电极部51a —起附接至反射器74以及从该反射 器分离。移除帽71b,然后将头灯的灯泡51和电极部51a从反射器74 取出。因此,头灯灯泡51可从车体后侧进行更换。转向信号灯灯泡 53的插座部53a直接且可分离地安装到形成在壳体71中的维护孔71c 的开口中,因此可从车体后部进行更换。参见图15,电极部51a由弹簧75固定地按压,从而使之不分离。 弹簧75用螺丝76固定于凸起部74a,该凸起部74a形成为从反射器 74的后表面突出。参见图16,弹簧75为大致矩形。电极部51a的凸起部安装于弹 簧75的中心部。弹簧75按压与电极部51a—体形成的凸缘部51b。 为了更换头灯灯泡51,旋松螺丝76并移除弹簧75,然后从后面取出 头灯的灯泡51和电极部51a。位置指示灯的灯泡52能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更换。在图9 中,参考数字52a表示位置指示灯灯泡52的连接器。位置指示灯灯泡 52也可通过移除连接器52a而从后面取出。如图IO示意地显示那样, 通过接近头灯灯泡51、位置指示灯灯泡52和转向信号灯灯泡53来对 它们进行维护或更换,通过接近以便沿箭头方向穿过灯泡后面的腿部 护罩22的维护孔145进行工作。此图中,腿部护罩22的位置和维护 孔145的尺寸为了描述方便而与实际情况不同。接下来详细描述装饰片。图17是装饰片50的前视图,图18是侧
视图,图19是沿图17的线19-19观察的剖视图。在这些图中,装饰 片50由从其中心部50a向下延伸的腿部80和一对向左上和右上方倾 斜延伸的臂部81 —体组成。腿部80与插入突起82 —体形成,所述插 入突起82向后突出,即朝向纸面背面突出。该插入突起82设置为向 上彼此隔开并向左、右彼此偏置。参见图14,插入突起82具有形成为一对肋部82b的基部和形成 为舌片部82a的上部,该舌片部从肋82b延伸突出。插入突起82从突 出方向看大致成H形(此后,各图中的H形部件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 构)。腿部80通过将上下插入突起82的舌片部82a插入上下接合部 66的相应接合孔66a而与前照明单元25相结合。在这种方式下,如果腿部80安装在前照明单元25上,则它覆盖 凹槽部65 (图14)。腿部80的左右部形成为剖面成凸缘状的侧壁(图 19)。如果侧壁80a在附接时安装到凹槽部65中,则腿部80的表面基 本与前照明单元25齐平(图12)。参见图18,腿部80在其下端具有 台阶差部83。当腿部80安装于前照明单元25时,设置在前照明单元 25下端上的突起69 (图6) —体地配合于台阶差部83的台阶。参见图17,每个臂部81在其前端部具有凸起84。仪表罩27的下 端部与臂部81的引导端部重叠,它们用螺检84a (图5) —体结合。 突起片85突出形成在凸起84周围的臂部81的引导边缘部。该突起片 85接合于镜座盖28a的连接边缘。接着描述仪表罩。图20是仪表軍27的前视图。仪表罩27具有用 作凸缘90的下缘部,它形成为向后下降一段的台阶状。修正板50的 上端边缘86叠放在凸缘90上,从而凸缘90的突起91接合于设置在 上端边缘86附近的凹入部87 (图17 )。各个突起92形成在凸缘90的左右端部附近。突起92从下面重叠 于对应的凸起84(图18),该凸起84形成在装饰片50的臂81的前端 上,从而用螺钉形成一个单元。各个导气口 93处于凸缘90附近并位 于车体中心的左右侧上,从而向仪表盘23内部取入流动空气。仪表罩27在其两个下侧部上均形成有接合突起94,从而侧向突 出。接合突起94叠放在后管42上并螺接于后管42的附接部42c (图 3)。通气口 95分别设置在仪表罩27的上部左右侧,从而沿其边缘部 延伸。通气口 95适用于吹喷从导气口 93取入到挡风玻璃26内表面的 部分流动空气,以避免阴暗(cloudiness )。凸起96分别设置在上部的中心、左侧和右侧,其高度等于通气口 95的高度,从而从其后表面突出。凸起96接合于仪表盘23。仪表罩 27具有上端边缘,该上端边缘形成为向后凹入一段的凸缘97。凸缘 97插入仪表盘23的前侧双重壁部内侧。凸缘97形成有彼此适当分开 的切口 98。切口 98接合于设置在仪表盘23连接部上的接合突起102 (见图21)。图21是仪表盘23的平面视图,图22是侧视图。仪表盘23具有 位于其中心前侧上的仪表孔100,仪表37 (图2)暴露于仪表孔100。 竖直壁101形成在仪表孔100的前面,从而向后倾斜并倾斜向上突起, 从而防止额外的外部光线照射在仪表上。竖直壁101形成为双重壁, 具有弯回外侧的上端,形成有大致倒J字形部。仪表罩27的凸缘97 配合于这一倒J字形部中(见图22)。形成为双重壁的竖直壁101在其内部上端一体具有接合突起102, 该接合突起接合于相应的切口 98 (图20)。如图22中放大的剖视图所 示,仪表罩27的凸缘97配合于双重壁部,从而竖直壁101及其弯边 部将凸缘97夹在其间。仪表盘23的左右边缘部的各前部叠放在镜座 28a (图5)上,并分别用从这里向左和向右突出的附接片103螺接于 此。类似地,左右边缘部的各中间部叠放在前盖21的上端边缘部上, 各后部叠放在腿部护罩22的上端边缘部上。各通气口 104设置在仪表 盘的左右侧部上以从这里向使用者喷吹流动空气。凸起105和附接片106 —体形成在仪表盘23的背部上表面并形成 在各通气口 104附近,从而向下突起。其他附接片106设置在仪表盘 的后端部。参考数字107表示用于接收从其中穿过的转向轴14的切口 部,该切口部设置在用于车把的仪表孔100的中心后方。参考数字108 表示后端边缘,它叠放在腿部护罩22的上端边缘上。参考数字23a
表示向下延伸并到达仪表37的凸起。类似地,仪表孔100的周壁下端 也到达仪表37。从图22可见,仪表盘23的后端边缘108—体地具有向下突出的 附接片109。附接片109插入仪表盘23的上端边缘。图23是前盖21的侧视图而图24是沿图5中的线24-24观察的剖 视图。前盖21的上端边缘110从下面叠ii在仪表盘23上并且前盖21 的前端部从下面叠放在镜座28a (图5)上并螺接于此。参考数字112 表示与仪表盘23的附接片106 (图22)的连接部。后端边缘113的上部叠放在腿部护罩22的上部与装饰板30(图2) 之间的连接边缘部上。参考数字114表示可用于附接腿部护罩22的凸 起、向车体内部突出,.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向前、向下倾斜。后端边 缘113的上下向中间部形成向前最弯曲部,它具有与腿部护罩22的附 接突起(下述)相接合的附接部115。后端边缘113在其下端部具有 附接片116,该附接片向后突起并向上倾斜,并螺接于前侧板34的前。参考图24,在前盖21的下部和位于形成导气凹部54的壁面的部 位中,在中心部的上端向后突起地设置凸起117。凸起117插入并定 位在定位孔16b(图4)中并螺接于螺母16a(图4),该螺母16a穿过 通孔117a邻接定位孔16b进行设置(图5 )。定位孔16b设置在下管 16的前表面上,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前盖21在凸起117之下并在其 下端附近设有附接部118。附接部118叠放在位于螺母16a之下的另 一螺母16a上,并固定于此。这些部位首先附接于车体框架7的侧面, 从而简化后续的装配工作。前盖21在附接部118之下并且在其下端和 后端一体地具有按压肋119。按压肋119 一体地结合于前侧板34的前 端。接下来详细描述腿部护罩22和装饰板30。图25是腿部护罩22 的后视图,装饰板30附接于此。图26描述了移除装饰板30后的腿部 护罩22。图27是腿部护罩22的侧视图。图28显示了沿图27中箭头 28的方向观察的装饰板30。图29显示了沿图28中箭头29的方向观
察的装饰板30。图30是沿图25的线30-30观察的剖视图。图中的符 号C表示车体中心线。腿部护罩22包括其上部的纵向壁部120、其下部的中心底板上部 121、以及左右底板前壁122。纵向壁部120具有沿其整个宽度方向延 伸的连接台阶部123。装饰板30从外部叠放在连接台阶部123上。装 饰板30还用作维护盖,它是沿车宽延长的大致矩形板件,宽度大致等 于纵向壁部120的全宽并覆盖纵向壁部120的连接台阶部123上方的 一部分。前照明单元25位于由装饰板30覆盖的纵向壁部120的一部 分的前方。钥匙盘(key panel) 124位于装饰板30的中心右方的位置。用作 主开关的钥匙柱体125的头部暴露于钥匙盘124。钥匙柱体125的头 部具有钥匙插槽125a。钥匙柱体125的周围形成为凹槽部126,它逐 步向前朝向钥匙柱体125的头部凹入。凹槽部126的底部形成有头部 孔126a,适于接收安装在其中的钥匙柱体125的头部。凹槽部126的周围形成围绕钥匙柱体125的大椭圆。大致矩形的 突起127—体形成于该椭圆上,以从其一部分向车体中心侧突出。突 起127和弯钩件170的座171可分离地用螺丝127a联合紧固于纵向壁 部120的中心部128。弯钩件170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并用狭槽172分 为上下部。上下部每个都通过轴173附接于座171,从而能够升高和 落下。弯钩件170的上下部可用于单独或一起升高或落下。当弯钩件 升起时,它具有相对于座171的大致直角(见图30),能够保持袋子 等物。盖子129设置在装饰板30的左端部,从而可打开和闭合。在装饰 板30的四个角当中,两个上部和左下部、即一共三个部位,用螺丝 130附接于纵向壁部120,右下角和上下中间部、即一共三个部位,用 插入突起131可插入地附接于纵向壁部120。因此,装饰板130可分 离地附接于纵向壁部120。参见图26,纵向壁部120具有开口 134、大致五边形的左维护孔 145、大致圆形的钥匙柱体孔146和大致四边形的右维护孔147,它们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在连接台阶部123上方的部位。左右维护孔 145、 147每个都形成为垂直方向较长。左独立灯体单元25B中的头灯 灯泡51、位置指示灯灯泡52和转向信号灯灯泡53可得以维护,即, 通过穿过这些孔接近它们来为位于前方的前照明单元25更换灯泡。每 个维护孔在上下向宽度方向上从头灯灯泡51后面并靠近头灯灯泡51 的位置打开到转向信号灯灯泡53后面并靠近该灯泡53的位置(在图 中,由于纵向壁部120等倾斜,灯泡的位置看上去从开口的位置稍有 偏置)。每个左右维护孔145、 147不在重叠于灯泡上的位置开口,即 正后方的位置,而是在稍从那里左右向偏置的位置开口。当然,由于 灯泡和开口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因此可通过灵活改变手向前进入开口的方向、维护灯泡。附带地,开口的尺寸和形状可自由设定在能维 护灯泡的范围内。储物部133与开口 134—体形成,开口134与左维 护孔145相邻设置。因此,虽然具有相对较大的左维护孔145,纵向 壁部120的刚性可得以增加。右维护孔147可用于维护右独立灯体单元25A中的头灯灯泡51、 位置指示灯灯泡52和转向信号灯灯泡53。此外,右维护孔147邻接 于钥匙柱体125;因此,它可以用于维护钥匙柱体125。纵向壁部120 的中心部128具有介于左右维护孔147、 145之间的足够宽度。因此, 可以保持高刚性。在这种情况下,钥匙柱体孔146的周围形成为具有 大致凹曲线表面的凹槽部146a,从而配合于钥匙盘124的凹槽部126。 因此,钥匙柱体孔146的开口尺寸还必须最小化以防止降低刚性。仪表盘23的后端边缘108叠放在腿部护罩上端的连接边缘部148 上。从后端边缘108突出的附接片109叠放在沿连接边缘部148形成 的相应附接部149上并螺接于此(图22)。装饰板30用的附接部150 形成在连接边缘部148的左右端上。此外,另一附接部150形成在连 接台阶部123附近的左下角部分。腿部护罩具有插入孔151,用于在相应位置附接装饰板30,该相 应位置在连接边缘部148的左右侧并靠近其中心以及右下角部位。插 入孔151适于接收插入其中的对应插入突起131 (图25)。纵向壁部的
中心部128具有沿上下方向以交错方式设置的螺紋孔152。大致矩形 突起127(图25)用螺栓127a可分离地附接于这一部位。另 一插入孔 151设置在螺紋孔152之下的中心部128的下端部,并适于接收插入 其中的插入突起131。底板上部121向后延伸从而从上覆盖上管18,并用形成在前方右 侧面上的凸起140螺接于上管18的右侧面。带有保护器板33的附接 突起141与底板上部,121的下部一体形成。此外,另一附接突起142 形成在底板上部121的后端部以向后突出并连接于台阶底板32(图1) 的前端。附接突起143从底板上部121向下突出并螺接于形成在保护 器板33内侧的相应凸起33a (图2和图27)上。底板前壁122在其下端连接于底板面板31 (图1)的前端部,并 用于覆盖使用者腿部的前方。底板垫153附接于底板前壁122。附接 片154从底板前壁122的下端突出。这一附接片154重叠在底板面板 31的前端部之上并螺接于此。参见图27,纵向壁部120以与前管倾斜度相同的角度向后倾斜。 位于纵向壁部120的前缘上部的连接边缘部132叠放在前盖21的后端 边缘113的内侧上部,并在附接部132a固定地螺接于凸起114,从而 自车体后方向下倾斜延伸(图23)。形成为方形柱体的储物部133在位于纵向壁部120左侧并具有开 口 134的部位向前突出。物品可通过设置在纵向壁部120上的开口 134 从储物部133中取出并放入其中。在开口 134之下还设置有小开口 135。插入突起132b形成为从腿部护罩前缘的上下向中间部位伸出, 插入前盖21的附接部115并附接于此(图23 )。位于前壁122前端部的前端下部136连接于后端边缘113的下部 并螺接于在附接部136形成在后端边缘113上的凸起114(图23)。通 气口 137设置在附接部136附近以确保将空气导向使用者腿部。对应 于保护器板33的附接突起138突出形成在前壁122的后部。此外,凸 起139设置在前壁122的下端部并固定螺接于保护器板33。底板上部121向后延伸以从上方覆盖上管18并用形成在底板上部121的右前侧表面上的凸起140螺接于上管18的右侧表面。与保护器 板33相应的附接突起141 一体形成在底板上部121的下部。此外,附 接突起142形成在底板上部121的后端部从而向后突出,并连接于台 阶底板32的前端。附接突起143向下突出并固定螺接于形成在保护器 板33内侧的凸起33a (图1和26)。参见图28,装饰板30沿车宽方向在左侧端部形成开口部160并 在其中心部形成钥匙盘孔161。开口 160位于对应于腿部护罩22的纵 向壁部120的开口 134 (图26)的位置。盖子129 (图25 )安装于开 口 160,从而自由开关该开口 134。钥匙盘孔161的外形与钥匙盘124 一致(图25 )。钥匙盘124安装于钥匙盘孔161。钥匙盘孔161的盖子为锥形,以便于钥匙盘124的安装定位。右 边缘部169中没有开口 ,该右边缘部是装饰板30的钥匙盘孔161的右 側上的部位。装饰板30安装覆盖右维护孔147 (图26)。上端边缘162连接于仪表盘23的后端边缘,而下端边缘163连接 于连接台阶部123 (图2 )。凸起164设置在上端边缘162的左右端以 及下端边缘163的左角部,叠放在纵向壁部120的相应附接部150(图 26)上并固定螺接于此。插入突起165形成在上端边缘162的两个中 心位置以及下端边缘163的右角和中心部。插入突起165插入纵向壁 部120的相应插入孔151。因此,装饰板30可分离地安装以覆盖纵向 壁部120的外侧(图26)。参见图29,装饰板30弯曲从而其中心部166向后最为突出,其 左右部弯曲并向前延伸。左右端部的各侧端边缘167叠放在前盖21 的后端边缘内侧。插入突起部165向前突出。参见图30,装饰板30覆盖与其之间隔开的纵向壁部120;钥匙盘 孔161在中心部128上方和凹槽部146a上方开口,并用于接收安装其 中的钥匙盘124。右维护孔147由装饰板30的右侧部169密封。装饰 板30在中心部166左侧仅具有一个开口 160。开口 160与开口 134连 通并由盖子129开关。左侧无开口部168形成在中心部166与开口 160 之间以覆盖左维护孔145。 这样,装饰板30放在纵向壁部120上以覆盖形成于纵向壁部120 中的开口,从而改善外观。如果移除装饰板30,则可容易对前照明单 元25和钥匙柱体125进行维护。此外,纵向壁部120可通过使多个维 护对象共享开口以降低开口数目,来保持高刚性。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作用。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每个 都由多个结合的灯体组成。每个独立灯体单元包括独立壳体71,它对 应于本申请中的单个灯体。为了将身为独立灯体的左右独立灯体单元 25A、 25B组装到前照明单元25中,右独立灯体单元25A的突起片 60A、 61A以及62A分别叠放在左独立灯体单元25B的突起片60B、 61B以及62B上。然后,每个螺栓63a穿过突起片60A、 60B的附接 孔60a (图11)中对应的一个,并穿过突起片61A、 61B以及62A、 62B的附接孔中的对应的一个,每个螺栓63a连接于对应的螺母63b (图6、 9和11 )。因此,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和25B —体连接在 一起,成为临时装配的初级预装件(见图6和9)。换句话说,左右独 立灯体单元25A和25B (单个灯体) 一体连接在一起,成为前照明单 元25,它就是本申请所说的灯体单元。然后,将初级预装件放入前盖21的上部内侧,左右独立灯体单元 25A、 25B的各外侧边缘部连接于前盖21的上边缘部。连接突起部67 叠放于设置在前盖21内侧的附接部59上并用螺栓59a和螺母59b紧 固于此。因此,前盖21和前照明单元25组合为次级小组件(见图15)。 在这种情况下,前照明单元25是通过一体连接左右独立灯体单元 25A、 25B而临时组装出的初级预装件。因此,处理和定位得以简化, 从而提高了可加工性。为了将次级预装件附接到车体框架侧,将设置在左右独立灯体单 元25A、25B的各壳体70上的每个销68都插入緩冲橡胶46b的孔46c 中的对应的一个中,该緩冲橡胶46b附接于前支柱15中所包括的托架 46的椭圆孔46a。因此,次级预装件通过弹性件橡胶安装于前支柱15 (见图13)。继而,位于前支柱15的支柱45中的螺母45a配合于突起片60A 和60B的附接孔64中,然后突起片60A和60B用螺栓64a联合紧固 于支柱45(图12和14)。这样,前照明单元25用两处销68安装于车 体框架侧并用一处螺栓64a安装于联合固定部,即总共三个位置。此 外,前盖21的上部穿过前照明单元25安装于车体框架。在这种情况 下,通过提供次级预装件也可提高可加工性。如上所述,作为灯体单元的前照明单元25用螺栓64a在左右独立 灯体单元25A、 25B的连接部固定地联合紧固于车体框架侧支柱45, 这些灯体单元25A、 25B是单独的灯体。单独的灯体彼此连接在一起 并同时通过该连接部固定于车体。作为单个灯体的左右独立灯体单元 25A、 25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固定于车体的头灯 相比,几乎不会对不齐。定位得到简化,同时不会受前盖21影响。因 此有可能定位前照明单元而无需高模铸精度和装配精度。螺栓64a是用于作为单个灯体的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的 连接件,它用于将分离的灯体单元安装于车体框架侧。因此,可以确 保将灯体附接于车体框架的精度,并且由于联合紧固,因此零件数目 可以降低。此外,用这对左右销68和螺栓64a的中心紧固件连接到车体框架 的保持部具有从前面看几乎为倒三角形的三点附接形状。前照明单元 25支撑在倒三角形顶点、从而可牢固支撑。前照明单元25的下端边缘部还用作面向导气部55的前盖21的上 部的下缘部。因此,前照明单元25与前盖21之间的定位在前盖21 上部的下缘部得以省略。因此,可以理解附接状态并简化装配过程。前盖21的上部通过前照明单元25固定于车体框架;因此,前盖 21可由车体牢固支撑,同时可降低附接部的数目。因此,除了附接到 前照明单元25之外省略了将前盖21的上部附接于车体框架。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 25B每个都具有头灯灯泡51、位置指示 灯灯泡52和转向信号灯灯泡53,即一共三个灯泡。左维护孔145和 右维护孔147共两个孔,分别在对应于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和25B 的各位置设置于腿部护罩的纵向壁部120左右。此外,维护孔由作为 维护盖的装饰盖30覆盖。因此,如果移除装饰盖30,则左独立灯体 单元25B的灯泡51、 52、 53可通过由左维护孔145进入来进行维护。 类似地,右独立灯体单元25A的灯泡51、 52、 53可通过由右维护孔 147进入来进行维护。每个左维护孔145和右维护孔147形成为纵向长,并具有能够维 护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三个灯体的灯泡51、 52、 53的尺寸。此外,左右 维护孔145、 147每个都设置在不会对开口尺寸产生太多限制的腿部护 罩的纵向壁部120中。因此,可以增加设计的灵活性,同时与过去的 情况相比可增强维护性能,过去维护孔提供在前盖中,会对维护开口 造成许多限制。左维护孔145和右维护孔147分别设置从而分别对应 于左右头灯的灯泡51、 51,代替了沿穿过左右单独设置的双灯型头灯 灯泡的左右向延伸的单个大开口。因此,左右维护孔145、 147的开口 面积可以降低,从而腿部护罩22的侧边不必具有特殊的加强结构,这 样就增加了车辆设计的灵活性。假定,前照明单元25由左右独立的灯体单元25A、 25B组成,它 们在车宽方向上分别彼此左右隔开,单个维护开口为左右独立的灯体 单元25A、 25B所公用。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开口尺寸将显著增加而 降低腿部护罩22的强度。当然,本实施例会消除这种可能性。此外,为作为单个灯体的头灯灯泡51准备的每个左右维护孔145 或147也用作维护位置指示灯灯泡52和转向信号灯灯泡53的开口 , 这些灯泡属于其它灯体。因此,开口的数目可以减少,此外设计的灵 活性得以提高。此外,由于用于维护灯体的右维护孔147设置在钥匙柱体125附 近,它同时还用于维护钥匙柱体125。因此,不必为钥匙柱体125额 外设置其它维护孔,这进一步提高了右维护孔147的可用性。虽然腿部护罩22的纵向壁部120具有开口 134,但开口 134中的 储物部133的设置可增强腿部护罩22。因此,由于开口134带来的强 度降低的可能性得以消除。此外,左维护孔145设置在中心部128和 存储部133之间,即,放在每个具有强度增强的部分之间;因此,纵 向壁部120可得以强化。1:前轮,2:后轮,5:动力单元,7:车体框架,21:前盖,22: 腿部护罩,23:仪表盘,25:前照明单元,25A:右独立灯体单元, 25B:左独立灯体单元,26:挡风玻璃,27:仪表罩,28a:镜座盖, 30:装饰板,50:装饰片,124:钥匙盘,125:钥匙柱体,133:储物 部,134:开口, 145:左维护孔,146:钥匙柱体孔,147:右维护孔。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灯体单元支撑结构的车辆,该支撑结构结合了至少覆盖车辆前部的前车体盖以及多个独立的灯体(25A,25B),并且它由车体支撑,从而从车体盖暴露出来,其中多个独立灯体(25A,25B)包括分别独立的壳体(71),它们一体连接在一起以构成灯体单元(25),该灯体单元(25)在壳体(71)的连接部固定于车体。
2. 根据权利要求l的车辆,其中,多个独立灯体(25A, 25B) 通过紧固件与壳体的重叠的各端部连接在一起,并用紧固件固定于车 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车辆,其中,灯体单元(25)由一对布置在 左右的独立灯体(25A, 25B)组成,左右的独立灯体(25A, 25B) 具有各自的保持部,用于将左右独立灯体(25A, 25B)安装于车体, 灯体单元(25)在保持部的大致中心且在它的下方用紧固件固定于车 体框架(7)。
4. 根据权利要求l至3中任一项的车辆,其中,灯体单元(25) 形成为向上和向下伸长,并且灯体单元(25)的下端边缘部还用作面向 导气口(55)的下缘部,该导气口在车体盖的前表面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车辆,其中,车体盖是覆盖车 体前部的前盖(21),该前盖(21)具有固定于灯体单元(25)并由车体支撑 的上端以及由车体框架(7)支撑的下端。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车辆,其中,该车辆还包括灯 体的维护结构,该灯体包括覆盖车辆前部的前车体盖、设置在车辆前 部并包括多个灯泡(51至53)的头灯、以及支撑在头灯后面的车辆上 的座位(20),前车体盖包括至少覆盖车辆前表面的前盖(21)、以及 覆盖前盖后表面并位于坐在座位(20)上的使用者腿部前方的腿部护 罩(22),其中该腿部护罩(22)具有多个头灯的后方开口,以对应于附接的多个灯泡(51至53)的各个位置,并且覆盖开口的盖部件可分离地附接于腿部护罩(22)。
7. 根据权利要求6的车辆,其中,头灯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 左右间隔开的头灯。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车辆,其中,头灯是这样的头灯单元, 在该头灯单元中,另一灯体在上下方向上与上述灯体一体制成并且其 开口还兼做维护另一灯体的开口。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的车辆,其中,钥匙柱体(125) 从腿部护罩(22)暴露出来并且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钥匙柱 体(125)附近。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车辆,其中,腿部护罩(22)具有 储物部(133)并且多个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在车体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 设置在储物部(133)与无开口部(168)之间。
全文摘要
在头灯单元一体结合具有左右侧彼此独立的各壳体的独立灯体的情况下,如果头灯单元刚性固定于车体盖并且每个壳体由车体框架弹性承载,则独立灯体的相对位置会根据头灯单元与车体盖的附接状态彼此稍有偏置。这需要零部件有高的模铸精度、机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这带来了成本增加和装配耗时的问题。支撑结构用于防止这种问题。通过叠放突起片(60A)和(60B)、(61A)和(61B)、以及(62A)和(62B),左右独立灯体单元(25A、25B)用螺栓和螺母连接在一起。突起片(60A、60B)的附接孔(64)用螺栓联合紧固于车体框架。此外,左右销(68)橡胶安装于车体。
文档编号F21V15/015GK101153701SQ20071015378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中竹顺一, 丸山智千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