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冷阴极白炽灯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阴极光源,特指一种冷阴极白炽灯泡。
技术背景
1879年爱迪生发明第一只白炽灯泡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 展白炽灯泡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系列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白炽 灯泡每瓦发光仅81m左右,由于90%以上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因此, 温度较高,寿命只有1000小时左右,且易损坏。随着社会的发展其 高耗能、低光效、寿命短的缺点越来越突出,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 新的光源来替代它,如节能灯、LED光源等,LED光源是近年来新兴 的光源,但是其受功率小、成本高、发射角度小(不能360°发光) 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停留在一些装饰照明的场合,难以大面积推广; 节能灯虽然近年已大为普及,但由于其体积大、开关次数低在很多场 合仍然不能替换白炽灯泡,目前白炽灯泡由于体积小,外壳可以做成 特殊造型,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仍然被大量运用。现有冷阴极光源由 于其具有发光效率高,能够反复快速启动、光衰小、寿命长,已引起 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现有的冷阴极灯是模仿节能灯的外形采用一体 化设计,即驱动器装在塑料壳内然后将灯管及灯罩装在驱动器外壳 上,灯的体积与现有节能灯的体积一样,不能充分发挥其灯管纤细小巧的优点做成现有白炽灯泡的外形尺寸,整个灯管仅靠两个电极部位
与驱动器连接,而冷阴极管的直径一般较细,如3mm,会使灯的抗冲 击和耐震性变差,冷阴极灯管所产生的热量还会传入驱动器内使其温 度升高而容易损坏,所以目前在很多使用白炽灯泡的场合现有冷阴极 光源受其尺寸及外形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替代白炽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 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光效高、温升低、寿命长的冷阴极白炽灯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冷阴极 灯管、过渡接头、白炽灯泡壳及灯头,冷阴极灯管设置于白炽灯泡壳 内,过渡接头将冷阴极灯管、白炽灯泡壳及灯头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设计简洁,过渡接头同冷阴极管的端部固定接触面积 大充分固定冷阴极灯管,有效的提高灯泡的抗震性能,而且大大提高 灯泡的使用寿命及光输出的稳定性,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可 靠、光效高、温升低、寿命长等特点,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泡。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如图1所示,冷阴极灯管1的电极线用点焊方式焊在已固定在支
架上的插脚上,将插脚装入过渡接头2内,用胶泥将冷阴极灯管l、 插脚支架同过渡接头2固定为一体,将灯管端部同过渡接头2充分固 定,在过渡接头的凹槽中注入胶泥,将泡壳3装入凹槽固定。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冷阴极灯管1的端部同过渡接头2充分固定,将灯 头4用胶泥固定在过渡接头2的尾部,冷阴极灯管1的电极线同灯头 4焊接,在过渡接头1的凹槽中注入胶泥,将泡壳3装入凹槽固定。
实施例3:
冷阴极灯管1同过渡接头2固定为一体,将灯管端部同过渡接头 2充分固定,将泡壳3用胶泥固定在过渡接头2上,将灯头4用胶泥 固定在泡壳3上。
另外,所述的冷阴极灯管可以是螺旋形的也可以是U形或者多个 U形的组合;白炽灯泡壳为塑料或玻璃,可清光,磨砂,涂白,花纹, 镀反射膜处理。形状有圆球型,烛型,烛焰型,管型,蘑菇型,反射 型等所有白炽灯的形状。其外形尺寸同白炽灯泡完全一样;所使用的 过渡接头可以是陶瓷也可以是塑料或其它材料,冷阴极灯管下端整体 很好的固定在过渡接头上,增大了灯管的受力面积;使用的灯头为插 脚式及所有白炽灯通用的灯头;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灯头内未设 驱动器,即灯泡与驱动器采用分体式设计,灯泡体积可以做到小型白 炽灯大小用于指示照明。
权利要求1、一种冷阴极白炽灯泡,包括有冷阴极灯管(1)、过渡接头(2)、白炽灯泡壳(3)及灯头(4),其特征在于冷阴极灯管(1)设置于白炽灯泡壳(3)内,过渡接头(2)将冷阴极灯管(1)、白炽灯泡壳(3)及灯头(4)连接在一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阴 极灯管(1)为螺旋形、U形或多个U形的组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泡,其特征在于白织灯泡壳 (3)为塑料或玻璃,形状有圆球型、烛型、烛焰型、管型、蘑菇型、反射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灯泡,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过 渡接头(2)为陶瓷或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特指一种冷阴极白炽灯泡。包括有冷阴极灯管、过渡接头、白炽灯泡壳及灯头,冷阴极灯管设置于白炽灯泡壳内,过渡接头将冷阴极灯管、白炽灯泡壳及灯头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设计简洁,过渡接头同冷阴极管的端部固定接触面积大充分固定冷阴极灯管,有效的提高灯泡的抗震性能,而且大大提高灯泡的使用寿命及光输出的稳定性,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光效高、温升低、寿命长等特点,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泡。
文档编号H01J61/78GK201075374SQ200720055389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0日
发明者浩 胡 申请人:浩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