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荧光体层和多个电极,所述荧光体层在由 障壁分隔的放电单元的内部。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电极被提供给所述 放电单元。、
当驱动信号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放电时,填充在放电单元内的 放电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所述真空紫外线使得在放电单元内形成 的荧光体发光,从而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屏幕上显示图像。
发明公开 附图简述
图1至4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的
例子;
图5示出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的原
因;
图6示出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与前J4l之间添加有黑色层的结构 的例子;
图7至11示出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 一和第二电^ut目关联的第 一实施;
图12示出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 和第二电^U目关联的第二实施;
图13和14示出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
第一和第二电;febt目关联的第三实施;
图15和16示出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 第一和第二电似目关联的笫四实施;
图17示出与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 和第二电似目关联的第五实施;
图18至20为用于解释行部分之间的间隔和连接部分之间的间 隔的示意图21示出在才艮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用于实 现图像的A^级的帧;
图2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操作的例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 的例子。
如图1所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彼此接 合的前基板101和后基板111。在前基板101上,设置有彼此平行 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在后基fel 111上,设置有第三电 极113,以与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交叉。
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例 如,所述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汇流电 极或其中省去透明电极的无氧化铟锡(ITO)的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具有优良 导电率的不透明金属。所述具有优良导电率的不透明金属的例子包 括比ITO便宜的银(Ag )、铜(Cu)和铝(Al)。
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在放电单元内产生放电并维持该 放电单元的放电。在其上设置有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前基仗101之上 设置有覆盖所述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上电介质层104。 所述上电介质层104限制笫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放电电流, 并提供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的绝缘。
保护层105位于上电介质层104上以便于实现放电条件。所述 保护层105可通过在上电介质层104上沉积诸如氧化镁这样的材料 形成。
在其上设置有第三电极113的后1j板111之上设置有覆盖第三 电极113的下电介质层115.所述下电介质层115提供第三电极113 的绝缘。
在下电介质层115上形成有形状为条形、井形、A形、蜂窝形 等形状的障壁112,用来分隔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红(R)放 电单元、绿(G)放电单元、蓝(B)放电单元等位于前基板101和 后mil之间。
除红(R)、绿(G)和蓝(B)放电单元外,在前^jfcll01和后 基板111之间还可设置白放电单元或黄放电单元。
红(R)、绿(G)和蓝(B)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基4^目等。此 外,红、绿或蓝放电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可以不同于其他放电 单元的宽度。
例如,如图2所示,红(R)放电单元的宽度(a)最小,绿(G) 和蓝(B)放电单元的宽度(b和c)大于红(R)放电单元的宽度(a )。 绿(G)放电单元的宽度(b)可以基本等于或不同于蓝(B)放电单元 的宽度(c)。
上ii^电单元的宽度决定在放电单元内形成的荧光体层114的 宽度,将在后文对其进行详述。例如,图2中,在蓝(B)放电单元 内形成的蓝(B)荧光体层的宽度大于在红(R)放电单元内形成的 红(R)荧光体层的宽度。此外,在绿(G)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绿(G)
荧光体层的宽度大于在红(R)放电单元内形成的红(R)荧光体层 的宽度。因此,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上显示的图像的色温得以改善。
除了如图1中所示的障壁112的结构,^^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等 离子体显示板还可具有多种不同形状的障壁结构。例如,障壁112 可包括第一障壁112b和第二障壁112a。障壁112可具有差别型障 壁结构,其中第一障壁H2b的高度与第二障壁112a的高度彼此不 同;通道型障壁结构,其中在第一障壁112b或第二障壁112a的至 少一个上形成可用作排气通路的通道;中空型障壁结构,其中在第 一障壁112b或第二障壁112a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空腔,等等。
在差别型障壁结构中,如图3所示,第一障壁112b的高度hl 低于第二障壁112a的高度h2。另外,在通道型障壁结构或空心式 障壁结构中,通道或空腔可形成在第一障壁112b上。
尽管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已被示出并描述为具 有排列成一行的红(R)、绿(G)和蓝(B)放电单元,但是,也可 以将它们布置成不同的图案。例如,可应用A形布置,其中红(R)、 绿(G)和蓝(B)放电单元被布置成三角形。此外,放电单元还可 具有各种多边形形状,例如五边形、六边形和矩形。
虽然在图1中所述的情况下,障壁112位于后mil上,然 而,障壁112也可位于前m01或后mi1中的至少一个上。
由障壁112分隔的每一个放电单元内被填充有预定的放电气体。
在寻址放电产生期间发出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的焚光体层 114位于由障壁112隔开的放电单元的内部。例如,可在放电单元 内部i殳置红(R)、绿(G)和蓝(B)荧光体层。
除红(R)、绿(G)和蓝(B)荧光体层外,还可设置白荧光体
层和/或黄荧光体层。
在红(R)、绿(G)和蓝(B)放电单元内形成的至少一个荧光
体层114的厚度可与其他荧光体层的厚度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 绿(G)和蓝(B)放电单元内的荧光体层114b和114a的厚度t2和 t3大于红(R)放电单元内荧光体层114c的厚度tl。绿(G)放电单 元内的荧光体层114b的厚度t2可与蓝(B)放电单元内的荧光体层 114a的厚度t3基vM目等或不同。
虽然在图1中,上电介质层104和下电介质层115均具有单层 结构。然而,上电^h质层104或下电^h质层115中的至少一个可具 有多层结构。
在障壁112上可进一步设置吸收外部光的黑色层(未示出),以 防止由障壁112引起的外部光的反射。
此外,在与障壁112相对应的前^L 101的特定位置上可进一 步设置另一个黑色层(未示出)。
位于后基板111上的第三电极113可具有基本恒定的宽度或厚 度。此外,放电单元内的第三电极113的宽度或厚度可不同于放电 单元外的第三电极113的宽度或厚度。例如,放电单元内的第三电 极113的宽度或厚度可大于放电单元外的第三电极113的宽度或厚 度。
图5示出了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的 原因。
如图5(a)中所示,与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在前^jfcl200 上的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均具有多层结构。
例如,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各自包括透明电极210a和 220a和汇流电极210b和220b。
透明电极210a和220a可包括透明材料,例如ITO。汇流电极 210b和220b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银(Ag )。
形成透明电极210a和220a,然后形成汇流电极210b和220b, 从而完成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
如图5 (b)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
电极103均为单层结构。例如,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中的 至少一个可以为其中省去透明电极的无no的电极。
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具有优良导
电率的基本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具有极好电导率的不透明金属材料 的例子包括比ITO便宜的银(Ag)、铜(Cu)、铝(A1)。第一电极102 或第二电极103中的至少一个可进一步包括黑色材料,例如碳(C)、 钴(Co)、钌Uu)。
图5 (a)中需要形成透明电极210a和220a的过程与形成汇流 电极210b和220b的过程。而在图5(b)中,由于形成透明电极的 过程被省略,所以可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由于在图5(b)中未使用贵金属,例如ITO,因此, 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图6为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与前^1之间增加黑色层的结构的例子。
如图6所示,黑色层300a和300b被设置在前J^101与第一 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中的至少一个之间,从而可防止前^! 101 褪色。黑色层300a和300b的黑度高于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 中的至少一个的黑度。
例如,当前141101直接与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接触 时,与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直揍接触的前基t1101的预定
区域可能变为以黄色为主的颜色。这种颜色的改变称为迁移现象。
通过防止前基板101与第一电极102或第二电极103的直揍接触,
黑色层300a和300b防止了迁移现象。
黑色层300a和300b可包括深颜色的黑色材料,例如钌(Ru)。 因为黑色层300a和300b分别位于前基tl 101与第二电极103
之间以及前J4! 101与第一电极102之间,因此即使第一电极102
和第二电极103由高反射率的材料制成,仍可防止反射光的产生.
图7至11示出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 和第二电^U+目关的第一实施。
如图7所示,第一电极430或第二电极46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 括与第三电极370交叉的行部分,所述第三电极在由障壁400分隔 的放电单元内。例如,第一电极430包括第一行部分410a和第二行 部分410b,第二电极460包括第一行部分440a和第二行部分440b。
行部分410a、 410b、 440a和440b之间彼此间隔开预定的距离。 例如,第一电极430的第一行部分410a和第二行部分410b彼此间 隔距离dl。第二电极460的第一行部分440a和第二行部分440b彼 此间隔距离d2。距离dl和d2可相等或不等。
行部分410a、 410b、 440a和440b各自具有预定的宽度。例如, 第一电极430的第一行部分410a和第二行部分410b分别具有宽度 Wa和Wb。宽度Wa和Wb可相等或不等。
在放电单元之内,第一电极430的形状与第二电极460的形状 可对称,也可不对称。例如,第一电极430可包括3个行部分,而 第二电极460可包括2个行部分。
第一电极430和第二电极460中的行部分的个数可不同。例如, 第一电极430或第二电极460可包括4个或5个行部分。
第一电极430或第二电极46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至少一个从 行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例如,第一电极430包括两个从行部分410a 突出的突出部分420a、 420b,第二电极460包括两个从行部分440a 突出的突出部分450a、 450b。
在放电单元内,突出部分420a、 420b、 450a和450b可沿朝向 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突出。
第一电极430的突出部分420a和420b可设置为面向第二电极 460的突出部分450a和450b。因此,突出部分420a和420b与突出
部分450a和450b之间的间距gl可小于第一电极430的第一行部分 410a与第二电极460的第一行部分440a之间的间距g2。
在向第一电极430与第二电极460提供驱动信号时,首先在第 一电极430的突出部分420a和420b与第二电极460的突出部分450a 和450b之间发生放电。然后,该放电扩散到第一电极430的第一行 部分410a和第二行部分410b以及第二电极460的第一行部分440a 和第二行部分440b。
第一电极430或第二电极46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连接所述两个 或更多的行部分的至少一个连接部分。例如,第一电极430的连接 部分420c和420d将第一行部分410a和第二行部分410b连接起来。 第二电极460的连接部分450c和450d将第一行部分440a和第二行 部分440b连接起来。连接部分420c、 420d、 450c和450d使得在突 出部分420a、 420b、 450a和450b之间产生的放电4艮容易地扩散到 由障壁400分隔的放电单元的后部。
连接部分420c、 420d、 450c和450d中的至少一个与突出部分 420a、 420b、 450a和450b中的至少一个可在与第三电极470平行 的方向上彼此交叠。优选地,连接部分420c、 420d、 450c和450d 中的至少一个与突出部分420a、 420b、 450a和450b中的至少一个 可位于一条直线上。
例如,第一电极430的连接部分420c与突出部分420a在与第 三电极470平行的方向上彼此交叠,且第一电极430的连接部分420d 与突出部分420b在与第三电极470平行的方向彼此交叠。
如图8 (a)所示的示例中,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不在一条直线 上。图8中,虚线限定的区域表示荧光体层的光产生区域。光产生 区域相对较宽的事实意味着放电得到广泛地扩散。相反,光产生区 域相对较窄的事实意味着放电没有得到广泛地扩散。
图8 (a)中,由于在第一和第二行部分之间形成相对窄的电荷
移动路径,并且突出部分和连接部分未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很 难将在第一电极的突出部分与第二电极的突出部分之间产生的放电 顺畅地扩散到笫一和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中。因此,驱动效率会相 对较低。
与图7相似,图8(b)的示例中,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 设置。此种情况下,在第一电极的突出部分与第二电极的突出部分 之间产生的放电通过与突出部分交叠的连接部分充分地扩散到第一 和第二电极的第二部分,因此可提高驱动效率。
图8 (c)的示例中,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未沿直线设置。在图 8 (c)中,连接部分的数量多于突出部分的数量,以使在第一和第 二行部分之间的电荷移动路径充分变宽。第一电极的突出部分与第 二电极的突出部分之间产生的放电很可能被充分扩散到第 一和第二 电极的第二部分中。然而,由于连接部分导致孔径比减小,因此亮 度和驱动效率会降低。
因此,优选地,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设置。
可以改变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突出部分的数量与连接部分的数 量。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和第二电极430和460的每一个可包 括一个突出部分和一个连接部分。换句话说,第一电极430包括一 个突出部分420e和一个连接部分420f,第二电极460包括一个突 出部分450e和一个连接部分450f 。
此外,多个行部分410a、 410b、 440a和440b中的至少一个的
宽度可不同于其他行部分的宽度。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电极 430的第一行部分410a的宽度Wa可小于第一电极430的第二行部 分410b的宽度Wb。
此外,如图ll所示,第一行部分410a的宽度Wa可大于第二行 部分410b的宽度Wb。
图12示出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和第二电;W目关的第二实施。与图7到图11中示出和描述的相同或等 同的结构和元件在图12中被简单示出或完全省略。
如图12所示,第一电极430包括突出部分520a和520b和沿与 突出部分520a和520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行部分510a和510b 突出的尾部520e和520f 。第二电极560包括突出部分550a和550b 和沿与突出部分550a和550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从行部分540a 和540b突出的尾部550e和550f 。
例如,突出部分520a、 520b、 550a和550b可沿朝向由障壁500 分隔的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从第一行部分510a和540a突出,尾 部520e、 520f、 550e、 550f可沿与突出部分520a、 520b、 550a、 550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二行部分510b和540b突出。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电极530和第二电极560分别包括尾部 520e、 520f、 550e和550f,所以突出部分520a、 520b、 550a和550b 之间产生的放电可以更容易地在放电单元内扩散。因此,亮度和驱 动效率可提高。
尾部520e、 520f 、 550e和550f可与突出部分520a、 520b、 550a 和550b以及连接部分520c、 520d、 550c和550d位于一条直线上。
例如,在图12中,突出部分包括第一突出部分520a和550a和 第二突出部分520b和550b;尾部包括第一尾部520e和550e和第 二尾部520f和550f ,其突出方向与第一突出部分520a和550a以 及第二突出部分520b和550b的突出方向相反;连接部分包括相应 于第一突出部分520a、 550a和第一尾部520e、 550e的第一连接部 分520c和550c;和相应于第二突出部分520b、 550b和第二尾部 520f、550f的第二连接部分520d和550d。第一突出部分520a、550a, 第一连接部分520c、 550c和第一尾部520e、 550e位于一条直线上; 第二突出部分520b、 550b,第二连接部分520d、 550d和第二尾部 520f、 550f位于一条直线上。
图12的板结构中,突出部分520a、 520b、 550a和550b之间产 生的放电可沿着连接部分520c、 520d、 550c和550d与尾部520e、 520f、 550e和550f被更广泛地在放电单元内部扩散。
图13和14示出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 一和第二电似目关的第三实施。与图7到图11中示出和描述的相同 或等同的结构和元件在图13和14中被简单示出或完全省略。
如图13所示,突出部分620a、 620b、 650a和650b的形状可与 尾部620e、 620f、 650e和650f的形状不同。
例如,突出部分620a、 620b、 650a和650b的宽度可设为宽度 WIO,尾部620e、 620f、 650e和650f的宽度可设为宽度W20, W20 小于WIO。
如上所述,当突出部分620a、 620b、 650a和650b的宽度W10 大于尾部620e、 620f、 650e和650f的宽度W20时,第一电极630 与第二电极660之间产生的放电的着火点压可被降低。
如图14所示,突出部分620a、 620b、 650a和650b的宽度可设 为宽度W20,尾部620e、 620f 、 650e和650f的宽度可设为宽度WIO, W10大于W20。
如上所述,当突出部分620a、 620b、 650a和650b的宽度W20 小于尾部620e、 620f、 650e和650f的宽度W10时,放电单元内产 生的放电可以更广泛地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
图15和16示出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 一和第二电^U目关的第四实施。与图7到图11中示出和描述的相同 或等同的结构和元件在图15和16中被简单示出或完全省略。
如图15所示,突出部分720a、 720b、 750a和750b的长度可与 尾部720e、 720f、 750e和750f的长度不同。
例如,突出部分720a、 720b、 750a和750b的长度可设为长度 Ll,尾部720e、 720f、 750e和750f的长度可设为长度L2, L2小于 Ll。
如上所述,当突出部分720a、 720b、 750a、 750b的长度Ll大 于尾部720e、 720f、 750e和750f的长度L2时,第一电极730与第 二电极760之间产生的放电的着火点压可被降低。
如图16所示,突出部分720a、 720b、 750a和750b的长度可i殳 为长度L2,尾部720e、 720f、 750e和750f的长度可设为长度Ll, Ll大于L2。
如上所述,当突出部分720a、 720b、 750a和750b的长度L2 小于尾部720e、 720f 、 750e和750f的长度Ll时,放电单元内产生 的放电可以更有效地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
考虑到光主要产生在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扩散区域内,尾部720e、 720f、 750e和750f的长度Ll可比突出部分720a、 720b、 750a和 750b的长度L2长,以提高图《象的亮度。
图17示出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第一和 第二电拟目关的第五实施。与图7到图11中示出和描述的相同或等 同的结构和元件在图17中被简单示出或完全省略。
如图17所示,突出部分820a、 820b、 850a和850b可包括具有 曲度的部分。尾部820e、 820f、 850e和850f可包括有曲度的部分。
突出部分820a、 820b、 850a和850b与行部分810a、 810b、 840a、 840b相邻的部分可包括曲度部分。此外,行部分810a、 810b、 840a 和840b与连接部分820c、 820d、 850c、 850d相邻的部分可包括曲 度部分。
在图17的板结构中,第一电极830和第二电极860可被容易地 制造。此外,带有曲度的该部分防止在驱动板时壁电荷过度积聚在 某一特定部分,因此可提高驱动稳定性。
图18至图20为说明行部分之间的间隔和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隔 的示意图。
图18至图20示出的情形下,多个行部分中两个相继放置的行 部分910a与910b或940a与940b之间的间隔g3比多个连接部分中 两个相继放置的连接部分920c与920d或950c与950d之间的间隔 g4短。
图18中,看起来在保持所述两个相继放置的行部分910a与 910b或940a与940b之间的间隔g3的情况下增加了所述两个相继 放置的连接部分920c与920d或950c与950d之间的间隔g4。图19 中,看起来在保持所述两个相继放置的连接部分920c与920d或950c 与950d之间的间隔g4的情况下降低了所述两个相继放置的行部分 910a与910b或940a与940b之间的间隔g3。
图18中,第一电极930和第二电极960的突出部分920a、9201)、 950a和950b之间产生的放电可被广泛地扩散。然而,由于间隔g4 过大,放电单元中间部分的放电密度会过度减小。因此,亮度会降 低。
图19中,放电单元中间部分会产生足够强的放电。然而,第一 电极930和第二电极960的突出部分920a、 920b、 950a和950b之 间产生的放电不能充分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因此,亮度会降低。
相反,图20中,两个相继放置的行部分910a与910b或940a 与940b之间的间隔g3长于两个相继放置的连接部分920c与920d 或950c与950d之间的间隔g4。在图20所示的板结构中,在放电 单元的中间部分会产生足够强的放电,并且第一电极930和第二电 极960的突出部分920a、 920b、 950a和950b之间产生的放电可被 广泛地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后部。因此,亮度和驱动效率均会提高。
图21示出用于实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 的图像的支变级的帧。
图22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操作的例子。如图21所示,用于实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中的图像的A^级的帧被分为多个子场(subf ield),每个子场具有 不同数目的发射次数(emission times),
每个子场被分为用于初始化所有单元的复位时段,用于选择待
被放电的单元的寻址时段和根据放电次数表示Av变级的维持时段。 例如,如果要显示灰度级为256的图像,将图21所示的帧分为
8个子场SF1到SF8。这8个子场SF1到SF8的每一个又分为复位时
段、寻址时段和维持时段。
在维持时段提供的维持信号的数量决定各个子场中的^^U5L
重。例如,在将第一子场的A^^重设为2、将第二个子场的灰 度级权重设为^的方法中,在每个子场中,维持时段以2"的比率增 大(这里,n=0, 1, 2, 3, 4, 5, 6, 7)。由于维持时段随子场的不 同而改变,因此通过控制要用于对每个选择的单元进行放电的维持 时段,即在每个放电单元中获得的维持放电的次数,来实现特定的 經级。
根据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4吏用多个帧显示一 秒的图像。例如,用60个帧显示一秒的图像。这种情况下,每个帧 的时间宽度T可为1/60秒,即16. 67毫秒。
图21中, 一个帧包含8个子场。然而,组成一帧的子场数量可 改变。例如, 一个帧可包括12个或10个子场。
此外,如图21所示,所述子场按照AJL级权重升高的顺序排列。 当然,这些子场也可按照^JL^重降低的顺序排列,或者子场可 与^A亂&重无关地进行排列。
图22示出才艮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在如图21所 示的一帧的多个子场中的一个子场中操作的例子。
在复位时段之前的预复位时段,将电压逐渐下降的第一信号提 供给第一电极Y,将与第一信号相对应的第二信号提供给第二电极
z。第一电极的极性方向与第二电极的相反。第二信号恒定保持在电 压Vpz不变。电压Vpz可基本与在维持时段提供的维持信号(SUS) 的电压(即维持电压Vs )相等。
如上所述,在预复位时段,向第一电极Y提供笫一信号,向电 极Z提供第二信号时,预定极性的壁电荷积聚在第一电极Y上,与 积聚在第一电极Y上的壁电荷的极性相反的壁电荷积聚在第二电极 上。例如,正极性的壁电荷积聚在第一电极Y上,负极性的壁电荷 积聚在第二电极Z上。
在复位时段,向第一电极Y提供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包括 第一上升信号和第二上升信号。第一上升信号以第一斜坡从第二电 压V2逐渐上升到第三电压V3,第二上升信号以第二斜坡从第三电 压V3逐渐上升到第四电压V4。
在复位时段的上升时段,第三信号在放电单元内部产生微弱的 暗放电(即上升放电),由此在放电单元内部积聚适当数量的壁电荷。
在电压等于或小于第三电压V3时不发生上升放电,上升放电可 发生在电压等于或大于第三电压V3时。因此,第一电极Y的电压迅 速提高到第三电压V3,然后緩慢增长。从而可防止上升时段的时间 宽度的过度增长,提高了上升放电的稳定性。鉴于此,优选第二斜 坡比第一斜坡平緩。
在预复位时段在放电单元内积聚的壁电荷可帮助在上升时段产 生的上升放电。因此,即便第三信号的电压被降低,也会产生稳定 的上升放电。在第三信号的电压降低时,上升放电的密度会降低并 且会阻止对比特性(contrast characteristic)的降4氐。
如图5所说明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具有单层结构的情况 比均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具有更低的孔径比,从而可降低对比特性。
相反,即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具有单层结构,在复位时段 之前的预复位时段的操作也会防止对比特性的降低。
在一帧的多个子场中按时间顺序最先i殳置的子场可包括复位时 段之前的预复位时段,以便获得充足的驱动时间。或者两个或三个 子场可包括复位时段之前的预复位时段。
在复位时段的下降时段中,与第三信号极性相反的第四信号被 提供给第一电极Y。第四信号从低于第三信号的峰值电压(即第四 电压V4 )的第五电压V5逐渐降至第六电压V6。在放电单元内部, 第四信号产生微弱的清除放电(即下降放电)。此外,放电单元内部
的剩余壁电荷是均匀的,其均匀程度使得寻址放电能够稳定进行。
在寻址时段,向第一电极Y提供扫描偏置信号,所述扫描偏置 信号保持在比第四信号的最低电压(即第六电压V6)高的第七电压 V7。
扫描信号(Scan)被提供给第一电极Y,所述扫描信号比扫描 偏置信号降低一个扫描电压幅值△ Vd。
从一个子场到下一个子场,扫描信号的宽度可发生变化。例如, 某个子场内的扫描信号的宽度可比按时间顺序的下一子场内的扫描 信号的宽度更大。另外,扫描信号的宽度可按以下顺序逐渐减小 2. 6/^、 2. 3"、 2.1"、 1. 9"等,或是按以下顺序逐渐减小2. 6^、 2, 3"、 2. 3//^、 2.1//s、 1. 9//5\ 1. 9//5"等。
如上所述,在向第一电极Y提供扫描信号(Scan)时,向第三 电极X提供与扫描信号(Scan)相应的数据信号(data )。数据信号 (data )的电压比接地电压GND增加一个lt据电压幅值厶Vd。
由于扫描信号(Scan)和数字信号(data)之间的电压差被加 到复位时段产生的壁电压上,在被提供数据信号(data)的放电单 元内部产生寻址放电。
在寻址时段,维持偏置信号被提供到第二电极Z上,以通过第 二电极Z的干预防止不稳定的寻址放电的产生。维持偏置信号基本 维持在维持偏置电压Vz,所述维持偏置电压Vz低于维持电压Vs且
高于接地电压GND。
在维持时段,维持信号(SUS)被交替提供给第一电极Y和第二电 极Z。因为在通过进行寻址放电选择的放电单元内的壁电压被增加 到维持信号(SUS )的维持电压Vs上,所述每次提供维持信号(SUS ) 时,在第一电极Y和第二电极Z之间会发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 由此,可在等离子体显示板上显示预定的图像。
在至少一个子场的维持时段内提供多个维持信号,并且所述多 个维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可不同于其他维持信号的宽度。例 如,在所述多个维持信号中的第一个被提供的维持信号的宽度可大 于其他维持信号的宽度。因此,可更稳定地产生维持放电。
上述实施方式和优点只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 明的限制。目前的讲解可完全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仪器设备。对上述 实施方式的描述目的在于说明,而非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本专 业技术人员而言,很多可替代方案、修改意见以及变型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所述前基板上设置有彼此平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后基板,所述后基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叉的第三电极;障壁,所述障壁位于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用来分隔放电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第三电极交叉的多个行部分、从行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和将所述多个行部分中的至少两个行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且所述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部 分包括沿朝向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 且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所述第 一突出部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第 一连 接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二连接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尾部, 所述尾部沿与所述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所述行部分 突出。
4.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C部 与所述突出部分和连接部分沿直线i殳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部 分包括沿朝向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尾部包括沿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 突出的第一和第二尾部;且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第一行部分和第一 尾部在一条直线上的第 一连接部分和与第二行部分和第二尾部在 一条直线上的第二连接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部 分的长度与所i^部的长度不同。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部 分或尾部中的至少 一个包括具有曲度的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部 分的数量与所述连接部分的数量相等。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 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是汇流电极。
10.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所述前^Lhi5^有^b平行的笫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后勤良,所述后基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叉的第三 电极;障壁,所述障壁位于前基fcl与后^L之间,用来分隔放电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第三电极交叉的多个行部分、从行部分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分和将所述多个行部分中的至少两个行部分彼此连接的多个连接部分; 所述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i殳置;且 所述多个行部分中两个相继布置的行部分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多个连接部分中两个相继布置的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隔。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 部分包括沿朝向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 分;且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所述第 一 突出部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第 一连 接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二连接部分。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沿与 所述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尾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尾部 与所述突出部分和连接部分沿直线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突出 部分包括沿朝向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所U部包括沿与第 一和第二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 突出的第一和第二尾部;且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第一行部分和第一 尾部在一条直线上的第 一连接部分和与第二行部分和第二尾部在 一条直线上的第二连接部分。
15. 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所述前^Lfc^X有^tob平行的第一电妙第二电极; 后勤良,所述后基fel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叉的第三 电极;以及障壁,所述障壁位于前基tl与后14l之间,用来分隔放电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 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第三电极交叉的多个行部分、从行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以及将所述多个行部分中的至少两个行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设置;以及 在一帧的至少一个子场的复位时段之前的预复位时段期间,所述第一电极被提供电压逐渐下降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二电极被提供极性方向与第 一信号相反的第二信号。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所述复 位时段后的维持时段,所述第二信号的电压幅值基本等于提供给第 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的维持信号的电压幅值。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提供第 一信号后,向第一电极提供电压逐渐上升的第三信号。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三 信号包括电压以第一斜坡逐渐上升的第一上升信号和电压以第二 斜坡逐渐上升的第二上升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 斜坡比第一斜坡平緩。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沿与 所述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尾部,其中,所述突出 部分包括沿朝向放电单元的中央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 分,所述尾部包括沿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 突出的第一和第二尾部;且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第一行部分和第一 尾部在一条直线上的第 一连接部分和与第二行部分和第二尾部在 一条直线上的第二连接部分。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前基板、后基板和障壁;所述前基板上布置有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所述后基板上布置有与该第一和第二电极交叉的第三电极;所述障壁位于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用来分隔放电单元。第一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单层结构。第一或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与第三电极交叉的多个行部分、从行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和将至少两个行部分彼此连接的连接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连接部分沿直线设置。
文档编号H01J11/12GK101356619SQ20078000141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6日
发明者全佑坤, 咸正显, 姜炅雅, 柳成男, 金在声, 金禹泰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