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带反射镜的白炽灯和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17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炽灯、带反射镜的白炽灯和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炽灯(incandescent lamp)、带反射镜的白炽灯和照 明装置,特别涉及白炽灯中的灯丝(filament)体的改良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带反射镜白炽灯中的 一种的带反射镜囟素电灯泡是将具有呈 凹面状的反射面的反射镜和卣素电灯泡组合而成的,例如,在店铺等中 作为聚光照明来使用。
面素电灯泡具有在气密密封的灯泡(bulb)内容纳灯丝体的结构。 当将卣素电灯泡和反射镜组合使用时,尽量将灯丝体做得紧凑些,尽可 能使其发光区域集中在反射镜的焦点位置,这样能够提高聚光效率。我 们知道,这时特地使发光区域在反射镜的光轴方向缩小,对提高聚光效 率很有效。
但是, 一般来讲,若卤素电灯泡的额定电压[V]、额定功率[W]和额 定寿命(例如,3000小时)已确定,则与此对应,构成灯丝体的鴒丝的 线径和长度实质上就确定了。因此,很难例如单纯地通过缩短钨丝的长 度,实现灯丝体的紧凑化。
因此,对于额定电压IOO[V]以上的卣素电灯泡,为了使灯丝体紧凑, 实际上, 一般使用双重线圏(coiled-coil)。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 开了一种卣素电灯泡,为了进一步紧凑化,使用三重线圏(triple-coil)。 这是因为,由此只要鵠丝的长度相同,就可以缩短整个线圈在反射镜光 轴方向上的长度,从而提高聚光效率。
但是,线圈的重叠缠绕数越增加,当卣素电灯泡受外力(沖击力) 时产生的线圈振动的振幅就越大,因为这个原因,会产生容易断丝的问 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并且实现灯丝体的紧凑化(光轴方向的缩短)的卣 素电灯泡,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闺素电灯泡,其以3个或4个单线圈 (single coil)整体上相对于反射镜的光轴对称的方式,使每一个单线圈 与反射镜的光轴平行配置。由此,与用1个单线圈来制作相当于3个或4个单线圏的情况比较,因缩短了光轴方向上的长度,故能提高聚光效 率。此外,因每一个线圈都是单线圈,故还能减轻上述起因于振动的问题。
进而,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卣素电灯泡,灯丝体由4 6个单线圈 构成,并且将其中1个配置在包含反射镜光轴的位置上。这是因为,一 般认为光轴位置上是否存在线圈(即发光部)对得到的照度 (illumination )有4艮大的差别。
但是,近年来,随着店铺照明演示方法的多样化,越来越多地采用 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因此,从省电等观点来看,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聚光效率。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灯丝体,其将多个单线圈中的1 个配置在包含反射镜的光轴的位置上,并且在与上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 隔开间隔配置其余的单线圏,而且,每一个单线圏是将线材巻绕成扁平 筒状(以下称作扁平线圏)而成的。
由此,与现有的将线材巻绕成圆筒状的单线圈相比,可以延长l匝 线材的长度(假定扁平筒的短轴长与圓筒的直径相等的情况),从这一 关系出发,若钨丝的线材长度相同,则线圏长度能变短,因此可以进一 步缩短灯丝体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会提高聚光效率。再有,通过将线 圈做成扁平,虽然线圏在与反射镜的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巻绕成 圆筒状的线圏长,但是,对于提高聚光效率来说,因光轴方向长度的缩 短比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的缩短的效果更大,因此,不存在问题。
此外,从灯丝体缩短的观点来看,线圏的个数越多越好,但如果太 多,则在线圈间电连接的同时支撑各线圏的支撑结构体会变得复杂,此 外,线圏对支撑结构体的嵌入也很困难,故不现实。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明了一种卣素电灯泡,其具有包括至少3 个扁平线圏的灯丝体,在多个线圏能相对光轴对称配置的同时,能使其 中1个线圏配置在包含光轴的位置上,而且成功地获得了与已普及的具 有双重线圈的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以下称为"普及型白炽灯")同等 的聚光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450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6-510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63869号7>报但是,发现灯丝体由3个扁平线圏形成的卣素电灯泡的寿命比普及型白炽灯短。认为这是由于3个扁平线圈中的正中的扁平线圈(即,部位在包含光轴的位置上的线圈)被另外2个线圏发出的红外线从两侧加热而成为过热状态,鴒被过度蒸发所致。
对此,可以增大线圈之间的间隔,但这样一来,聚光性下降,有可能得不到满意的性能。
此外,为了消除从2个方向(两侧)被加热的扁平线圏,虽然也可以考虑由2个扁平线圏构成灯丝体,但这时,若考虑相对光轴的对称性,则不能在光轴上配置扁平线圈,仍然得不到满意的聚光性。
进而,考虑关于反射镜的光轴的对称性,将2个发光部(扁平线圈)配置在相对上述光轴对称的位置上,以此构成具有该两个发光部的灯丝体,当将具有这样结构的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嵌入反射镜作为聚光光源照明使用时,在照射面上,出现聚光光源的中心部发暗、其周围明亮的所谓花生状的聚光形状。即,在光度分布曲线中,出现其峰值呈现2处的双峰特性。此外,还发现反射镜中的光束的开度角越小,该倾向就越明显。这样的聚光形状作为用于使对象物正如字面意思那样聚光式浮现的聚光照明,当然不太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炽灯和具有这样的白炽灯的带反射镜白炽灯及照明装置,其中,该白炽灯是用2个扁平线圏状的发光部构成灯丝体的简易结构,而且消除了光度分布曲线中的双峰特性,可以得到中心部不发暗的聚光光源(spotlight)。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利用具有由2个扁平线圈(发光部)构成的灯丝体的白炽灯来达到至少和普及型白炽灯同样的寿命和聚光性,并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白炽灯的带反射镜白炽灯及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白炽灯是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的反射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被做成单重缠绕为扁平状的2部位在通电状态下发光的结构,在将一方的发光部位作为第一发光部、另一方的发光部位作为第二发光部的情况下,以使从上述灯泡的中心轴到第 一发光部发光中心的距离和到第二发光部发光中心的距离不同的方式,配置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
此外,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发光部以各自的线圈轴心与上述中
心轴大致平行的姿势进行配置。
此外,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以其线圈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大致平
行的姿势进行配置,第二发光部以其线圏轴心相对于上述中心轴倾斜的姿势进行配置。
此外,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从其线圏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平行的姿势,配置为向两发光部的在上述反射镜光照射开口部一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
此外,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从其线圏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平行的姿势,配置为向两发光部的与上述反射镜光照射开口部相反 一 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
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灯丝体通过使灯丝线圈在其长度方向的大
致中央部弯曲而构成,其中所述灯丝线圏是将灯丝线单重缠绕成扁平而形成的,从弯曲部到灯丝线圈的一端部之间存在第一发光部,从弯曲部到灯丝线圏的另一端部之间存在第二发光部。
进而,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的一方配置在包含上述中心轴的位置上。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白炽灯是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的反射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
圈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与上述反射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各自的线圏轴心与上述光轴大致平行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上述间隔(mm )、
的情况下,:上述短径是^0.35^mm;的情况下,l述间隔和上述扁平率(oblateness)的组合由下面(i) 、 ( ii)所述的任何一种关系规定。(i)当上述反射镜光束的开度角是中等角时,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E1 (0.2, 3)、点E2 (0.2, 10)、点E3 (3.5, 10)、点E4 (4, 8)、点E5 (4, 6)、点E6 (3.5, 5)、点E7 (3.5, 3)、点E8 (3, 3)、点E9 (2.5, 2)、点E10 (0.5, 2)、点E1 (0.2, 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ii)当上述反射镜光束角的开度角是广角时,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G1 (0.5, 6)、点G2(0.5, 10)、点G3 (4.5, 10)、点G4 (4.5, 3 )、点G5 ( 1, 3 )、点G6 ( 1, 6 )、点G1(0.5, 6)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白炽灯是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且光束开度角为中等角的反射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圈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与上述反射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各自的线圈轴心与上述光轴大致平行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上述间隔(mm)、在y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内周的短径
为3 (无量纲)的情况下,上述间^鬲和i述短径的组合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Fl (0.2, 0.3)、点F2(0.2, 1.0)、点F3 (3.5, 1.0)、点F4 (3.5, 0.35)、点F5 (3, 0.3)、点Fl (0.2,0.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白炽灯是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的反射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圏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上述反射镜的光轴方向上离上述反射面越远则与该光轴正交方向的间隔越窄,而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远离上述反射面一侧的上述间隔(mm)、在y轴上取得用上述发光部内周的长径除以短径所得的扁平率(无量纲)的情况下,在上述发光部之间的靠近上述反射镜一侧的上述间隔是2.5 (mm)的情况下,上述远离一侧的间隔和上述扁平率的组合由下面(i) 、 (ii)所述的任何一种关系规定。
(i) 当上述反射镜光束的开度角是中等角时,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H1 (0.2, 3)、点H2 (0.2, 10)、点H3 (1.5, 10)、点H4 (1.5, 2)、点H5 ( 1, 2)、点H6 (0.5, 3)、点H1 (0.2, 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ii) 当上述反射镜光束角的开度角是广角时,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
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J1 (0.5, 3)、点J2 (0.5, 10)、点J3 ( 1.5, 10)、点J4 ( 1.5, 3)、点Jl (0.5, 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发明效果
若按照上述第 一方面的白炽灯,从对发光部的光度分布曲线的形状的影响来说,发光中心靠近灯泡中心轴的发光部所受到的影响比发光中心远离上述中心轴的发光部要大得多,其结果是,能消除光度分布曲线中的双峰特性,可以得到中心部不发暗的聚光光源。
若按照上述第二方面的白炽灯,能得到至少和具有双重灯丝线圈的灯丝体的现有的实用普及型囟素电灯泡同等的聚光性。此外,由于使用具有2个线圏状的发光部来构成灯丝体,因此不存在从两个以上的方向被加热的发光部。即,不存在过热状态的发光部,因此,能防止因过热而引起的断丝,可消除寿命短的问题。进而,由于各发光部是单线圏形状,因此还具有耐沖击的优点。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局剖图。图2是表示构成上述照明装置的卣素电灯泡的图。图3是表示上述卣素电灯泡中的灯丝体的支撑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上述支撑结构支撑灯丝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用来说明构成上述灯丝体的灯丝线圏的制作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灯丝线圈的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的示意图。图7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1的灯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ii图8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1的灯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光度分布曲线的图。
图IO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1的灯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光度分布曲线的图。
图12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1的灯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光度分布曲线的图。
图14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1的灯
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灯丝体及其支撑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2的灯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表示实施方式2的灯丝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卣素电灯泡中的灯丝体的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上述支撑结构支撑灯丝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上述灯丝体的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灯丝体由双重线圏形成的卤素电灯泡(基准电灯泡)、灯丝体由3个单线圏形成的卣素电灯泡(比较电灯泡)和灯丝体由2个单线圏形成的卣素电灯泡(实施例电灯泡)的比较一览的图。
图22是表示上述比较电灯泡内的灯丝体的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的示意图。
图23是涉及具有实施方式3的灯丝体方式的卣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中等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圏间隔
(发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图24是根据图23作成的图表。
图25是涉及具有实施方式3的灯丝体方式的卣素电灯泡,表示在
12将其与中等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扁平率(一定)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
图26根据图25作成的图表。
图27是涉及具有实施方式3的灯丝体方式的卤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广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圏间隔(发
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图28是根据图27作成的图表。
图2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灯丝体的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的示意图。
图30是涉及具有变形例1的灯丝体方式的卤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中等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圏间隔(发
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图31是根据图30作成的图表。
图32是涉及具有变形例1的灯丝体方式的卤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广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
图33是根据图32作成的图表。
图3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灯丝体的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的示意图。
图35是涉及具有变形例2的灯丝体方式的卣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中等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圏间隔(发
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图36是根据图35作成的图表。
图37是涉及具有变形例2的灯丝体方式的卣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广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
图38是根据图37作成的图表。
图3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3的灯丝体的俯视图(上部)和主视图(下部)的示意图。
图40是涉及具有变形例3的灯丝体方式的卣素电灯泡,表示在将其与广角的反射镜组合的情况下,使短轴长度(一定)、线圈间隔(发光部间隔)、扁平率的组合变化时的相对照度的调查结果的图。图41是根据图40作成的图表。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带反射镜囟素电灯泡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3是举例示出扁平筒(状)的截面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的同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局剖图。另夕卜, 在包含图l的所有的附图中,各部件间的比例尺不统一。
照明装置10例如用作住宅、店铺或演播室等中的聚光光源照明。 照明装置10具有照明器具12和作为白炽灯的一例而示出的卤素电灯泡 14。
照明器具12具有做成有底圆筒状的器具主体16和容纳在器具主体 16中的反射镜18。
在器具主体16的底部设置用来安装卣素电灯泡14的灯头30(参照 图2)的灯座(未图示)。另外,器具主体16不限于圆筒状,可以是各 种公知的形状。
为了可以更换卣素电灯泡14,反射镜18能够相对于器具主体进行装卸。
反射镜18具有做成漏斗状的硬质玻璃制的基体20。在基体20中形 成为旋转椭圆面或旋转抛物面等的凹面部分20A上,形成有构成反射面 的多层干涉膜22。多层干涉膜22可以由二氧化硅(Si02) 、 二氧化钛 (Ti〇2)、氟化镁(MgF)、硫化锌(ZnS)等形成。此外,也可以使 用由铝或铬等形成的金属膜去替代多层干涉膜22以构成反射面。反射 镜18的开口径(反射镜直径)是100mm,光束的开度角(光束角)为 窄角(约IO度)。必要时也可以在反射面上形成刻面(facet)。
反射镜18具有设在基体20的开口部(光照射开口部)上的前表面 玻璃24。在本例中,前表面玻璃24固接在基体20上,为了更换卣素电 灯泡14,基体20部分成为能与器具主体16自由装卸的结构,但不限于 此,也可以是将基体固定在器具主体上,并使前表面玻璃能相对于基体 自由装卸的结构。
卣素电灯泡14安装在上述灯座(未图示)上,再嵌入到反射镜18内使用。在嵌入(安装后)的状态下,卣素电灯泡14的后述的灯泡26
的中心轴B和反射镜18的光轴R大致位于同 一轴上(中心轴B和光轴 R大致一致)。卣素电灯泡14的额定电压设定在100 (V)以上、150 (V)以下,且额定功率设定在100 ( W)以下。 图2示出卣素电灯泡14的局剖主视图。
卣素电灯泡14具有气密密封的灯泡26和利用粘接剂28固接在灯 泡26的后述的密封部38 —侧的例如E型的灯头30。
灯泡26具有按顺序将作为密封后的残留痕的切下部32、容纳后迷 的灯丝体60等的灯丝体容纳部34、做成大致圆筒状的圆筒部36和利用 公知的收缩密封法(pinch seal)形成的密封部38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灯丝体容纳部34如图2所示,做成大致旋转椭圓体形状。这里所 说的"大致旋转椭圆体形状"当然包含完全的旋转椭圆体形状,还包含 玻璃加工上的偏差程度的偏离完全的旋转椭圆体形状的形状。再有,灯 丝体容纳部不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例如是大致圆筒形状或大致球形或 大致复合椭圆体形状。
此外,灯泡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是例如按顺序将切下部 (有时也没有)、灯丝体容纳部和密封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再有,在灯丝体容纳部34的外面形成红外线反射膜。该红外线反 射膜不一定是必须的,可适当形成。
灯泡26内分别封入规定量的卣素物质和稀有气体。此外,也可以 封入氮气。
囟素物质在点亮过程中,利用卤素的循环,使从灯丝体60蒸发的 作为其构成物质的鴒再次回到灯丝体6 0中,用来防止灯泡2 6的黑化。 囟素物质的浓度最好是在10 (ppm) ~ 300 (ppm)的范围内。此外,为 了激活卣素的循环,最好使灯泡26里面的最低温度在200 (。C)以上。 进而,为了恰当地发挥囟素循环功能,最好将灯泡26中的氧的浓度控 制在100 (ppm)以下。
稀有气体最好使用氪气。通过使用氪气,尽管为了达到提高聚光效 率的目的使灯丝体紧凑,如后述那样使发光部彼此靠近配置,也能够抑 制在点亮时在相邻发光部之间的任何地点产生弧光放电,能够抑制断 丝。
特别地,封入气体最好是以氪为主要成分的包含氮气和卣素物质的气体,并将灯泡26中的常温时的气压设定在2 (atm) -10(atm)的范 围之内。这是因为,当该气压超过10 (atm)时,万一灯泡26破损,飞 散的碎片有可能损坏照明器具,另一方面,当不到2(atm)时,作为灯 丝体60的组成物质的钨容易蒸发,会缩短灯泡的寿命。换言之,气压 的上述范围是下述这样的范围因该气压适度抑制,故万一灯泡26破 损,飞散的碎片也不至于损坏照明器具,而且,因该气压适当高,故作 为灯丝体60的构成物质的鴒不易蒸发,能延长灯泡的寿命,进而,在 点亮时,可以抑制在相邻发光部之间的任何地点产生弧光放电,能够抑 制断丝。
此外,当封入的气体包含氮气时,氮气的组成比例最好在8(%) ~ 40(%)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当氮气的组成比例超过40 (%)时,点 亮过程中灯丝体60产生的热通过氮气过度散发,有可能降低效率,另 一方面,当不到8(%)时,点亮时相邻发光部之间容易产生弧光放电, 容易出现断丝。换言之,氮气的上述组成比例范围是下述这样的范围 因氮气的组成比例适度抑制,故能够防止因点亮中灯丝体60产生的热 量经由氮气过度地放出而导致效率下降,并且,因适度包含氮气,故在 点亮时可以抑制在相邻发光部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可以抑制断丝。
在密封部38内封接有一对金属箔40、 42。金属箔40、 42是钼制品。 再有,为了防止因密封部38封接的金属箔40、 42的过热氧化而使灯泡 26的气密性能受损,最好将密封部38的表面做成凹凸状,增加该表面 积,以提高密封部38的散热性能。
金属荡40的一端部与外部引线44的一端部接合而电连接,金属箔 42的一端部与外部引线46的一端部接合而电连接。外部引线44、 46是 鵠制品。外部引线44、 46的另一端部向灯泡26的外部引出,并分别与 灯头30的端子部48、 50电连接。
这里,在2根外部引线44、 46中,最好在至少一根外部引线和灯 头30中的对应的端子部(48或50)之间设置好保险丝(未图示)。通 过设置该保险丝,即使万一发光部产生断丝且在其断丝部位产生弧光放 电,也可以立刻熔断保险丝,终止弧光放电的继续,进而防止出现因弧 光放电的沖击而使灯泡26损坏等现象。特别是,当多个发光部靠近配 置时,最好在2根外部引线44、 46和灯头30的对应端子部48、 50之 间设置保险丝。这是因为这时,即使不因发光部出现断丝而产生弧光放
16电,相邻发光部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弧光放电。
金属箔40的另一端部与内部引线52的一端部接合而电连接,金属 箔42的另一端部与内部引线54的一端部接合而电连接。内部引线52、 54是钨制品。内部引线52、 54的一端部由灯泡26的密封部38支撑。 内部引线52、 54使经灯头30供给的外部电力向灯丝体60供电,并且 起作为直接支撑一部分灯丝体60的支撑部件的作用。
图3是表示支撑灯丝体60的支撑结构体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 支撑结构体支撑灯丝体60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作为直接支撑一部分灯丝体60的支撑部件,其他还 有钨制的支承(support)线56。
内部引线52、 54和支承线56被一对圆柱状玻璃棒(stem glass ) 57、 59夹住。因此,在支撑支承线56的同时,保持内部引线52、 54和支承 线56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4所示,灯丝体60包括第一灯丝线圈62和第二灯丝线圈64 这两个灯丝线圈。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圈62、 64是将钨丝如后述那样巻 绕而形成的。
内部引线52、 54和支承线56插入灯丝线圈62、 64的端部部分, 具有1个部位或2个部位用来支撑灯丝线圈62、 64的弯曲成字 形的部分(以下,将该部分称作"线圏支撑部")。
这里,第一灯丝线圏62利用内部引线52的线圈支撑部52A (参照 图3)和支承线56的线圏支撑部56A (参照图3)支撑。
第二灯丝线圈64利用支承线56的线圏支撑部56B (参照图3)和 内部引线54的线圈支撑部54A (参照图3)支撑。
此外,由图4明显可知,第一灯丝线圏62和第二灯丝线圏64的一 端部彼此用支承线56进行连接。即,第一灯丝线圏62和第二灯丝线圈 64利用支承线56串联连接,所述支承线56作为具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件 而起作用。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当从内部引线52、 54供给电流时(即,在 通电状态下),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圏62、 64在线圈支撑部所插入的部 分不发光(非发光部),而在线圈支撑部之间发光。这里,将各灯丝线 圈62、 64中的线圏支撑部之间的部分(即,发光的部分)分别规定为 第一发光部62A、第二发光部64A。即,灯丝体60具有做成单线圏形状
17的2个发光部62A、 64A。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圈62、 64(第一、第二发光 部62A、 64A)是巻绕成扁平筒状的单线圈(以下,简称"扁平线圈,,)。 做成这样的形状有如下理由。即,这是因为,与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 3中所述的巻绕成圆筒状的现有的单线圈(以下,简称"圆筒线圈") 相比较,从(当扁平筒的短轴长度与圓筒直径相等时)能加长l匝左右 的线材长度的关系上说,若钨丝的线材长度相同,则能缩短线圈长度, 因而能缩小反射镜光轴方向(灯泡中心轴)中的灯丝线圈(发光部)。 再有,通过将线圏做成扁平,虽然在与反射镜的光轴交叉方向上的长度 比巻绕成圆筒状的线圈长,但是,因为从提高聚光效率的观点来说,缩
没有问题。
作为扁平线圈的灯丝线圈62、 64的制作过程如下。
即,如图5所示,将多根(在图示的例子中是4根)圆柱形的芯线 (mandrel) 66平行且密接并排为一列,再在其外周缠绕钨丝68,然后, 将芯线66溶解,从而制作出扁平线圈。
图6 的上部示意性地表示了第一灯丝线圈62的从其线圈轴心CX方 向7见察到的俯一见图,图6的下部示意性地表示其主-见图。
第一、二灯丝线圈62、 64大致是同一方式,因此,以第一灯丝线 圏62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6的上部所示,第一灯丝线圏62从其线圈轴心CX方向看呈所 谓的(田径比赛的)跑道形状,即,用半圆将2根平行线段的对应端部 彼此连结而成的形状。该形状来源于上述制作方法,芯线66的根数越 多,就越成为更扁平的跑道形状。即,可以用芯线66的根数来调整扁 平的程度(扁平率)。
这里,扁平率被规定为第 一灯丝线圏62的内周中的长轴LX的长度 (长内径)除以短轴SX的长度(短内径)所得到的值。在本例中,因 采用上述制作方法的关系,故扁平率为整数值,作为一个例子,扁平率 为4。
此外,如上所述,如图6的下部所示的那样,第一灯丝线圈62具 有由线圏支撑部52A和线圈支撑部56A (图3、图4)支撑的两端部 部分的非发光部62B;以及在两线圈支撑部52A、 56A之间部分的发光部62A。这里,对灯丝线圈的"发光中心,,进行定义。若以第一灯丝线 圈62为例来定义,则"发光中心62CP"是在线圈轴心CX上成为发光 部62A的全长L的正中央的位置。作为第一灯丝线圈62的规格的一例, 归纟内^口下。
长轴LX的长度(长内径)1.4mm
短轴CX的长度(短内径)0.35mm
发光部全长L (有效线圏长度)4.5mm
线材(鴒丝)的直径0.05mm 再有,发光部全长L不限于上述值,可以设定在2.5mm 6.5mm的 范围内。该范围适用于实施方式l和后述的实施方式2的灯丝体中的发 光部全长。
图7的上部示意性地表示了在第一、第二灯丝线圏62、 64安装在 内部引线52、 54和支承线56上的状态下,从灯泡26的中心轴B(图1、 图2)的方向观察该第一、第二灯丝线圈62、 64的俯视图,图7的下部 示意性地表示了其主视图。再有,在将卣素电灯泡14嵌入反射镜18的 状态下,图7也可以说是从反射镜18的光轴R(图l)的方向观察第一、 第二灯丝线圏62、 64的图。这里,图7的目的在于用来说明第一、第 二灯丝线圏62、 64间的配置位置的关系等,因此,在本图中,省略了 内部引线52、 54的图示,为了示出第一、第二灯丝线圈62、 64间的电 连接关系,支承线56只用线条表示。此外,在下部的主视图中,分别 用实线表示第一、第二灯丝线圈62、 64的第一、第二发光部62A、 64A, 用双点划线表示非发光部62B、 64B。
如图7所示,第一灯丝线圈62 (第一发光部62A)和第二灯丝线圏 64 (第二发光部64A)设计成(i)各线圈轴心CX和中心轴B大致平 行,(ii)两线圏轴心和中心轴B大致在一个平面上,(iii)两长轴LX 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并且中间空出了间隔D1。这里,作为一个例子, 将线圈间隔Dl设定为0.9mm。
此外,使从中心轴B到第一灯丝线圏62(第一发光部62A)的距离 D2和到第二灯丝线圏64 (第二发光部)的距离D3不同。即,使从中 心轴B到第 一发光部62A的发光中心CP的距离和到第二发光部64A的 发光中心CP的距离不同。在本例中,D2=0.15mm, D3=0.75mm。这里, 将具有把D1、 D2、 D3设定为上述值的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作为"第一实施例电灯泡"。
这里,将线圈间隔Dl设定为第一实施例电灯泡相同的0.9mm,将D2、 D3设定为D2=D3=0.45mm,将具有这样的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作为"第一比较电灯泡"。即,第一比较电灯泡是具有2个灯丝线圏(发光部)相对中心轴B对称配置的灯丝体的灯,也是在"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提到的存在光度分布特性问题的电灯泡。
对第 一 实施例电灯泡和第 一 比较电灯泡进行了与反射镜组合时的光度分布特性的调查。调查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用第一比较电灯泡或第一实施例电灯泡替代附属于市售的带反射镜的卤素电灯泡(松下电器产业林式会社制,产品型号JDR110V65WKN/5E11 )中的卤素电灯泡。上述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的光束开度角(光束角)是窄角(约10°)。对于这样做成的带2个反射镜的卤素电灯泡,在当额定电压为110( V)、额定功率为65 (W)时点亮的情况下,对距该带反射镜的卤素电灯泡的距离为1 (m)的照射面上的光度分布特性(光度分布曲线)进行了调查。再有,对第一比较电灯泡和第一实施例电灯泡之外的后述的比较电灯泡和实施例电灯泡的光度分布特性,也和上述相同进行了调查,因此,省略了这些条件等的相应说明。
图9示出了调查结果。在图9中,用虚线表示第一比较电灯泡的情况,用单点划线表示第 一 实施例电灯泡的情况。
观察第 一比较电灯泡的情况,可以发现光度分布曲线具有出现2处峰值的双峰特性。即,如上所述,变成中央部发暗、其周围亮的聚光光源。
与此对照,在第一实施例电灯泡中,消除了双峰特性,光度分布曲线只有l个峰值。即,形成了具有最亮部分相对于中心大致对称的良好光度分布特性的聚光光源。可以认为这是由于,通过从中心轴B到发光中心62CP(图7)的距离和到发光中心64CP的距离不同,从而从对光度分布曲线的形状的影响来说,靠近中心轴B的发光中心62CP相关的第 一发光部62A相对于远离中心轴B的发光中心64CP相关的第二发光部64A更成为支配地位。
图8示出了第一灯丝线圈62 (第一发光部62A)进一步靠近中心轴B、第二灯丝线圈64 (第二发光部64A)进一步远离中心轴B的灯丝体70。在灯丝体70中,在包含中心轴B的位置上配置第一灯丝线圈62(第
20一发光部62A)。再有,灯丝体70的线圈间隔D4也是0.9mm。将具有 灯丝体70的卣素电灯泡称作"第二实施例电灯泡",对其光度分布特 性进行了调查。
在图9中用实线表示调查结果。
如图9的实线所示,若按照第二实施例电灯泡,可以消除上述双峰 特性,同时,照度的最大值比笫一实施例电灯泡大。但是,以峰值为界 线的左右对称性会受到一些损失。线圏间隔D4为2mm的卤素电灯泡(以 下称为"第三实施例电灯泡")如图11的实线所示的光度分布曲线那 样,具有和第二实施例电灯泡同样的光度分布特性。
因此,为了改善光度分布曲线的非对称性,尝试使第二灯丝线圈64 (第二发光部64A)相对中心轴B倾斜。图10示出这样的灯丝体72。 灯丝体72从图8所示的状态维持第一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的 一方端部之间的间隔不变(D4=D5=2mm),而使第二发光部64A的该 端部的角部相对中心倾斜角度01=20°。在图1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具有 灯丝体72的面素电灯泡(以下称为"第四实施例电灯泡")的光度分 布曲线。这样,通过使远离中心轴B的第二灯丝线圈64 (第二发光部 64A)倾斜,可以使光度分布曲线以峰值为界线左右大致对称,从而改 善光度分布特性。
在第四实施例电灯泡(图10)中,虽然只使一个灯丝线圏相对中心 轴B倾斜,但也可以使两个灯丝线圈相对中心轴B倾斜。图12是表示 这样构成的灯丝体74的图。
灯丝体74维持第一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的一方端部之间 的间隔D6 (=2mm)不变,而使第一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的 该端部的角部相对中心倾斜角度(3=t=7°。换言之,灯丝体74从图7所 示的使第一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的线圈轴心CX与中心轴B 平行的姿势,配置为向两发光部62A、 64A的在反射镜18的上述光照射 开口部一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再有,在本例中,第一 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倾斜角相同(p=y=7°),但两者的倾斜角 |3、 y也可以不同。此外,当然倾斜角也不限于是7。。
此外,在本例中,第一发光部62A的发光中心62CP比第二发光部 64A的发光中心64CP更靠近中心轴B。因此,图12所示的距离D7是 0.4mm, D8是1.6mm。
21这里,将具有上述那样构成的灯丝体74的卣素电灯泡作为"第五
实施例电灯泡"。此外,在图12中,将灯丝体的第一发光部62A和第 二发光部64A配置成相对中心轴B对称,即,D7=D8=lmm,将具有这 样的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作为"第二比较电灯泡,,,图13示出第五实 施例电灯泡和第二比较电灯泡的光度分布曲线。
在图13中,用虛线表示第二比较电灯泡的光度分布曲线,用实线 第五实施例电灯泡的光度分布曲线。由图13可知,即使第一和第二发 光部62A、 64A都相对中心轴B倾^K在相对中心轴B对称配置的情况 下,光度分布曲线也呈双峰特性,通过使两发光中心至光轴R的距离不 同,可以得到消除了双峰特性的光度分布特性。
再有,在第五实施例电灯泡的灯丝体74 (图12)中,第一发光部 62A和第二发光部64A呈直线倾斜,但"向两发光部的在反射镜光照射 开口部一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也可以包括各发光部向
内侧(向相向的相反侧的发光部)呈弓形弯曲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使两发光部62A、 64A朝着和上述第五实施例电灯泡 的灯丝体74 (图12)相反的方向倾斜。图14是表示这样构成的灯丝体 76的图。即,灯丝体76使第一和第二发光部62A、 64A从图7所示的 第 一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的线圏轴心CX与中心轴B平行的姿 势,配置成向两发光部62A、 64A的与反射镜18的上述光照射开口部相 反 一 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l的卣素电灯泡中,由一端部彼此之间用支承线电连接 的2个灯丝线圈构成灯丝体。而且,在对卣素电灯泡通电的状态下,因 各灯丝线圈的一部分发光的关系,灯丝体具有2个发光的地方。
与此对照,在实施方式2中,使1个灯丝线圏在其长度方向(线圈 轴心方向)在大致中央部弯曲,从包含非发光部的弯曲部分到该灯丝线 圏的一端部是第一发光部,到另一端部是第二发光部。再有,实施方式 2的面素电灯泡除了灯丝体及其支撑结构不同之外,包括在灯泡内封入 的卤素物质、稀有气体等方面,和实施方式1 (包含各实施例)的卤素 电灯泡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以上述不同的部分为中心 进行说明。此外,当然可以将实施方式2的囟素电灯泡装在实施方式1 的照明器具12(图1)中以构成照明装置。
22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卣素电灯泡中的第一实施例灯丝体202 及其支撑结构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灯丝体202使由1个和灯丝线圏62、 64 (图4、图6)同样作成(图 5)的灯丝线圏204在其中央部弯曲,并在弯曲状态下进行保持。即, 灯丝线圈204和灯丝线圏62、 64相同,灯丝是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扁平 的截面呈筒状缠绕的单线圈。灯丝线圏204以中央部为基准点沿短轴方 向弯曲。
灯丝线圈204的一端部部分由内部引线206的线圏支撑部206A支 撑,另一端部部分被内部引线208的线圏支撑部208A支撑。再有,符 号212、 214表示的是玻璃棒。
而且,灯丝线圈20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弯曲部)由作为支撑部 件的支承线210悬空支撑。灯丝线圈204中由线圏支撑部206A、 208A 支撑的部分不发光(非发光部),这一点上和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再有,内部引线206、 208和支承线210是鵠制品。
图16的上部示意性地表示了灯丝线圏204在安装在内部引线206、 208和支承线210的状态下、从灯泡26的中心轴B (图1、图2)的方 向观察到的俯视图,图16的下部示意性地表示了其主视图,和图7具 有相同的表示方式。再有,在图16的下部所示的图中,用在直接悬架 部分截断了灯丝线圏204的截断端面来表示支承线210。在图16的上部 俯一见图和下部主视图这两方中,用实线表示灯丝线圏204中的发光部 (204A1、 204A2),用双点划线表示非发光部(204C)。
灯丝线圏204如上述那样弯曲,因此,其其线圏轴心在同一平面内 也同样弯曲。而且,灯丝线圏204以其线圏轴心和中心轴B大致在同一 平面内的方式进行配置。
此外,在灯丝线圏204的弯曲部中,有几圏(几匝)线圏由具有导 电性的支承线210支撑并与其接触,这几匝线圈因成为电短路状态故在 通电状态下不发光。虽然不发光的范围取决于弯曲部的状态、弯曲的程 度(弯曲角度)和支承线的形状等因素,但至少弯曲部的一部分成为非 发光部。即,在灯丝体204中,从包含非发光部的弯曲部到灯丝线圈204 的一端部之间存在第一发光部204Al,到另一端部之间存在第二发光部 204A2。
支承线210和实施方式1的情况不同,不必具有对灯丝线圏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功能,只要能机械地支撑灯丝线圏即可,因此,可以使用例 如陶瓷材料或玻璃材料这样的绝缘性材料来形成。这时,由于在灯丝线 圏204的弯曲部的内侧,相邻绕线之间(匝间)的间距很小,达到快要 接触的程度,因此,会在因该线圏间距太小而接触的部分产生短路。结 果,该短路部分就不发光。
再有,当然在实施方式2的第一实施例的灯丝体202中,通过使从 中心轴B到第一发光部204A1的距离D10和到第二发光部204A2的距 离D11不同,即,从中心轴B到第一发光部204A1的发光中心204CP1 的距离和到第二发光部204A2的发光中心204CP2的距离不同,因此能 够消除光度分布曲线的双峰特性,得到中心部不比周围暗的聚光光源。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灯丝体202中,和实施方式1的第五实施例的 灯丝体74 (图12)相同,第一发光部204A1和第二发光部204A2之间 的与中心轴B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越靠近反射镜18的光照射开口部侧 就越小(换言之,离反射镜18的光照射开口部越远越大),如图16所 示,第一发光部204A1和第二发光部204A2呈"",,字状,但也可以与 此相反,和实施方式1的灯丝体76相同,呈倒"、"字状。
这样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第二实施例的灯丝体220如图17所示。 图17示意性表示灯丝体220的主视图,以和图16的下部图相同的方式 进行表示。灯丝体220 (图17)除了第一发光部204A1和第二发光部 204A2的张开方向不同之外,和灯丝体202 (图16)具有同样的结构。 因此,在图17所示的灯丝体220中,对和灯丝体202实质上相同的结 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再有,支撑灯丝体220的支承线 222和内部引线(未图示)可以通过对钨丝进行适当的弯曲加工来实现。
此外,在灯丝体202 (图15、图16)或灯丝体220 (图17)中,第 一发光部204A1和第二发光部204A2双方相对中心轴B倾^K i^旦不限 于此,也可以只使1个发光部相对中心轴B倾斜,而使另一个发光部与 中心轴B大致平行。
进而,在灯丝体202 (图15、图16)或灯丝体220 (图17)中,以 使一个发光部(第一发光部204A1)在包含中心轴B的位置上的方式来 配置两发光部(204A1, 204A2) , ^f旦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中心轴B成 为两发光部204A1, 204A2之间这样的位置关系来配置该两发光部。当 然,这时,以从中心轴B到第一发光部204A1的发光中心204CP1的距离和到第二发光部204A2的发光中心204CP2的距离不同的方式,配置 第一发光部204A1和第二发光部204A2。 <实施方式3>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卣素电灯泡中的支撑灯丝体360的支撑 结构体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该支撑结构体支撑灯丝体360的状态的 立体图。
再有,实施方式3的反射镜18的光束的开度角(光束角)使用中 等角或广角。这里,设在光束的开度角中,中等角为20。,广角为35°, 其容许的范围正如按IEC标准规定的那样,是±25%。
如图18所示,作为直接支撑一部分灯丝体360的支撑部件,除此 之外,还有由钨制成的支承线356。
内部引线352、 354、支承线356被一对圆柱状玻璃棒57、 59夹持 着。由此,在支撑支承线356的同时,保持内部引线352、 354、支承线 3 5 6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19所示,灯丝体360包括第一灯丝线圏362和第二灯丝线圈 364这两个灯丝线圏。
内部引线352、 354、支承线356插入灯丝线圏362、 364的端部部 分,具有1个部位或2个部位用来支撑灯丝线圏362、 364的弯曲成"-" 字状的部分(以下,将该部分称作"线圏支撑部")。
这里,第一灯丝线圏362通过内部引线352的线圏支撑部352A(参 照图18)和支承线356的线圈支撑部356A (参照图18)来支撑。
第二灯丝线圏364通过支承线356的线圈支撑部356B (参照图18) 和内部引线354的线圏支撑部354A (参照图18)来支撑。
此外,由图19可知,笫一灯丝线圏362和第二灯丝线圈364的一 端部彼此之间利用支承线356实现电连接。即,第一灯丝线圏362和第 二灯丝线圏364利用支承线356而被串联连接。
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若向内部引线352、 354供电,则第一和第 二灯丝线圏362、 364的插入线圈支撑部的部分不发光(非发光部), 而在线圏支撑部之间发光。这里,将各灯丝线圏362、 364中的线圏支 撑部之间的部分(即,发光的部分)分别规定为第一发光部362A和第 二发光部364A。即,灯丝体360具有单线圏状的2个发光部362A、364A。
图20的上部示意性地表示了对于安装了内部引线352、 354和支承线356的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圏362、 364,从灯泡206的中心轴B (图1、 图2)方向观察到的俯视图,图20的下部示意性地表示了该图的主视图。 另外,在将卣素电灯泡14嵌入反射镜18的状态下,图20可以说是从 反射镜18的光轴R(图1 )方向观察到的第一、第二灯丝线圈362、 364 的图。这里,由于图20是用来说明第一、第二灯丝线圏362、 364之间 的配置位置关系等的图,因此在本图中,省略了内部引线352、 354的 图示,支承线356是为了表示第一、第二灯丝线圏362、 364间的电连 接关系,因此仅用线条进行了表示。此外,在下部的主视图中,用实线 表示第一、第二灯丝线圈362、 364的第一、第二发光部362A、 364A, 用双点划线表示非发光部362B、 364B。
如图20所示,笫一灯丝线圈362 (笫一发光部362A)和第二灯丝 线圏364 (第二发光部364A)的各自的线圏轴心CX和中心轴B大致平 行,而且,两线圈的长轴LX彼此之间也大致平行,以这样的状态来构 成灯丝体360。此外,在第一灯丝线圏362 (第一发光部362A)和第二 灯丝线圈364 (第二发光部364A)之间具有规定的线圏间隔(发光部间 隔)D31。进而,考虑和中心轴B的对称性,第一灯丝线圏362 (第一 发光部362A)和第二灯丝线圈364 (第二发光部364A )配置在与中心 轴B的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上。
这样,由于构成灯丝体的灯丝线圈(发光部)为2个,当然就不会 有从2个以上的方向被加热(即,被由2个以上的灯丝线圏产生的红外 线加热)的灯丝线圈(发光部)。即,不存在成为过热状态的灯丝线圈 (发光部),因此能够防止因过热引起的断线,从而解决寿命短的问题。
但是,当考虑和中心轴B (光轴R)的对称性时,不能够将灯丝线 圈配置在包含中心轴B (光轴R)的位置上,因此,会担心得不到满意 的聚光效率。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结果成功地研究出了一种卣 素电灯泡,通过取适当的短轴长度(长轴长度)、扁平率和发光部间隔 (线圏间隔)的值,能够达到和普及型卣素电灯泡相同的聚光效率和寿命。
图21示出这样的卣素电灯泡的一例规格。
在图21中,No.3 14是实施例的囟素电灯泡(以下,称作"实施例 电灯泡")。这里,No.3 8是具有下述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这里所述灯丝体的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D13=2.5 (mm)、短轴长度SX=0.35 (mm)、扁平率在3、 4、 5、 6、 8、 IO之间变化。No.9 14是具有下述 灯丝体的卣素电灯泡,这里的所述灯丝体的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 D31=2.5 (mm)、扁平率=3、短轴长度SX在本图所示的范围内变化。 再有,No.3 14的实施例电灯泡的各灯丝线圈中的绕线间隔(间距)完 全相同。此外,形成各灯丝体的发光部的部分的鴒丝的长度也大致相同。 因此,若短轴长度和扁平率一经确定,则发光部长度(有效线圈长度) 必然确定。
在图21中,No.l是构成已实用化的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松下 电器产业抹式会社制、型号JDR110V65WKM/5E11 )的卣素电灯泡(以 下,称作"基准电灯泡,,),也是具有双重线圈的灯丝体的灯泡。再有, 该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的反射镜的光束角(光束的开度角)是中等角。
此外,No.2是作为比较例示出的卣素电灯泡(以下,称作"比较电 灯泡,,),如图22所示,该电灯具有包含第一 第三灯丝线圈402、 404、 406 (第一 第三发光部402A、 404A、 406A )的灯丝体400。图22是以 图20为基准的图,比较电灯泡使第二灯丝线圈404 (第二发光部404A) 的轴心CX与灯泡26的中心轴B大致一致,同时,在其两侧对称地配 置第一和第三灯丝线圈402、 406 (第一和第三发光部402A、 406A), 中间空出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D32。
这里,像下面那样进行聚光性评价。从上述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 (型号JDR110V65WKM/5E11 )中取出附属的卣素电灯泡,将安装了实 施例电灯泡、比较电灯泡的状态作为条件进行设定,通过计算机进行仿 真来算出各种值。再有,虽然实际上做成好几种实施例电灯泡进行实验, 但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都基本上符号 一致。
而且,在额定电压110 (V)、额定功率65 ( W)的开灯的条件下, 通过运算求出与带反射镜的白炽灯相距l( m )的照射面的中心照度(lx )。 而且,在假设从上述带反射镜的白炽灯得到的中心照度为"100"的情 况下,调查No.2 14的白炽灯的相对照度。
如图21所示,No.1 14的白炽灯的光束完全相同(1100 (lm)), 因此,相对照度的值越大,聚光性越好。再有,即使光束不到1100(lm), 当相对照度超过100时,当然也可以说其聚光性比基准电灯泡更好。
比较电灯泡(No.2)虽然聚光性好,相对照度达到155,但寿命才500 (h),比基准电灯泡(No.l)短得多。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从第 一和第三灯丝线圏402、 406 (第一和第三发光部402A、 406A)发出的 红外线从两侧加热第二灯丝体404 (第二发光部404A)而使其成为过热 状态,导致钨蒸发过度。为了解决该问题,虽然可以加大线圏之间的间 隔D32,但是,即使增大一点点,聚光性就下降得很厉害,不能够得到 满意的性能。
与此相比,若按照实施例电灯泡(No.3 14),能够得到和基准电 灯泡(No.l )相同或更好的聚光性,同时,能达到和基准电灯泡(No.l ) 相同的寿命。再有,因为实施例电灯泡(No.3 14)只用单线圈构成灯 丝体的关系,因此,与用双重线圏构成灯丝体的基准电灯泡(No.l )相 比,当然可以改善耐沖击性。
从图22所示的结果可知,这时,当短轴长度为0.35 (mm)时,若 扁平率至少是3,则能够得到比基准电灯泡(No.l)更好的聚光性(实 施例电灯泡No.3 8)。
此外,当扁平率是3时,若短轴长度至少是0.35 (mm),则能够 得到比基准电灯泡(No.l)更好的聚光性(实施例电灯泡No.9 14)。
进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使短轴长度、扁平率和线圏间隔进行种种 变化时的相对照度进行了调查。
在和上述相同的条件下,当短轴长度(短内径)是0.35 (mm)时, 对改变线圈间隔和扁平率的各种组合情况下的相对照度进行调查。
图23示出调查结果。如图23所示,使线圏间隔在0.2 (mm) ~4.5 (mm)的范围内、扁平率在2 10的范围内变化,调查了各种组合情况 下的相对照度。
在图24中,将图23的调查结果画成图。
图24是x-y正交坐标系,x轴(横轴)表示发光部间隔(线圏间隔), y轴(纵轴)表示扁平率。根据图23示出的调查结果,在上述x-y正交 坐标系中,若相对照度小于IOO则画黑圈"參",若相对照度大于等于 IOO则画白圈"〇"。
因此,在图24中,当白圏"〇"所占的区域中的"发光部间隔" 和"扁平率"组合在一起时,可以得到和上述基准电灯泡相同或更好的 聚光性。
28即,在图24中,只要将"发光部间隔,,和"扁平率"的组合设定 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的值即可,这里的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
用(x, y)坐标表示的点E1 (0.2, 3)、点E2 (0.2, 10)、点E3 (3.5, 10)、点E4 (4, 8)、点E5 (4, 6)、点E6 (3.5, 5)、点E7 (3.5, 3)、点E8 (3, 3)、点E9 (2.5, 2)、点E10 (0.5, 2)、点El (0.2, 3)连在一起所包围的区域。
当扁平率是3时,对改变线圏间隔和短轴长度的各种组合情况下的 相对照度进行调查。
图25示出调查结果。如图25所示,使线圈间隔在0.2( mm) 4(mm) 的范围内、短轴长度在0.3 (mm) 1.0 (mm)的范围内变化,调查了 各种组合情况下的相对照度。
在图26中,将图25的调查结果画成图。
图26是x-y正交坐标系,x轴(横轴)表示发光部间隔(线圈间隔), y轴(纵轴)表示短轴长度(mm )。和图24的情况相同,根据图25示 出的调查结果,在上述x-y正交坐标系中,若相对照度小于100则画黑 圏"參,,,若相对照度大于等于IOO则画白圏"〇"。
因此,在图26中,当将白圏"〇"所占的区域中的"发光部间隔" 和"短轴长度"组合在一起时,可以得到和上述基准电灯泡相同或更好 的聚光性。
即,在图26中,只要将"发光部间隔"和"短轴长度"的组合设 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的值即可,这里的区域是用线段依次 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F1 (0.2, 0.3)、点F2 (0.2, 1.0)、点F3 (3.5, 1.0)、点F4 (3.5, 0.35)、点F5 (3, 0.3)、点Fl (0.2, 0.3) 连在一起所包围的区域。 除了将反射镜改成广角之外,在和上述同样的条件下,当短轴长度 (短内径)是0.35 (mm)时,改变线圏间隔和扁平率,调查了各种组 合情况下的相对照度。
图27示出调查结果。如图27所示,使线圈间隔在0.2 (mm) ~4.5 (mm)的范围内、扁平率在2 10的范围内变化,调查了各种组合情况 下的相对照度。与图24相同,在图28中将图27的调查结果画成图。
即,图28是x-y正交坐标系,x轴(横轴)表示发光部间隔(线圏 间隔),y轴(纵轴)表示扁平率。根据图27示出的调查结果,在上述 x-y正交坐标系中,若相对照度小于100则画黑圈"參",若相对照度 大于等于IOO则画白圏"〇,,。
因此,在图28中,当将白圏"〇"所占的区域中的"发光部间隔" 和"扁平率,,组合在一起时,可以得到和上述基准电灯泡(其中,与广 角反射镜组合的白炽灯)相同或更好的聚光性。
即,在图28中,只要将"发光部间隔"和"扁平率"的组合设定 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的值即可,这里的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 用(x, y)坐标表示的点Gl (0.5, 6)、点G2 (0.5, 10)、点G3 (4.5, 10)、点G4 (4.5, 3)、点G5 (1, 3)、点G6 ( 1, 6)、点Gl (0.5, 6)连在一起所包围的区域。 (变形例1)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圈364、366(发光部364A、 366A)的线圈轴心CX和灯泡26的中心轴B大致平行配置,但不限于 此,也可以如图29所示那样来配置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圈364、 366 (发 光部364A、 366A) , 4吏线圏轴心CX相对中心轴B倾斜,且两线圈轴 心CX之间的间隔离开上述反射镜18(图1 )的反射面20A越远就越小。 再有,图29所示的变形例1的灯丝体370除了灯丝线圏的配置关系不 同之外,和图20所示的灯丝体360基本上相同,因此,对于同样的结 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下面叙述的变形例2、 3 的灯丝体也相同,除了灯丝线圏的配置关系不同之外,和图20所示的 灯丝体360基本上相同,因此,对于同样的结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 省略其说明。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于变形例1,调查了当改变扁平率和线圈
间隔时的相对照度。
这里,当图29所示的较宽一侧的发光部间隔D34固定为2.5( mm),
短轴长度是0.35 (mm)时,对改变较窄一侧的发光部间隔D33 (mm)
和扁平率的组合的情况下的相对照度进行了调查。
图27示出调查结果。如图27所示,使较窄一侧的发光部间隔(较
30窄一侧的线圈间隔)在0.2 (mm) ~1.5 (mm)的范围内,扁平率在2 10 的范围内变化,调查各种组合情况下的相对照度。
和图24相同,在图31中将图30的调查结果画成图。
即,图31是x-y正交坐标系,x轴(横轴)表示较窄一侧的发光部 间隔(较窄一侧的线圏间隔),y轴(纵轴)表示扁平率。根据图30示 出的调查结果,在上述x-y正交坐标系中,若相对照度大于等于100则 画白圏"〇,,,若相对照度小于IOO则画黑圈"參"。
因此,在图30中,当将白圏"〇"所占的区域作为"较窄一侧的 发光部间隔(较窄一侧的线圈间隔),,和"扁平率,,的组合时,可以得 到和上述基准电灯泡相同或更好的聚光性。
即,在图31中,只要将"较窄一侧的发光部间隔(较窄一侧的线 圏间隔)"和"扁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 的值即可,这里的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H1(0.2, 3) 、 H2 (0.2, 10) 、 H3 ( 1.5, 10) 、 H4 ( 1.5, 2) 、 H5 ( 1, 2)、 H6 (0.5, 3) 、 Hl (0.2, 3)连在一起所包围的区域。
在上述调查中,使用的是中等角的反射镜,下面对使用广角反射镜 的情况进行同样的调查。
图32示出调查结果,图33将该调查结果画成图。
根据图33,在本例中,只要将"较窄一侧的发光部间隔(较窄一侧 的线圏间隔),,和"扁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 的值即可,这里的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Jl (0.5, 3) 、 J2 (0.5, 10) 、 J3 ( 1.5, 10) 、 J4 ( 1.5, 3) 、 Jl (0.5, 3)连在 一起所包围的区域。
再有,在此之前说明的是,配置第一和第二灯丝线圏364、 366 (发 光部364A、 366A)(图29 ),使两线圈轴心CX之间的间隔离开上述 反射镜18 (图1 )的反射面20A越远就越小,而在本变形例l中,也可 以与此相反来配置第 一和第二灯丝线圏364、 366(发光部364A、 366A ), 使两线圏轴心CX之间的间隔离开上述反射镜18 (图1)的反射面20A 越远就越大。
(变形例2)
在图34中示出变形例2的灯丝体372。在图20所示灯丝体360中,第一和第二灯丝体364、 366 (发光部 364A、 366A)将其线圈轴心CX配置为与灯泡26的中心轴B大致平行, 与此相比,在变形例2的灯丝体372中,其线圈轴心CX配置为与灯泡 26的中心轴B大致正交,这一点是不同的。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于变形例2也是针对在使短轴长度(mm)、扁 平率、线圏间隔D35 (mm)的组合进行各种变化时的相对照度进行调 查的。 在设短轴长度为0.35 (mm)的情况下,关于使线圈间隔D35与扁
平率的组合进行各种变化时的相对照度进行调查。
在图35中示出调查结果。如图35所示,线圈间隔在0.2(mm) -
4(mm)的范围、扁平率在2-IO的范围变化,针对各个组合来调查相
对照度。
将图35所示调查结构与之前同样地在图36中进行图表化。 根据图36,本例的情况中,只要将"线圈间隔(发光部间隔)"与 "扁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这样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值即可,
即,该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K1 (0.2, 3)、点
K2 (0.2, 10)、点K3 (3.5, 10)、点K4 (3.5, 8)、点K5 (3, 6)、
点K6 (3, 3)、点K1 (0.2, 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除了将反射镜变为广角之外,在与上述同样的条件下,在设短轴长
度为0.35 (mm)的情况下,关于使线圏间隔D35与扁平率的组合进行
各种变化时的相对照度进行调查。
将调查结果示于图37,根据该调查结果将与之前同样做成的图表示
于图38。
根据图38,在本例中,只要将"线圈间隔(发光部间隔)"与"扁 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这样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值即可,即, 该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M1 (0.5, 3)、点M2 (0.5, 10)、点M3 (4.5, 10)、点M4 (4.5, 2)、点M5 (3.5, 2)、 点M6 (3, 3)、点Ml (0.5, 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变形例3)
在图39中示出变形例3的灯丝体374。在图20所示灯丝体360中,将第一和第二灯丝体364、 366 (发光 部364A、 366A)这2个在与灯泡26的中心轴B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隔开 间隔地排列,与此相比,在变形例3的灯丝体374中,在灯泡26的中 心轴B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这一点是不同的。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于变形例3也是针对在使短轴长度(mm)、扁 平率、线圈间隔D35 (mm)的组合进行各种变化时的相对照度进行调 查的。 在设短轴长度为0.35 (mm)的情况下,关于使线圈间隔D36 (图
39)与扁平率的组合进行各种变化时的相对照度进行调查。另外,反射
镜使用广角的。
在图40中示出调查结果。如图40所示,线圈间隔在0.2 (mm)-4.5 (mm)的范围、扁平率在2 - 10的范围变化,针对各个组合来调查 相对照度。
将图40所示调查结构与之前同样地在图41中进行图表化。 根据图41,本例的情况中,只要将"线圏间隔(发光部间隔)"与 "扁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这样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值即可, 即,该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N1 (2.5, 6)、点 N2 (2.5, 10)、点N3 (4, 10)、点N4 (4, 8)、点N5 (3.5, 6)、 点N1 (2.5, 6)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实施方式4〉
图4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100的概略结构 的纵剖面图。
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100是和反射镜一体的卣素电灯泡,而这里 所使用的卣素电灯泡102除了灯头不同之外,主要部分和实施方式1的 卣素电灯泡14 (图2)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 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当然,也可以将构成该带反 射镜囟素电灯泡的卣素电灯泡的灯丝体作为实施方式2或实施方式3的 囟素电灯泡灯丝体。
反射镜104由硬质玻璃或石英玻璃等形成,具有呈漏斗状的基体 106。在基体106中,在旋转椭圆面或旋转抛物面等上形成有凹面部分 106A,在凹面部分106A上形成有构成反射面的多层干涉膜108。多层
33干涉膜108可以由二氧化硅(Si02)、 二氧化钛(Ti02)、氟化镁(MgF)、 硫酸锌(ZnS)等形成。此外,也可以用铝、铬等所形成的金属膜代替 多层干涉膜108构成反射面。反射镜104的开口径(反射镜直径)是 100mm。再有,必要时,也可以在反射面上形成刻面。
反射镜104具有设在基体106的开口部(光照射开口部)上的前表 面玻璃110。前表面玻璃110通过公知的止动配件112固定在基体106 上。也可以不用止动配件112,而用粘接剂进行固接。或者,也可以两 者并用。此外,前表面玻璃不是带反射镜的卣素电灯泡的必须的构件, 没有也可以。
基体106的颈部106B与设在和卣素电灯泡102的灯头114的端子 部116、 118相反一侧的基体依托部122嵌合,进而用粘接剂124固接。 再有,在将基体106向灯头114安装之前,先将灯泡26安装在灯头114 上。当然,在灯泡26、基体106安装在灯头114的状态下(即,在将卤 素电灯泡102安装在反射镜104内的状态下),灯泡26的中心轴和反 射镜104的光轴大致位于同 一轴上(上述中心轴和上述光轴大致一致)。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 述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以下方式。
(1) 在上述实施方式l中,由具有反射镜的照明器具和卣素电灯 泡构成照明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不带反射镜的照明器具和带反 射镜的卣素电灯泡来构成照明装置。具体地说,例如也可以安装图42 所示的带反射镜的囟素电灯泡100以取代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中的反射 镜18和卣素电灯泡14,以此来构成照明装置。
(2) 灯丝线圏不限于上述跑道形状,也可以是其他的扁平形状。 只要是缠绕在具有相互正交的长轴和短轴且横截面扁平的圆筒形状上 即可。此外,扁平率不限于整数,也可以是任意小数。
这里,在本发明中,"具有长轴和短轴的扁平的横截面,,包含下述 形状。下面,参照附图43说明这些形状。再有,在图43中,用符号"LX" 表示长轴,用符号"SX,,表示短轴,用符号"CX,,表示短轴和长轴大 致正交的中心轴(即,线圈轴心)。
(i) 如该图(a)所示,从线圈轴心CX方向看呈上述跑道形的形 状,即,由2根平行线和连接其两端的两个大致半圆形所组成的形状。
(ii) 如该图(b)所示,从线圈轴心CX方向看,呈将圆形压扁后的形状。
(iii) 如该图(C)所示,从线圏轴心CX方向看,大致呈椭圆形 的形状。
(iv) 如该图(d)所示,从线圏轴心CX方向看,大致呈长方形 的形状。其中的4个角在加工上是圆角。
(v) 其他是从线圈轴心CX方向看,类似于上述(i) (iv)的 形状。例如包括,如该图(e)所示,将上述(i)中的2根平行线段向 内弯曲而形成的类似于上述(i)的形状。此外,还包括因加工偏差造成 的上述(i) (iv)的变形形状。
(3) 上述实施方式l、 2中的线圈(发光部)的间隔(Dl、 D4、 D5、 D6、 D9、 D12)的数值只是一个例子,此外,也可以在0.2mm 4mm 的范围内任意设定。
(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白炽灯的一个例子,示出了卤素电 灯泡,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卣素电灯泡之外的白炽灯。只要是在灯丝体 中流过电流并发出白热光的光源,都可以适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白炽灯适用于例如嵌入反射镜中使用的白炽灯。
3权利要求
1. 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的反射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被做成单重缠绕为扁平状的2部位在通电状态下发光的结构,在将一方的发光部位作为第一发光部、另一方的发光部位作为第二发光部的情况下,以使从上述灯泡的中心轴到第一发光部发光中心的距离和到第二发光部发光中心的距离不同的方式,配置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发光部 以各自的线圈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大致平行的姿势进行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以其线 圈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大致平行的姿势进行配置,第二发光部以其线圈轴 心相对于上述中心轴倾斜的姿势进行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和第二 发光部从其线圈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平行的姿势,配置为向两发光部的在 上述反射镜光照射开口部一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和第二 发光部从其线圈轴心与上述中心轴平行的姿势,配置为向两发光部的与 上述反射镜光照射开口部相反一侧的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的状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上述灯丝体通过使 灯丝线圈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弯曲而构成,其中所述灯丝线圈是 将灯丝线单重缠绕成扁平而形成的,从弯曲部到灯丝线圈的一端部之间存在第一发光部,从弯曲部到灯 丝线圈的另 一端部之间存在第二发光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发光部和第二 发光部的一方配置在包含上述中心轴的位置上。
8. —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且光束的开度角是中等角的反射 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 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圏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 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与上述反射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各自的线圏轴心与上述光轴大致平 行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上述间隔率(无量纲)的情况下:""口 、'、'、、''在上述短径是0.35 (mm)的情况下,上述间隔和上述扁平率的组 合设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 其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0.2, 3)、点 (0.2, 10)、点(3.5, 10)、点(4, 8)、点(4, 6)、点(3.5, 5)、 点(3.5, 3)、点(3, 3)、点(2.5, 2)、点(0.5, 2)、点(0.2, 3) 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9. 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且光束的开度角是广角的反射镜 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圈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 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与上述反 射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各自的线圈轴心与上述光轴大致平 行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上述间隔率(无量纲)的情况下,在上述短径是0.35mm的情况下,上述间隔和上述扁平率的组合设 定为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 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0.5, 6)、点(0.5, 10)、点(4.5, 10)、点(4.5, 3)、点(1, 3)、点(1, 6)、点(0.5, 6)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10. —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且光束开度角为中等角的反射镜 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圏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迷这样 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与上述反 射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各自的线圏轴心与上述光轴大致平行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上述间隔 (mm)、在y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内周的短径(mm)的情况下,的情况下,上述间1和丄述短径的组合设定^下述区域内(包含下述线 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线段依次将用 (x, y)坐标表示的点(0.2, 0.3)、点(0.2, 1.0)、点(3.5, 1.0)、 点(3.5, 0.35)、点(3, 0.3)、点(0.2, 0.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11. 一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且光束的开度角是中等角的反射 镜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 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圈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 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上述反射镜的光轴方向上离上述反射面越远则与该光轴正交方向的间隔越窄,而 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远离上述 反射面一侧的上述间隔(mm)、在y轴上取得用上述发光部内周的长 径除以短径所得的扁平率(无量纲)的情况下,在上述发光部之间的靠近上述反射镜 一 侧的上述间隔是2.5 (mm) 的情况下,上述远离 一 侧的间隔和上述扁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区域内 (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 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0.2, 3)、点(0.2, 10)、点(1.5, 10)、点(1.5, 2)、点(1, 2)、点(0.5, 3)、点(0.2, 3)连结而 包围的区域。
12. —种嵌入在具有凹面状反射面且光束的开度角是广角的反射镜 内使用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密密封的灯泡和设在该灯泡内的灯丝体,上述灯丝体是做成缠绕为扁平的单线圈状的2个发光部以下述这样 的姿势相向配置而成的灯丝体,其中该姿势是该2个发光部在上述反射 镜的光轴方向上离上述反射面越远则与该光轴正交方向的间隔越窄,而 且,长径方向彼此大致平行的姿势,在x-y正交坐标系中,当在x轴上取得上述发光部之间的远离上述反射面一侧的上述间隔(mm)、在y轴上取得用上述发光部内周的长 径除以短径所得的扁平率(无量纲)的情况下,在上述发光部之间的靠近上述反射镜一侧的上述间隔是2.5 ( mm ) 的情况下,上述远离 一侧的间隔和上述扁平率的组合设定为下述区域内 (包含下述线段上)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的组合,其中所述区域是用 线段依次将用(x, y)坐标表示的点(0.5, 3)、点(0.5, 10)、点(1.5, 10)、点(1.5, 3)、点(0.5, 3)连结而包围的区域。
13. —种带反射镜的白炽灯,其特征在于,具有反射镜;以及嵌 入上述反射镜内的如权利要求1 12的任一项所述的白炽灯。
14.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反射镜的照明器具; 以及嵌入上述反射镜内的如权利要求1 12的任一项所述的白炽灯。
15. —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明器具;以及安装在上 述照明器具上的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反射镜的白炽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灯丝体(60)设在嵌入在凹面镜中使用的卤素电灯泡的灯泡内。该灯丝体利用支承线(56)将第一发光部(62A)和第二发光部(64A)串联连接。各发光部是灯丝线卷绕为具有短轴(SX)和长轴(LX)的扁平横截面的筒状的单线圈。为了改善光度分布特性,使从灯泡的中心轴(B)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中心(62CP)的距离和从灯泡的中心轴(B)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中心(64CP)的距离互不相同。
文档编号H01K1/18GK101484972SQ20078002534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3日
发明者小岛敏靖, 川越进也, 桥本尚隆, 池田拓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