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78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领J或,尤 其是一种用于液晶盒检测(Cell Test)的背光源(Back Light, BL)。
背景技术
制造LCD主要有三个重要的流程,即阵列(Array)制程、组立(Cell) 制程和模组(Module)制程。其中,液晶盒制程是阵列制程的后工序,它是 以前段阵列的玻璃为基板,与彩色滤光片的玻璃基板结合,并在两片玻璃基 板间灌入液晶(LC),形成液晶面板(Panel)。
为了检测液晶盒制程中所完成的液晶面板(Panel )是否有缺陷,需要对 液晶盒进行检测即液晶盒检测。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于液晶盒检测 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采用平面结构,包括基座1,基座1上固 设有一组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 Fluorescent Lamp, CCFL) 2。为了满 足不同型号及尺寸的液晶盒点灯测试要求,背光源内的CCFL灯组的尺寸、功 率及配备数量必须满足所能够检测的最大面积的要求。
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缺陷
背光源为单一的平面结构,当点灯检测即液晶面板显示全白或全黑画面 时,液晶面板的边缘和中心的亮度差异明显,影响了检测画面的质量;
当对较小尺寸液晶盒进行检测时,周边多组CCFL灯组同时点亮,导致了 资源的浪费,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液晶盒>^测的背光源,用以提高背光 源所提供的光的辉度均一度和光的利用效率,降低背光源的能耗,有效地提
高冲企测画面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包
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两个区域和三个平面,所述两个区域分别
为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三个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
面,且所述第二平面在所述第一平面之上,所述第三平面在所述第二平面之
上,其中,
所述中心区域内滑设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固设有位于第 一平面
内的第 一灯组;所述四周区域的两组对边分别滑设有位于第二平面内的第二 灯组和位于第三平面内的第三灯组。上述第一灯组、第二灯组和第三灯组可 以为冷阴4l荧光灯灯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层叠设置的第一组冷阴极荧 光灯、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和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给不同尺寸的液晶盒提 供检测光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提高了背光源所提供的光的辉度均一度,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画面的质量;
2、 提高了背光源所提供的光的利用效率;
3、 降低了背光源的能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l为现有技术中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
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
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f企测的背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主^L结构示
意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f企测的背光源的第一 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第 一实施例的侧-现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包括第一基座10,第一基座10可以 设置成两个区域和三个平面,两个区域分别为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三个平 面分别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且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与第三平 面之间,即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之上,第三平面在第二平面之上,第一基座 10的中心区域内滑设有第二基座20,第二基座20上固设有位于第一平面内 的第一组冷阴极荧光灯21;第一基座10的四周区域即边缘区域的两组对边 分别滑设有位于第二平面内的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11和位于第三平面内的 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12,即四周区域的较短对边区域可以分别设置有位于第 二平面内的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11,四周区域的较长对边区域可以分别设置 有位于第三平面内的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12。
本实施例采用层叠结构的背光源给液晶盒提供检测所用的光源,上述两 组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11和两组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12可以分别通过两个 横向滑块13和两个纵向滑块14与第一基座10的四周边缘滑动连接,通过调 节横向滑块13带动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11在第二平面内移动,调节纵向滑 块14带动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12在第三平面内移动,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 11和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12移动到不同位置所对应的能够检测的液晶盒的 尺寸是不同的,即调节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11和第三组冷阴极荧光灯12位 置即可为不同尺寸的液晶盒提供检测光源,从而实现了能够针对不同尺寸的 液晶盒提供^r测光源,而且光源的利用率高,能耗低。本实施例还可以分别 调节第一组冷阴极荧光灯21、第二组冷阴极荧光灯11和第三组冷阴极荧光 灯12的亮度,即分别调节屏幕中心与周边的亮度,能够实现较高的液晶盒即
屏幕的亮度均一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液晶盒检测检测画面的质量。
本实施例可以看作是双层结构,即第一平面所构成的底层结构,第二平 面和第三平面所构成的上层结构。该双层结构中的底层可以采用相对较小尺
寸且位置固定的CCFL灯组,为液晶盒的中心区域提供光源;上层结构可以由 四组较长尺寸、可移动的CCFL灯组构成,为液晶盒的边缘提供光源。生产不 同尺寸(size)的液晶盒时,可移动滑块在表面带尺度的第一基座上滑动, 能够有针对性地将CCFL灯組移动到相对应的液晶盒边缘位置,各个CCFL灯 组通过三个独立的调节器(Modulator)控制各个部分CCFL灯组的亮度,达 到高均一度的要求,从而能够使得整体的光源利用率提高。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4企测的背光源的第二 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的第 二实施例的俯^L结构示意图。由于结构中的上下两层相对独立,所以在上一 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0和/或第二基座20的一侧可以设 置有拉手30,可以通过该拉手30将第一基座10或第二基座20从右边抽出, 以便于更换损坏的CCFL灯组。
另夕卜,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座20的顶端还可以 开设有多个进气孔22;同时第一基座10的底端还可以开设有多个排气孔15, 以此降低点灯测试时CCFL灯组发出的热量,延长CCFL灯组的使用寿命。其中, 进气孔22和排气孔15还可以用小型风扇来代替,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具体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使用者能够提供正压气体则可以选择气孔式冷却 方式,若不能^是供正压气体则采用风扇式冷却方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置成两个区域和三个平面,所述两个区域分别为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所述三个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且所述第二平面在所述第一平面之上,所述第三平面在所述第二平面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内滑设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固设有位于第一平面内的第一灯组;所述四周区域的两组对边分别滑设有位于第二平面内的第二灯组和位于第三平面内的第三灯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灯组、所述第二灯组和所述第三灯组分别连接有调节亮度的调节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灯组和所述第三灯组分别通过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滑设于所述四周区域 内。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灯组、'所述第二灯组和所述第三灯组为冷阴极焚光灯灯组。
5、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用于液晶盒4企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或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拉手。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基座的顶端开设有进气孔。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基座的顶端设置有小型风扇。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的底端开设有排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盒检测的背光源,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基座设置成两个区域和三个平面,两个区域分别为中心区域和四周区域,三个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且第二平面在第一平面之上,第三平面在第二平面之上,其中,中心区域内滑设有第二基座,第二基座上固设有位于第一平面内的第一灯组;四周区域的两组对边分别滑设有位于第二平面内的第二灯组和位于第三平面内的第三灯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层叠设置的第一灯组、第二灯组和第三灯组,能够给不同尺寸的液晶盒提供检测光源,提高了光的辉度均一度和利用效率,降低了背光源的能耗。
文档编号F21V21/34GK201177237SQ20082007897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李家毅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