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弯管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47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弯管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新型弯管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形节能灯管制造机械,特别是一种在直管弯折加工 成螺旋管时加热软化用的新型弯管加热炉。背景技术
现有节能灯管用的加热炉其结构包括一个带盖的炉体,炉体内用耐火泥 架设电炉丝构成一个两端敞口的加热槽,加热时用管夹夹住直管两端,将直 管的管身悬置于加热槽内盖上炉盖,对电炉丝通电以加热软化直管。这种加 热炉内的电炉丝呈盘状缠绕,有间隙,因此加热槽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温度 过高容易使直管软化黏附在炉内,整体加热不均更会导致直管内部产生应力,
存在炸管、慢漏隐患,大大降低产品合格率;电炉丝温度控制困难,功耗大, 连续使用易烧断,影响生产连续性,降低产能;耐火泥的作用是架设支撑电 炉丝,耐火泥导热快使用中极易粘附直管,对生产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加热方便、 温控准确,生产连续性好、产能高的新型弯管加热炉,通过该弯管炉对直管 加热软化,不易产生管内应力,消除炸管和慢漏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新型弯管加热炉,包括一个双层结构 带有加热腔的炉体,炉体上轴接有一个炉盖,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层结构为u 形截面的石墨层和包裹于石墨层外的保温层,加热腔为石墨层的U形内凹部 分形成的一个加热槽,所述加热槽两端敞口。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导电发热 设置发热体并增加保温层,石墨层连续分布无间隙,温度分布更均匀,而且 石墨导热速度和冷却速度都很快,便于调节到加热玻管元件所需的适应温度, 克服了大功率电炉丝因导热和冷却速度慢带来的温度调整慢、受热不均的缺 陷,还能避免电炉丝断丝对生产的不利影响;直管在加热槽内受热均匀不易产生应力,没有应力引起的炸管隐患和慢漏缺陷,高温加热时灯管也不易软 化黏附在炉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温层为玻璃纤维材质。玻璃纤维热传导效率高, 有助于传导石墨层发热产生的热量并进行保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炉盖连接着一个可驱动其绕轴接端转动的开盖气 缸。利用高压气为动力源的气缸驱动克服了现有炉盖利用人工脚登踏柄,使 用机械连杆传动开闭炉盖费时费力的缺陷,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炉体固定于一底座上,底座下部延伸形成长臂,长 臂上部连接一个平移气缸,长臂上自上而下装有上滑轮和下滑轮,长臂另一 端铰接于一转臂的一端,转臂另一端连接一升降气缸,转臂中部连于一转动 支座上并可绕连接的转动支点转动;所述上、下滑轮分别位于一限位件上纵 向设置的上滑道和下滑道内,所述上滑道两端封口,由竖直滑道和与竖直滑 道底部连通的弧线滑道组成,下滑道为一两端封口竖直滑道,限位件固定于 机座上。所述滑轮均为定滑轮,工作时,升降气缸驱动转臂绕支点转动,可 以带动转臂连接长臂的一端做升降运动,平移气缸驱动长臂可以带动加热炉 做平移运动,通过上、下滑轮和对应上、下滑道配合的限位作用,控制弯管 加热炉在限定区域内做特定的升降和平移运动,满足生产中炉体的移动需要, 移动定位稳定、准确。气缸做驱动源,不仅省电,安装、维修更换也很方便 快捷,有助于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座下部延伸的长臂为一对,限位件由固定于机座 上的两片正对同结构板件构成,两板件上开有对应于上滑道和下滑道的滑槽, 一对长臂夹于两板件之间,所述长臂上安装的上滑轮和下滑轮位于板件上的 相应滑槽内。限位件由两片板件构成夹持住底座的一对长臂,受力均匀,炉 体移动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座下部延伸的长臂上对应上滑轮和下滑轮位置均 装有轴承。安装轴承有助于减少这两处定滑轮转动时的摩擦,确保滑轮长期 稳定运行,有效降低工作噪声。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转臂上对应转动支点处装有轴承。在转动支点位置安装轴承能确保转臂转动工作时动作更流畅,还能控制噪声。
本实用新型通过石墨层外裹玻璃纤维保温层的双层炉体结构,升温快、 温度高、测温和控温较现有电炉丝发热更为灵敏精确,用实用新型所述的加 热炉加热软化的直管不易产生管内应力,消除了以往因为应力引发的炸管隐 患和慢漏缺陷。此外,炉盖的开闭和炉体升降平移都通过气缸驱动控制,运 动平稳、调节和检修都很方便,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图l: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炉的炉体部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炉的炉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炉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l.炉盖、2.加热槽、3.炉体、3 — 1.轴接端、4.螺栓、5.底座、6.
保温层、7.石墨层、8.限位件、9.上滑轮、9一1.上滑道、IO.下滑轮、10.下 滑道、ll.转臂、12.转动支座、13.铰接端、14.升降气缸、15.转动支点、16. 平移气缸、17.开盖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新型弯管加热炉如图1 2所示,包括一个双层结构带有加热腔的炉体3, 炉体上轴接有一个炉盖1,炉盖1连接着一个可驱动其绕轴接端3 — 1转动的 开盖气缸17,所述双层结构为U形截面的石墨层7和包裹于石墨层7外的玻 璃纤维材质的保温层6,加热腔为石墨层7的U形内凹部分形成的一个加热槽 2,该加热槽两端敞口。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增加以下技术特征使弯管加热 炉更为完善。
所述炉体3用螺栓4固定于一底座5上,底座下部延伸形成长臂,长臂 上部连接一个平移气缸16,长臂上自上而下装有上滑轮9和下滑轮10,长臂 另一端铰接于一转臂11的一端,铰接端13,转臂的另一端连接一升降气缸 14,转臂中部连于一转动支座12上并可绕连接的转动支点15转动;所述上、 下滑轮分别位于一限位件8上纵向设置的上滑道9一1和下滑道10 — 1内,所述上滑道两端封口,由竖直滑道和与竖直滑道底部连通的弧线滑道组成,下 滑道为一两端封口竖直滑道,限位件8固定于机座上;所述长臂为一对,限 位件8由固定于机座上的两片正对同结构板件构成,两板件上开有对应于上 滑道9一1和下滑道10 — 1的滑槽, 一对长臂夹于两板件之间,所述长臂上安
装的上滑轮9和下滑轮10位于板件上的相应滑槽内。此外,底座5下部延伸 的长臂上对应上滑轮9和下滑轮10位置均装有轴承,转臂11上对应转动支 点15处装有轴承。
工作时,升降气缸驱动转臂绕支点转动,可以带动转臂连接长臂的一端 做升降运动,平移气缸驱动长臂可以带动加热炉做平移运动,通过上、下滑 轮和对应上、下滑道配合的限位作用,控制弯管加热炉在限定区域内做预定 轨迹的升降和平移,满足生产中炉体的移动需要。
权利要求1、新型弯管加热炉,包括一个双层结构带有加热腔的炉体(3),炉体上轴接有一个炉盖(1),其特征是所述的双层结构为U形截面的石墨层(7)和包裹于石墨层(7)外的保温层(6),加热腔为石墨层(7)的U形内凹部分形成的一个加热槽(2),所述加热槽两端敞口。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层(6) 为玻璃纤维材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盖(l) 连接着一个可驱动其绕轴接端转动的开盖气缸(17)。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体(3) 固定于一底座(5)上,底座下部延伸形成长臂,长臂上部连接一个平移气缸(16),长臂上自上而下装有上滑轮(9)和下滑轮(10),长臂另一端铰接于 一转臂(11)的一端,转臂另一端连接一升降气缸(14),转臂中部连于一转 动支座(12)上并可绕连接的转动支点(15)转动;所述上、下滑轮分别位 于一限位件(8)上纵向设置的上滑道(9一1)和下滑道(IO — I)内,所述 上滑道两端封口,由竖直滑道和与竖直滑道底部连通的弧线滑道组成,下滑 道为一两端封口竖直滑道,限位件(8)固定于机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5) 下部延伸的长臂为一对,限位件(8)由固定于机座上的两片正对同结构板件 构成,两板件上开有对应于上滑道(9一1)和下滑道(IO — I)的滑槽, 一对 长臂夹于两板件之间,所述长臂上安装的上滑轮(9)和下滑轮(10)位于板 件上的相应滑槽内。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座(5) 下部延伸的长臂上对应上滑轮(9)和下滑轮(10)位置均装有轴承。
7、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臂(ll) 上对应转动支点(15)处装有轴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臂(11) 上对应转动支点(15)处装有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节能灯管制造中将直管弯折加工成螺旋管时加热软化用的新型弯管加热炉。现有加热炉为电炉丝结构,这种加热炉的加热槽温度分布不均匀,加热软化的直管内部易产生应力存在炸管、慢漏的缺陷,而且电炉丝温控困难,功耗大,连续使用易烧断,影响生产。针对前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方便、温控准确,生产连续性好、产能高的新型弯管加热炉,包括一个双层结构带有加热腔的炉体,炉体上轴接有一个炉盖,所述双层结构为U形截面的石墨层和包裹于石墨层外的保温层,加热腔为石墨层的U形内凹部分形成的一个两端敞口的加热槽。通过该弯管炉对直管加热软化,处理的直管不易产生管内应力,消除炸管和慢漏的隐患。
文档编号H01J9/24GK201296726SQ200820167768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4日
发明者姜伏波, 徐巨洪 申请人:江山菲普斯照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