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37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技术,特别是有关于背光组件的背板的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且逐渐 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 CRT display)。由于两者相 较之下,液晶显示器具有电能消耗低、热能产生少、重量轻盈、型体细薄以及非辐射性等等 的特性。因此液晶显示器被广泛地使用在许多的现代化电子产品中,例如笔记型电脑、显示 器、电视、个人移动电话或数位助理(PDA)等等。然而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具备发光的功能,需通过一背光组件 (backlightmodule)来实施液晶显示器的发光功能。背光组件的构造包含了背板、光源以 及多个光学膜片,其中背光组件的功能是将光源所产生的光线通过光学膜片提供一面光 源。此外上述的背光组件的光源可为直下式光源或侧光式光源,其中直下式光源的光源设 置于背板上,使得光线由下向上射出。而上述的侧光式光源的光源设置于背板的侧边,通过 导光板将光线形成面光源。上述的光源可由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CD)所组成。请参照图1,其为揭露于美国专利公告号为6867827的一项现有技术的剖面示意 图,其中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结构的光源由四个独立长条形塑胶框架1所包覆,每一个长 条形塑胶框架1包含一独立的光源2与反射层3,并且长条形塑胶框架1与金属背板结合形 成一背光组件。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需分别地制作长条形塑胶框架1及金属背板,导致侧 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工艺复杂以及制作成本增加。此外框架与背板的组装结构会使得侧光 式背光组件其厚度的增加,是不符合现代背光组件细薄化的要求。一项现有技术为结合金属反射罩与金属背板的结构,请参照图2的剖面示意图。 在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0727041与美国专利公开号20070165420所揭露的现有技术中, 一背光组件中的光源2被金属反射罩5与导光板4所包覆,其中金属反射罩5与光源2之 间夹有一反射层3。上述的金属反射罩5延伸并连接至框架1上,其中上述的框架1包含 多个肋条及多个散热开口。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其金属反射罩5与框架1是固定接合的 结构,因此会导致其拆装不易并且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在此项技术当中仍未能有效地解 决。为了解决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一项新的现有技术利用金属背板与金属反射层 的一体成型结构来解决上述的缺点。如图3所示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0801693的现有 技术,一背光组件的光源2被一金属反射罩5与导光板4所包覆,其中金属反射罩5与金属 背板6为一体。此外另有一框架1镶嵌于金属背板6与金属反射罩5之上,用来固定背光 组件上的多个光学膜片。上述的现有技术,其金属反射罩5与金属背板6为一体结构,会有 拆装不易的问题,并且在光学膜片的组装上尚需制作一框架1来帮助固定,因此仍然会造成制作过程复杂以及制作成本增加的缺点。综上所述,目前在所知的现有技术中尚未有背光组件能同时提供拆装容易、制作 简化以及占用空间细薄等等的功效,因此仍需一项新的技术来实施并落实上述的功效。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的背景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拆装容易以及制作简化 的背光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包含一第 一背板、一第二背板及多个螺丝,所述的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背板本体、一第一延伸部份及 一第一隆起弯曲结构。其中第一隆起弯曲结构为第一背板本体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一隆 起弯曲结构延伸至第一背板的上表面。而第一延伸部份为第一背板本体的另一末端延伸, 并且第一延伸部份形成于第一背板的侧面。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份具有多个第一螺丝孔洞垂 直并贯穿第一延伸部份;所述的第二背板与第一背板为相对的结构,其中第二背板具有一 第二背板本体、一第二延伸部份及一第二隆起弯曲结构。所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为第二 背板本体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隆起弯曲结构延伸至第二背板的上表面。而第二延伸部 份为第二背板本体的另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份形成于第二背板的侧面。所述的第 二延伸部份具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垂直并贯穿第二延伸部份;所述的多个螺丝栓入重叠后 的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中,以固定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其中上述的多 个螺丝的长度大于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重叠的深度;通过所述的第一背 板与第二背板的结合,以形成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第二延伸部份会重叠于第 一延伸部份之上,并且第一延伸部份与第二延伸部份重叠的厚度会相等于第一背板本体及 第二背板本体的厚度。此外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的延伸长度与第一延伸部份的延伸长度相等,并且上述 的第一延伸部份及第二延伸部份的厚度相等。当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 之上时,会完全覆盖住第一延伸部份。另外,上述的多个第一螺丝孔洞及多个第二螺丝孔洞 的数量及孔径大小均相等。当第二延伸部份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时,其中多个第一螺丝孔 洞与多个第二螺丝孔洞的孔洞位置垂直重叠。上述的第一隆起弯曲结构还包含一第一垂直结构及一第一平行结构,其中第一垂 直结构连接并垂直于第一背板本体,而第一平行结构连接第一垂直结构并且平行于第一背 板本体。本发明还包含一第一长形散热片位于第一垂直结构表面,其中第一长形散热片相 邻于第一平行结构与第一背板本体。此外一第一长形反射膜位于第一平行结构表面并且相 邻及垂直于上述的第一长形散热片。而且,一第一线性光源位于第一长形散热片上,其中第 一线性光源的光线平行于第一背板本体的方向射出。本发明还包含一反射板位于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上,其中反射板的一侧边连接并 垂直第一长形散热片。此外一导光板位于反射板之上,其中导光板的一侧边相邻于第一线 性光源。如上所述,第一线性光源被第一长形散热片、第一长形反射膜、反射板及导光板所包覆。
上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包含一第二垂直结构及一第二平行结构,其中第二垂直 结构连接并垂直于第二背板本体,而第二平行结构连接第二垂直结构并且平行于第二背板 本体。本发明还包含一第二长形散热片位于第二垂直结构表面,其中第二长形散热片相 邻于第二平行结构与第二背板本体。此外一第二长形反射膜位于第二平行结构表面并且相 邻及垂直于上述的第二长形散热片。而且,一第二线性光源位于第二长形散热片上,其中第二线性光源的光线是平行于第二背板本体的方向射出。如上所述,其中第二线性光源为第二长形散热片、第二长形反射膜、反射板及导光 板所包覆。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是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的重叠, 以及通过螺丝的栓入固定背板结构。通过上述手段,使得背光组件在拆卸过程中只需松脱 固定的螺丝即可达到拆卸的目的。此外本发明揭露的背板其结构简单,通过多个反射膜片 设置于背板之上即可达到光束反射作用,这样一来使得本发明的背板具有工艺简化的功 效。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9为本发明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框架 17第一面光源2光源 18第二面光源3反射层61第一背板本体4,13导光板 62第一延伸部份5金属反射罩 63第一隆起结构6第一背板64第一螺丝孔洞7第二背板71第二背板本体8螺丝72第二延伸部份9第一长形散热片73第二隆起结构10第一长形反射膜74第二螺丝孔洞11第一线性光源 631第一垂直结构12反射片632第一平行结构14第二长形反射膜731第二垂直结构
15第二线性光源 732第二平行结构16第二长形散热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揭露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在下 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显然地,本发明的实施并未限定于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技 术人员所熟知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发 明不必要的限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发 明还可以广泛地实施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权利要求书界定 的范围为准。本发明使用第一背板及第二背板的结合形成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通过上 述的手段使得背光组件的拆装更加容易。同时本发明结合传统框架于背板结构中,使得背 板的工艺更加地简化。本发明揭露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包含一第一背板、一第二背板及多 个螺丝。利用多个螺丝固定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形成一背光组件的背板。上述的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背板本体、一第一延伸部份及一第一隆起弯曲结构, 其中背板本体、第一延伸部份及第一隆起弯曲结构为一体的结构。上述的第一隆起弯曲结构为第一背板本体的一末端延伸,其中第一隆起弯曲结构 延伸至第一背板的上表面。并且,第一隆起弯曲结构的功能使得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固定于 背板的上方。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份为第一背板本体的另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一延伸部份形成于 第一背板的侧面。其中第一延伸部份具有多个第一螺丝孔洞垂直并贯穿第一延伸部份,使 得螺丝可栓入第一延伸部份之中。上述的第二背板与第一背板为相对的结构,其中第二背板具有一第二背板本体、 一第二延伸部份及一第二隆起弯曲结构,并且第二背板本体、第二延伸部份及第二隆起结 构为一体的结构。上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为第二背板本体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隆起弯曲结构 延伸至第二背板的上表面。其中,第二隆起弯曲结构的功能使得导光板及光学膜片固定于 背板的上方。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为第二背板本体的另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份形成于 第二背板的侧面。其中第二延伸部份具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垂直并贯穿第二延伸部份,使 得螺丝可栓入第二延伸部份之中。此外多个第一螺丝孔洞及多个第二螺丝孔洞的数量及孔径大小均相等。当第二延 伸部份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时,多个第一螺丝孔洞会与多个第二螺丝孔洞的位置彼此垂直 并重叠。上述的多个螺丝栓入重叠后的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中,可固定 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其中多个螺丝的长度稍大于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 的重叠后的深度。通过螺丝结合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以形成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上述的 第一延伸部份与第二延伸部份的厚度相等,并且当第二延伸部份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之上时,重叠后的厚度会与第一背板本体及第二背板本体的厚度相同。此外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的延伸长度与第一延伸部份的延伸长度相等,并且第二 延伸部份的宽度与第一延伸部份的宽度相等。当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 之上时,会完全覆盖住第一延伸部份。上述的第一隆起弯曲结构还包含一第一垂直结构及一第一平行结构。其中第一垂 直结构连接并垂直于第一背板本体,而第一平行结构连接第一垂直结构并且平行于第一背 板本体。在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一线性光源位于第一垂直结构上,其中第一 线性光源的光线平行于第一背板本体的方向射出。在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性光 源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以线性排列的方式组成。另外,为增加第一线性光源的散热功能,本发明提出一实施例,其设置一第一长形 散热片位于第一垂直结构与第一线性光源之间。通过第一长形散热片相邻第一线性光源, 以增加第一线性光源的热能消耗。另外,为增加第一线性光源的光束的利用,本发明提出一实施例,包含一第一长形 反射膜设置于第一平行结构表面,其中第一长形反射膜相邻及垂直于第一长形散热片。通 过第一长形反射膜的设置可减少第一平行结构吸收光束,以增加第一线性光源的光束利用 性。为了使背光组件形成一面光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一导光板,其位于第一背 板与第二背板之上,其中导光板的一侧边相邻于第一线性光源。然而,导光板的功能是将第 一线性光源的光束转换成一面光源射出。因此上述的第一线性光源的光束会以线性光源的 形式射入导光板之中,接着光束会以面光源的形式射出导光板之外。为增加背光组件的光源强度,本发明同时提供一反射板位于背板与导光板之间, 其中反射板的一侧边连接并垂直第一长形散热片。上述的反射板可增加第一线性光源的光 束利用性,同样地,也可增加导光板的光束利用性。如上所述,其中第一线性光源被第一长 形散热片、第一长形反射膜、反射板及导光板包覆。在此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第二线性光源于第二背板之上,其中第二线 性光源的设置可提高背光组件的亮度。承上所述,第二隆起弯曲结构包含一第二垂直结构及一第二平行结构。其中第二 垂直结构连接并垂直于第二背板本体,而第二平行结构连接第二垂直结构并且平行于第二 背板本体。第二线性光源位于第二垂直结构上,其中第二线性光源的光线平行于第二背板 本体的方向射出。在本发明提及的实施例中,第二线性光源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以线性排列的方式组成。此外,第二线性光源的光束会以线性光源 的形式射入导光板之中,接着光束会以面光源的形式射出导光板之外。同样地,为增加第二线性光源的散热功能,本发明提出一实施例,其设置一第二长 形散热片位于第二垂直结构与第二线性光源之间。通过第二长形散热片相邻第二线性光 源,以增加第二线性光源的热能耗散。另外,为增加第二线性光源的光束的利用,本发明提出另一实施例,包含一第二长 形反射膜设置于第二平行结构表面,其中第二长形反射膜相邻及垂直于第二长形散热片。通过第二长形反射膜的设置可减少第二平行结构吸收光束,以增加第二线性光源的光束利 用性。如上所述,其中第二线性光源被第二长形散热片、第二长形反射膜、反射板及导光板包覆。下文将搭配图示与范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与各项实施例。本发明揭露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包含一第一背板、一第二背板及多 个螺丝。其中第一背板及第二背板可彼此重叠,并且利用多个螺丝以固定第一背板与第二 背板。请参照图4的剖面示意图,上述的第一背板6具有一第一背板本体61、一第一延伸 部份62及一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为第一背板本体61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一隆起弯曲结构 63延伸至第一背板6的上表面。而第一延伸部份62为第一背板本体61的另一末端延伸, 并且第一延伸部份62形成于第一背板6的侧面。此外第一延伸部份62具有多个第一螺丝 孔洞64垂直并贯穿第一延伸部份62。上述的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还包含一第一垂直结构631及一第一平行结构632。 其中第一垂直结构631连接并垂直于第一背板本体61,而第一平行结构632连接第一垂直 结构631并且平行于第一背板本体61。上述的第二背板与第一背板为相对的结构,请参照图5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 背板7具有一第二背板本体71、一第二延伸部份72及一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上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为第二背板本体71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隆起弯 曲结构73延伸至第二背板7的上表面。而第二延伸部份72为第二背板本体71的另一末 端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份72形成于第二背板7的侧面。此外第二延伸部份72具有多个 第二螺丝孔洞74垂直并贯穿第二延伸部份72。上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包含一第二垂直结构731及一第二平行结构732。其 中第二垂直结构731连接并垂直于第二背板本体71,而第二平行结构732连接第二垂直结 构731并且平行于第二背板本体71。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板7可彼此重叠,并且可利用多 个螺丝8固定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如图6的剖面示意图,当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板7 重叠时,多个螺丝8可栓入重叠后的多个第二螺丝孔洞74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中,因此 固定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此外上述的多个螺丝8的长度稍大于多个第二螺丝孔洞74 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重叠的深度。通过结合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以形成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第 二延伸部份72会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62之上,并且第一延伸部份62与第二延伸部份72 重叠的厚度会等于第一背板本体61及第二背板本体的厚度71。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72的延伸长度与第一延伸部份62的延伸长度相等,并且上 述的第一延伸部份62及第二延伸部份72的厚度相等。此外当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72重 叠于第一延伸部份62之上时,会完全覆盖住第一延伸部份62。上述的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及多个第二螺丝孔洞74的数量及孔径大小均相等。 当第二延伸部份72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62时,上述的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与多个第二螺 丝孔洞74其孔洞位置垂直重叠。
本发明提供一背光组件,请参照图7的剖面示意图,其包含一第一线性光源11于 第一背板6之上。上述的第一线性光源11位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中,并且第一线性光 源11所射出的光线方向平行于第一背板本体61。在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线性光源 11可为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 LED)所组成。上述的第一背板6还包含一第一长形散热片9位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的内部 表面。其中第一长形散热片9设置于第一线性光源11及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之间,并且 第一长形散热片9垂直于第一背板本体61。上述的第一长形散热片9相邻于第一线性光源 11的功效,增加第一线性光源11的散热作用。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一长形反射膜10位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 表面并且相邻及垂直于上述的第一长形散热片9。其中上述的第一长形反射膜10相邻于第 一线性光源11增加第一线性光源11的光束利用,并增加第一线性光源11的发光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导光板13位于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板7上。此外导光板 13的一端镶嵌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中,使得导光板13的一端相邻于第一线性光源11。 另外,导光板13的另一端镶嵌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中。上述导光板13的功用是将第一 线性光源11的光束转换成一第一面光源17,使第一面光源17垂直于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 板7射出。为了增加导光板13的效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反射板12,其位于导光板 13与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板7之间。其中反射板12会完全覆盖导光板13的下表面部份, 并且反射板12的一端连接第一长形散热片9。上述的反射板12除了可增加第一线性光源 11的发光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导光板13的反射效率提高。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线性光源11被第一长形散热片9、第一长形反射膜10、反射 板12及导光板13所包覆。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二长形反射膜14位于第二背板7的中。其中第二长形 反射膜14设置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及导光板13的一端之间,并且第二长形反射膜14 延伸至第二背板本体71。然而,上述的第二长形反射膜14与第一长形反射膜10为相同的 功能,是增加第一线性光源11的光束利用,以增加第一线性光源11的发光效率。本发明同时提供另一实施例,其增加另一线性光源于第二背板中以增加背光组件 的亮度。请参照图8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第二线性光源15为于第二背板7之上。上述的第 二线性光源15位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中,并且第二线性光源15所射出的光束平行于第 二背板本体71射出。其中第二线性光源15可为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所组成。上述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二长形散热片16位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的内部表 面。其中第二长形散热片16设置于第二线性光源15及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之间,并且第 二长形散热片16垂直于第二背板本体71。上述的第二长形散热片16相邻于第二线性光源 15的功效,是增加第二线性光源15的散热作用。承上所述,本实施例还包含一第二长形反射膜14位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表面 并且相邻及垂直于第二长形散热片16。其中第二长形反射膜14相邻于第二线性光源15是 增加第二线性光源15的光束利用,并增加第二线性光源15的发光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3位于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板7上。此外导光板13的一端镶嵌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中,使得导光板13的一端相邻于第一线性光源11。另外,导 光板13的另一端镶嵌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中,使得导光板13的另一端相邻于第二线性 光源15。上述导光板13的功用是将第一线性光源11及第二线性光源15的光束转换成一 第二面光源18,使第二面光源18垂直于第一背板6及第二背板7的方向射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线性光源15被第二长形散热片16、第二长形反射膜14、反 射板12及导光板13所包覆。本发明所揭露的背光组件,请参照图9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包含一第一背板6、一 第二背板7、多个螺丝8、反射片12及导光板13。上述的第一背板6具有一第一背板本体61、一第一延伸部份62及一第一隆起弯曲 结构63。其中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为第一背板本体61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一隆起弯曲 结构63延伸至第一背板6的上表面。而第一延伸部份62为第一背板本体61的另一末端 延伸,并且第一延伸部份62形成于第一背板6的侧面。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份62具有多个 第一螺丝孔洞64垂直并贯穿第一延伸部份62。上述的第二背板7与第一背板6为相对的结构,其中第二背板7具有一第二背板 本体71、一第二延伸部份72及一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上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为第 二背板本体71的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延伸至第二背板7的上表面。而 第二延伸部份72为第二背板本体71的另一末端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份72形成于第二背 板7的侧面。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72具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洞74垂直并贯穿第二延伸部份 72。上述的多个螺丝8栓入重叠后的多个第二螺丝孔洞74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 中,可固定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其中上述的多个螺丝8的长度稍大于多个第二螺丝孔 洞74及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重叠的深度。通过上述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的结合,以形成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背板。其 中,第二延伸部份72会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62之上,并且第一延伸部份62与第二延伸部 份72重叠的厚度会等于第一背板本体61及第二背板本体71。此外上述第二延伸部份72的延伸长度与第一延伸部份62的延伸长度相等,并且 上述第一延伸部份62及第二延伸部份72的厚度相等。当上述第二延伸部份72重叠于第 一延伸部份62之上时,会完全覆盖住第一延伸部份62。上述的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及多个第二螺丝孔洞74的数量及孔径大小均相等。 当第二延伸部份72重叠于第一延伸部份62时,上述的多个第一螺丝孔洞64与多个第二螺 丝孔洞74其孔洞位置垂直重叠。上述实施例还包含一第一长形散热片9位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其中第一长形 散热片9的一端相邻于第一背板本体61。此外,一第一线性光源11位于第一长形散热片9 上,其中第一线性光源11射出的光线平行于第一背板本体61。并且,一第一长形反射膜10 位于第一隆起弯曲结构63并且相邻及垂直于上述的第一长形散热片9。在实施例中包含一第二长形散热片16位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其中第二长形 散热片16相邻于第二背板本体71。另外,一第二线性光源15位于第二长形散热片16上, 其中第二线性光源15射出的光线方向平行于第二背板本体71。并且,一第二长形反射膜 14位于第二隆起弯曲结构73并且相邻及垂直于上述的第二长形散热片16。
在实施例中包含一反射板12位于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上。其中反射板12的 一侧边连接并垂直第一长形散热片9,而反射板12的另一侧边连接并垂直第二长形散热片 16。此外,在实施例中包含一导光板13,其位于反射板12之上。其中导光板13的一侧边相 邻于第一线性光源11,而导光板13的另一侧边相邻于第二线性光源15。承上所述,当反射板12及导光板13镶嵌于结合后的第一背板6与第二背板7时, 其中第一线性光源11被第一长形散热片9、第一长形反射膜10、反射板12及导光板13所 包覆。同样地,上述的第二线性光源15被第二长形散热片16、第二长形反射膜14、反射板 12及导光板13所包覆。现有技术的背板结构中,除了背板的本体结构之外,还需通过附加的反射罩或其 他反射结构形成光束反射效果。此外背板与光学膜板是以焊接或组件化的方式固定,因此 在背光组件拆卸过程中会导致拆装不易。然而本发明所提供的背板是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的重叠,以及通过螺丝的栓入固 定背板结构。通过上述手段,使得背光组件在拆卸过程中只需松脱固定的螺丝即可达到拆 卸的目的。此外本发明揭露的背板其结构简单,通过多个反射膜片设置于背板之上即可达 到光束反射作用,如此一来使得本发明的背板具有工艺简化的功效。显然地,依照上面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发明可能有许多的修正与差异。因此需要在 其附属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加以理解,除了上述详细的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 的实施例中实施。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 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包含一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背板本体、一第一延伸部份及一第一隆起弯曲结构,其中该第一隆起弯曲结构为该第一背板本体的一末端延伸,并且该第一隆起弯曲结构延伸至该第一背板的上表面,而该第一延伸部份为该第一背板本体的另一末端延伸,并且该第一延伸部份形成于该第一背板的侧面,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份具有多个第一螺丝孔洞垂直并贯穿该第一延伸部份;一第二背板,与该第一背板为相对的结构,具有一第二背板本体、一第二延伸部份及一第二隆起弯曲结构,其中该第二隆起弯曲结构为该第二背板本体的一末端延伸,并且该第二隆起弯曲结构延伸至该第二背板的上表面,而该第二延伸部份为该第二背板本体的另一末端延伸,并且该第二延伸部份形成于该第二背板的侧面,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具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垂直并贯穿该第二延伸部份;以及多个螺丝,栓入重叠的所述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及所述多个第一螺丝孔洞中,以固定该第一背板与该第二背板,其中所述多个螺丝的长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二螺丝孔洞或所述多个第一螺丝孔洞的深度;通过该第一背板与该第二背板的结合,以形成该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该第二延伸部份重叠于该第一延伸部份之上,并且重叠的厚度等于该第一背板本体及该第二背板本体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上述的第二延伸部份重叠 于该第一延伸部份之上时,会完全覆盖住该第一延伸部份,并且该第二延伸部份的延伸长 度与该第一延伸部份的延伸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所述的多个第一螺丝孔洞 及所述多个第二螺丝孔洞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多个第一螺丝孔洞及所述多个第二螺丝孔 洞的孔径大小均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份及该第二 延伸部份的厚度相等,并且所述多个第一螺丝孔洞与所述多个第二螺丝孔洞在该第二延伸 部份重叠于该第一延伸部份时其位置垂直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上述的第一隆起弯曲结构 还包含一第一垂直结构及一第一平行结构,该第一垂直结构连接并垂直于该第一背板本 体,而该第一平行结构连接该第一垂直结构并且平行于该第一背板本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还包含一第一长形散热片与一第 一长形反射膜,其中,该第一长形散热片位于该第一垂直结构表面,并且相邻于该第一平行 结构与该第一背板本体,而该第一长形反射膜位于该第一平行结构表面,并且相邻及垂直 于该第一长形散热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还包含一第一线性光源位于该第 一长形散热片上,其中,该第一线性光源的光线方向平行于该第一背板本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还包含一反射板与一导光板,其 中,该反射板位于该第一背板与该第二背板上,并且该反射板的一侧边连接并垂直该第一 长形散热片,而该导光板位于该反射板之上,其中该导光板的一侧边相邻于该第一线性光 源,其中,上述的第一线性光源被该第一长形散热片、该第一长形反射膜、该反射板及该导光板所包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其中上述的第二隆起弯曲结构 包含一第二垂直结构及一第二平行结构,其中该第二垂直结构连接并垂直于该第二背板本 体,而该第二平行结构连接该第二垂直结构并且平行于该第二背板本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还包含一第二长形散热片,位于该第二垂直结构表面,并且相邻于该第二平行结构与该第二 背板本体;一第二长形反射膜,位于该第二平行结构表面,并且相邻及垂直于该第二长形散热片;以及一第二线性光源,位于该第二长形散热片上,其中该第二线性光源的光线方向平行于 该第二背板本体;其中上述的第二线性光源被该第二长形散热片、该第二长形反射膜、该反射板及该导 光板所包覆。
全文摘要
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包含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以及多个螺丝。通过螺丝栓入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的重叠部份以固定背板的结构。该侧面入光式背光组件的背板拆装容易、制作简化。
文档编号F21V7/10GK101876424SQ20091013583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9日
发明者邱宽和, 陈怡礽 申请人:先进开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