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光模组及其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迅速组装或拆卸灯管的固定 装置及使用其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灯管除了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明设备之外,亦可作为提供液晶显示器显示画 面所需的光源。图1图示为习知灯管电性连接至电源供应模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传统技术 以人工焊接的方式将灯管110的电极端112透过焊料101焊接至电源供应模组120的导线 122,然而其焊接过程繁琐,且后续当灯管110损坏时,必须先进行拆焊始能维修或替换灯 管110,相当浪费时间与资源。为此,习知又提出一种如图2所示的固定装置200,其利用电性连接至电源供应模 组(图未示)的两导电弹片210来夹持灯管110的电极端112,以使灯管110透过导电弹 片210而与电源供应模组电性连接。由图2可知,灯管110的电极端112可轻易地被卡入 两导电弹片210之间而与电源供应模组电性连接,因而大幅节省将灯管110电性连接至电 源供应模组所需花费的时间。然而,后续欲对灯管110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则须藉由工具将两导电弹片210分 开,才能从固定装置200上取下灯管110,使用上仍嫌不便。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适用于固定灯管的电极,其可节省组装 或拆卸灯管所需花费的时间。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具有简单的灯管组装与拆卸程序。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固定 装置,包括至少一底座、固定件、作动件以及弹性元件。其中,底座具有一导电槽,且固定件 具有一开孔。作动件包括一提柄部与至少一夹持部,提柄部具有彼此相对的底端与顶端,且 提柄部穿设固定件的开孔而适于透过开孔沿其延伸方向运动。夹持部连接至提柄部的底 端,且夹持部具有相对于提柄部底端的夹持面。弹性元件则是套设在作动件的提柄部上,并 位于固定件与作动件的夹持部之间,以提供弹性力驱使夹持部固定灯管的电极于底座。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又提出一种背 光模组,包括框体、至少一上述的固定装置、至少一灯管、电源供应装置以及至少一光学膜 片。其中,固定装置、灯管及电源供应装置均配置于框体内,且灯管具有两个电极端,固定装 置的夹持部将这些电极端至少其中之一夹持于其所对应的导电槽内。电源供应装置电性连 接于固定装置的底座,光学膜片则是配置于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的光路径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利用作动件的夹持部来与底座共同夹持灯管的电极
4端,且夹持部与底座之间的夹持紧密度藉由套设在作动件的提柄部上的弹性元件来控制。 因此,仅需施予拉力至作动件的提柄部使夹持部暂时与底座分离,即可进行灯管的组装或 拆卸。由此可知,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不但可以大幅节省在背光模组中组装及拆卸 灯管所需耗费的时间及成本,更可以有效地固定灯管的位置,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性。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图示为习知灯管电性连接至电源供应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图示为灯管固定在习知固定装置中的部分示意图。图3A图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3B图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4图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5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6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8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9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10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 焊料110、330 灯管112、332:电极端120:电源供应模组122 导线200、320、500、800、1000 固定装置210:导电弹片300、900 背光模组310 -MW321、812:导电槽322,810 底座323,822 开孔324、820:固定件325、832、I2IO 提柄部325a、833 底端325b,831 顶端326、510、830、1200 作动件327、836、1230 夹持部328、840 弹性元件
329,835 夹持面329a、837:凹槽340 电源供应装置350 光学膜片512、834、1220 连接部520、850:导引结构522、602、702 定位柱524:穿孔526、604、704 导引槽910 :U 形灯管L: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 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 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 明。为使熟悉此技艺者能够清楚了解本发明,下文将举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例说明本发 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应用,但其并非用以将本发明限定于此。图3A图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图3B则图示为本发明 之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A及图3B,背光模组300包括框体310、 多个固定装置320、多个灯管330、电源供应装置340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350,其中固定装 置320、灯管330及电源供应装置340均配置于框体310内。灯管330 例如是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其具 有两个电极端332,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固定装置320上,并透过固定装置320而与电源供应 装置34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供应装置340即为一电路板,而固定装置320则是 透过连接器(connector)(图未示)或其它方式电性连接至电源供应装置340。光学膜片350配置在这些灯管330的上方,以使灯管330所发出的光线在经过这 些光学膜片350而出射后,能够转换为亮度均勻的面光源。在此,光学膜片350可以包括扩 散片、棱镜片、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BEF)、偏光片及其它常用于直下式背 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图4图示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B及图4,固 定装置320包括底座322、固定件324、作动件326以及弹性元件328。其中,底座322具有 导电槽321,用以容置灯管330的电极端332并电性连接于电源供应装置340。作动件326 包括一提柄部325与一夹持部327,其中提柄部325具有彼此相对的底端325a与顶端325b, 且其穿设固定件324的开孔323,并且提柄部325可透过开孔323沿提柄部325的延伸方向 L做往复运动。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作动件326的提柄部325位于底座322的上方,且夹持部 327则是位于提柄部325与底座322之间。此外,为了使固定件324相对作动件326而固定,本实施例例如是将固定件324相对开孔323的一端嵌入底座322中,如图4所示。请继续参照图3B及图4,夹持部327连接至提柄部325的底端325a,且夹持部327 具有相对于提柄部325的底端325a的夹持面329,而灯管330的电极端332即是夹持在作 动件326的夹持部327与底座322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327也可以 具有凹槽329a,其设置于夹持面329上且对应至底座322的导电槽321。换言之,凹槽329a 与导电槽321组成可容置灯管330的电极端332的空间。此外,为避免导电槽321与夹挟持 面329a的凹槽329a错位,而造成灯管330的电极端332无法置入,固定件324的开孔323 可为非圆结构,以定位作动件326的位置。承上述,弹性元件328是套设在作动件324的提柄部325上,并位于固定件324与 作动件326的夹持部32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28例如是螺旋状的压缩弹簧,在 组装固定装置320的过程中,其例如是在将弹性元件328与固定件324套设于作动件324 的提柄部325之后,沿方向L施力至固定件324以压缩弹性元件328,之后再将固定件324 的一端嵌入底座322中。此时,由于固定件324与底座322均相对作动件326而固定,因此 弹性元件328的回复力会作用于作动件326的夹持部327上,使其朝底座322压合。由此 可知,作动件326的夹持部327与电源供应装置322之间的夹持紧密度即是根据弹性元件 328的弹性系数及压缩量而定。由上述可知,在将灯管330组装于固定装置320上的过程中,先沿方向L施予拉力 至作动件326的提柄部325,使夹持部327的夹持面329暂时与底座322分离。此时,弹性 元件328因受到压缩而储存有弹性位能。接着,将灯管330的电极端332置于底座322的 导电槽321内,然后再撤除施予至作动件326的拉力,以藉由弹性元件328所释放的弹性位 能带动作动件326沿方向L往下运动,进而使夹持部327与底座322共同夹持住灯管330。本实施例的提柄部325的顶端325b可以是呈勾状,如图3B所示,以利于组装人员 或机台施加拉力于其上。图5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以下将针对固 定装置500与前述实施例之固定装置320的相异处加以说明。固定装置500的作动件510 除了包括提柄部325以及夹持部327之外,其还包括有连接部512,而且夹持部327藉由连 接部512而连接至提柄部325的底端325a。换言之,连接部512连接于夹持部327与提柄 部325之间。此外,为避免固定件324与作动件510在方向L以外的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本实 施例例如是利用设置在固定件324与作动件510之连接部512间的导引结构520来导引连 接部512相对于固定件324在方向L上的移动。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导引结构520例如 是包含定位柱522、穿孔524及导引槽526。其中,导引槽526是设置在连接部512之面向 固定件324的表面上,穿孔524是设置在固定件324上,定位柱522则是穿设穿孔524。而 且,导引槽526沿方向L延伸,以便于与定位柱522相互配合而使连接部512相对于固定件 324沿方向L移动。具体来说,当作动件510受到拉力而沿方向L移动时,导引槽526亦会随之沿着方 向L与定位柱522有相对位移。在此,定位柱522可以是插销、铆钉或是螺锁于固定件324 之穿孔524的螺丝。当然,本发明并不将固定件324与作动件510之间的固定方式限定于此,固定件
7324与作动件510也可以藉由其本身的孔洞及凸柱而彼此嵌合,以下将举实施例说明之。图6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导 引结构620包括设置在固定件324上的定位柱602以及设置在作动件510上的导引槽604, 以供定位柱602穿设于其中。详细来说,定位柱602设置于固定件324之面向作动件510的 连接部512的表面上,导引槽604则是设置于连接部512之面向固定件324的表面上。当 作动件510受到拉力而沿方向L移动时,导引槽604亦可随之沿着方向L移动,而与定位柱 602产生相对位移。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固定件324与作动件510也可以是藉由作动件510的 定位柱702与固定件324的导引槽704来完成彼此之间的定位,如图7所示。详细来说,定 位柱702设置于作动件510的连接部512之面向固定件324的表面上,并穿设于设置在固 定件324的表面上的导引槽704内,且当作动件510受到拉力而沿方向L向上移动时,定位 柱702可随之沿着方向L移动,而与导引槽704产生相对位移。虽然前述实施例的每一固定装置仅包括单一底座,但实际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固 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底座,以下将举实施例说明之。图8图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固 定装置800包括两个底座810、固定件820、作动件830以及弹性元件840。其中,各个底座 810分别具有导电槽812,且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导电槽321的功能相同,均是用以容置灯管 的电极端(图未示)。本实施例的作动件830包括一提柄部832、一连接部834以及两夹持部836。其中, 提柄部832穿设固定件820的开孔822,而可在开孔822内沿着方向L做往复运动。在此, 提柄部832还可以具有勾状的顶端831,以利于组装人员或机台施加拉力而将提柄部832沿 方向L向上提拉。连接部834的两端各自连接至一夹持部836,且提柄部832的底端833连接于连 接部834的两端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834的数量可为两个,每一连接部834之一 端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夹持部836,而每一连接部834之另一端则连接至提柄部832。夹持部 836则是分别位于两底座810上,以使其夹持面835位于底座810的导电槽812上方。而 且,夹持部836可以具有设置于夹持面835且对应至导电槽812的凹槽837,以与导电槽812 共同形成灯管的电极端(图未示)的容置空间。此外,为了使固定件820相对作动件830而固定,本实施例例如是将固定件820的 两端各自嵌入对应的底座810中,如图8所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来避免固定件820 与作动件830在方向L以外的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的手段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也就 是藉由插销、铆钉、螺丝及其所搭配的导引槽等导引结构850来导引作动件830相对固定件 820而沿方向L移动,或者利用固定件820与作动件830本身所具有的孔洞及凸柱相互穿设 配合,以达成相同的功效。详细实施方式请参照前文,此处不再赘述。请继续参照图8,弹性元件840是套设在作动件830的提柄部832上,并位于固定 件820与作动件830的夹持部836之间。其中,弹性元件840例如是螺旋状的压缩弹簧,固 定装置800与前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320的组装方式及作动方式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赘 述。由于固定装置800具有两个底座810,因此可用来同时固定两支灯管的同侧电极端。除此之外,固定装置800更可以应用于使用U形灯管910的背光模组900中,如图9所
7J\ ο图8所图示的固定装置仅为本发明之一实施例,实际上本发明并不限定固定装置 所包括的底座的数量。如图10所示,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000也可以包括三个底 座(图未标示),且作动件1200具有提柄部1210、三个连接部1220与三个分别位于底座上 的夹持部1230,其中各连接部1220之一端是各自连接至对应的夹持部1230,另一端则是连 接至提柄部1210。由此可知,熟悉此技艺者可自行依照实务需求来更改固定装置的底座的数量及其 所对应的作动件的夹持部数量,以便于用来同时固定多根灯管。综上所述,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利用作动件的夹持部来与底座共同夹持灯 管的电极端,且在组装或拆卸灯管的过程中,仅需施予拉力至作动件的提柄部,以使夹持部 暂时与底座分离,即可将灯管的电极端放置于底座的导电槽内,或是从底座上取下灯管。而且,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藉由套设在作动件的提柄部上的弹性元件来控 制夹持部与底座之间的夹持紧密度,以确实将灯管的电极端夹持于夹持部与底座之间。因 此,使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即使遭受到外力撞击,其内部的灯管仍不 易从固定装置上脱落。基于上述,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不但可以大幅节省在背光模组中组装及拆 卸灯管所需耗费的时间及成本,更可以有效地固定灯管的位置,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可靠 性。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 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后附之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发 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 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固定装置,适用于固定一灯管的电极,该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底座,具有一导电槽;一固定件,具有一开孔;一作动件,包括一提柄部,穿设该固定件的该开孔,该提柄部具有一顶端以及一相对该顶端的底端,且该提柄部适于透过该开孔沿该提柄部的一延伸方向运动;以及至少一夹持部,连接于该提柄部的该底端,且该夹持部具有一相对该底端的夹持面;以及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作动件的该提柄部,并位于该固定件与该作动件的该夹持部之间,以提供弹性力驱使夹持部固定该灯管的该电极于该底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件的相对该开孔的一端嵌于该底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作动件还包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夹持部与 该提柄部的该底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还包含一导引结构,设置于该固定件与该连接部之 间,用以导引该连接部相对于该固定件的沿该提柄部的该延伸方向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导引结构包含有一导引槽及一定位柱,该导 引槽设置于该固定件的面向该连接部的表面上,且该定位柱设置于该连接部的面向该固定 件的表面上,该导引槽及该定位柱相互配合并使该连接部相对于该固定件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导引结构包含有一导引槽、一定位柱及一穿 孔,该穿孔与该导引槽分别设置于该固定件上及该连接部的面向该固定件的表面上,该定 位柱穿设该穿孔并配合该导引槽使该连接部相对于该固定件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夹持部还具有一凹槽,该凹槽设置于该夹持 面且对应该底座的该导电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底座为多个底座,且该作动件的该至 少一夹持部为多个夹持部,各该夹持部连接于该提柄部的该底端,且各该夹持部的该夹持 面位于该些底座其中之一的该导电槽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作动件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两端各 自连接至该些夹持部其中之一,且该提柄部的该底端连接于该连接部的该两端之间。
10.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一框体;至少一固定装置,配置于该框体内,该固定装置包括 至少一底座,具有一导电槽; 一固定件,具有一开孔; 一作动件,包括一提柄部,穿设该固定件的该开孔,该提柄部具有一顶端以及一相对该顶端的底端,且 该提柄部适于透过该开孔沿提柄部的一延伸方向运动;以及至少一夹持部,连接于该提柄部的该底端,且该夹持部具有一相对该底端的夹持面;以及一弹性元件,套设于该作动件的该提柄部,并位于该固定件与该作动件的该夹持部之间;至少一灯管,配置于该框体内,适于发出一光线,该灯管具有两个电极端,该些电极端 至少其中之一藉由该作动件的该夹持部而夹持于其所对应的该导电槽内;一电源供应装置,配置于该框体内,并电性连接于该固定装置的该底座;以及 至少一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光线的光路径上。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固定装置,此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底座、固定件、作动件以及弹性元件。底座具有用以放置灯管的电极端的导电槽。作动件包括一提柄部与至少一夹持部,且提柄部穿设固定件的开孔而适于透过开孔沿其延伸方向运动。夹持部连接至提柄部的底端,且夹持部具有相对底端的夹持面。弹性元件则是套设在作动件的提柄部上,并位于固定件与作动件的夹持部之间,以提供弹性力驱使夹持部固定灯管的电极于底座。由于在灯管的组装及拆卸过程中仅需施予拉力至作动件的提柄部,因此可大幅节省在背光模组中组装及拆卸灯管所耗费的时间及成本。
文档编号F21V23/00GK101886790SQ20091014123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朱征辉 申请人: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