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胶框及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框及其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分段式结构的 胶框及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液晶显示技术在内的平板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
逐步取代了阴极射线管(CRT)显示技术。对于液晶显示装置来说,因为液晶显 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其通常需要一个背光模组来提供显示用的光源。 一般现 有的背光模组具有背板、胶框、光源、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等元件,而随着LED 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器采用LED作为其背光源,使得液晶显示器 可以做到越来越轻薄。为了配合LED液晶显示器在轻、薄方面的趋势,胶框也 被设计的越来越简化。
图1是一种现有的LED背光源的胶框,如图1所示,该胶框100具有门子 型结构,在对应放置LED光条(LightBar)的侧边101上开设了一段开口 110,由 于该胶框100是一体成型且该胶框的各个侧壁都非常纤细,导致在靠近开口 110 出的两端侧壁会发生内缩的现象(如图中箭头所示),不仅不利于将胶框组装到背 板上,而且还会使后期组装Light Bar时,将该Light Bar挤压变形,导致各种显
示缺陷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将提供一种胶框,其具有分段式的结构,避免了胶框在成型后发生各种可能的形变,同时本发明提供具有该胶框的背光模组,可以使LED背光源在组装完成后能够牢固的被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胶框,包括第一胶框,具有第一侧壁,其上设有隔层,用以间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该第一侧壁上方开设凹槽,用以固定液晶模组;第二胶框,与第一胶框相对设置,具有第二侧壁,其上设有隔层,
用以间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该第二侧壁上方开设凹槽,用以配合上述第一侧
壁的凹槽固定液晶模组;以及第三胶框,与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相邻设置,具有第三侧壁,其上设有隔层,用以间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胶框,其中该第一胶框还具有第四侧边和第
五侧边,其上具有隔板,且该第四侧边、第五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一体成型,并使该第一胶框形成半工字型。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胶框,其中该第一侧边、第四侧边以及第五侧边上设有定位柱,用以将该第一胶框固定于背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胶框,其中该第二胶框还具有第六侧边和第七侧边,其上具有隔板,且该第六侧边、第七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一体成型,并使该第二胶框形成半工字型。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胶框,其中该第二侧边、第六侧边以及第七侧边上设有定位柱,用以将该第二胶框固定于背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供的胶框,其中该第三胶框的第三侧边上设有定位柱,用以将该第三胶框固定于背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
上述胶框.,以及背板,具有底板;第一侧板,其上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一侧边的定位柱固定该第一侧边;第二侧板,与该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其上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二侧边的定位柱固定该第二侧边;第三侧板,邻接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上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三胶框的定《立柱固定该第三胶框;以及第四侧板,与该第三侧板相对设置,具有容置槽,用以放置背光源。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该第一侧板相邻处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四侧边、第五侧边的定位柱固定该第四侧边、第五侧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该第二侧板相邻处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六侧边、第七侧边的定位柱固定该第六侧边、第七侧边。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的胶框示意图2是本发明的胶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A是图2中第二胶框的立体示意图3B是图2中第三胶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胶框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的胶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胶框20具有第一胶框21,第二胶框22以及第三胶框23组成。其中,第一胶框21和第二胶框22相对设置,第三胶框23分别与第一胶框21和第二胶框22相邻设置。由于胶框21和胶框22具有想对称的结构,下面以胶框22和胶框23为例做细节介绍。
请参考图3A和图3B,图3A是第二胶框22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第三胶框23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胶框22具有第二侧壁221,其上设有隔层222,用以在组装整个背光模组时,间隔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用。该第二柳j壁
6221的上方设有凹槽223,可以供组装液晶模组时,配合第一胶框21上的凹槽固定液晶模组用。同时,在该第二侧壁221的背面还设有定位柱224,用以将该第二胶框22固定至背板中。第三胶框23与第二胶框22具有相近的结构,其具有第三侧壁231,在该第三侧壁231上同样设有隔层232,以及在其背后设有定位柱(图中未示出)。
请在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胶框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该种胶框30中,同样由第一胶框31,第二胶框32以及第三胶框33组成。不同的是,该第一胶框31还具有第四侧壁315和第五侧壁316,分别位于第一侧壁311的两端,使该第一胶框形成半工字形。同时该第四侧壁315和该第五恻壁316与该第一侧壁31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隔层312,并且该第四侧壁315和该第五侧壁316的背面分别设有定位柱317和定位柱318,以使该第一胶框31更好的固定于背板之上。需要注意的是,第四侧壁315和第五侧壁316的长度相对第一侧壁来说很短,仅需要弯折出一定的直角就即可。而第二胶框32与第一胶框31具有对称的结构,故不再赘述。
由于上述的胶框具有分段式的结构,每一段基本以直线结构为主,因此在成型后基本不会发生任何走样的形变。
接下来,将结合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胶框,介绍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请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背光模组5由胶框30和背板40组成,该背板40是底板401,第一侧板410,第二侧板420,第三侧板430和第四侧板440组成。其中底板401用以放置导光板;第一恻板410和第二侧板420相对设置于该底板401上;第三侧板420邻接该第一侧板410和第二侧板420;第四侧板440与该第三侧板相对设置。在该第一侧板410上设有固定孔412,并配合第三侧板430、第四侧板440上邻近第一侧板410处的固定孔432、 442,固定该第一胶框31。第二侧板420的结构与该第一侧板410的相似,用以固定第二胶框32。而第三侧板同样具有固定孔431用以固定胶框33。第四胶框440具有一个容置槽441,用以放置LED的光条。
通过背板40与胶框30的配合,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背光源都能牢固的被固定在该背光模组5中,同时由于该胶框30的分段式结构,除了解决其形变的问题外,更能节省材料,使得整个液晶模组在轻、薄方面更加突出。
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
来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胶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胶框,具有第一侧壁,其上设有隔层,用以间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该第一侧壁上方开设凹槽,用以固定液晶模组;第二胶框,与第一胶框相对设置,具有第二侧壁,其上设有隔层,用以间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该第二侧壁上方开设凹槽,用以配合上述第一侧壁的凹槽固定液晶模组;以及第三胶框,与该第一胶框和第二胶框相邻设置,具有第三侧壁,其上设有隔层,用以间隔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胶框还具有第四侧边和 第五侧边,其上具有隔板,且该第四侧边、第五侧边与该第一侧边一体成型, 并使该第一胶框形成半工字型。 .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第四侧边以及第 五侧边上设有定位柱,用以将该第一胶框固定于背板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胶框还具有第六侧边和 第七侧边,其上具有隔板,且该第六侧边、第七侧边与该第二侧边一体成型,并使该第二胶框形成半工字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边、第六侧边以及第 七侧边上设有定位柱,用以将该第二胶框固定于背板上。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胶框的第三侧边上设有 定位柱,用以将该第三胶框固定于背板上。
7. —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胶框;以及背板,具有 底板;第一侧板,其上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一侧边的定位柱固定该第一 侧边;第二侧板,与该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其上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二 侧边的定位柱固定该第二侧边-,第三侧板,邻接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上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 第三胶框的定位柱固定该第三胶框;以及第四侧板,与该第三侧板相对设置,具有容置槽,用以放置背光源。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 该第一侧板相邻处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四侧边、第五侧边的定位柱固 定该第四侧边、第五侧边。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 该第二侧板相邻处设有定位孔,用以配合上述第六侧边、第七侧边的定位柱固 定该第六侧边、第七侧边。
全文摘要
一种胶框及其背光模组,该胶框包括第一胶框,第二胶框以及第三胶框。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胶框和背板。该种具有分段式结构的胶框,可以避免在成型后发生各种可能的形变,同时本发明提供具有该胶框的背光模组,可以使LED背光源在组装完成后能够牢固的被固定。
文档编号F21V19/00GK101672458SQ20091020621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4日
发明者孙守江, 谢凤兰 申请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