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78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以及使用了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在使用了 LED光源的背光单元中,在平滑地再现显示于液晶面板的影像的用途中所使用的适宜 的背光单元以及使用了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供给用于对液晶显示装置(LED:液晶显示器)照射光的光源装 置的背光单元的光源,使用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 冷阴极管)或者 EEFL(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外部电极荧光管)等荧光管。但是近年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的单元,有使用LED (Light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趋势。这是因为LED是沿着正方向施加了电压时发光的半导体元件, 与现有的器件相比较,具有寿命长,由于结构简单而能够大量生产,价格低廉,而且功耗低, 色再现性好的特征。一般,背光单元有在液晶面板的下方配置光源的正下方型和在液晶面板的侧部配 置光源的边缘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边缘型而且在光源中使用了 LED的背光单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7-2933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背光单元是边缘型的背光单元,由导光板把通过LED 从侧面入射的光导向液晶面板侧。所谓导光板,是由透明树脂构成的例如在丙烯板的表面 上实施特殊的加工,使从端面入射的光均勻地成为面发光的板。利用该导光板,与影像信号 相匹配而控制局部的亮度,使得在导光板的一个区域内的上面具有均勻的正面亮度。以下,使用图15以及图16简单地说明导光板的构成与光分布的关系。图15表示使导光板的一个面发光时的状况。图16是表示当使导光板的一个面发光时,显示导光板上方的正面亮度的曲线。图15(a)是从导光板10的上面观看的立体图,只有区域IOa的导光板发光,其它 区域IOb的导光板没有发光。图15(b)是从其它的角度观看导光板10的情况,可知矩阵状 地配置区域。另外,图15(c)表示从液晶面板的方向导光板发光的状况。如上所述,导光板被划分为各个区域,照顾到使其区域的上面(朝向液晶面板的 方向)的正面亮度成为均勻。实际上,图15(a)A_A’剖线中的导光板上方的正面亮度成为 图16所示。当使用图15表示的划分了各个区域的导光板时,各个区域由于不可避免地受到 邻接区域的影响,因此怎样控制一个区域的发光状态与其它区域的发光状态成为一个问 题。作为一个解决对策,考虑为了使某个区域发光度,检测其它区域的发光状态的信息,控 制发光的区域这样的方针。然而,这样做由于为了使一个区域成为发光状态必须了解并控制周围区域的发光状态,因此存在影像控制算法复杂,电路规模增大的问题。另外,当使用划分了各个区域的导光板时,存在在区域的边界观看成为不连续的 问题点。即,存在区域边界上的光如果没有平滑地变化,则影像的不连续性显著的问题。然而,某个区域发光状态与其它区域发光状态独立,和使得区域边界上的发光平 滑地变化这两者是折衷的关系。理想的区域的控制需要在正在发光的对象的区域的上方均 勻地保持正面亮度,在每一个区域保持某种程度的发光状态的独立性的同时,在区域的边 界要使得漏光能够平滑地变化的程度。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提供在基于LED的光源的边缘型的背光单 元中,当使用划分成各个区域的导光板时,具有给出理想的正面亮度分布的导光板的形状 的背光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与本发明的背光有关的结构是导光板成为被划分成各个区域的形态,在每个区 域,作为斜度形状,形成为周期性地重复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与相邻的部分相比 较逐渐减小周期性重复的厚的部分的厚度和薄的部分的厚度。而且,在各个厚的端部的侧 面,安装LED光源。导光板的各区域由LED光源的照射方向的沟槽群和与其正交的沟槽群 划分。把这些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形状做成向下突出的V字形或者梯形形状。LED光源的 照射方向的沟槽群成为在厚的部分深,在薄的部分浅的倾斜形状。另外,与LED光源的照射 方向的沟槽群正交的沟槽群形成在分别相邻的厚的部分与薄的部分的边界的附近。而且,使导光板到上述扩散板的距离D与LED光源的照射方向的沟槽群以及与其 正交的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宽度W的关系成为0. 2/30彡W/D < 0. 1,这些沟槽群的从各个 沟槽中心起的倾斜角θ是9度< θ <15度。另外,使斜度导光板的厚度最厚部分的端部中的厚度Tb与厚度最厚部分的端 部中的LED光源的照射方向的沟槽群的沟槽的深度厚度Db的关系成为0. 2/30 ( Db/ Tb≤1/20进而,使厚度最薄部分的端部中的厚度Tt与厚度最薄部分的端部中的LED光源 的照射方向的沟槽群的沟槽的深度厚度Dt的关系成为Dt/Tt ≤2/3。发明的效果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在基于LED光源的边缘型的背光单元中,当 使用划分成各个区域的导光板时,具有能够得到理想的正面亮度分布的导光板的形状。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的侧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功能的图。图4是规定了导光板10到扩散板的距离D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4的B方向观看的侧面图。图6是从图4的A方向观看的侧面图。图7是将沟槽做成梯形形状时的导光板10的鸟瞰图。图8是表示将沟槽做成梯形形状时的尺寸的一个例子的沟槽的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光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用于减小对邻接区域的影响的正面亮度分布的图。图11是表示用于向邻接区域漏光的正面亮度分布的图。图12是表示正面亮度分布的所希望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在区域内抑制了亮度变化率的图。图14是表示在区域内没有能够抑制亮度变化率时的状况的图。图15是表示使导光板的一个面发光时的状态的图。图16是表示当使导光板一个面发光时,表示导光板上方的正面亮度的曲线的图。符号的说明00 背光单元10:导光板20 =LED 光源板22 =LED 光源30 扩散板40 扩散片50 棱镜片60 偏振反射片100 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的侧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00由导光板10、LED光源板20、扩散板30、扩散片40、棱镜片50、偏振反射片60、底盘(未图示)构成。背光单元00是照射上部的液晶面板100的器件。液晶面板100成为显示画面,虽 然没有图示,但是由薄膜晶体管基板(TFT基板)、与该TFT基板相对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 及TFT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构成。LED光源板20是将多个LED光源22安装成一列的板,安装在导光板10的侧面。 LED光源板如图1所示,作为LED光源板20a、20b、……安装在各列上,使得能够控制导光 板的各区域。另外,LED光源22虽然没有图示,但安装对各个光源施加电压的电路,如果对 LED光源22施加正电压,则LED光源发光。导光板10由透明树脂例如丙烯部件形成,具有反射从侧面入射的光,导向上方的 液晶面板100方向的作用。该导光板10的结构在后面详细说明。从导光板10向上方发出的光由扩散板30扩散后,通过扩散片40、棱镜片50、偏振 反射片60,照射到液晶面板100的表面,成为均勻的亮度分布。扩散片40、棱镜片50、偏振 反射片60是为了得到所希望的光学特性的器件。其次,使用图3至图9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的导光板10。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功能的图。
图4是规定了导光板10到扩散板的距离D的立体图。图5是从图4的B方向观看的侧面图。图6是从图4的A方向观看的侧面图。图7是将沟槽做成梯形形状时的导光板10的鸟瞰图。图8是表示将沟槽做成梯形形状时的尺寸的一个例子的沟槽的部分的立体图。图9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的光的状态。在导光板10中,如图3(a)所示,在侧部的每一个列安装LED光源板20,如图3 (b) 所示,能够在各个区域控制局部的亮度。另外,图3(b)表示的例子表示在每个区域使光源 成为点亮、熄灭(ON、OFF)的例子,而通过调整在LED光源22中流过的电流,也能够分阶段 调整光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理想的扩散板30方向的正面亮度,使该导光板的形状 如下。导光板10的部件用透明的丙烯树脂形成,例如,如图4所示,在用一片板构成的导 光板10的光出射面侧,在纵横方向上分别以等间隔开沟槽12x、12y,由该沟槽12x、12y划 分导光板10,形成矩阵状的区域。图4的例子图示2X4的矩阵状的区域,而作为背光单元 整体,有例如8X16、9X16的矩阵状的区域。用一片板形成导光板10是为了使制造工艺简 单,降低制造单价。各区域的底部是由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部分施加倾斜,越接近前端 部(图5的左侧)厚度越薄的楔形(斜度)形状。另外,导光板周期性地重复厚度厚的部 分和厚度薄的部分,形成为周期性重复的厚的部分的厚度与邻接的厚的部分相比较逐渐减 小。同样,形成为上述薄的部分的厚度与相邻的上述薄的部分相比较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如图5(b)所示,越接近前端部,越累积从设置在各行中的LED光源板20 的LED光源22发出的光,因而越接近前端部反射越少,使导光板10上方中的正面亮度在整 个面上成为均勻。沿Y方向行进的沟槽12y的深度如图5所示,形成为越是导光板10的厚度厚的部 分越深,越是厚度薄的部分越浅的倾斜形状。另外,沿X方向行进的沟槽12x形成在导光板10的厚度厚的部分和与其相邻的厚 度薄的部分的边界附近。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在一片板上开沟槽,由于没有分离各区域且由连接的部 件构成,因此作为控制光量的对象的区域和与其邻接的区域的关系成为一个问题。各区域如果从上面观看成为长方形,图4的X方向的边例如是70mm左右,Y方向 的边例如是60mm左右。从导光板10到扩散板30的距离D例如是6mm,至少为8mm以下。另外,沿图4的Y方向行进的沟槽12y的宽度W如图6所示是0. 3mm,至少为0. 5mm 以下,从沟槽的中心起的倾斜角θ是12度,至少成立以下的式1的关系。9度彡θ彡15度……(式1)这里,从导光板10到扩散板30的距离D与沟槽的宽度W满足以下的式2。0. 2/30 ^ W/D < 0. 1......(式 2)该沟槽的条件对于沿图4的X方向行进的沟槽12χ,即,与沿Y方向行进的沟槽12y 正交的同一方向的沟槽都相同。这里,如果加大沟槽的宽度W,则在该沟槽的部分(导光板的边界部分)中,发生例如亮度急剧降低那样的亮度变化(也有作为亮度高的亮线,观看到 该边界部分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加大导光板10到扩散板30的距离D,则由于该亮度变 化被扩散而均勻,因此该亮度变化不显眼。这时,设使人的眼睛可观看的亮度变化lOcd/lmm 以下,则为了满足该条件,优选满足式2的条件,即W/D < 0. 1。即,在沟槽的宽度W宽的情 况下,由于上述亮度变化易于显眼,因此相应地加大距离D,当沟槽的宽度W窄时,由于上述 亮度变化难以显眼,因此减小距离D。而如果考虑到装置的薄型化,如上所述,优选使距离D 为8mm以下,根据式2设定沟槽W的宽度使其满足该要求。另外,下限值,即制造可形成的 最小的沟槽宽是0. 2mm左右,另外,由于背光的厚度最小是30mm左右,因此设定为0. 2/30。 这些值通过本发明人的实验得到了明确。导光板10的各区域的厚度随着向Y方向行进而逐渐减薄,沟槽12y的深度也变 浅。如图5(a)所示,如果将导光板厚度最厚处的厚度记为Tb,沟槽的深度记为Db,导 光板的厚度最薄的前端处的厚度记为Tt,沟槽的深度记为Dt,则厚度Tb例如为3mm,沟槽的 深度Db例如为1mm,厚度Tt例如为0. 6mm,沟槽的深度Dt例如为0. 4mm。厚度Tb、沟槽的深度Db满足以下的式3,厚度Tt、沟槽的深度Dt满足以下的式4。0. 2/30 ( Db/Tb ( 1/2......(式 3)Dt/Tt ( 2/3......(式 4)如后述那样,在排列了多个导光板的情况下,在点亮其中的某一个导光板,熄灭与 点亮导光板邻接的导光板的情况下,优选从点亮导光板对邻接的熄灭导光板泄漏一定程度 的光。这是因为如果减小该光的泄漏,则由于导光板是矩形,与点亮导光板相对应的影像部 分以矩形发光,而不自然。例如,考虑在黑色背景中显示存在比导光板的面积小的白色的圆的影像的情况。 这时,与白色的圆相对应的导光板成为点亮导光板,在其点亮导光板上,包括白色的圆的区 域和黑色背景的区域。液晶面板由于即使在显示黑色的情况下也泄露一些背光的光,因此 点亮导光板的黑色背景的区域与熄灭导光板的黑色背景的区域的亮度稍有不同。这时,在 从点亮导光板向与其邻接的熄灭导光板的漏光量少或者为O的情况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点 亮导光板与熄灭导光板的亮度阶差,而不自然。反之,如果漏光量过多,则不发光的部分也 成为光亮,局部的背光的控制(区域控制)的效果降低。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从点亮导光板向与其邻接的熄灭导光板的漏光量 成为点亮导光板的中央部分的亮度的30 50%左右。为了做到这一点,优选使导光板到 厚度最厚处的厚度Tb的上限如式3那样,成为Db/Tb ^ 1/2,即成为导光板的最大厚度的 一半以下。另外,优选使导光板的厚度最薄的前端的厚度Dt的上限如式4那样成为Dt/ Tt ^ 2/3,即导光板的最小厚度的2/3左右。该关系通过发明人的实验得到明确。另外,式3中的Db/Tb的下限值由于在制造上可形成的最小的沟槽的深度是0. 2mm 左右,另外,包括导光板10在内的背光单元00的厚度最大是30mm左右,因此根据它们的 比,成为0. 2/30左右。另外,在导光板的厚度最薄的前端由于可以不形成沟槽,因此在式4 中,包括O (即没有沟槽)的情况。如上所述的导光板10的沟槽的形状做成V字形,而也可以是图7、图8表示的底 部平坦的梯形形状。图8放大地表示了图7的由椭圆包围的部分,表示了梯形形状的沟槽12y的尺寸的一个例子。图9的(b)是图9的(a)的A方向的侧面图,表示光线的出射方向和泄漏到邻接区域中的状况。如果做成图4至图6表示的导光板10的形状,则用沟槽的深度控制漏光量, 光在邻接区域内传播。另外,图9(c)是图9(a)的C方向的上面图。接着,使用图10至图14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内的光的状态。图10是表示用于减小对邻接区域的影响的正面亮度分布的图。图11是表示用于向邻接区域漏光的正面亮度分布的图。图12是表示正面亮度分布的所希望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在区域内抑制了亮度变化率的图。图14是表示在区域内没有能够抑制亮度变化率时的状况的图。这里,各曲线的正面亮度在从导光板10朝向液晶面板100的方向的点,例如,在扩 散板30的正下方处进行测定。另外,区域与邻接区域的亮度分布的关系用A-A’剖面表示, 而关于与其正交方向的区域和邻接区域的关系也可以说是相同的。当点亮某个区域的导光板,熄灭与其点亮区域的邻接的区域时,为了减小对邻接 区域的影响,在成为对象(点亮)区域的区域边界中,如果确保50%以上的光量,则减少非 对象区域的漏光量。确认了图4至图8的形状的导光板10可以得到满足该条件的图10表 示的正面亮度分布。由此,由于控制对象的区域的亮度支配相对应的一个区域的光量,因此具有能够 简化亮度控制的运算算法,减少计算量这样的优点。进而,如果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在邻接区域的边界中,确保亮度10%以上的光 量,则能够确保适当量的漏光。确认了图4至图8的形状的导光板10可以得到满足该条件 的图11表示的正面亮度分布。实际上,当将对象区域的正面亮度作为100%时,邻接区域中的中央的亮度优选为 30%以上50%以下。即,使与点亮区域邻接的熄灭区域的中心亮度与点亮区域的中心亮度 的比例成为0. 3 0. 5。确认了图4至图8的形状的导光板10可以得到满足该条件的图 12表示的正面亮度分布。这样,通过使光入射到邻接的区域,能够使空间亮度的变化平滑。由于必然缓和区 域边界中的亮度的变化,因此能够减轻由影像显示元件产生的控制的负担。另外,所谓由影 像显示元件产生的控制,指的是当背光单元的亮度不均勻时,控制液晶显示元件进行均勻 化的控制。另外,当使邻接的区域发光时,边界亮度的变化量优选为抑制在10cd/m7mm以下。 在成为该值以上时,则如图14所示,有可能在区域的边界中出现亮线。这里,亮度的变化量 是每单位长度(mm)的亮度(cd/m2)的变化量。确认了图4至图8的形状的导光板10可以 得到满足该条件的图13表示的正面亮度分布。
权利要求
一种背光单元,将来自LED光源的光经由导光板和扩散板,供给到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形成为,周期性地重复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所述周期性地重复的所述厚的部分的厚度与相邻的所述厚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且,所述薄的部分的厚度与相邻的所述薄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朝向所述扩散板的面与所述扩散板平行,朝向与所述扩散板相反方向的面从所述厚的部分到所述薄的部分构成倾斜形状,在所述厚的部分的侧面,安装所述LED光源,在所述LED光源的照射方向上,以等间隔在朝向所述扩散板的方向形成沟槽群,所述沟槽群的形状是向下凸的V字形或梯形形状,所述沟槽群,以各个沟槽的所述厚的部分的深度深,所述薄的部分的深度浅的方式倾斜,所述导光板到所述扩散板的距离D与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宽度W的关系为0.2/30≤W/D<0.1,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到中心的倾斜角θ为9度≤θ≤15度。
2.一种背光单元,将来自LED光源的光经由导光板和扩散板,供给到液晶面板,其特征 在于,所述导光板形成为,周期性地重复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所述周期性地重复 的所述厚的部分的厚度与相邻的所述厚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且,所述薄的部分的厚度与 相邻的所述薄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朝向所述扩散板的面与所述扩散板平行,朝向与所述扩散板相反方向的面从所述厚的 部分到所述薄的部分构成倾斜形状,在所述厚的部分的侧面,安装所述LED光源,与所述LED光源的照射方向正交的沟槽群,以等间隔形成于朝向所述扩散板的方向, 所述沟槽群的各沟槽的形状为向下凸的V字形或梯形形状, 所述沟槽群形成在各相邻的所述厚的部分与所述薄的部分的边界附近, 所述导光板到所述扩散板的距离D与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宽度W的关系为 0. 2/30 ^ W/D < 0. 1,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到中心的倾斜角θ为9度< θ <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厚度最厚部分的端部的厚度Tb与厚度最厚部分的端部的所述沟槽群的沟槽的深度Db 的关系为0. 2/30彡Db/Tb彡1/2,厚度最薄部分的端部的厚度Tt与厚度最薄部分的端部的所述沟槽群的沟槽的深度Dt 的关系为Dt/Tt彡2/3。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和将来自LED光源的光经由导光板和扩散板, 供给到所述液晶面板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形成为,周期性地重复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所述周期性地重复 的所述厚的部分的厚度与相邻的所述厚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且,所述薄的部分的厚度与 相邻的所述薄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朝向所述扩散板的面与所述扩散板平行,朝向与所述扩散板相反方向的面从所述厚的 部分到所述薄的部分构成倾斜形状,在所述厚的部分的侧面,安装所述LED光源,在所述LED光源的照射方向上,以等间隔在朝向所述扩散板的方向形成沟槽群, 所述沟槽群的形状是向下凸的V字形或梯形形状,所述沟槽群,以各个沟槽的所述厚的部分的深度深,所述薄的部分的深度浅的方式倾斜,所述导光板到所述扩散板的距离D与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宽度W的关系为 0. 2/30 ^ W/D < 0. 1,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到中心的倾斜角θ为9度< θ <15度。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和将来自LED光源的光经由导光板和扩散板, 供给到所述液晶面板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形成为,周期性地重复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所述周期性地重复 的所述厚的部分的厚度与相邻的所述厚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且,所述薄的部分的厚度与 相邻的所述薄的部分相比逐渐减小,朝向所述扩散板的面与所述扩散板平行,朝向与所述扩散板相反方向的面从所述厚的 部分到所述薄的部分构成倾斜形状,在所述厚的部分的侧面,安装所述LED光源,与所述LED光源的照射方向正交的沟槽群,以等间隔形成于朝向所述扩散板的方向, 所述沟槽群的各沟槽的形状为向下凸的V字形或梯形形状, 所述沟槽群形成在各相邻的所述厚的部分与所述薄的部分的边界附近, 所述导光板到所述扩散板的距离D与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宽度W的关系为 0. 2/30 ^ W/D < 0. 1,所述沟槽群的各个沟槽到中心的倾斜角θ为9度< θ <15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厚度最厚部分的端部的厚度Tb与厚度最厚部分的端部的所述沟槽群的沟槽的深度Db 的关系为0. 2/30彡Db/Tb彡1/2,厚度最薄部分的端部的厚度Tt与厚度最薄部分的端部的所述沟槽群的沟槽的深度Dt 的关系为Dt/Tt彡2/3。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具有LED光源;入射来自该LED光源的光,并将该入射的光导向所述液 晶面板的方向的导光板;和配置在该导光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将从所述导光板出射的 光扩散并供给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形成沟槽,从而将该导光板划分成多个区域;对该多个区 域的各个配置所述LED,构成为能够对每个区域控制光量,所述导光板到所述扩散板的距离D与所述沟槽的宽度W的关系为0. 2/30彡W/D<0. 1, 所述沟槽到中心起的倾斜角θ为9度< θ <15度。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具有LED光源;入射来自该LED光源的光,并将该入射的光导向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的导光板;和配置在该导光板和所述液晶面板之间,将从所述导光板出射的 光扩散并供给至所述液晶面板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形成沟槽,从而将该导光板划分成多个区域;对该多个区 域的各个配置所述LED,构成为能够对每个区域控制光量, 当在所述多个区域中,点亮某个区域,并熄灭与该点亮区域邻接的区域时,使所述熄灭 区域的中心的亮度与所述点亮区域的中心亮度之比为0. 3 0.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基于LED的光源的边缘型背光单元中,当使用划分在每个区域中的导光板时,得到理想的正面亮度分布。导光板成为被划分在每个区域中的形态,对每个区域成为斜度的形状,周期性重复厚度厚的部分和厚度薄的部分,上述厚的部分的厚度和上述薄的部分的各个厚度与相邻的部分相比较逐渐减小,在各个厚的部分的侧面,安装LED光源,设置LED光源的照射方向的沟槽群和与其正交的沟槽群,把这些沟槽群的各个沟槽的形状做成向下凸的V字形或梯形形状,使导光板到扩散板的距离D与这些沟槽群的沟槽的宽度W成为0.2/30≤W/D<0.1,使这些沟槽群的从各个沟槽中心的倾斜角θ成为9度≤θ≤15度。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1813268SQ20101000389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0日
发明者井上一, 大内敏, 崎田康一, 村田诚治 申请人: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