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台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973阅读:2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台灯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台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台灯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室内照明的台灯支架大多数都不能折叠,其占用空间大,以致在包装时 所需使用的外包装尺寸大,浪费包装材料,增加了运输空间和运输成本,用户购买后携带不 便。也有部分台灯的支架可以折叠。该折叠式台灯支架,其支架分为支架1块和支架 块5,而台灯的照明组件安装在支架块5上。该折叠式台灯支架的折叠机构具体设计如下 在支架块1设置有引上端2,引上端2的其中一端3与支架块1成一体,引上端O)的另一 端为螺柱4,该螺柱4与引上端2的其中一端3亦成一体。而支架块5的引下端钻有通孔 6。所述通孔6的内径设置成比螺柱4的外径略大,而长度比螺柱4要小。安装时将通孔6 套入螺柱4,再用一内置有螺纹通孔的螺母7旋入螺柱4。在折叠时将螺母7旋出螺柱4以 使通孔6松动,然后将支架块5往支架块1方向进行折叠。在展开时则根据需要将支架块5 往支架块1的反方向展开,然后将螺母7旋入螺柱4,以通过固定通孔6来固定支架块5。上述折叠式台灯支架是采用螺纹套接式的,出于螺纹套接不稳定性的考虑,所述 支架块5通常采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成。为了使螺纹套接得更紧,通常需要用户使用工具或花很大力气来将螺母7旋入到 螺柱4,其使用效果也不理想。而且,螺纹在展开过程中容易磨损,长期使用后容易松动,使螺纹套接更加不稳 定,以致支架块5出现下垂或不稳定,使用效果不理想。在需要设计打尺寸台灯时,使用上述螺纹套接式进行折叠设计的缺点将更加突
出ο也有些为减少包装尺寸,设计成台灯支架脱离,让用户购买台灯后,自行安装的方 式,不但难操作,同时给用户造成过多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台灯支 架,本折叠式台灯支架采用拉伸转动机构来实现折叠,该拉伸转动机构基于卡槽套接原理, 展开后整个支架成型稳定,不易磨损、松动,折叠操作方便,节省了运输成本和占用面积,而 且不需要用户在购买后自行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折叠式台灯支架,包括拉伸转 动机构,该拉伸转动机构包括固定架、旋转体以及定位轴;所述固定架的上部分为第一半圆 柱体(1);固定架的下部分钻有通孔(3),第一半圆柱体(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卡槽; 所述旋转体的底部为第二半圆柱体O),该第二半圆柱体( 钻有通孔(4)和通孔(5),且 中间部分为凹槽;所述第一半圆柱体(1)嵌入第二半圆柱体O)的凹槽内,通孔C3)和通 孔(4)通过一固定轴贯穿,以进行固定;所述通孔(5)的宽度、定位卡槽的直径均比定位轴的直径略大,且通孔(5)的高度不小于定位卡槽的深度的两倍,所述定位轴贯穿在通孔(5) 内;所述拉伸转动机构数量为n,相应的,所述折叠式台灯支架的支架分成n+1块,每相邻两 支架块通过一个拉伸转动机构进行连接,其中,一块与固定架相固定,另一块与旋转体相固 定,而台灯的照明组件安装在其中一块支架块上。当某相邻两支架块(如支架块a和支架块b,其中支架块a与固定架相固定,支架 块b与旋转体相固定)要折叠时,则将定位轴拉向通孔(5)内的上方,并将支架块b向支架 块a转动;当上述台灯支架需要展开时,则使定位轴处于通孔(5)内的上方,并将支架块b 向支架块a的远离方向转动,根据所要展开的角度,将定位轴嵌入相应的定位卡槽。无论定位轴是处于卡槽内,或是处于卡槽外,为了使其状态更为紧凑,所述固定轴 与定位轴之间连接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根据不同的场合,台灯的照明组件可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形状的照明组件。所述 台灯的照明组件优选LED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根据不同的场合,所述支架块可以采用玻璃、有机玻璃、陶瓷、塑料、金属、合金、木 质、或者石材等材料的支架块。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拉伸转动机构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包括各种金属材料、合 金、塑料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折叠式台灯支架采用拉伸转动机构 来实现折叠,该拉伸转动机构基于卡槽套接原理,展开后整个支架成型稳定,不易磨损、松 动,折叠操作方便,节省了包装材料,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占用面积,而且不需要用户在购买 后自行安装,折叠后携带方便;而且,可以设置多个拉伸转动机构,使整个台灯支架张开多 种不同的角度,从而调节照明光线的方向,照明光线的角度不受限制。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灯支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实施所述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实施所述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是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是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是支架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灯支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但是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灯支架包括2个拉伸转动机构,包括拉伸转动机 构G)、拉伸转动机构(5),而台灯支架分成3块,分别是支架顶部(1)、支架中部(2)和支架 底部(3),所述支架顶部(1)安装有LED灯。其支架顶部(1)和支架中部( 通过拉伸转动 机构(4)相连接,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通过拉伸转动机构(5)相连接。下面以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通过拉伸转动机构(5)相连接,其折叠原理 为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原理。拉伸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架、旋转体以及定位轴(6)。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架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第一半圆柱体(7),下半部分为长方体(8),长方体(8)钻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通孔(9),长方体(8)与支架底部(3) 连成一体。第一半圆柱体(7)的表面设置有3个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定位卡槽,包括定位卡 槽A、B和C。如图3所示,旋转体也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凹槽(10),支架中部O)的底 端嵌入凹槽(10),并可以用螺钉固定。旋转体的下部分为第二半圆柱体(11)。该第二半 圆柱体(11)钻有圆形通孔(12),以及通孔(13),且第二半圆柱体(11)的中间部分为凹槽 (14)。通孔(1 的横截面的下端为半圆形,上端为长方形。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轴(6) 贯穿于通孔(13),并两端均有部分延伸出来。通孔(12)与通孔(9)的内径相同。通孔(13)的宽度、定位卡槽的内径均略大于定位轴(6)的外径,且通孔(13)的高 度不小于定位卡槽深度的两倍。通孔(12)与通孔(13)之间的最小距离要略大于通孔(9)与定位卡槽之间的最小距离。如图4或5所示,在安装后,所述第一半圆柱体(7)嵌入第二半圆柱体(11)的凹 槽(14)内。通孔(9)和通孔(1 通过一固定轴(14)贯穿,以进行固定。无论定位轴是处 于卡槽内,或是处于卡槽外,为了使其状态更为紧凑,所述固定轴(14)与定位轴(6)之间连 接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15)。图4为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架中部(2) 和支架底部(3)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当需要将处于折叠状态的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进行展开时,则将定位轴 (6)拉向通孔(1 内的上方,使定位轴(6)处于定位卡槽之上,并将支架中部O)向支架底 部(3)的远离方向转动,然后根据所要展开的角度,将定位轴(6)嵌入相应的定位卡槽A、B 或C。当需要将处于展开折叠状态的支架中部(2)和支架底部(3)进行折叠时,则将定 位轴(6)拉向通孔(1 内的上方,使定位轴(6)处于定位卡槽之上,并将支架中部O)向 支架底部(3)转动,即可实现折叠。至于支架顶部(1)和支架中部(2)通过拉伸转动机构(4)相连接,其折叠原理与 上述折叠原理相同。支架顶部(1)和支架中部O)、支架中部( 和支架底部C3)均折叠 后,其结构如图6所示。以一个展开后尺寸具体是长、宽、高均为300mm的折叠式台灯为例,折叠后包装 尺寸是长、宽、高为IOOmmX 150mmX 30mm,体积缩小约为90%。节省包装材料为90%。由 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灯支架可大幅度缩小包装体积,节省包装材料。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实现的特定装置系统和方法步骤,但是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涵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同等物范围内的所有实 例。
权利要求1.折叠式台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伸转动机构,该拉伸转动机构包括固定架、 旋转体以及定位轴;所述固定架的上部分为第一半圆柱体(1);固定架的下部分钻有通孔 (3),第一半圆柱体(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卡槽;所述旋转体的底部为第二半圆柱体 O),该第二半圆柱体( 钻有通孔(4)和通孔(5),且中间部分为凹槽;所述第一半圆柱体 (1)嵌入第二半圆柱体O)的凹槽内,通孔C3)和通孔(4)通过一固定轴贯穿;所述通孔 (5)的宽度、定位卡槽的直径均比定位轴的直径略大,且通孔(5)的高度不小于定位卡槽的 深度的两倍,所述定位轴贯穿在通孔(5)内;所述拉伸转动机构数量为n,所述折叠式台灯 支架的支架分成n+1块,每相邻两支架块通过一个拉伸转动机构进行连接,其中,一块与固 定架相固定,另一块与旋转体相固定,而台灯的照明组件安装在其中一块支架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台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与定位轴之间连 接有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式台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灯的照明组件采 用LED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台灯支架,本折叠式台灯支架采用拉伸转动机构来实现折叠,该拉伸转动机构基于卡槽套接原理,展开后整个支架成型稳定,不易磨损、松动,折叠操作方便,节省了运输成本和占用面积,而且不需要用户在购买后自行安装。
文档编号F21V21/108GK201819164SQ20102014952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9日
发明者廖文军 申请人:惠州多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