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Led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照明结构,其尤指一种LED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照明是人类文明标志,一如衣食般,首求其应足够再以求其质量。照明不足,光度 不够,将会影响工作效率及个人视力正常发展,戕害身心健康。照明光源依发光原理分为热辐射发光、气体放电发光、场致发光、半导体发光四大 类。在一般照明市场中以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高强度放电灯最为常用。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大量消耗能源,以取得大量生产和工业化产品, 此外也由于工业化集中生产缘故,人类也开始大量集中于都市生活,使得都市范围扩大,人 口大量增加,刺激对照明能源消耗。举例而言,美国与日本为全球主要能源消耗国,两国人 口仅占全球7 %,但却消耗全球30 %能源。照明市场规模庞大,照明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相当重要比例。但目前在照明能源 使用却极为不具效率,使得照明能源消耗增加率,大于整体能源消耗增加率。举例而言, 2001年美国商业用途照明使用为3,910亿千瓦小时能源,其中白炽灯消耗了其中32%能 源,却仅产生8%照明量,比较高效率荧光灯或HID则消耗剩下68%能源,来产生其它92% 照明量(D0E,2002)。为了控制照明能源消耗增加率,开发能源效率更佳光源,对于解决全球 能源短缺将有极大帮助。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发光组件,组 件具有两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电压,通入极小电流,经由电子电洞的结合可将剩余能 量以光的形式激发释出。早年,发光二极管以指示光源最主要应用,应用于照明领域相当少,仅应用于指示 灯,或一些特殊应用,如军事、隔离的工业照明,以及其它场合(在这些场合,发光二极管可 靠性所能降低维护费用,将补偿发光二极管照明高成本)。不过过去三、四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制造成本持续降低,以及效率和亮度不断提 高,配合发光二极管所具有寿命长、安全性高、发光效率高(低功率)、色彩丰富、驱动与调 控弹性高、体积小、环保等特点,使得发光二极管在一般照明市场应用得以大幅度扩张,带 动其市场需求成长。近年来LED发光效率呈现大幅度成长,以照明所需白光LED为例,商品化规格已达 501m/W,超越目前常用白炽灯泡与卤素灯,日商Nichia预定于2006年底推出1001m/W产 品上市,其发光效率与常用荧光灯相当。且依据理论来推算,白光LED发光效率极大值为 1991m/W,未来仍有相当大进步空间。请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的LED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源结构10是 包含至少一 LED12及光扩散板14,该光扩散板14是透过射出或热压或挤压成型,其厚度一 般为1 3mm,一般光扩散14板是使用高分子材料设置复数光扩散粒子142,由于光扩散14 的厚度会造成光源结构10的出光效率降低,可透过提高LED12的发光效能,以提高光源结
3构10的出光的流明值,然,光源结构10的节能效果就会降低,且,目前所使用白光LED皆使 用蓝光LED透过荧光粉使其发出白光,其演色性相对于目前光源都显得较低,虽目前已有 于封装时加入红色荧光分或加入红色LED以提高其演色性,然,相对性其价格都不斐。本实用新型人是透过上述的缺点,提出一种LED光源结构以提高出光效率以及演 色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LED光源结构,是提供复数光致发光颗 粒,以增加其演色性。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LED光源结构,是提供一扩散体,以提供 高出光率。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LED光源结构,其包含至少一LED;及一扩散体,是设置于该LED的出光面,该扩散体包含一透光本体及一扩散膜,该扩 散膜是设置于该透光本体的至少一侧,该扩散膜包含复数颗粒。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些颗粒为光扩散颗粒。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些颗粒为蓄光颗粒。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些颗粒为光致发光颗粒。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些颗粒更进一步包含红色光致发光颗粒。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透光本体为高透光率的透光本体。本实用新型还同时公开了一种LED光源结构,其包含至少一LED ;及一扩散体,是设置于该LED的出光面,该扩散体包含一扩散膜,该扩散膜包含复数 光致发光颗粒。本实用新型中,其中该些光致发光颗粒更进一步包含红色光致发光颗粒。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LED光源结构,包含至少 一 LED及一扩散体,该扩散体可提供高出光率,且,更进一步设置红色光致发光颗粒,以增 加光源的演色性。
图1为现有技术的LED光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LED光源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LED光源结构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颗粒的示意图;以及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颗粒的示意图。图号对照说明10 光源结构12 LED14 光扩散板142 光扩散粒子20 光源结构22 LED[0036]24扩散体244扩散膜30光源结构34反射片38扩散膜
26颗粒
32LED
36导光板
40颗粒
242 透光本体 402 光致光颗粒
404 光扩散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 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LED光源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LED光源结构20,是包含至少一 LED22及一扩散体M,该扩散体M 是设置于该LED22的出光面上,藉此已将指向性LED光源的光线导向分散,以提高光均勻 性。再者,该扩散体M是包含一透光本体242及一扩散膜M4,该扩散膜244是设置 于该透光本体242的一侧,该透光本体242是使用高穿透率的材料,例如PMMA、PC等,本实 施例是将扩散膜244设置于该透光本体M2的外侧作一说明,专利权不在此限,由于现有 技术是将透光本体与扩散膜合一,即现有技术在透光本体内设置光扩散粒子,一般扩散体 的厚度为1 3mm,此造成现有技术的出光效率降低,以4尺LED灯管为例,贴近灯管的照 度为430001UX,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该扩散体M的分离设置,厚度一样为1 3mm,其照度为 530001UX,提高近25%的照度,藉此可提高其出光效率,或可透过降低瓦数,以使用较低瓦 数的LED灯管,以达到更环保与节能效果。又,该扩散膜244是包含复数颗粒沈,该些颗粒沈可为光扩散颗粒或光致光颗粒 或蓄光颗粒,并可透过混合或单一使用以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可于光扩散颗粒加入红色 光致光颗粒或红色蓄光颗粒,以提高光源的演色性,更可设计单一使用光致光颗粒或蓄光 颗粒,以做为夜光使用,由于光致光颗粒透过LED的光线激发,可使光致光颗粒进行发光, 所以LED光源结构20可于断电后,尚可藉由光致光颗粒或蓄光颗粒而发出淡淡的光线,以 作为离开空间的照明用途,其中,光扩散颗粒、光致光颗粒及蓄光颗粒的材料为应用现有技 术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LED光源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 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另一种LED光源结构30,由于扩散膜38设置复数颗粒40,该些颗粒 40可为光致光颗粒402或光扩散颗粒404,本实用新型是将其混合搭配以应用于侧光式LED 光源结构30上,其是揭示至少一 LED32、反射片34、导光板36及扩散膜38,请参阅图3A于 该扩散膜38内可仅设置光致光颗粒402 ;或请参阅图:3B,于该扩散膜38内设置复数光致光 颗粒402及光扩散颗粒404,当设置的光致光颗粒402为红色光致光颗粒时即可增加光源 的演色性,或,设置的光致光颗粒402为可发射出其它有色光线,作为夜灯或其它功能性用 途。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至少一 LED ;及一扩散体,是设置于该LED的出光面,该扩散体包含一透光本体及一扩散膜,该扩散膜 是设置于该透光本体的至少一侧,该扩散膜包含复数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颗粒为光扩散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颗粒为蓄光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颗粒为光致发光颗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颗粒更进一步包含红色光 致发光颗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本体为高透光率的透光 本体。
7.—种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至少一 LED ;及一扩散体,是设置于该LED的出光面,该扩散体包含一扩散膜,该扩散膜包含复数光致 发光颗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光致发光颗粒更进一步包 含红色光致发光颗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光源结构,其是包含至少一LED及一扩散体,其中该扩散体是设置于该LED的出光面,该扩散体是包含一透光本体及一扩散膜,该扩散膜是设置于该透光本体的至少一侧,该扩散膜是包含复数颗粒。如此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结构通过扩散膜的颗粒增加其演色性以及提供高出光率。
文档编号F21V5/00GK201884984SQ201020556379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
发明者游振贤 申请人:游振贤